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医学杂志

上海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3-9934
  • 国内刊号:31-1366/R
  • 影响因子:0.58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上海医学杂志   2003年1期文献
  • 地塞米松对人卵巢癌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调节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调节人卵巢癌细胞系3AO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及3AO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方法①采用氨基安替比林法测定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 486)作用3AO细胞后阻断糖皮质激素的效应;②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检测3AO细胞中GR的表达;③采用定量RT-PCR法检测地塞米松对3AO细胞中GR的调节作用.结果①RU 486可完全阻断地塞米松对3AO细胞活性的诱导作用;②3AO细胞中存在高亲和力、低容量糖皮质激素受体;③地塞米松使GR结合活性明显降低,且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3AO细胞中存在GR,地塞米松调节3AO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由GR介导,地塞米松可向下调节3AO细胞GR的结合活性,且具有时间依赖性.

    作者:徐明娟;方国恩;崔英;宋亮年;王昭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脂质体介导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绿色荧光蛋白(GFP)对照组及GDNF治疗组.采用改良Nystrom法经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模型,以直接注射法将脂质体DC-Chol和重组质粒pEGFP-GDNF cDNA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HE染色观察伤后4周伤段脊髓残存组织的面积,采用斜板试验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1~4周,GDNF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GFP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4周,GDNF组伤段残存脊髓组织的面积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脂质体介导GDNF基因体内转染能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后伤区的坏死和萎缩,并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鲁凯伍;陈哲宇;侯铁胜;傅强;李明;曹莉;金大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外周血白细胞褪黑素受体的检测及鉴定

    目的证实人外周血白细胞存在褪黑素受体(MR)及建立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MR,应用饱和分析、动力学分析及特异性分析鉴定MR.结果通过3个实验,证实人外周血白细胞存在MR,其特点为低结合容量、高亲和力、结合呈可饱和性及可逆性、对MR激动剂高度特异性,符合特异结合位点的基本条件.对不同的方法及各种条件进行比较,建立检测MR的方法.结论实验证实人外周血白细胞存在MR,并确定检测方法的佳条件,为临床广泛开展MR检测奠定基础.

    作者:沈玉美;刘志民;顾明君;张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对急性期严重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对急性期严重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甘油介入单核素或双核素方法测定36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心肌,根据临床症状和ST-T波改变确定有无心肌缺血,分为心肌存活组、无心肌存活组及症状性心肌缺血亚组、无心绞痛症状亚组.比较存活心肌组与无存活心肌组及其心肌缺血亚组的总心律失常、快速性(室上性、室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存活心肌组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存活心肌组;心肌缺血亚组的心律失常更为显著(P<0.05);各组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存活心肌更易促发心律失常,其心电稳定性可能受心肌缺血的影响.

    作者:欧少君;尚孝堂;江蓓湖;王东毅;汪蔚青;杨伟;施佳;刘宗军;金惠根;沈卫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舌根部分切除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有效率的方法.方法采用舌根部分切除术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式联合治疗OSAS 5例.结果本组单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S的有效率为0%,而舌根部分切除术及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治疗OSAS的有效率为100%.结论对于多部位狭窄引起的OSAS患者,采用多种术式联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作者:彭玉成;王海青;叶青;孙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健康老年男性不同骨量、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健康老年男性不同骨量、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以探讨原发性男性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机制.方法60例健康老年男性按照宽波段超声衰减(BUA)值分成骨量正常组(A组)、骨量减少组(B组)和骨质疏松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种骨形成及骨吸收的生化标志物,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结果B、C两组分别与A组比较,吡啶酚(PYD)、脱氧吡啶酚(DPD)明显升高,而骨钙素(BGP)仅在C组明显升高.C组分别与A、B两组比较,体重、体重指数(BMI)、E2、T明显下降,而FSH、LH明显升高,且E2在B组明显下降.直线相关分析显示,BUA与BMI、体重、E2、T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7、0.289、0.455、0.297,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UA与BMI、E2相关(P分别为0.01、0.016),回归方程为Y=3.149+0.665 X1+8.916×10 2X2.结论原发性男性OP的骨吸收生化标志物明显升高,骨形成指标轻度升高,属高转换型;雌、雄激素下降,尤其是前者的下降可能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低体重是原发性男性OP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林东平;郭明皓;吴万龄;杨裕国;郭郁郁;隋春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上海市曹杨社区2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上海市曹阳社区2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测定空腹血脂、体重指数(BMI)、血压.结果①上海市曹杨社区20岁以上人群超重、肥胖、糖尿病、糖调节受损、高血压、高胆固醇(TC)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高三酰甘油(TG)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25.63%、4.20%、11.33%、13.93%、37.58%、10.46%、2.60%、20.92%、27.66%和7.72%.②上述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50岁以上人群高血糖、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50岁以下人群的2~3倍.③社区人群中2/3者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且近1/3者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代谢异常.结论上海城市社区人群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

