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006-7248
  • 国内刊号:31-1705/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61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
  • 口腔科学
上海口腔医学杂志   2001年4期文献
  • 四种充填材料充填Ⅰ类洞型的抗压强度测定

    目的对临床常用的4种充填材料的抗压强度进行测试,探讨如何选择Ⅰ类洞型充填体的合适材料.方法选择80颗第一磨牙的离体牙制备Ⅰ类洞型,用4种充填材料充填后,在等速前提下,增加负载力,用测力仪测试,记录并分析各种充填材料折裂瞬间的测试数字.结果银汞充填体的抗压强度高,GCFujiIXGP粘结体次之,3M光固化树脂小.结论后牙Ⅰ类洞型充填必须考虑以抗压强度为主,同时兼顾颜色;充填前牙必须以颜色为主,并兼顾抗压强度.

    作者:王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含镧漱口水对人牙釉质及根面抗酸作用的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的含镧(La)漱口水的防龋作用,并对其在牙釉质、牙骨质的抗酸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在体外模拟口腔pH循环变化的环境中,用含(100×10-6mmol/L)~(2000 ×10-6mmol/L)La3+的漱口水处理离体牙根面,并对其脱矿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筛选出低有效防龋浓度的漱口水.然后用此漱口水每日处理离体牙牙釉质和牙根面1次,共计5h.结果 500 ×10-6mmol/L以上的含La3+漱口水均具有防龋作用.经500 ×10-6mmol/L漱口水处理的牙根面与牙釉质的脱矿深度无显著差别,而处理前后脱矿量的变化显示,釉质的脱矿量大于根面.结论 500×10-6mmol/L的La3+含量是低有效防龋浓度,且含镧防龋制剂可能更适合于老年人根龋的防治.

    作者:李蕾;金晖;李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C-myc的表达

    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病变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C-myc的表达,探讨其在 OLP病变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OLP(糜烂型23例,非糜烂型22例)中凋亡细胞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I)及p53、bcl-2、C-myc的表达情况. 结果 45例OLP均有凋亡细胞发生,AI为24.3%±12.0%(1.9%~50.5%);其中糜烂型AI为19.0%±10.4%(1.9%~ 50.5%),非糜烂型AI为29.4%±11.2%(10.4%~49.3%),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OLP组织中p53、bcl-2、C-my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1%、35.6和33.3%.其中糜烂型OLP中的p53、bcl -2、C-my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1%、52.2%和43.5%,非糜烂型阳性率分别为22.7%、18 .2%和22.7%,两组间仅bcl-2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C-myc参与了OLP病变的发生发展,AI的变化与病变部位的慢性炎症有关,bcl-2在糜烂型OLP中的表达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海如;赵海鸥;袁苏娟;孙桂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有限元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模型及受力分析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观察牙齿各部位应力分布情况. 方法离体下颌第一磨牙经CT扫描及图像处理,通过特定的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该模型上模拟牙咬合情况进行垂直和侧向加载,计算出牙体部及根管壁各部位的大拉应力、大压应力和能量应力.结果下颌第一磨牙的应力大值出现在直接加载处,倾斜加载比垂直加载引起的应力大.自冠方向根方,各部位大应力逐步减小,在髓底根管口处有一上升峰值,尤以倾斜加载时更为显著.管壁的应力小于牙体的应力,变化趋势与牙体的应力相似.结论采用有限元法分析牙齿各部位的应力情况,是一种简捷、有效、可靠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洪瑾;夏文薇;朱亚琴;王晓仪;熊焕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咬肌再附着界面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山羊咬肌与下颌骨皮质骨面和松质骨面再附着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方法 9只成年山羊为研究对象,其中1只为正常对照.实验组山羊双侧下颌骨咬肌附着从骨面剥离,附着区骨面平均分为两部分,分别保留原骨面或去除皮质骨,暴露松质骨,咬肌原位缝合.术后2、4、8、12周采集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生物力学检测表明,2~12周肌-骨界面附着强度随时间延长有显著增强,而同一时间两种骨面的肌附着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咬肌再附着的形成与附着骨面结构无关.

