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射免疫学杂志

放射免疫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国际刊号:1008-9810
  • 国内刊号:31-1680/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8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66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特种医学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7年6期文献
  • 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血清胰岛素结果差异

    目前测量胰岛素常用的方法有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这两种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等方面都达到了临床应用的要求,主要问题在测量方法的标准化方面,两种测量结果之间有差距,我们对这两种方法测量胰岛素的差距及原因进行探讨.

    作者:王国洪;赵理想;许瑞吉;张中书;陈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病纤维化指标和AFP联检的意义

    采用血清学检查方法来监测肝纤维化的变化,对肝病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现将我院收治145例肝病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和AFP的联检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成红霞;李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尿ⅣC与LN联检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我们对糖尿病病人血、尿中Ⅳ型胶原(Ⅳ-C)和层黏连蛋白(LN)同时进行检测,旨在探讨两者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静海地区过敏性紫癜患者特异性IgE检测

    笔者对2005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76例过敏发生紫癜患者采用ELISA检测其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兆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尿β2-m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为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及尿中β2-微球蛋白(β2-m)含量,以探讨糖尿病患者β2-m水平与糖尿病肾功能早期损害之间的关系.

    作者:黄克斌;李陇芬;李慧;林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32例老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分析

    本文通过对32例老年甲减病人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为及早确诊提供诊断思路.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2000年1月~2007年1月我院住院病人.1.2 一般情况 32例(男12,女20)甲减病人,年龄(60~90)岁,平均(76±8.2)岁.均无甲状腺手术史,也未接受过131I治疗,除外了垂体性甲减(即继发性)或下丘脑性甲减.

    作者:高静;康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340例60岁以上男性老人AFP、CEA、PSA结果数据分析

    我们选择2007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340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AFP、CEA、PSA三个项目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勇;张阳;杨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上海地区部分老年患者亚临床甲减患病情况的观察

    随着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技术日趋成熟,亚临床甲减已成为多种疾病的潜在致病因素,其临床表现也和许多老年疾病相叠加,使老年病的诊断和治疗受到影响.本文就2000年~2006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60岁以上的非甲状腺疾病2173例患者,观察甲状腺的功能,以了解老年患者亚临床甲减的患病情况.

    作者:崔锐;孙倩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河北省不同地区儿童甲状腺激素参考区间的建立

    2004年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与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IITD(碘致甲状腺疾病)课题组对不同地区社区人群的甲状腺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长期碘过量地区(黄骅)及碘超足量地区甲状腺激素减退、亚临床甲减、甲状腺癌明显高于轻度低碘地区[1].自1995年普及加碘盐以来,各地加碘盐普及程度以及地域、饮食习惯的不同,儿童甲状腺激素参考区间可能因之而产生差异.临床工作中缺乏儿童甲状腺激素的参考范围,而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实验室指标一直沿用试剂生产商的参考值,各实验室应当根据当地情况确定当地人群参考区间.调查选择了沿海黄骅市、中部平原保定、北部山区张家口三个城市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三个不同地区正常儿童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的调查,比较不同地区儿童甲状腺激素情况,建立三地区甲状腺激素正常参考区间,建立河北省儿童甲状腺参考区间.

    作者:王华新;李延伟;蔡会欣;李云凤;李宝亮;杨锋斌;张海涛;杨洪云;郑福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89Sr对骨转移癌疼痛的治疗评估及护理指导

    目前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骨转移性疼痛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骨痛可由肿瘤浸润并蔓延至神经支配丰富的骨膜;也可由肿瘤机械压迫导致骨组织变薄;也可因肿瘤从骨组织扩散至神经组织所致等[1].为了减轻骨转移癌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2004年至今,我院核医学科用放射性核素89Sr在治疗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骨转移癌性疼痛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以下是52例的治疗及护理.

