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
  • 国际刊号:2095-1434
  • 国内刊号:23-1571/R
  • 影响因子:0.69
  • 创刊:1990
  • 周期: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14-8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9年3期文献
  • 血浆D二聚体、FDP、ATⅢ的检测对DIC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III(AT-III)的检测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2例确诊DIC患者为一组,4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DD、FDP、AT-III的含量.结果 DIC组的DD、FDP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DIC组的AT-III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这种差异将更显著.结论 联合检测DD、FDP、AT-III的含量对DIC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罗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免疫组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运用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选取宫颈癌患者与健康体检受检者,将3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健康体检30例受检者作为对比组,研究时间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所有患者均采用P16免疫组化检测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CINI阳性表达率为96.7%,在CINII、CINIII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6.7%,实验组患者在CINI、CINII、CINIII中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且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研究证实,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采用P16免疫组化技术可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阳性表达率较高,为有效诊断方式.

    作者:陈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腔镜微创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术治疗疗效对患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抽取80例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予以腹腔镜微创术,对两组术后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EA、CY-FRA21-1、CA125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CEA、CY-FRA21-1、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予以腹腔微创术式干预,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利于患者后期病情恢复.

    作者:郭广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价值分析与对比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CT、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收的脑梗塞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CT扫描诊断、MRI(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其中CT扫描为对照组,MRI扫描为研究组,对两组的临床诊断效果加以观察、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84.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67%,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CT扫描、MRI检查诊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但早期应用MRI技术对脑梗塞患者加以诊断的效果要更加明显,可提高诊断准的准确率.

    作者:高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细胞激酶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细胞计数、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2例确诊AMI患者为一组,4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群的血细胞、CK、C反应蛋白含量.结果 AMI患者组白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MI患者组的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在AMI患者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AMI患者的CK和C反应蛋白高出对照组.结论 白细胞计数与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检测对早期AMI患者的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王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PCT、hs-CRP检测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发病性质分为A组(急性加重期)、B组(稳定期).抽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C组.对比三组不同时段血清PCT、hs-CRP水平.结果 ①A组、B组确诊时血清PCT、hs-CRP水平均高于C组体检时,且A组高于B组(P<0.05);②A组、B组治疗后血清PCT、hs-CRP水平均低于本组确诊时,且肺功能指标优于本组确诊时(P<0.05).结论 血清PCT、hs-CRP检测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预后评估中应用价值高.

    作者:马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骶髂关节(韧带止点劳损)、腰五横突(综合征)的生物力学与下腰痛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下腰痛疾病的慢性损伤和疼痛的机制.方法 2015年01月-2018年09月骨科选取临床确诊为第五腰椎横突综合征和骶髂关节韧带止点劳损的病例各30例成年男性患者,分别给予局部注射止痛治疗.所有患者和选取30例健康成年男性,摄腰椎正侧位片、骨盆平片和下腰椎骨盆CT扫描,测量第五腰椎横突长、宽,腰椎横突间距及腰椎横突间夹角的数据.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3个月的随访,优:12例,良:45例,可:3例;差:0例.从统计数据分析,正常人和患者的第五腰椎横突无明显差异.结论 机械性压迫是第五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主要因素;腰椎横突过长不是第五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直接因素;骶髂关节韧带止点劳损和第五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疾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前期疾病.

    作者:鲁世荣;赵杨;秦晓霖;王雷;王春光;赵健;魏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腰硬联合阻滞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认知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究腰硬联合阻滞对老年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 ~2017年5月接受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共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63例.所有患者均经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书,通过医学伦理会批准.观察组患者实行腰硬联合阻滞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实行全身麻醉,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麻醉方法后的不同时段认知功能进行比较;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准则,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时段疼痛感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MMSE量表、VAS评分得分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术后第2天及第5天,观察组患者MMSE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及第7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阻滞对患者认知能力影响更小,患者恢复快,疼痛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儿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变化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儿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以及60例健康儿童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血常规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以及健康儿童血常规、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其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与健康儿童其血常规、C反应蛋白差异明显.

    作者:付毅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问卷对5所医疗机构的1200名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影响因素.结果 5所医院共获取1070份有效问卷,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44%,对暴露源传染性的高低、高危暴露因素及暴露不完整粘膜的感染率的回答正确率均在15% 以下,暴露后检测时间、预防用药时间、预防用药疗程回答正确率亦较低,98.4% 的医务人员认为需要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定期培训;年龄、工作岗位和既往是否接受培训影响医务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应对能力.结论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情况普遍偏低,应加强对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相关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后的应对能力.

    作者:杨仁国;徐开菊;黄仁刚;杨兴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口内切开坚强内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咀嚼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口内切开坚强内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咀嚼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 ~2016年7月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传统牙弓夹板颊间结扎术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口内切开坚强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进行咀嚼能力检测,比较两组咀嚼功能,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周、4周,观察组咀嚼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咀嚼功能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5.00%(2/40)比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内切开坚强内固定术可加快下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咀嚼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屈胜利;张亚柯;庞帅;杨奇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目的 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心电图检查的198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和阳性诊断率.结果 两组心房纤颤和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观察组窦房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速、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检出率及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效果更好,检出率较高.

