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抛光与上釉对纳米陶瓷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 用纳米陶瓷粉(IMAGINE REFLEX)制备盘状试件40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抛光组用240#~1500#碳化硅砂纸依次逐级打磨,后用金刚砂抛光膏完成抛光.B组上釉组重新表面上釉.以粗糙度测试仪测试两组试件表面分别经抛光和表面上釉后表面粗糙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评估样本表面形貌.结果 纳米陶瓷IMAGENE REFLEX抛光组和上釉组表面粗糙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抛光组和上釉组表面无明显差异,均较为光滑,抛光组表面散在少量细小孔隙.结论 对于纳米陶瓷的表面处理,抛光可以获得和重新上釉相同的表面光滑度.
作者:王富;陈吉华;熊宇;王辉;秦卓;沈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和总结全牙列接触型(牙合)垫在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近年来口腔修复科门诊由咬合异常引发的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5例,制作(牙合)垫后观察患者咬合状态、咬合关系等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 5例患者在戴入(牙合)垫2~3周后关节疼痛、下颌运动异常等症状缓解,1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全牙列接触型(牙合)垫是治疗因咬合异常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杜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以非定向诱导的骨髓移植重建颌骨缺损,寻找再造人体骨组织新方法.方法 对13例因颌骨囊肿术后缺损同期施行取自髂骨骨髓-松质骨颗粒移植,厚度0.2mm纯钛制作的钛网成形.术后6~20个月随访创口愈合和移植物排异情况.对2例因钛网尖锐边缘刺激致黏膜破溃的移植物进行相应观察.结果 随访6~20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患前的颌骨形态,质地坚实,无排异反应,供区无畸形和功能障碍,X线及组织学检查提示为非骨性重建.结论 取得了填充骨缺损,行使咀嚼压力和恢复外形的效果;纤维组织替代而形成结构质量上的缺陷.
作者:白冰;朱祖武;李容新;王来平;陈梅梅;康然刚;叶茂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Vitapex对一些治疗困难或失败的根尖周病的消毒效果.方法 共治疗54个牙,包括根管治疗期间出现的行多次常规根管消毒后,患牙仍有持续的根尖周症状;或根管内有较多的渗液,不能短期内完成根管治疗;或治疗失败,均用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结果 Vitapex糊剂用于根管消毒(充填),术后患牙自觉症状消失,根管内的渗液减少,窦道封闭.结论 Vitapex糊剂有较长作用时间的抗菌性以及组织吸收性,Vitapex可作为解决根管治疗效果不佳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汪平;袁渝萍;姜永;王宇;范晓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调整TiAdap基桩时,反复松紧过程对种植体和基桩的结合稳定性是否有影响.方法 15个Branemark种植体(5RP,5NP,5WP)分别与5个TiAdap RP,5个TiAdapt NP、5个TiAdapt WP组成3组,3组分别用32 N·cm、20N·cm、45N·cm扭力将种植体和基桩拧紧,然后再用扭力控制仪将两者松开,记录扭力的数据,重复5次.结果 方差分析显示5次拧紧-松开过程记录的扭力第1组无显著性差异(P=0.531 9);而第2、3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8 4,0.004 9),差别主要存在于第1次拧紧-松开过程和后4次松紧之间,后4次松紧过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表明反复松紧过程对种植体和基桩结合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在第1次松紧过程.
作者:马光曙;章非敏;Michael E.Razzoog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对人牙髓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矿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经10ng/ml bFGF(或)和100ng/ml IGF-1刺激4 d后,在410 rm波长,检测牙髓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值;经矿化液诱导后,采用Von Kossa染色法检测不同组细胞的矿化能力.结果 培养4 d后,IGF-1组及bFGF加IGF-1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bFGF加IGF-1组高于IGF-1组(P<0.05),而bFGF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IGF-1可促进牙髓细胞向具有矿化能力的细胞分化,而bFGF可能起协同促进作用.