    作者:刘红;李琼;刘战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血清Ⅲ型胶原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

    为了解胶原形成与动脉功能之间的关系,本文对高血压患者血清Ⅲ型胶原前多肽(PⅢ NP)和动脉僵硬度进行了检测,以期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潘云芳;张厚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观察中老年围术期血浆ET的变化

    ET(内皮素)收缩血管的作用早已得到认可,但用于观察中老年围手术期的时相变化,还未见报道,我们有目地的收集了60例中老年胆囊切除术的各时相血浆用于测定ET的变化,观察其与年龄的意义.

    作者:孙炜;苏玉林;胡建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输血后丙型肝炎的重要原因,亦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已有若干关于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报道,但对于HCV感染所致肝细胞损害的确切机理,仍然了解较少.近年来,自身抗体在HCV发病机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据文献报道,与HCV染病同时并存在自身抗体已有多种[1].为了探讨HCV感染后体内出现的自身抗体的意义及其引起的自身免疫的发病机理,本文对HCV感染者血清中几种自身抗体进行了检测与分析.

    作者:孙丽娟;王玉梅;宫爱华;何晓琳;安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NOS和PGM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了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NOS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GM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酶法和放免法测定了4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NO、NOS和PGMP含量,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前血清NO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NOS、PGMP水平又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6个月血NO、NOS水平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GMP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血NO/NOS和PGMP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金文涛;朱卫金;薛宏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SE-Cad和IGF-Ⅰ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了前列腺癌患者血清SE-Cad和IGF-Ⅰ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酶联法和放免法对31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SE-Cad和IGF-Ⅰ水平测定,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SE-Cad和IGF-Ⅰ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r=0.5982,P<0.01).结论: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SE-Cad和IGF-Ⅰ水平的变化对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秋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eptin、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了慢性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eptin、TNF-α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1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leptin、TNF-α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慢性肾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leptin、TNF-α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6个月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慢性肾炎患者血清leptin和TNF-α水平的变化对临床观察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再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3、T4、FT3、FT4、rT3、sTSH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测了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T3、T4、FT3、FT4、rT3、sTSH含量的变化,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手术前血清T3、T4、FT3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rT3水平则显著地高于正常人(P<0.01),FT4、sTSH水平无变化(P>0.05),经手术治疗后6个月血清后T4、FT3仍低于正常人组(P<0.05),而rT3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血清T3、T4、FT3、rT3水平的变化与患者的病情和愈后密切相关,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军;王言理;韦玉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结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IL-10、IL-18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了急性结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IL-10、IL-1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免疫比浊法和酶联法对38例急性结膜炎患者进行了血清hs-CRP、IL-6、IL-10和IL-18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结膜炎患者在治疗前血清hs-CRP、IL-6、IL-10和IL-18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P<0.01),经2周的抗炎治疗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急性结膜炎患者血清hs-CRP、IL-6、IL-10和IL-18水平的变化对临床观察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散射比浊法对3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CRP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CRP、IgG、IgM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4周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检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CRP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病情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作者:周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BV表面抗原定量与DNA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临床上常将HBsAg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一个指标,而HBV-DNA常作为抗病毒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本文意在了解HBsAg定量和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作为乙型肝炎治疗监测指标的作用.%%王永见;温州医学院实习生

    作者:陈世勇;阮林松;王永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尿微量白蛋白对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高血压引起的众多并发症中,高血压肾病是典型的一种.在一组追踪观察20年之久的病例中,眼底检查呈高血压眼底改变Ⅰ级者,12%出现蛋白尿;Ⅱ级者22%有蛋白尿,19%男性出现肾功能下降;Ⅲ级者,57%出现蛋白尿,27%肾功能下降[1].高血压肾病是高血压的微血管并发症,是肾衰单一的普通的原因,占所有终末期肾病病人的30%左右,需要透析治疗和肾移植.所以对高血压患者发生肾病的早期做出明确诊断,从而尽早给予积极的治疗,延缓或阻断高血压肾病的进程,尤其显得重要.我们检测尿常规蛋白阴性的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旨在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对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葛文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胶质瘤中PTEN基因表达的实时定量PCR研究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44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其19例邻近正常脑组织、7例良性脑肿瘤中的PTEN mRNA及内参GAPDH的表达水平.结果:高分化组(29例)PTEN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组(15例)(P<0.05)这两组分别与良性脑肿瘤组(7例)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19例胶质瘤与邻近正常脑组织有显著差异(P<0.000).高分化组和底分化组之间在1年或3年存活率的比较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PTEN基因在胶质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脑胶质瘤中PTEN基因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