    作者:董捍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心肌酶谱检验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意义分析

    目的 探究血清心肌酶谱检验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9月精神科接受治疗的疑似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02例,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设为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化学分析法,检测其血清心肌酶,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三种酶在血清中的含量;对照组通过脑涨落图检测,比较两组检测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两组检测阳性、阴性预测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检测灵敏度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特异度、约登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崔素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BCT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讨论在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中使用锥形束(CBCT)的具体价值和实际效果.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骨质疏松老年人微创种植牙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患者81例,科学合理使用CBCT影像系统,对老年患者上、下颌骨内多个牙平面进行重建,并且开展曲面体层图像,获得准确数据.分析治疗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对81例患者进行微创种植牙,共植入96枚种植体,植入4.5 mm 37枚,5.0 mm 11枚,10.0 mm 39枚,13.0 mm 9枚,无患者术后出现上颌窦炎,5例患者出现面部局部软组织肿痛,3例鼻腔间歇性出血,持续服用抗生素5-7天,全部康复.对种植后96枚种植体进行CBCT检查,术后上颌窦窦底提升高度1.65-3.62 mm.CBCT检查发现患者上颌窦有新骨质生成,且种植体附近平均新生骨量为2.40 mm,腭侧点2.17 mm,近中位点2.45 mm,远中位点2.33 mm.所有患者治疗后,二期骨结合良好,CBCT检查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愈合良好完成二期修复.所有患者软组织健康,骨结合良好,随访期种植体成功率94.79%(91/96).结论 通过CBCT辅助,可以较好地完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上颌窦内提升术,并为术后随访提供分析条件.

    作者:齐建华;赵彦霞;段常春;刘志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延续性护理对吞咽障碍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吞咽障碍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存并出院的吞咽障碍患儿共116例,依照出院顺序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行出院后常规指导与定期入院复查,记录复查结果中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指定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出院后6个月随访干预,记录干预过程中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并计算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两组患儿进行SAS、SDS评分,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后6个月的记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发生误吸4例、感染7例、死亡0例,共计7例不良事件,对照组患儿发生误吸7例、感染10例、死亡1例,共计18例不良事件,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四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四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降低吞咽障碍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毛闪;王慧君;高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中应用全程无缝护理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目的 实验主要探讨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2015年2月 ~2017年3月的112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56例患者.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全程无缝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在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中,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手术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需要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护理工作,注重护理过程中的细节管理,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术后效果与康复效果.

    作者:乔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延续护理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收治的阿尔兹海默症共12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出院后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测评量表(QOL-AD)评定其生活质量、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评定其心理状况,以总分作为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QOL-AD量表、SCL-90量表评分总分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QOL-AD量表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CL-90量表评分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可提升AD患者生活质量,稳定其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眼科手术患者实施安抚和触摸护理对其应激状况及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实验主要探讨安抚和触摸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先对60例收治的行眼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安抚与触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感知程度,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我感知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抚与触摸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丽萍;宗淑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负性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比较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比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精力、情绪状态及总体健康情况均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48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显著高于比较组39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能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姚建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快乐呼吸》项目在哮喘患儿家庭雾化规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快乐呼吸》项目在哮喘患儿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儿内科收治的诊断为哮喘或反复喘息大于4次而支气管哮喘预测指数阳性经医院急性处理后出院后进行家庭雾化的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按照哮喘儿童家庭雾化常规指导和回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成立《快乐呼吸》项目小组,采用延续性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管理.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在用药依从性、对哮喘认知程度、喘息控制水平、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快乐呼吸》项目的开展,对家庭雾化进行延续性规范管理,为需要进行家庭雾化的家庭提供更专业更好的服务,使患儿在用药依从性、哮喘认知程度及喘息控制水平、家属满意度上均有所提高.

    作者:鲁焱;姚少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在医院临床营养科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中选取80例作研究对象,均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按护理方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n=40)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就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之间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7 d,研究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昏迷患者营养状况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作者:陈巧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儿失语症应用音乐治疗的康复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小儿失语症应用音乐治疗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筛选2017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失语症患儿,按照不用康复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康复护理组与音乐治疗组,每组均为30例,康复护理组应用常规康复护理,音乐治疗组应用常规康复护理及音乐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发声练习频率、发声质量以及语言功能.结果 音乐治疗组患儿的发声练习频率高于康复护理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音乐治疗组患儿护理后的CAPE-V、AVQI、pVHI得分均低于康复护理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音乐治疗组患儿护理后CRRCAE项目中的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得分均高于康复护理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儿失语症应用音乐治疗的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儿的发生练习频率、发声质量以及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行.

    作者:张舒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