    作者:季彤;张陈平;解雪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应用冻干异体动脉重建颈总动脉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异体冻干动脉重建颈动脉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初步探讨移植失败的原因.方法 4只健康成年山羊作为实验对象,手术切除2 cm颈总动脉,以冻干异体颈总动脉进行修复.4只动物的8侧颈部随机分为A、B两组,各含4条动脉.A组的近、远心端均为端一端吻合术,B组的近心端为端一侧吻合术,远心端为端一端吻合术.术后1周、2周、3月和6月分别切取标本,分别作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A、B两组异体动脉于术后1周、2周、3月和6月时的通畅情况分别为1/1、1/1、0/1、(1)/(4 )/1和1/1、1/1、1/1、0/1.移植后3月,B组有1条血管保持通畅.6月时,A组有1条血管大部栓塞,仅1/4通畅.χ2检验表明,两组通畅率无显著差别.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冻干处理的异体动脉,其支架结构完整.植入后1周,管壁中有单核一吞噬细胞浸润,疏松结缔组织外膜形成.植入后2周,可见吻合口处宿主动脉内膜增生,向移植血管中段移行.移植后3月,排异反应明显减轻,内皮覆盖基本完成,中膜层基质被平滑肌取代,管壁接近正常动脉.结论以异体冻干动脉重建颈动脉缺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内膜修复于3月时基本完成,如此期内膜修复不完全,或吻合口处内膜过度增殖,可导致移植失败.

    作者:郑家伟;邱蔚六;张志愿;林国础;竺涵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镍钛机动根管预备器械对根管弯曲度的影响

    目的评价3种镍钛机动预备系统保持根管弯曲度的能力及其工作效率.方法离体下颌磨牙近中弯曲根管64个,随机分为4组:Flexofile,LightSpeed,ProFile,Qantec SC.分别预备到主尖锉30号和40号,对各组器械预备前后的根管弯曲度和预备时间进行测量.结果 Flexofile组的根管弯曲度减小明显,在颊舌向与另外3组镍钛器械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在主尖锉为30号的镍钛组,预备前后的根管弯曲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ProFile和Quantec SC预备都显著缩短操作时间,与Flexofile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镍钛机动预备器械能很好地保持根管的原有弯曲度,节省预备时间.

    作者:韦曦;张顺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石墨和磷酸盐包埋料对纯钛铸件生物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石墨及磷酸盐包埋料所致纯钛铸件表面结构的改变对纯钛铸件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用石墨和磷酸盐包埋料铸造加工圆片状铸件若干,以相同规格的牙胶为对照,分打磨抛光前后共4组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粘膜刺激试验.结果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件和我国医用生物材料性能测试标准,4组试件的细胞毒性试验均为I级.病理反应分级均为0级.结论两种包埋料所致纯钛铸件表面结构的变化未导致其生物学性能方面的明显改变.

    作者:阎俏梅;张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8的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IL-8在牙周炎病程中的变化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测定慢性牙周炎(CP)患者、健康对照者以及CP治疗前后患者的龈沟液中IL-8含量、IL-8总量,同时检测临床指标并作相关性检验.结果 CP患者龈沟液中IL-8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25),在CP患者和健康者之间以及CP治疗前后患者的龈沟液中IL-8总量、龈沟液(GCF)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P <0.05),而IL-8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IL-8总量、GCF量与临床指标存在正相关性(P<0.01).结论 IL-8总量在牙周炎病程中呈动态性改变,检测GCF中IL-8的水平对评价牙周炎的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

    作者:邹德荣;刘翳雯;陈仪;戴其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氟和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浓度氟和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生长因子或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成骨细胞发育、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成骨细胞内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 (PDGF-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α受体(IGF-Ⅰ-Rα)表达,并对其结果作图像分析.结果氟和地塞米松对PDGF-A表达在各个时期都没有影响,而在细胞培养早期均促进了IGF-Ⅰ-Rα表达,地塞米松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结论低浓度氟和地塞米松均促进幼稚成骨细胞中IGF-Ⅰ-Rα表达,IGF-Ⅰ-Rα表达增高可能与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影响有关.