    作者:李璐;杨伊林;邵耐远;徐宁;罗光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联检血浆Hcy与hs-CRP对及早发现隐匿型冠心病的意义

    目的:研究隐匿型冠心病(lat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LCHD)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浓度.方法:对50名健康人群及54名通过心电图等手段确诊为无症状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cy及hs-CRP浓度进行检测.结果:54名确诊为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cy及hs-CRP浓度明显高于50名健康人群,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联检血浆Hcy与hs-CRP对及早发现隐匿型冠心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昊;康云平;陈宝炳;蔡回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亢与甲减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了甲亢与甲减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应用红细胞酵母花环法测定40例甲亢患者和38例甲减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并以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甲亢和甲减患者RBC-ICR花环率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RBC-C3bR、SOD、GSH-PX、SOD/MDA低于正常(P<0.01),相关分析显示,RBC-C3b花环与MDA呈显著负相关(r=-0.4316,P<0.05),RBC-ICR与MDA呈正相关(r=0.6012,P<0.01).结论:甲亢和甲减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降低与活性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作者:杨焕章;秦良谊;傅秀芳;张美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中EPO、FA、VitB12、Fer水平变化分析

    当体铁储备耗竭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属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该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各型贫血中多见的类型之一[1].临床上将缺铁分为缺铁期、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和缺铁性贫血期.按照张之南[2]提出的诊断标准,本文报道的病例均符合缺铁性贫血期.我院自2005年4月~2006年5月对明确诊断的170例IDA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及对110例IDA治疗前后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叶酸(FA)、VitB12、铁蛋白(Fer)进行检测,目的是通过对上述指标在IDA患者体内水平表达情况分析,为临床对IDA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沈正善;张学忠;杜同信;傅雷;立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1],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约36%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病后容易发生哮喘,可见急性支气管肺炎与可能诱发的反复喘息及哮喘密切相关.当疾病发生时,除遗传因素、特异性体质外,支气管肺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其疾病的预后有多大相关性呢?这些指标联检其变化的报道较少.我们检测了45例支气管肺炎患者的相关指标,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忠;叶飞;倪铁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RP和IL-6检测在亚临床感染性早产中的临床意义

    妊娠34周的早产是影响新生儿预后的关键性阶段,且与羊膜腔内感染(intraamniotic infection, IAI)有密切关系.80%以上的IAI表现为亚临床型,难以早期诊断[1~2].因此,本文通过前瞻性检测妊娠(24~34)周孕妇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探讨其在亚临床感染性早产中的意义.