作者:张光东;徐艳;吴友农;刘卫红;朱玲;俞未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年龄对于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75例3~15岁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分成3组,在矫治前、矫治后分别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3组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个年龄组矫治后均发生了显著的硬组织变化,且这些硬组织指标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年龄对于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矫治效果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矫治后上颌骨以及下颌骨的位置均与年龄有关.
作者:李明;王春玲;何谨;时伯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肿瘤术后口底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一期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缺损8例.结果 7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坏死,术后1个月愈合.结论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容易成活,可提供适当面积的肌皮组织,适用于口底缺损的修复.
作者:刘治慧;刘建华;吴求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颌骨肿瘤中骨形成蛋白(BMP)-2基因的扩增与颌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9类87例新鲜颌骨肿瘤标本中BMP-2基因扩增结果.结果 含肿瘤性硬组织的全部42例颌骨肿瘤(骨肉瘤、软骨肉瘤、牙源性纤维瘤、骨化性纤维瘤、化牙骨质纤维瘤)和部分颌骨成釉细胞瘤(27/31)均显示人BMP-2特异性扩增条带,而不含肿瘤性硬组织的其他颌骨肿瘤(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均未见特异性扩增条带.结论 颌骨肿瘤中BMP-2基因扩增存在差异,BMP-2基因扩增与肿瘤性硬组织的形成有关,与某些颌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平飞云;黄宏杰;彭加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中蛋白多糖各组分的变化并探讨其与骨关节病的关系.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用颞下颌关节上腔内注射3%基质金属蛋白酶-1 0.1ml的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动物模型.于术后24h、1周、2周、4周、8周、12周各处死3只兔,切取颞下颌关节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和酸性黏多糖的阿新蓝(Alcian blue)染色法.在光镜下观察髁突软骨蛋白多糖(PGs)中糖胺聚糖(GAG)、透明质酸(HA)在骨关节病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 注药后1周阿新蓝染液pH1.0染色见髁突软骨中GAG染色变浅;第2周GAG染色较1周时稍深,阿新蓝染液pH2.5染色见髁突软骨中HA染色变浅;第4周GAG染色不均,整体变淡,HA含量明显减少,仅见钙化软骨层散在蓝染;第8周髁突软骨全层GAG染色极淡.各层染色无明显差别.HA在髁突软骨几乎无染色;第12周GAG染色总体极淡,HA无染色.结论 蛋白多糖量和化学结构的变化是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变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征,蛋白多糖随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发展逐渐丧失,与骨关节的病变呈正相关.
作者:王盛姬;殷新民;胡建;顾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测量分析成年人下颌升支与垂直或斜行骨切开术相关的骨性标志.方法 收集成年离体下颌骨标本105例(男54例,女51例).测量下颌孔下点、下颌孔后点与升支后缘的水平距离;并观察下颌孔下点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平面的垂直向关系,翼肌粗隆上点与下颌孔下点的垂直向关系,以及下颌升支外侧隆突存在的比例.结果 下颌孔下点到升支后缘的平均距离男性为16.12 mm,女性为16.03mm;小距离男性为11.20mm,女性为10.68mm.下颌孔后点到升支后缘的水平距离男性为13.50mm,女性为13.60mm;小距离男性为10.06mm,女性为10.18mm.90.17%的标本下颌孔下点低于下颌第二磨牙(牙合)平面;85.34%的标本下颌升支翼肌粗隆上点超越下颌孔下点平面;72.41%的升支外侧隆突明显存在.结论 下颌孔下点及后点到升支后缘的水平距离男女相似,无性别差异.在下颌第二磨牙(牙合)平面水平距升支后缘8~10mm作骨切开线一般可以避开下齿槽神经血管束;升支内侧翼内肌附着有利于近心骨段的血液供应.
作者:唐杰;姜德建;胡静;戚孟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原核表达变形链球菌葡聚糖结合蛋白C基因(glucan-binding protein C gene,gbpC)特异片段.方法 将克隆获得的约0.45kb的gbpC基因特异片段经EcoRⅠ/SalⅠ双酶切后,定向插入pGEX-4T-1中,构建pGEX-4T-1/gbpCE原核融合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a,挑选阳性克隆,酶切及PCR鉴定后,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1-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GST-GbpCE,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结果 在SDS - PAGE凝胶上出现一条新生蛋白质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 000,与预计大小相符合.结论 成功表达gbpC特异片段,获得了融合蛋白GST-GbpCE,可用于制备GbpC抗体.