    作者:葛琳华;张伟国;束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三种屏障膜体内埋植的组织学变化

    目的评价消旋聚乳酸表面特性对牙周引导组织再生(GTR)的适用性.方法将国产消旋聚乳酸(PDLLA)、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胶原(COL)膜埋植于大鼠皮下,分别于术后2、4、8周取出,以扫描电镜对3种膜的体内标本表面作电镜观察比较.结果以PDLLA用作牙周GTR屏障膜的适用性为好.初始时PDLLA表面光滑无孔呈均质;2周时出现小突、凹陷或小孔;4周时表面类圆孔隙明显增多,相连成片,孔中有细胞进入.PDLLA表面的大量类圆孔隙使材料呈树皮状,有大量胶原基质沉积和大量的皱缩细胞镶嵌.结论国产PDLLA膜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符合牙周GTR的基本要求,具有用于牙周GTR的潜力.

    作者:尹元正;束蓉;刘晓峰;刘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腭裂引起反牙合的前牵引与下颌髁突位置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应用口外弓加面具对唇腭裂继发骨性反牙合畸形进行早期阻断性治疗后,下颌骨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对8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的薛氏位片进行分析,比较颞下颌关节(TMJ)前、上、后间隙的宽度.结果治疗前后双侧TMJ的3个间隙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应用口外弓加面具作上颌骨前牵引后,未发现髁突位置的明显改变.

    作者:房兵;邱蔚六;袁文化;唐友盛;沈国芳;张桦;陈建宇;朱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890例报道

    目的对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进行改进,对其疗效进行总结与再认识.方法用穿刺针经前路法穿刺,到达卵圆孔内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连接射频温控热凝仪及相配套电极,先进行方波定位刺激,确认无误后,一次性快速加热至88℃左右,在感觉根的2~3个断面上热凝.治疗过程中不过分强调保留面部相应区域的触觉.结果治疗优良率98.2%,无效0.49%.经1~10a随访,复发率10.67%,再次治疗仍可止痛.结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安全、简便、疗效确切、适应证广、复发率低等优点.在治疗过程中准确定位,严格操作,严重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快速加热法可减轻患者痛苦,多点热凝法与不过分强调保留面部触觉对减少复发有一定作用.

    作者:曹放云;吴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三种精密附着体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3种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DUOLOCK精密附着体16副,ANKER-SYSTEM精密附着体15副,MK-1精密附着体8副,分别修复22例牙列缺损患者.其中肯氏I类缺损17例,肯氏II类缺损3例,肯氏III类缺损2例.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经6~19个月临床观察,86%以上患者认为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稳固,易适应,进食方便、咀嚼有力.对91颗基牙复查结果显示,基牙无叩痛、松动、根尖周病变及牙槽骨吸收,其中21颗基牙龈缘有充血水肿现象,经治疗炎症均消退 .18例戴用附着体义齿患者咀嚼效能测定:3个月后的咀嚼效能可达同龄正常牙列者的86.73 %,1a后达正常牙列者的90.57%.结论 3种精密附着体义齿都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郑元俐;董弘斌;钱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上海地区上前牙先天缺失患者牙颌面形态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上前牙先天缺失儿童的牙颌面形态特征,探讨上前牙先天缺失对颌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37例上前牙先天缺失儿童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与正常值比较.结果上前牙先天缺失儿童头影测量无性别差异.与正常值比较,上前牙先天缺失儿童颌凸角、ANB、AoBo减小,上下牙槽座角增大,Y轴角、下颌平面角减小,牙合平面角减小,上中切牙倾角增大,下中切牙倾角减小,软组织面凸角减小,上唇倾角增大,鼻唇角减小.结论上前牙先天缺失可引起上颌发育不足,对下颌大小无影响,但可引起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

    作者:嵇国平;曹惠菊;翁思恩;唐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周色素沉着-肠息肉综合征

    目的报道4例口周色素沉着-肠息肉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对其家族史进行追踪观察.方法通过临床观察、X线检查、病理诊断、家族史作出分析.结果口周色素沉着-肠息肉综合征具有家族遗传现象.肠道病变部位与恶变有相关性.结论发现病症需作家族遗传学调查.病变发生在结肠者为高危区,需作长期定时监护.

