学术投稿
中医药学报杂志

中医药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2-2392
  • 国内刊号:23-1193/R
  • 影响因子:1.16
  • 创刊:197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列为来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医药学报杂志   2003年5期文献
  • 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焦虑症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焦虑症的疗效.方法:用Zung症状自评量表(SAS)筛选焦虑症200例,并符合中医心肾不交型诊断,用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结果:治愈136例,显效40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88%.结论:黄连阿胶汤加味对心肾不交型焦虑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新本;朱志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返流性食道炎30例

    根据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结合中医的辨证用药治疗返流性食道炎30例.总有效率为93.33%.提示: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运用于临床实践并结合中医的辨证用药,可达较满意疗效.

    作者:张艳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蓬虆液治疗Ⅱ型糖尿病100例分析

    应用蓬虆果实提取的蓬虆液治疗Ⅱ型糖尿病,连续服用6个月,结果该药液可明显改善病人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糖值,升高血清胰岛素;动物实验证明该药液无毒、副作用.提示:用蓬虆液治疗Ⅱ型糖尿病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敏;李晓宁;王红;刘淑兰;李淑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真武汤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分析

    笔者自1998年8月以来运用真武汤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58例,并与同期求诊、病情大致相同的20例单用西药治疗患者作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仇增永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气虚证模型大鼠鼻咽组织cDNA阵列B区基因表达谱特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

    目的:观察气虚证模型大鼠鼻咽组织B区基因表达谱特征及其对治疗的反应.方法:药物加疲劳法在Wistar大鼠制作气虚证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以AtlasTMcDNA阵列法检测各组动物鼻咽组织B区基因表达谱,比较分析其表达谱差异.结果:模型组动物表现Ⅰ-kBα链、MAPK1、MAPK2、GNB2基因表达上调,MEK5、PLCδ、RGP(Rab相关GTP结合蛋白)基因表达下调;治疗1周后,表达上调的MAPK1、MAPK2二基因活性恢复正常,其余5个基因表达活性仍维持治疗前活性状态.结论:单纯气虚证动物出现调制子、效应子和细胞内转导子基因表达活性异常,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发生障碍.经针对性治疗后,这些障碍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田道法;周小军;唐发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树舌多糖GF对小鼠HepA瘤细胞凋亡影响的初探

    目的:观察树舌多糖GF对小鼠HepA瘤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树舌多糖GF抗肿瘤机制.方法:将实体瘤常规制备成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结果:树舌多糖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Ap峰明显增高,细胞凋亡率、S期细胞数、G2-M细胞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树舌多糖GF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并且能够使细胞阻滞于S期不进入M期.

    作者:于英君;孙玺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草药对肝脏胶原代谢调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从胶原生成细胞、贮脂细胞激活的相关可溶性因子、胶原酶、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四个方面介绍中草药对肝脏胶原代谢的分子生物学调节的研究近况,认为中草药在减少肝脏胶原沉积、增加胶原降解等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钟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冬虫夏草菌丝多糖分离提取特性研究

    研究以冬虫夏草菌丝体为原料分离提取冬虫夏草多糖的佳条件和生产工艺.结果证明:冬虫夏草多糖的佳提取条件是:原料粒度为300目,菌粉和水分的比例为1:2.5,浸提时间为24h,pH值为7.5~8.0.研究结果为冬虫夏草多糖特性分析和临床检测提供了基本理论数据.

    作者:孙悦迎;张旭东;雷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植物性雌激素与中药有效成分的相关性

    中药有效成分如异黄酮类、木酚素类、香豆雌酚等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含有这些成分的中药运用的历史悠久,古今医家有关论述及经验较多,从植物雌激素角度分析研究这些成分,对创新胜药物的研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王若光;尤昭玲;马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翻白草的急性毒性实验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常见病或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患者长期服用磺脲类、双胍类等口服降糖药,其毒副作用较大.人们希望应用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降糖药物.近年来,在民间自我药疗中,常采用翻白草治疗Ⅱ型糖尿病,认为比较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但中医典籍和有关医学文献对此未见记载和报道.笔者通过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证明翻白草几乎无毒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朱黎霞;杜慧;才秀颖;孟令云;谷春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鬼针草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鬼针草提取物对Ⅱ型糖尿病小鼠的作用.方法:给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Alloxan)致Ⅱ型糖尿病小鼠,以优降糖为阳性对照药,灌胃7d后,测定小鼠血清葡萄糖等生化指标.结果:鬼针草95%乙醇提取物的EtOAc、n-BuOH萃取物能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并且EtOAc萃取物具有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血糖的作用.

    作者:李帅;匡海学;毕明刚;肖洪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消化疾病临床治疗观念的转变与革新

    阐释了目前因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疾病谱的变化所产生的新的治疗观点,并促成了治疗学面貌的根本性革新.介绍了6种消化疾病新的治疗模式.

    作者:危北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岭南地区心脑血管疾病与气候关系研究

    为探讨岭南地区(广州市)心脑血管疾病与气候关系,对广州市三所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月发病人数与同期9项月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平均气压、低气温相关,并建立相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成为对该类疾病的未来流行情况有参考意义的预测模式.