作者:孙汉堂;吴补领;郭希民;孙叶芳;蒲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环孢素(CsA)对小鼠牙龈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环孢素导致龈增生的机制.方法 CsA胃饲小鼠8 d后注射5-溴-2-尿嘧啶核苷(BrdU),在不同时间取小鼠牙龈及腭黏膜组织作BrdU染色,光镜下观察其上皮中阳性细胞的数目、分布以及完全代谢的周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实验组小鼠的牙龈上皮中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没有差异,但其生长周期比对照组长.其腭黏膜上皮细胞生长周期较牙龈黏膜上皮细胞无明显延长,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CsA可抑制小鼠牙龈上皮细胞的凋亡,但对细胞增殖没有影响.
作者:蒋春梅;孙卫斌;李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牙胚组织原位杂交的佳方法.方法 用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检测不同时期牙胚DSPP mRNA的表达.结果 各种牙胚的成牙本质细胞和前成釉细胞均检测到DSPP mRNA的表达,各阴性对照组均未检测到信号.结论 所用的牙胚组织原位杂交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高.
作者:张敬雷;汪平;吴补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基于成熟的细胞力学加载和细胞图像处理、分析方法,从细胞层次上定量观察成肌细胞周期性牵张应力加载后的面积、周长的时间改建效应.方法 通过4点加力装置给成肌细胞施与各种时间段的生理性牵张应力(0.1 Hz,2 000μstrain),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细胞形态变化;借助计算机细胞图像处理和分析系统对成肌细胞形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加力组和对照组的成肌细胞面积、周长测量值在加力0.5、1.0、2.0 h后,两者差异不大,加力4 h后两者的差异开始出现,加力8 h后两者的差异变得明显;随着加力时间的延长,加力组和对照组间细胞形态参数测量的差别越来越明显.而去除细胞力学刺激后,成肌细胞形态都出现回复趋势.结论 连续加力时细胞形态面积、周长变化明显,而停止加力后细胞面积、周长有回复的趋势.
作者:宋锦璘;李志华;陈扬熙;邓锋;樊瑜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celecoxib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促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活性和增殖水平测定(WST)实验检测LPS及celecoxib对体外培养的HGFs生长的影响.结果 LPS可促进HGFs的生长,其作用效果随LPS剂量的增加而增强,1.0,12.5、100.0 LPS处理后HGFs的细胞生长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分别为126.1%,164.5%和215.5%;celecoxib对LPS促HGFs生长的现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关系,12.5μmol/L到100μmol/L的celecoxib处理可使LPS刺激的HGFs生长率降低至对照组的76.3%~30.3%.结论 LPS可促进HGFs的生长;celecoxib能抑制LPS对HGFs的生长刺激作用.
作者:束为;冷静;刘宁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3种轴壁聚合度全冠的固位力,探讨其固位效果.方法 选用离体上颌前磨牙,进行4°、8°和12°的预备,翻制合金代模,制作金属全冠.比较其粘固前、后的固位力.结果 粘固前,4°预备体的全冠脱位力值(177.35±17.13)N,明显大于8°组(102.95±13.66)N和12°组(51.80±9.51)N;粘固后,4°预备体的全冠脱位力值(346.60±30.93)N明显大于8°组(247.95±20.64)N和12°组(216.05±17.35)N.粘固后,4°组脱位力值提高了95.4%,8°组提高140.8%,12°组提高317.1%.结论 轴壁聚合度越大,全冠固位力越小.粘固后,轴壁聚合度越大,固位力增幅越大.
