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中老年人血清尿酸水平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对879例含有血尿酸等5项相关项目的生化组合检测进行筛查分析. 结果 (1)调查样本879例,血尿酸升高234例,占26.62%,其中男210例,占28.5%,女24例,占16.9%.男女差异有显著性(P<0.05).(2)234例高尿酸血症中,<59岁占19.08%,60~69岁占26.29%,70~79岁占30.05%,>80岁占21.25%.(3)单纯血尿酸增高14例,占5.98%,伴有其他生化指标异常者220例,占94.02%. 结论高尿酸血症并不少见,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并与多种疾病有关.
作者:李红;张明轩;肖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的误诊分析,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水平. 方法 19例入院时临床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其CAG结果均有一支冠状动脉闭塞,而系列常规心电图(ECG)上无Q波形成,仅有一过性缺血性ST段下移15例,T波倒置或先负后正19例,R波电压进行性降低10例.19例心肌酶升高≥正常值1倍8例,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升高≥正常1倍16例. 结果 19例CAG后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18例症状消失出院,1例死于心力衰竭. 结论一过性ST-T改变和R波电压进行性降低,结合心肌酶或CTnI升高≥正常1倍,临床上均应诊断无Q波性心肌梗死(NQMI).
作者:段宝祥;陈绍良;黄进;方五旺;徐兢;刘玲玲;常芸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不同病程阶段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肾功能受损情况. 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1)DM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10例,UAER<20μg*min-1.(2)DM微量白蛋白尿组(DM2组)20例,UAER20~200μg*min-1.(3)DM临床蛋白尿组(DM3组)20例,UAER>200μg*min-1.与20例正常对照组(NC组)一起进行99mTc-DTPA(99mTc-二乙三胺五乙酸)和99mTc-EC(99mTC-半胱氨酸)肾动态显像. 结果 DM1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有效血流量(ERPF)明显高于NC组(P<0.01).DM2组GFR,ERPF与NC组相比无差异,但其99mTc-EC测定的肾功能曲线半排时间(T1/2)延长(P<0.01),20min残留率(C20)增高(P<0.05).DM3组GFR、ERPF明显下降(P<0.01),肾功能曲线峰时间(Tp)后延(P<0.05),T1/2更加延长(P<0.01),C20更加增多(P<0.01). 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可早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并了解肾功能受损程度,其程度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
作者:常桂娟;史宽;任永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观察了20例急性期、12例缓解期COPD病人和10例健康老年人,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分光光度测定法测定血清SOD、CAT活性和MDA含量,1秒钟用力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百分比(FEV1.0%). 结果①COPD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SOD、CA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期病人的SOD、CAT活性低于缓解期(P分别<0.05,<0.01),MDA含量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②SOD活性与MDA含量呈显著直线负相关(r=-0.48 P<0.001),MDA含量与FEV1.0%呈显著直线负相关(r=-0.38 P<0.01). 结论 COPD病人MDA含量增高,而SOD、CAT活性降低,且MDA水平与病情严重度一致,氧化/抗氧化失衡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起一个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报春;牟爱平;王世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老年人胆道引流术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 方法对老年良性胆道梗阻引流术后的病人43例与同期非老年病人30例作对照分析. 结果 2组的血总胆红素(TB)呈类似的变化.术后老年组的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较非老年组高,在术后1~2周后即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老年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CT)或谷丙酸草酰乙酸转移酶(AST)升高值较老年组高(P<0.05),但2组在相同的时间里恢复正常.老年组的白蛋白(ALB)水平始终低于非老年组(P<0.01). 结论良性胆道梗阻的老年人在胆道引流后AKP、GGT、ALT、AST的恢复较非老年人缓慢.
作者:刘术;李非;李铎;孙家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24h动态心电图(DCG)昼夜窦房结功能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变化. 方法根据218例老年人的临床资料和DCG检查结果,分为心脏病与器质性心律失常(OHD)组86例,非心脏病(NHD)组132例,2组间进行比较. 结果 OHD组平均低心率(42.59±9.33)次*min-1比NHD组(46.53±8.63)次*min-1显著降低(P<0.05).窦房结功能不全者OHD组34例(39.53%)比NHD组4例(3.03%)明显增多(P<0.01).各种房性和室性心律紊乱的检出率在OHD组分别为63例(73.26%)和34例(39.54%),比NHD组7例(5.03%)和13例(9.85%)明显增高(P<0.01). 结论资料表明老年人窦房结功能减退与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是由不同器质性心脏损害引起的.DCG对老年人窦房结功能与心律失常的检出与评估有相当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江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在老年肺癌及良性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1例老年肺癌,15例结核和10例炎性假瘤患者血清中的sFas表达水平,并比较20例肺癌患者术前,术后;15例化疗前,化疗后sFas的变化. 结果老年肺癌患者血清sFas水平(17.32±3.46)ng*ml-1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及正常人(P<0.01),随着临床分级的上升,sFas水平升高明显;sFas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肺癌患者术后血清sFas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化疗后sFas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 结论 sFas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检测指标,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郑世营;葛锦锋;赵军;沈振亚;叶文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结果. 方法选择2cm长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安装于枪式电钻后在血肿厚部位进针,进入血肿腔后拔出钻头,拧上盖帽,连接侧管,少量抽吸后以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至冲洗液基本澄清为止,术后24~48h拔针. 结果 66例全部治愈,住院时间2~5d,平均3d,无1例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微创穿刺术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有效而安全的一种方法.
