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性在于对重要靶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心脏改变[1].能否逆转LVH是衡量降压药是否理想的重要指标.本文观察卡维地洛对36例高血压患者降压及对LVH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试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95例,均来自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病程2个月~10年,平均32.5个月.心绞痛发作时间2~15min,每周发作2~7次,多数每天发作3~4次.主要症状为憋闷痛、刺痛,均为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或痰浊血瘀型.随机分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发作时间和症状及中医分型,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俊江;逯爱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0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过敏性紫癜(HAP)24例,发现有预防肾功能损害作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确诊为HAP的住院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各24例.治疗组男15例,女9例.其中有皮肤紫癜24例,关节肿痛21例,消化道症状15例,肾脏症状7例,病程2~25天.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其中皮肤紫癜23例,关节肿痛19例,消化道症状16例,肾脏症状6例,病程2~23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具可比性.
作者:杜娟;方锦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颈椎病13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按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选择颈椎病患者136例,男61例,女75例.年龄33~35岁52例,51~60岁47例,61岁以上37例.病程2周~半年35例,半年~5年69例,>5年32例.临床症状:颈肩臂痛119例,手指麻木70例,颈椎活动受限87例,颈旁压痛115例,叩颈试验阳性69例,牵拉试验阳性63例.X线检查:颈椎钩椎关节骨质增生111例,椎间隙狭窄83例,椎间孔缩小变形55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68例,其中颈型29例,颈神经根型39例;B组68例,其中颈型35例,颈神经根型33例.
作者:林秀蓉;张丹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多发病,以腹痛、呕吐胆汁、体重减轻三联症为主要表现,腹痛常于餐后加重,服制酸剂不能缓解.据研究[1],十二指肠、胃返流患者中,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发生率约占89%,我们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徐光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3年1月~11月,我科用葛根素治疗脑挫伤引起的脑水肿41例,疗效较好,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17~77岁,平均48岁.车祸伤33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他伤3例.对照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1~68岁,平均25岁.车祸伤14例,其他伤2例.均经CT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伴有硬膜下血肿32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同时伴硬膜外、硬膜下血肿3例,外科手术治疗18例.
作者:贾丛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不少胸片正常,临床亦无呼吸道症状的结缔组织病患者肺功能测定已有明显改变,故特选不同类型的结缔组织病患者49例的肺功能测定资料作一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姚颖;杨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现将我院2000年10月~2002年10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黄疸型患者116例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侯山平;金成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非喘形式的支气管哮喘以咳嗽、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若单纯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且病程迁延.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非喘形式支气管哮喘147例,疗效尚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亚萍;黄晓梅;林飞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喘憋性肺炎临床上以喘憋及发作性加重为特点,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我院儿科自1999年11月~2002年11月应用干扰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婴儿喘憋性肺炎8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慧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于2001~2002年,对慢性支气管炎(下称慢支)急性发作期患者42例在常规抗炎、平喘、化痰等治疗基础上加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淑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采用抗生素配伍中药红藤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10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亚军;卢希平;马备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而引起的急性反应性炎症.临床以关节的红肿热痛为特征,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炎.我们从1998~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住院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茹建;沈新云;钱世勋;卢立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过度换气是脑电图检查常规进行的诱发试验,它可引起儿童脑电图明显改变.笔者选择正常儿童68例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并作过度换气试验,分析如下.
作者:马新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外阴瘙痒症是一种以局部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顽固性皮肤病,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致病因素多样.诊断不难,但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自2001年12月~2003年6月,我院采用经穴封闭注射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外阴瘙痒症22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永平;王英高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三年来,笔者自拟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统结石32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朝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骨科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43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18~72岁,平均44岁.车祸伤21例,高处坠落伤7例,击伤5例,跌伤10例.均为严重移位闭合性骨折,其中横形23例,斜形20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小时~4天.