    作者:袁文娟;曹丽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眶下径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对眶下径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6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作临床分型,经眶下径路作开放整复加微型钛板坚强固定手术.结果 (1)眶下径路术野暴露充分;(2)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快、对位精确;(3)微型钛板固定坚固;(4)无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5)疗效优良率达96.9%.结论眶下径路适宜于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

    作者:沈海平;周建国;沈燕;黄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远期疗效及适应证探讨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远期疗效和适应证.方法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1040例.其中男312 例,女 712例,年龄1月~57岁.治疗方法为分次、多点瘤内注射,间隔14~21d重复注射,2~3次为1个疗程.结果随访1~13a,获得性蜘蛛样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好,治愈率分别为100%、96.40%、92.20%和67.20%,对蔓状血管瘤和鲜红斑痣疗效不佳.平阳霉素佳用量为1mg/cm2,治疗毛细血管瘤的佳浓度为1mg/1 ml;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时,浓度应达3~4mg/ml.发热反应发生率6.54%,无肺纤维化发生 .结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可作为中、小型获得性蜘蛛样血管瘤、毛细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其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疗程短, 美容效果好.

    作者:刘学键;秦中平;李克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衔铁数量对MRI成像的影响

    目的观察1~4个衔铁引起MRI伪影的程度.方法实验在0.15Tesla永磁型磁共振机上进行,样本选用JJ-型磁性固位体的衔铁部分,在志愿者口腔内进行矢状面扫描,对MRI成像进行测量并分析其大径.结果 1~4个衔铁引起伪影的大径在101~109.6mm范围内.结论即使在患者口腔内同时安装4个衔铁,进行MRI检查时产生的伪影仍十分局限.

    作者:魏斌;张富强;余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上海地区正常(牙合)Ricketts X线头影测量分析

    目的为正畸临床应用Ricketts分析法进行诊断、矫治设计及疗效预测提供参考值.方法选择上海地区恒牙期正常牙合青少年57名及正常牙合成人64名,拍摄X线头影侧位定位片,用Ricketts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得出Ricketts分析法头影测量正常值范围,并发现青少年下颌弓角和A点突度男大于女;成人颏角和下颌弓角男大于女 ,下面高角和下中切牙突距男小于女;青少年与成人比较,发现下颌弓角、下中切牙突距和上颌第一磨牙位置成人大于青少年,A点突度成人小于青少年.结论青少年男性下颌支、上颌骨发育大于女性.成人男性颏部、下颌支发育大于女性,面型较女性直.成人与青少年比较,随生长发育,成人面部中份突度逐渐减小;而下颌支发育、下中切牙突距和上颌第一磨牙位置成人明显增大.

    作者:范莉;陈蔚;沈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进一步探讨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46例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的局部表现主要为1个或1个以上肿块.伴有口干症19例(41%),眼干症11例(23%),有自身抗体8例(17%).治疗结果,手术组25例全部有效,但有5例异位复发;药物组21例,有效17例,有8例原位复发.手术组有 1例、药物组2例于治疗后随访中出现恶变.结论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局部表现主要为肿块,部分患者有全身表现.少数可发生恶变.治疗应采取局部与全身、药物与手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前明确诊断,首选药物治疗,若疗效不明显或反复出现肿块,宜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俞创奇;胡北平;郑凌艳;丁永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固定矫治器在恒前牙外伤移位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在恒前牙外伤移位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恒前牙外伤移位患者35例,采用固定矫治器固定20例,采用金属丝牙弓夹板固定15例,对两种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采用固定矫治器方法的20例中,成功16例,有效2例,失败2例,与金属丝牙弓夹板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固定矫治器固定外伤恒前牙移位克服了金属丝牙弓夹板结扎时对牙周组织的二次损伤和疼痛,疗效可靠,美观舒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重唇手术方法的改进