    作者:吴弥漫;杨沛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力舒滴鼻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心力舒滴鼻剂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力舒滴鼻剂,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采用Lee氏心衰计分法进行量化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心功能、降低循环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心力舒滴鼻剂能进一步改善症状、提高心功能、拮抗CHF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

    作者:黄进;姚静;钱士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肾动脉血流测定对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价值

    用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115例DN病人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现肾动脉血流灌注与DN的中医临床辨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肾动脉血流灌注量在DN中医辨证分型中各组间随DN的发展而减少.阻力指数(RI)随着病情加重和中医证型的转换,RI逐渐增高,其值和DN的病情呈正相关.提示随着DN的发展,动脉硬化加重,肾虚证的临床表现和肾缺血的程度有关.在DN中后期,CDFI分级和肾功能变化一致.证明DN的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通过CDFI检查,可为DN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种客观指标,对临床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岱;张奕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偏头痛

    贺氏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是全国名老中医、北京针灸三通法学会会长、北京中医院贺普仁教授经过50余年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相结合而提出的针灸学术思想.微通法是以毫针疗法为代表,温通法是以火针疗法为代表,强通法是以放血疗法为代表.笔者作为贺老的弟子,有幸侍诊于其左右,深得教诲,并将三通法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许世闻;曲延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通腑导滞理气行瘀法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体会

    目的:观察中医中药非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采用加味大承气汤加减内服,配以针刺等治疗.结果: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总有效率为87.24%.结论:应用具有通腑导滞,理气行瘀,润肠通降的中药,配以针刺调理脏腑,疏通气血,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故可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姜礼;胡渊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八脉交会穴运用四则

    介绍了运用八脉交会穴治疗的四个典型验案(呃逆案、耳鸣案、嗜卧案、慢喉唐案).提示:运用八脉交会穴不仅要正确辨证,而且要加强针刺手法,针刺补泻的配合使用.

    作者:杨贤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针药并用治疗面肌痉挛60例疗效观察

    面肌痉挛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其主要症状是面部肌肉呈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抽搐,开始仅现于眼轮匝肌或口轮匝肌间歇轻微性抽搐,以后逐渐发展至面部其他肌肉,抽搐频率逐渐增加.笔者以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梅;隆国凯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4%,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7%.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龙泽荣;刘立昌;王霞;倪小毅;秦德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预防肿瘤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观察

    恶心、呕吐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伴随呕吐还有食欲明显减退,腹部不适,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出现,令患者感到痛苦和精神上对化疗的恐惧,常因此而延迟或放弃化疗.笔者将加味橘皮竹茹汤与胃复安、地塞米松并用,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游向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抗肿瘤中药复方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思路

    从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理着手,结合中药复方的特点,阐述其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思路.

    作者:何岚;徐月红;刘亚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在骨质疏松研究中的应用

    分析了骨质疏松的特点与治疗现状,提出了骨质疏松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及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及优势.

    作者:李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补益气血方剂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益气血方剂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为探讨中医气血理论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正常、寒凝血瘀、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观察补益气血代表方四君子汤(SZJ)、四物汤(SW)及八珍汤(BZ)水提物对血液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电泳时间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并考察其对ADP诱导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BZ可明显升高正常大鼠高切80S-1下全血比粘度,三者均可明显增加其体外血栓的湿重和干重;SW、BZ明显降低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所致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湿重、干重及血栓长度,SW还可显著抑制血沉加快;SZJ、BZ可明显降低番泻叶所致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红细胞压积;体外250μg/ml均可显著抑制ADP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补益气血方剂具有一定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

    作者:寇俊萍;唐新娟;庄书斐;童纯宁;严永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金匮要略》温中方药配伍规律研究进展

    从方药统计、特殊配伍、药对配伍、专药治专病各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对<金匮要略>温中方的配伍规律的研究状况,以期进一步阐明张仲景的用药组方规律,指导临床组方用药.

    作者:罗苏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愈高位截瘫

    颈胸段脊柱结核冷脓肿形成,死骨压迫脊髓神经导致高位截瘫.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在较短时间将患者治愈,故予报告.

    作者:于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栗德林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与胃癌的关系密切.栗德林教授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朴胜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邓铁涛教授近年中医药发展思想初探

    依据近3年文献,从临床、科研、教育三方面对邓铁涛教授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发展的思想作一阐述.邓老对中医临床发展强调继承传统与坚持中医药特色,同时提倡兼容并蓄.对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与新科技结合等方面均有独到见解,并对中医人才教育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作者:宋述财;许华;陈群;徐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螺旋藻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为建立螺旋藻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显微、光谱及化学分析方法进行鉴别.结果与结论:鉴别特征明显,可以用于螺旋藻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艳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诗词配合音乐治疗的可行性探讨

    探讨在音乐治疗中利用文学语言和音乐语言的结合,采用被动倾听或主动吟诵的方式,激活人脑左右两半球的思维.通过对诗词与音乐的意境、节奏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就意境、作用、适应症和患者类型,提出阳中之阴、阳中之阳、阴中之阳、阴中之阴四种诗词配乐施治方案.

    作者:卢银兰;赖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