作者:佘晓春;孙德;吴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毛花黄芪总甙对D-半乳糖(D-gal)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D-gal连续注射,造成实验性衰老小鼠模型,通过跳台和避暗实验,并通过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观察毛花黄芪总甙对小鼠学习记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测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碳粒廓清速率,迟发超敏反应(DNCB)及体外conA诱导淋巴细胞转化能力,观察药物对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结果在跳台和避暗试验中,毛花黄芪总甙能显著提高衰老小鼠对电刺激的躲避能力,并使衰老小鼠血清SOD水平显著提高,MDA值明显降低,同时药物对D-gal所致衰老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碳粒廓清速率,迟发超敏反应(DNCB)及体外conA诱导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降低均具有较明显的恢复作用. 结论毛花黄芪总甙能增强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力和抗氧化能力,并有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因此具有较强的抗衰老作用.
作者:陈琦;孙云;邓杨梅;张洪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时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及其与感染的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ABC-HRP方法测IL-6,IL-8.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TNF-α,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sIL-2R水平.分别检测了25名正常人(A组)、55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急性期(B组)、21例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好转期(C组)患者外周血IL-6、IL-8、TNF-α和sIL-2R的水平. 结果 B组和C组的血sIL-2R水平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1).而B组和C组的血sIL-2R水平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血IL-6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而C组IL-6水平虽高与A组,并且低于B组该值,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B组和C组的血IL-8水平均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3组之间TNF-α水平比较,以B组升高显著,C组次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分别<0.01和0.05.B组与C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细胞因子IL-6、TNF-α和sIL-2R水平与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并且3者之间呈正相关.故对其监测,将有利于疾病的分期和活动情况的判断,可作为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张月莉;沙颖豪;府礼刚;张志洁;庞仲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而肝纤维化是可逆的,怎样提高对肝纤维化的诊断的正确性,针对性抗肝纤维化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对各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V)及Ⅳ胶原(Ⅳ-C)的测定及部分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从而提高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作者:阮翠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肝囊肿检出病例增多,我们通过对一组老年人群的长期随访资料分析,探讨肝囊肿发展变化规律及其他因素对其的影响.
作者:陈鸿;李建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引起关节疼痛的关节病.膝关节多发,中老年人常见.作者于1993年7月~2000年7月,采用关节镜清理冲洗加钻孔减压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世义;张敏健;李灏;徐建高;王奇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30%以上的肺癌发生在70岁以上的老人,因老年患者对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耐受性差,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主张支持治疗.本文收集我院1997年4月以来用中药康莱特抗癌支持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0例及我院1999年7月以来运用化疗泵输注异长春花碱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20例的临床资料,论证化疗泵输注异长春花碱,老年患者耐受性良好,疗效、中位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均优于支持治疗.
作者:李田;于力克;陈文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原发性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心、脑、肾损害正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此我们研究了132例高血压患者,旨在比较地尔硫NFDEF和福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影响,观察2者合用是否有协同作用.
作者:施红;潘保汇;孟辉;胡文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氯沙坦(Losartan)是近年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抗高血压药.笔者对26例高血压患者使用氯沙坦治疗,观察氯沙坦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胰岛素、脂蛋白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梦雯;严光;林美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53年Hamman和Rich报道了4例病情发展很快在半年内死亡的肺弥漫性疾病,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伴或不伴发热的疾病.尸检显示肺泡炎症及肺纤维化,即以Hamman-Rich综合征命名.在积累大量临床经验后发现Hamman-Rich综合征的绝大部分以慢性发展为主,长病程可达10~15年,由于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遂命名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根据发病的快慢与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Hamman-Rich综合征,病程短半年内死亡,后发现其病理变化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AD)慢性型即IPF,其病理变化为非同步的呈补丁状的纤维化.从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认为两者为不同疾病,急性型现命名为急性间质性肺炎(AIP),从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疾病.