    作者:王维明;李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4C-UBT法对胃肠及胃肠外疾病HP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14C-UBT(14C-Urea breath test, 14C-UBT)法对胃肠及胃肠外疾病HP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可能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14C-UBT法测定胃肠疾病(2050例)及胃肠外疾病(510例)HP阳性感染率及感染程度,并与健康体检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胃肠疾病患者HP阳性率为86%,中重度感染占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和18%(P<0.01).②胃肠外疾病的糖尿病组、甲减症组、失眠症组、冠心病组、偏头痛组及口臭症组HP阳性感染率分别为76%、77%、81%、88%、83%及82%,中重度感染依次占54%、49%、54%、47%、52%及72%,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重要的统计学意义(P <0.01).甲亢症组HP阳性感染率为29%,与对照组(51%)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14C-UBT法测定本文中疾病组的HP感染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HP感染与上述两类疾病关系密切,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14C-UBT法对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谌剑飞;王岳屏;严颂琴;田贺暧;井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荧光PCR检测及临床应用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分布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方法:采集69例乙肝患者血样,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通过荧光探针识别基因型特异性序列,采集分析荧光信号确定病毒基因型,分别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HBV DNA含量.结果:69例乙肝患者中B型26例,C型43例.B型和C型患者的ALT水平分别为(453.54±447.93)U/L和(330.23±306.90)U/L(P>0.05);HBeAg阳性数分别为11例和23例(P>0.05);HBV DNA含量分别为(38.74±36.49)×104拷贝/ml和(34.53±34.09)×104拷贝/ml(P>0.05);不同临床类型乙肝患者中两种基因型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乙肝患者病毒基因型主要为B型和C型;二种基因型ALT水平、HBeAg表达水平、病毒复制水平以及肝炎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濮翔科;王永忠;陈敏;杭双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八项生化新指标与不同肝脏疾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ASTm)、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α-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前白蛋白(PAB)、谷氨酸脱氢酶(GLDH)、腺苷脱氨酶(ADA)八项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0例各种肝病和150例正常人血清中八项新指标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急性肝炎时LAP、ASTm、GLDH、ADA和AFU均显著增高;肝硬化时ADA、AFU和NAG均显著升高,PAB降低;重型肝炎时ADA和NAG显著升高,PAB和AFU降低;肝癌时LAP、AFU、AFP、NAG和ADA均显著升高,PAB下降.结论:在急性肝炎时AFU、LAP和ASTm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肝硬化时ADA具有较高应用价值;重型肝炎时PAB和AFU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肝癌时LAP和AFP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潘小良;宋朝晖;梁巧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浆HLA-B27阴性结果的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AS)是脊椎及其附属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可累及多器官和致畸.HLA-B27是HLA-B位点上的一个重要的等位基因,早在20多年前,人们就已发现HLA-B27抗原的表达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1~3],而且这种相关是迄今已知的HLA与疾病的关联中是强和典型的,可达90%以上.由于二者的强相关性,HLA-B27的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AS的重要辅助手段,很多医院也已开展此项目的检查.我院已开展此项目近6年,现将6年来到我院检查且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魏云玉;黄红宇;陆红兵;李娟;马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色流式细胞术测定CD55及CD59表型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诊断中的应用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是一种获得性红细胞异常性溶血性疾病,以睡眠时出现阵发性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发作期尿潜血阳性,并有其他血管内溶血表现.尿含铁血黄素试验持续阳性,蔗糖溶血试验阳性,酸溶血Ham's试验阳性等.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现在PNH已被确认是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的克隆性疾病,其异常血细胞膜上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GPI)生成障碍,导致PNH患者血细胞膜上GPI连接蛋白如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55、CD59等的表达明显减低和缺乏,因而对正常血清中的补体特别敏感而发生溶血.因此,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标记针对CD55、CD59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NH患者血细胞CD55、CD59表达的数量,对PNH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朝晖;朱祖强;潘小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Hcy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了我院明确诊断、治疗的138例恶性肿瘤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了肿瘤患者和对照组人员的空腹血清Hcy、FA及VitB12三项指标水平.结果:5种肿瘤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FA水平则5种恶性肿瘤患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VitB12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仅有极轻微的下降,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5种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Hcy及FA水平变化非常显著,有重要临床意义;VitaminB12测定临床价值似乎不大.

    作者:诸培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TGF-β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TGF-β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TGF-β1水平的变化,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血清VEGF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TGF-β1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后两周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TGF-β1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指导临床实践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潘秋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NO、NOS及其亚型水平的分析

    目的: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亚型水平,探讨NO/NOS系统参与血压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正常对照组35例.采用化学法检测所有病例外周血的一氧化氮(NO)、总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水平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组NO、NOS、iNOS和cNOS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1,P<0.01);iNOS/cNOS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高血压组的NOS浓度与iNOS和cNOS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高血压组的cNOS水平与iNOS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NO、NOS及其亚型浓度值可以作为临床评估高血压的参考指标;iNOS在正常人体内有表达;在高血压情况下,机体有通过增加iNOS的表达来弥补cNOS水平的病理性降低、调控NOS总体水平从而调节和平衡血压的趋势.