作者:沈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笔者采用丹参注射液与生脉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心绞痛70例,疗效尚好,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140例心绞痛患者均符合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中男49例,女21例,35~45岁12例,46~55岁41例,55岁以上17例;劳累性心绞痛47例,自发性心绞痛16例,混合性心绞痛7例.心绞痛程度分类:轻度40例,中度26例,重度4例,病程10天~1年10例,1~5年40例,5年以上20例.对照组70例中男47例,女23例,35~45岁14例,46~55岁39例,55岁以上17例.劳累性心绞痛46例,自发性心绞痛20例,混合性心绞痛4例.心绞痛程度分类:轻度41例,中度24例,重度5例.病程10天~1年12例,1~5年41例,5年以上17例.
作者:王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介入法联合中药多途径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临床价值.比较介入法联合中药多途径方法和单独使用介入法治疗ANP的疗效.方法:ANP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以介入法联合多种中药多途径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介入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检测指标变化差异.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膜炎体征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CT检查胰腺炎明显改善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及死亡率下降也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结论:介入法联合多种中药多途径治疗ANP优于单独使用介入法.
作者:王晓红;周伟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童特发性高钙尿症.方法:将高钙尿症72例区分为吸收型和肾漏型.随机分成三组治疗,西医组26例以西药氢氯噻嗪加枸橼酸钾治疗;中医组24例以中药健脾、益肾、通淋方剂治疗;中西医组22例两种方法结合治疗.疗程均为6周.以血尿减少程度和尿钙变化情况判断疗效.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76.9%,中医组62.5%,中西医组95.5%.中西医组与西医、中医组比较,P均<0.05.结论:中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钙尿症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刘爱民;戴宇文;洪芳;李筠;汤宏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三根制剂对T739小鼠阻抑LA795肺癌转移的相关机制,为临床运用中药防治肺癌转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中药复方三根制剂(FFSG)灌喂载有LA795高转移鼠肺腺癌的T739小鼠,进行整体实验性治疗.观察FFSG(FFSG组)对T739实验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及抗肺转移率.并与环磷酰胺(CTX)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作比较.结果:FFSG组抑瘤率27.2%,CTX组抑瘤率89.4%;FFSG组抗肺转移率45.7%,CTX组59%;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FFSG具有一定抑制T739小鼠移植瘤生长和肺转移的作用.
作者:潘云华;潘琦;王泽时;郭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温阳利水法对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肝硬化腹水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28例.两组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医温阳利水、活血行气法治疗,疗程1个月.分别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18%、7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变化比较P<0.05,但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肝治疗基础上合用温阳利水、活血行气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见效快、有效率高、合并症少.
作者:高风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纤溶、凝血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开搏通及丹参注射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血栓通针剂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血液流变性、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P<0.05),D-二聚体升高(P<0.0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血浆粘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对脑梗死有较好治疗作用,并优于传统中药制剂.
作者:殷聪国;牛国忠;金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早期的干细胞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上,而且在造血干细胞的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在发现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存在一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这类细胞可以通过体外贴壁培养加以分离,分化为多种造血以外的组织细胞,特别是中胚层和外胚层来源组织的细胞.同时,MSC还易于外源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因而可能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1].
作者:余勤;连俊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Ⅰ、Ⅱ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68例,随机分成厄贝沙坦组34例和苯那普利组34例,治疗36周,进行血压及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厄贝沙坦及苯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两药治疗36周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厄贝沙坦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靶器管损害的危险性.
作者:王宏雁;沈炳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疗效.方法:肝炎后肝硬化并SBP患者104例,随机分头孢曲松组54例,左氧氟沙星组50例.头孢曲松组用头孢曲松2.0g静脉滴注,1日1次;左氧氟沙星组用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1日2次,疗程均为7~14天.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头孢曲松组总有效率79.6%,左氧氟沙星组总有效率6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孢曲松治疗肝硬化并SBP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肝硬化并SBP的首选药物.
作者:童照威;张龙琪;施柏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及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56例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26例和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组30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和C-反应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合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者血清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未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有关,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
作者:沈彦;方水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两种冬虫夏草菌丝体制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至灵胶囊和金水宝胶囊两组,每组50例.疗程均为8周.结果:至灵胶囊组治疗后临床控制2例(4%),显效25例(50%),有效23例(46%),显效率54%,总有效率100%;金水宝胶囊组治疗后临床控制2例(4%),显效25例(50%),有效21例(42%),无效2例(4%),显效率54%,总有效率96%.两组治疗前后咳嗽、喘息等症状评分有明显的下降.结论:冬虫夏草制剂对于中医证属肺肾两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较好的疗效,两种制剂疗效相似.