作者:葛艳;张保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7例涎腺腺癌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测定PCNA表达.结果 PCNA在涎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6.12±19.24)%,表达呈异质性.PCNA指数与口腔癌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与TNM分期无关.结论 PCNA可作为判断涎腺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李晓光;卢会青;高慎强;马桂芬;王延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16S rRNA-PCR技术检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8种厌氧菌的定植情况,分析根管细菌与患牙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集23例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样本,提取样本细菌DNA,用细菌16S rRNA引物通过PCR扩增细菌基因片段检测细菌种类.结果 23例样本均检出有细菌存在,待检细菌检出率达73.91%(17/23).其中检出率高的是中间普氏菌(39.13%),其次是牙龈卟啉菌(30.43%)和福赛斯类杆菌(21.74%),变黑普氏菌、齿垢密螺旋体和啮蚀艾肯氏菌均为13.04%,伴放线放线杆菌有1例检出,直肠弯曲杆菌未检出.中间普氏菌在有自发痛症状组检出率高于无自发痛症状组(P<0.05),其他细菌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以厌氧菌感染为主;根管内中间普氏菌感染与患牙自发痛症状相关.
作者:闫培芳;梁景平;李超伦;朱彩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用几何形态测量和传统头影测量2种方法,对Ⅱ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Ⅱ类与Ⅰ类错(牙合)骨面型儿童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各40张,描记颅底的9个标志点,数字化后,用Procrustes重叠法和薄板曲线法这2种几何形态测量法比较Ⅱ类与Ⅰ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并用传统头影测量法对颅底的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 Ⅱ类与Ⅰ类错(牙合)相比,颅底角无明显差别;后颅底发生显著变化,水平向后明显延长,伴向上的轻度抬高;前颅底区的S-SE段向前下方改变.结论 Ⅱ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有其自身特点;颅底形态影响Ⅱ类错(牙合)的形成.
作者:陈红;丁寅;郭涛;张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稳定转染EDA基因的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方法 构建EDA真核载体pIRES2-EGFP-EDA,用脂质体将其转染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加G418选择培养液筛选稳定转染EDA的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EDA真核载体pIRES2-EGFP-EDA质粒,并筛选出稳定转染FDA的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结论 EDA基因可以在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中得到稳定的表达.
作者:甘云娜;王忠义;陈苏民;赵桂文;叶晓兰;沈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研制可用于牙菌斑pH原位检测的化学修饰性微型pH电极.方法 采用氧化铱为氢离子敏感膜,以极化电解的方式将敏感膜附着于铂丝上,制备铂-氧化铱化学修改性微型pH电极,筛选性能优良的电极用于菌斑pH的原位检测,并与蜂式微型pH电极的检测进行对比.结果 自制电极在pH值为1~11范围内呈线性响应,斜率为55.8 mV/pH,响应时间为15~20s,电极在8 h内的漂移为0.5~1.0 mV,使用寿命大于1年.在对牙菌斑pH的原位检测中,自制电极与蜂式pH电极在漱糖后1 h内各时间点测得的菌斑pH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自制的铂-氧化铱化学修饰性微型pH电极对H+选择性好、性能稳定、响应范围广、响应时间短,在牙菌斑pH的原位检测中显示了良好的可行性.
作者:徐小娟;刘鲁川;袁若;赵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近年来新分离出的对T淋巴细胞具有高度亲嗜性的DNA病毒,与人类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HHV-6具有致癌潜能的证据主要来自将HHV-6完整基因组或基因片断转染NIH3T3细胞引发裸鼠肿瘤及人上皮角质细胞癌变;其次为HHV-6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存在,包括口腔癌.该文从HHV-6的致瘤作用及其与口腔癌的关系两方面对HHV-6转染细胞、引发癌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杨婕;朱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双侧下颌角肥大、突出行弧形截骨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8例下颌角截骨术患者,10例同时行颏部截骨加植骨,8例取颊脂垫,2例部分咬肌切除,观察疗效,分析探讨相关问题.结果 术后患者面形曲线圆滑,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术前应作阻生智齿预防性拔除,咬肌切除应慎重.
