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若
目的:观察蜂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MTT法、耳肿胀法、Jerne改良玻片法、血凝法、半体内法、乳酸脱氢酶测定法,分别观察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血清溶血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NK细胞活性状况.结果:蜂胶提取物具有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蜂胶提取物还具有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小鼠NK细胞活性的作用.结论:蜂胶能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作者:邵艳;浦锦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李某,女性,59岁,2003年4月26日初诊.患者于2003年春节夜不慎煤气中毒昏迷,经抢救苏醒后,未作高压氧治疗.出院后逐渐出现精神意识障碍,饮食少进,动作怪异,不辨路径,不识家人,生活不能自理.子女要求服中药治疗.刻诊:神情默默,不欲言语,答非所问,语无伦次,舌苔白略腻,舌质紫暗,脉沉细滑.
作者:王冬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肿胀、晨僵、疼痛、关节变形等特点,现将中医辨治介绍如下.
作者:蒋荣耀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而引起的急性反应性炎症.临床以关节的红肿热痛为特征,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骨关节炎.我们从1998~2003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住院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茹建;沈新云;钱世勋;卢立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射频消融术(RFCA)是介入心脏病学的一项重要进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但RFCA是一种有创伤的治疗手段,难免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各种并发症及时进行处理,加强护理非常重要.现对我院接受RFCA治疗87例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余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1996年7月~2003年6月应用腘绳肌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12例,有效地改善了膝关节的稳定性,报道如下.
作者:董叶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老年人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老年人感染性疾病214例和非感染性疾病60例患者测定血清CRP.以CRP≤8mg/L、9~20mg/L、21~40mg/L、41~80mg/L、80mg/L进行分层,计算临床诊断评价指标.结果:各种感染性疾病老年患者CRP平均水平50~80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2.0mg/L,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分层结果显示,CRP诊断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高达95.00%.结论:CRP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作者:申罗英;王正良;谢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们采用镇肝熄风汤治疗脑梗死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分类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证实而确诊.
作者:刘政;程正合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过度换气是脑电图检查常规进行的诱发试验,它可引起儿童脑电图明显改变.笔者选择正常儿童68例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并作过度换气试验,分析如下.
作者:马新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3年1月~11月,我科用葛根素治疗脑挫伤引起的脑水肿41例,疗效较好,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1例,男31例,女10例,年龄17~77岁,平均48岁.车祸伤33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他伤3例.对照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1~68岁,平均25岁.车祸伤14例,其他伤2例.均经CT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伴有硬膜下血肿32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同时伴硬膜外、硬膜下血肿3例,外科手术治疗18例.
作者:贾丛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试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95例,均来自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病程2个月~10年,平均32.5个月.心绞痛发作时间2~15min,每周发作2~7次,多数每天发作3~4次.主要症状为憋闷痛、刺痛,均为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或痰浊血瘀型.随机分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绞痛发作时间和症状及中医分型,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俊江;逯爱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Ⅰ、Ⅱ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68例,随机分成厄贝沙坦组34例和苯那普利组34例,治疗36周,进行血压及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厄贝沙坦及苯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两药治疗36周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厄贝沙坦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靶器管损害的危险性.
作者:王宏雁;沈炳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勃起功能障碍又称阳萎,是男科常见病,患病率约占成年男性的20%[1].中医药治疗本病在临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笔者对阳痿的病因病机、生理及临床辨治作一探讨.
作者:尤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新生儿尿布疹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皮肤感染,严重时可发生败血症.我院自1998年3月~2000年8月对出现尿布疹新生儿采用紫草油涂抹,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0年1月~2003年12月,采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过敏性紫癜(HAP)24例,发现有预防肾功能损害作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确诊为HAP的住院患儿48例,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各24例.治疗组男15例,女9例.其中有皮肤紫癜24例,关节肿痛21例,消化道症状15例,肾脏症状7例,病程2~25天.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其中皮肤紫癜23例,关节肿痛19例,消化道症状16例,肾脏症状6例,病程2~23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具可比性.
作者:杜娟;方锦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纤溶、凝血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开搏通及丹参注射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血栓通针剂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血液流变性、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P<0.05),D-二聚体升高(P<0.0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血浆粘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下降(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对脑梗死有较好治疗作用,并优于传统中药制剂.
作者:殷聪国;牛国忠;金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于2001年5月成功抢救蝮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马勤;金令艺;雷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胃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胃手术后并发症.我院自1996年10月~2004年5月共发生术后残胃排空障碍8例.经精心护理,正确处理,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陈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短刺法为主治疗枕大神经痛,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徐勇刚;莫晓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唾液酸(SA)和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比色法测定胃癌患者90例、良性胃病患者50例及正常人50例中血清SA值和GPDA活力.结果:胃癌组SA、GPDA值与良性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SA、GPDA对胃癌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65.6%和72.2%.结论:SA、GPDA对胃癌筛查、临床分期和预后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项国谦;张卫英;冯迪英;梁李盈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