    作者:姜素英;章晖;左玉华;刘兰花;原永明;方蓉;蔡伟青;贾伟平;项坤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局部注射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Dex)、环磷酰胺(CTX)、环孢素A(CysA)、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及无水乙醇联合应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3 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分为5组:A组:Dex局部注射;B组:Dex、CTX和CysA局部注射;C组:奥曲肽局部注射;D组:Dex、CTX、CysA和奥曲肽局部注射;E组:Dex、CTX、CysA、奥曲肽和无水乙醇局部注射.局部治疗每周1次,连续3个月;然后每2周1次,共4次;再改为每月1次,共2个月,观察甲状腺体积和功能、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改变.结果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局部治疗均可使甲状腺体积明显缩小,以E组显著,治疗过程中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无明显改变.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及加用奥曲肽于甲状腺局部注射治疗甲亢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

    作者:刘志民;顾明君;邹俊杰;石勇铨;徐洁;沈玉美;林朗;谈雯;段继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及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伴有脂肪肝(DF)组67例,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NDF)组33例,脂肪肝(F)组21例,正常对照(C)组18例.检测4组患者的体脂参数、血脂、血糖(空腹和餐后2 h)、胰岛素(空腹和餐后2 h)及游离脂肪酸(FFA),采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DF组与NDF组、F组与C组比较,体重指数(BMI)、腰围(W1)、腰臀比(WHR)、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OMA-IR水平明显升高(P<0.05).F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和餐后2 h胰岛素(2hINS)水平高于C组(P<0.05).DF组中游离脂肪酸(FFA)水平高于C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BG、TG、BMI和脂肪肝是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脂肪肝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FBG、TG、BMI和脂肪肝是影响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军;高鑫;余丹菁;赵耐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烟酰胺对白介素-1β引致小鼠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目的观察白介素-1β(IL-1β)对小鼠体内胰岛β细胞的损害及其引致小鼠糖尿病的情况,并观察烟酰胺(NAA)对IL-1β诱导的糖尿病的防治作用.方法6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0.1 ml/d;IL-1β组予IL-1β 50 ng/d;NAA组予NAA 10 mg/d;防治Ⅰ组同时予上述剂量的IL-1β和NAA腹腔注射,连续治疗7 d;防治Ⅱ组先予IL-1β7 d,再予NAA 7 d.每2~3天测一次血糖,观察各组小鼠糖尿病的发病率,4周后测定小鼠的血清胰岛素、一氧化氮(NO),并分离胰岛,测定胰岛细胞内胰岛素、NO、烟酰胺二核苷酸(NAD)和DNA含量的变化.结果IL-1β组糖尿病发病率为7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防治Ⅰ组小鼠糖尿病发病率仅为8.3%,血清胰岛素、NAD、DNA均接近正常对照组,但明显高于IL-1β组(P<0.01);防治Ⅱ组除胰岛细胞内NAD含量高于IL-1β组外,其余各项指标与IL-1β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NAA可有效防止IL-1β对胰岛细胞的损伤及诱导糖尿病发生.