    作者:张志斌;陆署;李萍;夏成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AFP、AFU、CA19-9联检对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AFP、AFU、CA19-9三项联检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查血清AFP、CA19-9(以CLIA法),AFU(以生化法)在35例肝癌患者,20例良性肝病患者及31名对照组中的水平.结果:此三项肿瘤标志物在肝癌病人的血清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肝病患者及对照组(P<0.001或P<0.01),而良性肝病组的水平虽较对照组为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有3例肝病患者其AFP水平正常,但AFU却显著升高,AFU、AFP联检,灵敏度可达92%.结论:三项标志物联检,可使灵敏度大为升高.

    作者:苏伟;徐琴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SCC-Ag检测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应用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且大部分为鳞癌,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术后复发率高[1].但目前,尚未发现食管癌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为此我们对60例食管鳞癌患者、25例良性食管病变患者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进行了检测,以观察其对食管鳞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斌;周海中;曹剑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联检CA125、TSGF和CEA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

    本文对45例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TSGF和CEA进行联检,并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三项肿瘤标志物联检的诊断价值.

    作者:阮森林;陈光;王晓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亢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患者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门诊甲亢患者分为甲亢组(A组,34例),甲亢缓解组(B组,30例)两组,另选取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测定上述受检者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及N端脑钠肽激素原(NT-proBNP)水平.结果:A、B、C三组NT-proBNP水平分别为89.41pg/ml(21.05~969.30)、36.31 pg/ml(16.95~72.70)、34.43 pg/ml(16.39~77.47).A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B、C组(P<0.01),约为B、C组的3倍;而B、C两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示甲亢组中NT-proBNP与FT4独立相关(P<0.01).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受甲状腺激素(TH)影响,TH对NT-proBNP的影响可能是一种直接、正面效应.

    作者:陶莉;张延军;张欣;杨春;李敬;杜雪梅;解敬慧;朱广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乙肝患者血清抗-HCMV-IgM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初探

    以往文献报道,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lovirus ,HCMV)IgG阳性率高达81.82%~93.30%[1~2];表明肝病患者可重叠感染HCMV,本文检测160例乙肝患者血清抗-HCMV-IgM,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翀;廖彦;何长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清TIMP-1测定在肝炎、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了解肝炎、肝硬化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在血清中的表达以及肝纤维化的情况,探讨肝炎致肝硬化的机理.方法:用ELISA检测TIMP-1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同时检测HA、PCⅢ、CⅣ、LN.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IMP-1的含量与肝炎组相比显著增加,TIMP-1与HA、PCⅢ、CⅣ、LN呈明显正相关.结论:TIMP-1在血清中的含量可判断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龚玉华;张利莉;谭友文;王建;张海燕;王捷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669例孕中期孕妇产前三联筛查数据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正常孕妇在孕中期时血清中三个检测项目的中位数值与目前采用的标准之间是否有差异,为建立本地区正常孕妇的中位数标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2669例孕(14-20+6)周正常孕妇血清中的AFP、β-HCG和uE3进行检测,通过筛查软件计算中位倍数值(MoM)和阳性筛查风险率,并与筛查软件中相应孕周所采用的标准进行比较.结果:三个检测项目的中位数值与软件标准的中位数值的线性相关性均很好,其中AFP、β-HCG与软件标准的中位数值非常接近,而uE3比软件标准整体偏高.结论:建立本地区正常孕妇中位数标准对产前筛查工作很重要.

    作者:董晖;李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微粒子酶免疫荧光法检测HBsAb的临床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微粒子酶免疫荧光法(MEIA)和ELISA的对比,找出ELISA假性结果集中的范围,经过MEIA的复检,以增加较小的成本得到大幅提高结果可信度的目的.

    作者:荣扬;马骢;李文伟;姜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浆明胶酶检测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MMP2,MMP9的变化与血肌酐的关系,探讨对CKD患者行MMPs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60例CKD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MMP2、MMP9进行检测,分析CKD患者血清MMP2、MMP9与血肌酐(Scr)的相关性.结果:CKD患者血清MMP2、S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血清MMP9、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KD患者Scr与血清MMP2正相关(r=0.276,P<0.05),与血清MMP9负相关(r=-0.389,P<0.01).结论:CKD患者血清MMP2升高,MMP9降低,可能促进CKD的进展.