作者:贾玉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136例颌面部骨折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结果 136例患者中,126例伤口Ⅰ期愈合,面部外形满意,语言和咀嚼功能恢复良好;8例咬合关系欠佳,经临床调整咀嚼无障碍;2例咬合关系差需二期手术.结论 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和咬合关系.
作者:邹春平;高振然;杨阳;刘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Fluodica对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43例患者312颗患牙随机分成3组.A组:Fluodica氟保护漆脱敏;B组:Gluma脱敏剂脱敏;C组:75%氟化钠甘油糊剂脱敏.结果 即刻疗效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个月后A、B组有效率高于C组(P<0.01).结论 Fluodica保护漆及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比75%氟化钠持久.
作者:朱斌;刘正彤;张利平;俞辰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下颌单颌全口义齿修复固位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80例下颌全牙列缺失患者,通过合理设计、模型处理等措施,并随访观察1~3个月.结果 2~4周内恢复功能者68例(85%);3~4周内恢复功能者9例(11.3%);1~3个月者3例(3.7%).结论 此种修复设计可获得较理想的修复效果.
作者:张德贵;张华;孙惠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山东地区正常(牙合)儿童颅面结构与上海、成都地区正常(牙合)儿童的颅面结构.方法 选取山东地区12~13岁正常(牙合)儿童50名,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临床常用的3种分析法进行测量,将其测量值与上海、成都地区正常(牙合)儿童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山东地区正常(牙合)儿童的测量值与上海、成都地区正常(牙合)儿童的测量值相对比,部分测量项目存在差异.结论 山东和上海、成都地区正常(牙合)儿童的颅面结构存在地区差异.
作者:陈磊;谢琳;张君;潘联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不同颈缘处理方法金瓷修复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487例患者制作烤瓷修复体1 087个单位,分为镍铬合金组(包括普通组、颈部镀金组、瓷肩台组)、钛合金组、金合金组、全瓷组,分别观察各组的颈部适合性、龈缘染色和牙龈指数.结果 镍铬合金普通组和颈部镀金组在龈缘染色方面多于其他组,镍铬合金瓷肩台组在龈缘染色方面与钛合金、金合金、全瓷组相似.而颈缘适合性和牙龈指数各组结果均相似.结论 瓷肩台技术可提高金瓷修复体的颈部美学效果.
作者:赵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甲硝唑含片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甲硝唑含片治疗牙周炎100例,并用华素片作为对照药物治疗70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甲硝唑含片组和华素片组有效率分别为73%和65.72%,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甲硝唑含片用于临床治疗牙周炎疗效与华素片相当.
作者:熊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铸造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根管充填完善、牙根形态正常、牙周组织健康的残根残冠经牙体、根管预备、取模、铸造桩核、制作金属烤瓷冠或金属全冠.结果 治疗250例患者,共292颗牙.通过1~3年的随访观察,281颗牙修复体完整,咀嚼功能良好,成功率为96.2%.结论 铸造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效果良好.
作者:牟夏萍;牟盛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因左面部无痛性肿物2年于2002年3月26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面部长一蚕豆大肿物,并逐渐增大,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患者于1992年因膀胱癌行栓塞治疗,复查结果正常.
作者:王贺忠;尉文华;吕正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复方三氧化二砷糊剂(牙髓失活剂)是口腔科常用的一种牙髓失活药物,三氧化二砷是强烈的原生质毒类药物,能迅速与细胞酶系统的巯基结合,阻碍细胞的呼吸过程,使之丧失生理功能.二氧化二砷作用于牙髓,使其细胞坏死失活.一般取约粟米粒大小放置于露髓处,严密封闭.放置时间一般在24~48 h内必须取出,否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作者:林海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根管充填是治疗根髓病的主要办法,在过去根充剂的应用,国产根充材料均不能直接充填使用,一般都是液体加粉剂现调制适应稠度,再进行根管导入式充填,导入式充填是将根充材料用充填器或探针放在所需充填的根管口处,再用根管充填器,或是根扩针导入式充填,就是用螺旋状根充针进行分次充填,有时也很难能达到理想的根充位置,给远期根髓病的治疗效果带来很多隐患.用注射压力充填法代替导入式充填法,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林光润;林云;林庆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4岁.因多数牙未萌出于2005年11月来我院就诊.家属自述该患儿口腔内只萌出7颗牙齿,毛发稀疏无光泽,但智力发育正常.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无遗传病史,父母健康,非近亲结婚.