    作者:王煜非;王鉴波;董维平;王丽娟;胡远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管病与代谢紊乱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对272名上海地区正常人及923例急性脑血管病(503例脑梗死、420例脑出血)患者住院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503例脑梗死、420例脑出血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伴高血压者分别为95.0%、97.1%;伴高血糖者分别为44.0%、39.7%;伴高三酰甘油(TG)/低高密度脂蛋白(HDL)分别为34.8%、38.1%;③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分别占14.7%、16.7%;合并2种代谢紊乱者分别占46.9%、43.1%;合并1种代谢紊乱者分别占36.0%、38.896;无代谢紊乱者仅分别占2.4%、1.4%.④脑梗死、脑出血患者中,除代谢紊乱者血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代谢紊乱者外,合并2种以上代谢紊乱患者中BMI、血糖、TG均高于对照组及无代谢紊乱者(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伴有多种代谢紊乱,因而,有效控制代谢紊乱与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有关.

    作者:张进;陆磊;施弘;贾伟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自身抗体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观察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生化特征及血清C肽、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水平.结果临床初诊为2型糖尿病、年龄在60岁以上的415例老年患者中,13.49%有1种以上抗体阳性.将患者按血清抗体阳性或阴性分组,与抗体阴性组相比,抗体阳性组的体重指数(BMI)低,空腹及餐后2h血清C肽水平较低,其中接受胰岛素治疗者比例较高,在病程中发生酮症者较多.进一步按不同抗体亚组分析,在GADA及IA-2A抗体阳性亚组中C肽水平降低更趋明显.结论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出现胰岛特异性抗体,提示糖尿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GADA及IA-2A阳性者胰岛功能衰退更明显.

    作者:吴艺捷;赵立;姚莉莉;王煜非;董维平;张爱芳;王丽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含酶基因、终末糖化产物受体基因、对氧磷酶基因及醛糖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明确终末糖化产物受体基因(RAGE)的Gly82Ser多态、对氧磷酶基因(PON1)的Gln191Arg多态及Leu54Met多态、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的Glu298Asp多态以及醛糖还原酶基因(ALR2)5'端上游的二核苷酸(CA)n串联重复序列多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及放射自显影技术对83名健康人和211例糖尿病患者的上述多态进行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结果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eNOS基因Glu298Asp多态、PON1基因Leu54Met多态以及RAGE基因Gly82Ser多态均不相关(P>0.05);②PON1基因Gln191Arg多态的B等位基因频率及BB基因型频率随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呈降低趋势(趋势分析,P=0.196),等位基因频率在伴/不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46),进一步分析显示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③ALR2基因5'上游(CA)n二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多态的Z+6等位基因频率在不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中较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组中高,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8).④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应变量,各基因多态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各个基因多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无独立相关.结论上述基因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

    作者:任滕;项坤三;刘丽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肥胖与非肥胖者腹部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蛋白质组差异的四例研究

    目的采用二维电泳和质谱分析体系研究肥胖与非肥胖者腹部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的蛋白质组的差异,探讨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二维电泳分离肥胖与非肥胖者腹部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的总蛋白质,采用凝胶银染显色,通过扫描仪获取凝胶图像,PDquest软件分析图像找出差异蛋白质点,对部分差异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量指纹图谱,并查询Mascot蛋白质数据库.结果8个差异蛋白质点被初步鉴定为能参与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过程以及生长分化的蛋白质,分别为:奎亭羧基末端水解酶-L1、AnnexinⅡ、组织相容性抗原Ⅰ A链、单酰甘油脂肪酶、血清反应元件的锌指结构域结合蛋白、Alloalbumin Venezia、PRO 2044和未知蛋白.结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在一定程度上提示腹部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之间可能存在功能差异,以及中心型肥胖者腹部皮下及内脏脂肪组织与胰岛素抵抗的可能关系.

    作者:凌雁;高鑫;陆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青中年人群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775例(男326例,女449例)年龄20~50岁的社区人群,测定其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谱;收集晨尿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浓度,并计算尿白蛋白/尿肌酐的比率.根据有无高血糖、高血压或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TG/低HDL-C)血症分为4组,即正常组(A组)、1种代谢紊乱组(B组)、2种代谢紊乱组(C组)及代谢综合征组(D组),评价微量白蛋白尿与代谢紊乱的关系.结果①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为22.2%,显著高于正常血糖者(5.2%,P=0.002);高TG/低HDL-C血症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为8.3%,显著高于正常血脂者(4.0%,P=0.012);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者的差异无显著性.②随代谢紊乱加重,尿白蛋白浓度显著升高(协方差分析,P<0.01),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升高(趋势分析,P=0.003).③4组间尿肌酐浓度、尿白蛋白/尿肌酐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糖尿病、高TG/低HDL血症人群的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病率显著升高.②随代谢紊乱加重,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亦升高.