    目的对传统的重唇手术方法进行改进,使术后上唇的外形更加自然.方法根据唇部静态和动态时所表现的特点进行手术设计,同时注意上下唇的美学比例,并注意唇珠部位留有足够的组织,以保存唇珠的外形.结果 14 例患者采用改进的手术方法进行整复,取得然,切除的部位合理,解剖结构清晰,是矫正重唇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宁辉;张焕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50例粘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学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细胞学检查对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50例细胞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作对照.对粘液表皮样癌的细胞学镜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对12例细胞学误诊原因进行总结.结果细胞学对粘液表皮样癌诊断正确率为76% .结论细胞学检查对粘液表皮样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章绍安;陈钟;颜雨春;朱维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乳磨牙一次性药物根充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乳磨牙一次性药物根充的疗效,缩短乳磨牙根管治疗的疗程.方法常规开髓,清理、扩大根管,3% H2O2与生理盐水反复交替冲洗根管,干燥根管 ,然后用器械将自配药物糊剂送入根管,后作常规垫底、充填;慢性窦道型根尖周炎,在扩根后用3% H2O2作瘘管冲洗及局部作窦道搔刮术,后再按上法治疗;术后 6个月、1 a、1(1)/(2)a对所有患牙复查.结果术后18个月复查,疗效评价为成功者占88.17%,显效 6.45%.结论一次性药物根充术是保存患病乳磨牙的一种好方法,它有利于乳恒牙的正常替换.

    作者:周建国;沈海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颌骨骨折21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颌骨骨折的类型和特点,总结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对217例颌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外固定、内固定、联合固定3种方法,平均随访期2.5a.结果 6例因合并严重颅脑损伤而死亡,剩余211例的治疗优良率达96.7%.结论上颌骨正中骨折呈上升趋势,合并颅脑损伤是颌骨复合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复合伤和多发伤患者应多学科协作治疗.

    作者:孟宪哲;邢在臣;张艳芬;张海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桩钉加固法预防楔状缺损牙折断的探讨

    目的探讨桩钉加固法预防楔状缺损牙折断的效果.方法 22颗楔状缺损牙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9颗采用桩钉加固法预防折断,追踪观察2a后发生折断的颗数,并与对照组13颗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折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桩钉加固法,可减少与预防楔状缺损牙发生折断.

    作者:刘清辉;白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婴幼儿咽部尖锐湿疣2例报告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又称性病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的疾病(Menton,1992).一般发生于会阴部、外生殖器,发生在口咽部特别是婴幼儿的口咽部实属罕见.现将我院近期连续发现的2例报道如下,并就病理特征及病因进行探讨.

    作者:金嘉平;陈颖;林梅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腔颌面部游走性丹毒1例报告

    丹毒多发生于四肢和面部,口腔颌面部游走性丹毒发生者比较少见,现报道1例.

    作者:黄华;吕世超;王佩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上海市老西门地区老年人龋病牙周病状况调查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显,口腔疾病仍是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的健康问题.我们对上海老西门地区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施敏;伊光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罕见口底异物1例报告

    口腔组织内异物临床常见,但因异物存留时间长,临床疑诊为口腔肿瘤者少有报道.现将我院2000年诊治的1例口底罕见异物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战文吉;牟宝秋;姜玉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猫抓病1例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与动物相关的疾病由此而增多,却又往往被患者和临床医生忽视.近日我科收治了1例猫抓病患者,现将其病史、治疗情况及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腮腺上皮-肌上皮癌1例报告

    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EMC)在文献中曾有不同名称出现,临床上较少见,80年代初国外文献开始报道,90年代起国内陆续有少量报道.作者6年前收治1例,现将治疗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郑松;郑昆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银汞合金安全性

    有关银汞合金安全性的争论伴随着它的应用一直持续着,近几年来许多学者就其腐蚀性、对细菌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影响银汞合金中汞释放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这几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汪俊;刘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

    颞下颌关节自身的生物力学特性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发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从颞下颌关节组织的粘弹性、弹性模量和关节盘的摩擦特性等几个方面综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作者:向喜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循证医学与口腔医学

    循证医学是指导临床医生应用佳证据,促进临床决策的新兴学科,已在很多临床分支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循证医学在我国口腔医学领域尚处于起始阶段,中国口腔医务人员应该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积极进行循证医学实践,不但善于寻找和评价证据,更要以自己的临床实践提供佳证据.

    作者:史宗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面部肿胀、发热、胸腔积液、低蛋白血症、衰竭1例讨论

    报道1例面部反复肿胀患者,因发热、胸腔积液、低蛋白血症、衰竭而死亡.2次活组织检查,难以确诊.通过临床病理讨论,对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复习,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理,诊断为多系统朗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作者:李志勇;邱蔚六;郭伟;林国础;刘桢;余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