作者:侯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指肺间质损伤而产生的一类疾病.这是一组异原性疾病,病变涉及到肺泡壁和肺泡周围组织,主要发生在肺间质,累及肺泡上皮细胞、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动静脉.肺间质包括肺实质的大部分,由位于肺泡间的组织组成.包括:肺泡壁、网状和弹性纤维(结缔组织)、毛细血管网及淋巴管等.
作者:蔡柏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老年人随着呼吸系统解剖结构的老化,其生理功能必然也有所减退,并且随增龄而加重.肺功能检查反映呼吸系统生理功能,但其对病理诊断也有一定帮助,一些疾病有其特征性的肺功能表现.以下主要阐述肺功能的老龄改变及其在呼吸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蔡映云;朱砚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可以引起劳动力丧失和死亡的重要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人数多,老年人群更多.COPD伴肺部感染常常是病情加重,引起呼衰的重要原因,死亡率极高,而COPD合并下肺结核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常被误诊,造成病人的痛苦.有必要对COPD伴肺部感染与下肺结核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
作者:戴令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是一种少见的特发性弥漫性间质疾病,早期被划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范畴内.1998年Katgenstein和Mgers因DIP的临床症状、组织病理、治疗和预后方面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有很多相似之处,且2种疾病与长期吸烟有密切关系,而将其视为一类,即DIP/RBILD,从IPF中分离出来.直到1999年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病学会的新分类法中才将DIP列为一种独立性疾病.肺间质疾病尤其IPF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日渐提高,已成为常见病.这类疾病的早中期在临床症状、胸部X线和CT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处,极易误诊误治,互相混淆.DIP与IPF都是中老年患病率高,因之提高对DIP的认识,加强诊断与鉴别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李文虎;侯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对老年慢性呼吸衰竭的氧疗和呼吸锻炼就四方面的问题阐述如下.1 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可分两个类型:Ⅰ型是休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时,患者存在低氧血症(PaO2<8kPa)和正常或低PaCO2(<6kPa),此可称为弥散功能障碍型呼衰;Ⅱ型呼衰为低PaO2和高PaCO2(>6.67kPa),也可称之为通气功能障碍型呼衰;Ⅰ型到后期多转变为Ⅱ型.至于急性呼衰和慢性呼衰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期内引起的呼吸功能失代偿,例如脑炎、脑外伤、电击、溺水、药物中毒、吸入毒性气体等,典型的代表就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至于慢性呼衰,多数由于长期的支气管-肺疾患引起,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某些支气管哮喘等)、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广泛肺间质疾病、尘肺、胸廓病变、严重的脊柱弯典畸形和肺血管病变,典型的代表就是后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和肺心病.急性和慢性呼衰从病史上就不难区别,从血气检查上也能确认,急性时肾脏尚未发挥其调节作用,故血液中HCO-3含量不增多;到慢性时,肾脏已发挥了它的生理性调节功能,故血气测定时可见到HCO-3增高.
作者:倪子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纤支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近年来在抢救、治疗危重病人中发挥了特有的作用.选择从1997年1月至2000年2月在我科监护室住院的80例老年患者,经应用纤支镜早期引导气管插管、治疗肺不张、更换气管插管、取病灶痰培养标本、放置胃管等抢救及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通气功能,为抢救及治疗赢得了时间,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俏佳;吴晓冰;卜艳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由于老年人药动学的改变特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常常对洋地黄耐受性较差.为了探索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的治疗药物,我院2000年使用心先安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和氨力农的疗效进行对比.同时使用彩色多普勒对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收缩功能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洪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40例经吸氧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或因各种因素不能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老年呼吸衰竭病人行经鼻高频喷射通气,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小军;吴升;周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运动疗法作为一种防治疾病的非药物的无创的自主疗法,已日益受到关注.糖尿病是近年来导致死亡的主要心脑血管病的原因之一.我们在临床采用运动疗法配合一般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如下.
作者:汪春;欧阳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类少见的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的血液系统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是非特异的,且难与IgM型多发性骨髓瘤(MM)、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等疾病鉴别.近年来随着诊治技术的提高,WM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作一临床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
作者:刘文杰;白凤新;冯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结核性胸腔积液多见于中青年,但近年其发病年龄亦向老年推移.本文收集近5年我科诊治的老年结核性胸腔积液8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腰腿痛是困扰老年人的疾患之一,为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院对60例老年腰腿痛患者(排除内科、妇科等病因)进行了骶管硬膜外超容量填充法(简称骶疗)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令谆;姚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2000年8月间我院肿瘤科收治1例以皮肌炎为首发症状的大肠癌术后伴肝、肺转移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樊卫飞;王峻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帕金森病(PD)是锥体外系统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从PD黑质多巴胺神经元选择性受损出发,结合大量已进行的PD发病机制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正是黑质纹状体系统自身特有的多巴胺递质囊泡转运异常在PD的发病机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作者:董海蓉;叶民;丁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