    作者:李青;贾伟平;陆俊茜;陈蕾;吴元民;项坤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基因Ala17Thr变异与上海地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基因Ala 17 Th变异与上海地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关系.方法收集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患者143例,其中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者49例,TRAb阴性但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中至少有一项阳性者94例;148名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所有入选者均为无亲缘关系的上海地区汉族人.采用PCR-RFLP法检测CTLA-4基因Ala 17 Thr变异(第49位核苷酸G→A变异).结果中国人(A0.33,G0.67)与白种人CTLA-4基因49(A/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01).AITD亚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TgAb及TMAb抗体(+)亚组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抗体(-)亚组(P<0.01).结论CTLA-4基因Ala17 Thr变异可能与某些甲状腺抗体的产生有关.

    作者:石毅;项坤三;丁虹;翁青;李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在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脂肪细胞能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至血液循环和/或组织液中,对全身代谢发挥作用.

    作者:王遂军;贾伟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酮体检测的基础与临床意义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AcAc)、β-羟丁酸(β-HBA)和丙酮3种化合物,AcAc和β-HBA是其主要成分.

    作者:石毅;吴松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哮喘和中性粒细胞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哮喘主要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所介导的,其中尤以嗜酸性粒细胞具特征性.

    作者:余莉;黄绍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RFCA)是根治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安全、有效的方法[1].我院1997年5月~2001年10月间,采用RFCA治疗老年PSVT共60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德;华尔铨;何祚佑;张书富;郑鹏翔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喘可治注射液预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观察预防性应用喘可治注射液(珠海经济特区健心医药有限公司产品,主要成分为巴戟天和淫羊藿)后对哮喘动物气道炎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斌;周霖;单峥峥;蒋瑾瑾;方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成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气道反应性增高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吸入β2受体兴奋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

    作者:刘又宁;管希周;张健鹏;高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七例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lymphdenitis,HNL)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我院1993~2001年间有7例患者被确诊为此病,现报道如下.

    作者:保志军;仇艺;赵尚敏;王根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本研究采用喘可治注射液(珠海经济特区健心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0626,主要成分为巴戟天和淫羊藿)治疗儿童哮喘及婴幼儿支气管哮喘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梯成;于清;陆伟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8例疗效观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占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的30%[1].

    作者:陈燕萍;姚敏;朱慧华;夏一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喘可治注射液防治婴幼儿哮喘12例

    本研究采用喘可治注射液(珠海健心医药有限公司产品,主要成分为巴戟天和淫羊藿)治疗婴幼儿哮喘12例,取得初步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时毓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遗尿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

    遗尿又称遗溺,是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我院于2000年10月~2002年10月在儿科门诊共收治遗尿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喘可治注射液(珠海健心医药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巴戟天和淫羊藿)进行穴位注射及中草药汤剂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拥;顾明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变异型心绞痛合并反复恶性心律失常一例

    患者男,52岁.因阵发性胸痛4个月,加重4 d于2002年6月14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出现劳累后胸痛,4d前无明显诱因下胸痛加剧伴大汗,外院就诊后4 h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心室颤动,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率,3 d后又出现心室颤动,胸外按压后转为窦性心率.

    作者:李谊文;陈凌;拓西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阴道壁血管瘤一例

    患者女,40岁,已婚,孕3产1.因不规则阴道出血2周,于2001年2月13日入院.平时月经周期规则,末次月经为2001年2月9日.

    作者:李林霞;陈咏平;谢培珍;万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肥胖及糖尿病防治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已经成为目前严重影响民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并且是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基础.

    作者:贾伟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尿病合并化脓性脑膜脑炎

    病例摘要患者男,40岁,因多饮、多尿、多食、消瘦10年,神志不清、小便失禁1 d入院.入院前1 d注射胰岛素后未进食,外院查血糖低于正常,予静脉补充糖后仍嗜睡,查尿酮50mmol/L,血糖17.3 mmol/L,钠129.6 mmo/L,钾4.14mmo/L.

    作者:胡仁明;荣蓉;顾燕云;吴华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