作者:沈晓强;鲍志坚;胡旭;徐俭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新生儿尿布疹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皮肤感染,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我院自1998年3月~2000年8月对出现尿布疹新生儿采用紫草油涂抹,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们采用镇肝熄风汤治疗脑梗死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分类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证实而确诊.
作者:刘政;程正合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1996年7月~2003年6月应用腘绳肌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12例,有效地改善了膝关节的稳定性,报道如下.
作者:董叶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肿胀、晨僵、疼痛、关节变形等特点,现将中医辨治介绍如下.
作者:蒋荣耀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李某,女性,59岁,2003年4月26日初诊.患者于2003年春节夜不慎煤气中毒昏迷,经抢救苏醒后,未作高压氧治疗.出院后逐渐出现精神意识障碍,饮食少进,动作怪异,不辨路径,不识家人,生活不能自理.子女要求服中药治疗.刻诊:神情默默,不欲言语,答非所问,语无伦次,舌苔白略腻,舌质紫暗,脉沉细滑.
作者:王冬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射频消融术(RFCA)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一项重要进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但RFCA是一种有创伤的治疗手段,难免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各种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加强护理非常重要.现对我院接受RFCA治疗87例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余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胃手术后并发症.我院自1996年10月~2004年5月共发生术后残胃排空障碍8例.经精心护理,正确处理,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于2001年5月成功抢救蝮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马勤;金令艺;雷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和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比色法测定胃癌患者90例、良性胃病患者50例及正常人50例中血清SA值和GPDA活力.结果:胃癌组SA、GPDA值与良性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SA、GPDA对胃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65.6%和72.2%.结论:SA、GPDA对胃癌筛查、临床分期和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项国谦;张卫英;冯迪英;梁李盈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蜂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MTT法、耳肿胀法、Jerne改良玻片法、血凝法、半体内法、乳酸脱氢酶测定法,分别观察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血清溶血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NK细胞活性状况.结果:蜂胶提取物具有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蜂胶提取物还具有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小鼠NK细胞活性的作用.结论:蜂胶能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作者:邵艳;浦锦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老年人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老年人感染性疾病214例和非感染性疾病60例患者测定血清CRP.以CRP≤8mg/L、9~20mg/L、21~40mg/L、41~80mg/L、80mg/L进行分层,计算临床诊断评价指标.结果:各种感染性疾病老年患者CRP平均水平50~8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2.0mg/L,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分层结果显示,CRP诊断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高达95.00%.结论:CRP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作者:申罗英;王正良;谢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合理制定老年人伙食定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帮助老年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延缓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此,对本院老年住院患者进行了膳食调查.
作者:陈胜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勃起功能障碍又称阳萎,是男科常见病,患病率约占成年男性的20%[1].中医药治疗本病在临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笔者对阳痿的病因病机、生理及临床辨治作一探讨.
作者:尤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等十一味药组成.本方制方巧妙,妙在血药与气药的恰当配伍,升药和降药的有机结合;活血化瘀而不伤元气,祛邪之中而扶持正气,是王清任所创活血祛瘀方中应用为广泛的方剂.由于它组方合理,疗效显著,近年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疗效满意.为了充分发挥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功效,做到方随证出,药证相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点看法.
作者:王明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短刺法为主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徐勇刚;莫晓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阻止或减慢这一过程的发生与发展可以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因而人们十分重视对肝纤维化的研究.笔者等于1993年根据分子水平与细胞水平的研究结果,提出后天性肝纤维化是一种继发性基因调控失调性肝病,而先天性肝纤维化则属于原发性(遗传性)基因失调性肝病.参与细胞外基质(ECM)代谢的基因调控失调是造成肝纤维化的原因;其基因产物含量在血循环中增高或降低有利于诊断肝纤维化;促使基因表达得到正常调控是肝纤维化基因治疗的目的.现就这三个方面作扼要介绍.
作者:蔡卫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