    作者:史应进;董玉红;王彩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发伤患者血清IL-1β、IL-4、IL-6、IL-8、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多发伤患者血清中IL-1β、IL-4、IL-6、IL-8、IL-10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多发伤病程中的作用.

    作者:傅秀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联检CA15-3、CEA、TSGF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联检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检测了 124 例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EA、TSGF三种肿瘤标志物,应用SPECT对所有患者全身进行骨扫描检查,以明确有无转移.结果:124 例患者中38 例临床诊断为乳腺癌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组患者血清CA15-3、CEA、TSGF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78%、80%和82.1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1%、86.74%和84.29%.结论:CA15-3、CEA、TSGF具有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而联检肿瘤标志物结合全身骨扫描可以提高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高超;赵晶;刘德生;张敬川;季雪静;候先存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和免疫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LA-B27和免疫指标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7例AS患者、95例正常对照者的HLA-B27、CD3+T、CD4+T、CD8+T、CD19+B,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A、IgG和IgM.结果:AS患者HLA-B27、CD3+T、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血清IgA、IgG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19+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gM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LA-B27、CD3+T、CD4+T与AS密切相关,提示,HLA-B27与CD3+T、CD4+T、CD4+/CD8+的比值可作为AS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张腊红;陈兆军;郑高明;刘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PA与CA125检测的相关性分析

    为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和血清前白蛋白(PA)的相关性,本文通过联检CA125和PA,以探讨在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参考文献

    作者:刘玉红;张鹏;丁艳涛;刘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检测108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并测定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结合病程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清FT3、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血糖、病程呈负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占43.5%,其中34.3%呈功能减退,9.2%呈功能亢进.结论: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高,尤以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高.

    作者:邓咏梅;张金山;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雷公藤多甙对IL-1β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增殖和IL-6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IL-1β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增殖和IL-6分泌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培养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运用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多甙对IL-1β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株培养上清中的IL-6的含量.结果:经过IL-1β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多甙的作用48h后,其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同时各剂量组均可抑制IL-1β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分泌炎性因子IL-6的分泌.结论: 雷公藤多甙抑制IL-1β诱导大鼠滑膜细胞株RSC-364的过度增殖和IL-6的分泌,这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作者:蔡安季;苏卓娃;马文松;陈群;杨宇;杜冀晖;周蓓;李蓉;麦丽文;易钊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浆NPY的影响

    神经肽Y(NPY)是一种重要的缩血管物质,参与了脑缺血损伤的发生过程,尽早恢复血流,促进缺氧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1].我们检测了76例脑梗死患者针药结合治疗前后血浆NPY的水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丽萍;吕莉君;黄萃;徐丽珍;徐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郁化火型失眠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激素的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肝郁化火型失眠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激素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该病患者,用免疫放射分析和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其下丘脑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垂体促甲状腺素(TSH)、生长激素(GH)、游离甲状腺素(FT4)及皮质醇(Cortisol)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肝郁化火型失眠者与正常人组比较,TSH水平降低,TRH、GH、Cortisol、FT4水平升高,差异显著(P<0.05和P<0.01).结论:肝郁化火型失眠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对其病机研究及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谌剑飞;严颂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31I-17-AAG治疗荷卵巢癌裸鼠的毒副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131I-17-丙烯胺基-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131I-17-AAG)治疗卵巢癌移植瘤模型的骨髓及肝脏毒副作用.方法:40只BALB/c裸鼠,制成荷卵巢癌模型后,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一组(治疗组):20只,3mCi131I-17-AAG尾静脉注射.二组(对照组):20只,为未经治疗的荷瘤裸鼠.一、二组荷瘤裸鼠均于1周及二周眶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酶学(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检查.数据用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2周时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2周有显著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2周有显著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2周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31I-17-AAG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及肝功能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时间逐步得到恢复.

    作者:高文;刘璐;周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