作者:魏绍莲;程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18岁.因外伤左上中切牙折断1周,遇冷、热疼痛难忍前来就诊.检查(|_1)冠1/2横折,断面中央见横条形露髓面,余留牙冠向远中倾斜(4_|)为残根,其余牙齿无龋齿、缺失及牙周病.诊断:(|_1)外伤性牙折.处理:局部麻醉,用2~0#拔髓针拔根髓.在拔髓过程中首先在偏颊远中拔除一根新鲜完整牙髓.再看在髓腔近中舌侧仍见一露髓迹象,遂再次行拔髓术,接着又拔除另一根牙髓,稍短细于前一根牙髓.因当时断牙尚无叩痛、松动,牙髓新鲜完整,肉眼观无变色、变性、坏死迹象,立即行扩根、消毒并作牙胶尖充填根管,待观察.给予摄X线片,示(|_1)实有两个根管.观察2 d,冷热痛消失,根尖无病变,作临时修复.
作者:和美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Cortisomol糊剂是一种新型的进口根充材料.我们采用了cortisomol加牙胶尖侧压充填196例牙齿,经1年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18岁.因正畸需要常规局麻下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在拔牙过程中,感觉虽然已经松动,但不易取出,后经仔细颊舌向扭动方才取出.结果发现:牙冠外形虽是双尖牙,但根则是上颌磨牙的三根形态,近、远中颊根、腭侧根.其根长分别为:近中颊根12.5 mmn、远中颊根11.0mm、腭侧根12.5 mmn、冠长7.5 mm,长度与普通第一前磨牙无差异.
作者:曹国萍;胡想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31岁.因左侧上颌后牙食物嵌塞于2006年3月18日前来就诊.口腔科常规检查:上下颌牙弓宽大,中性(牙合)关系,牙齿排列整齐,全口牙无龋坏,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四个第三磨牙都完全萌出,与相邻的第二磨牙接触关系良好,无近远中和颊舌向倾斜.在左侧上颌第三磨牙的远中有一磨牙,该牙牙冠大小为左侧上颌第三磨牙的二分之一,有三个牙尖(分别为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舌侧尖),牙冠向颊侧倾斜,与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邻面的(牙合)三分之一处接触,接触点下方有一间隙,有纤维性食物嵌入.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面牙龈轻度肿胀,颜色红,去除嵌入的食物后牙龈出血,有臭味,无触痛感.
作者:刘小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前牙错(牙合)畸形在口腔临床较为常见,不仅给患者的面貌美观、功能、语言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到择业、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由于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从而逐渐引起患者重视,尤其是前牙错(牙合)畸形的成年患者,更是迫切要求能在短期内得到治疗,以恢复其美观和功能.我科自2002年7月-2004年12月对132例成人前牙错(牙合)畸形采用金属烤瓷冠桥进行修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自力;张秀白;莫业跃;韦才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上颌侧切牙双根管畸形临床较为少见,我科于2003年7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夏明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口腔颌面部损伤常伴有严重的全身损伤,我们总结了1988-2002年收治的35例口腔颌面部复合全身严重损伤患者的救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伟;高玉萍;毛永惠;杨长有;黄金莲;曹萍;陈粤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口腔疾病的诊治过程离不开牙科椅旁边的痰盂,来自患者的痰液、血液和漱口液等非固体废物几乎都要通过痰盂带走.如何保持痰盂的通畅、无色、无味就成了诊室卫生和管理档次的标志之一.
作者:陶阳;吴友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牙饰受到许多爱美人士的喜欢.2001年5月-2004年3月我科尝试做了14科牙齿的牙饰美容,现报告如下.
作者:景葳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