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国际刊号:1005-4561
  • 国内刊号:33-1177/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1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12
  • 全年订价:1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西医结合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1期文献
  • 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关系

    染色体多态性是在正常人群存在的各种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这种变异主要表现为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或着色等方面的微小变异,包括D/G组染色体随体区变异以及1、9、16号染色体副缢痕加长或缩短等。我们在遗传咨询门诊中经常发现染色体的多态性可表现出一定的临床效应,可能与生殖异常有关,包括流产、胚胎停止发育和死胎死产等。因此研究染色体多态性与生殖异常之间的关系,对指导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我们对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684例遗传咨询者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查,探讨其与生殖异常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兰燕芳;吴淋淋;徐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认知行为疗法、氟伏沙明联合氯米帕明治疗青少年强迫症效果观察

    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精神科和心理科常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以无法控制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特征。Heyman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超过50%的成人强迫症起病于18岁以前,群体患病率约1%~4%[1]。临床实践表明,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等方案治疗强迫症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对青少年强迫症患者而言, CBT的初期脱失率和治疗阻抗产生数量均较高[2],直接影响疗效;单一用药的治疗效果并非特别明显,联合用药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美国《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治疗指导指南》[3]推荐CBT与药物联合使用作为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首先方案。基于此,本文探讨了CBT及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晓峰;何鲜艳;兰智勇;张治华;胡伟明;郑利锋;张驰;王国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神经阻滞麻醉由于术后恢复迅速、操作便捷等优势而被普遍应用在临床麻醉中。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局麻药剂量及浓度可对麻醉起效、镇痛持续及运动阻滞恢复三方面的时间产生影响[1]。笔者观察行上肢手术患者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凯;郑笛;黄云萍;邓顺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急诊医学常见的严重病症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再通病变血管的重要手段。目前约25%患者PCI术后存在心肌无复流现象(no-reflow)及复流缓慢现象[1],可导致AMI后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和左室重构等,此类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正常灌注者高2.2倍[2]。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常因并发血管病变,PCI术后无复流现象更为严重[3]。本研究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DM合并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

    作者:张晓洁;陈志明;黄世恩;张秋实;金璐;邓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合并低钠血症36例临床观察

    肝硬化是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主要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或长期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1]。低钠血症是常见的一种肝硬化后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0%~60%[2]。低钠血症又是促使和诱导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影响肝硬化腹水治疗及预后[3]。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是一种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报道显示该药应用于肝硬化合低钠血症患者取得良好临床疗效[4-5]。本研究旨在分析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施骅;叶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刮痧疗法干预GP方案所致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

    白细胞减少症是GP方案常见的药物相关性副反应之一,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事件发生率升高,常迫使临床医生将既定化疗方案延期、减量甚至终止,从而严重影响化疗疗效,使患者失去治疗获益的机会。传统升白药物作用缓慢,效果不显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价格昂贵,半衰期短,停药后血象易反复。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求一种价格低廉、疗效确切、作用持久的升白细胞治疗方案。本研究将刮痧治疗法用于GP化疗方案治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观察其对化疗中白细胞减少的干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郭俊华;黄挺;黄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镁与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性

    心血管事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高达50%[1],其中心脏瓣膜钙化是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3]。已有报道发现低血清镁与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有关[4],但是否与血透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有关,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分析与血镁浓度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政;马纪林;王洁;仲李;张文智;谭富媛;章莉;杨高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镜像疗法联合多感觉刺激对偏瘫患者早期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脑卒中是一种因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1],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研究[2]表明,55%~75%的偏瘫患者存在上肢功能障碍,常规性的康复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此问题,例如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多感觉刺激和混合性疗法开始被运用于上肢功能恢复治疗。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研究者在1996年首次在猴脑中发现了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MNs),此后的许多研究也证实人脑中同样存在类似的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神经元,它不仅能在个体执行特定动作时产生兴奋,还能在个体观察其它同类执行相同或相似动作时也产生兴奋[3]。而多感觉刺激技术则强调在特定区域进行多样化刺激,从而加速诱发运动反应或引起运动兴奋,并通过反复的感觉刺激诱导出正确的运动模式[4]。笔者运用镜像疗法联合多感觉刺激治疗偏瘫患者,观察早期上肢功能恢复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彭辰;谢建平;马建强;张锡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梗阻性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改变和术后并发症关系研究

    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外科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肿瘤等因素造成胆管阻塞,或相邻器官肿瘤压迫胆管造成胆管梗阻,血液总胆红素升高[1]。由于肝脏中胆汁浓度过高,胆道系统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等原因,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致使肝脏产生凝血因子的能力受限,造成梗阻性黄疸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早期纤维蛋白原的升高和血小板的激活,后期肝功损伤严重造成凝血功能降低[2]。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黄疸减轻,对肝脏的压迫和毒性作用减轻,肝功能恢复,凝血功能恢复正常[3]。本研究分析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4例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改变和并发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高健;陈建峰;陈颢;谭一慰;骆旭航;盛成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乌拉地尔不同负荷剂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压控制及预后分析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部分患者发病数小时内常伴有血压的升高,对患者的溶栓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影响。静脉溶栓的疗效具有强烈的时间依赖性,早期积极治疗高血压以减少院内时间延误,有效进行溶栓治疗,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1]。目前国内外对于乌拉地尔应用不同负荷剂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血压控制的文献研究报道极少[2-3]。本研究旨在探讨乌拉地尔不同负荷剂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压控制效果,观察对院内时间延误的影响并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俞春红;胡长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

    酒精可损伤人体多种器官,其中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合并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hronic alcoholism encephalopathy,CAE)对健康危害巨大[1],本文通过分析ALD合并CAE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李昆;刘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痰湿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造影分析

    目的:探讨痰湿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特点。方法纳入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6例,分为痰湿质组(91例)及非痰湿质组(95例),所有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比较两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并对伴有脑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痰湿质组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91.2%(83/91),非痰湿质组患者为74.7%(7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痰湿质组患者与非痰湿质组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痰湿质组患者单纯颅内血管狭窄分布为63.9%(53/83),高于非痰湿质组患者的12.7%(9/71),痰湿质组患者单纯后循环血管狭窄分布为25.3%(21/83),高于非痰湿质组患者的5.6%(4/71),P均<0.05。结论痰湿体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非痰湿质患者;痰湿质患者脑动脉狭窄以颅内、后循环为主。

    作者:邱笑琼;杨军;陆川;黄国庆;余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非痴呆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患者多模式磁共振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非痴呆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VCIND-SVD)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价50例VCIND-SVD患者和40名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通过1H-MRS检测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的氮-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通过DTI检测上述部位的各向异性分数(FA),分析两组NAA/Cr比值和FA值的差异;对VCIND-SVD组患者MoCA总分及其子项评分与NAA/Cr和FA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VCIND-SVD组患者双侧额叶NAA/Cr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1.27±0.13)比(1.48±0.11),右:(1.29±0.13)比(1.46±0.15),P<0.01];VCIND-SVD组患者双侧额叶F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0.36±0.05)比(0.40±0.04),右:(0.37±0.04)比(0.42±0.05),P<0.01];VCIND-SVD组患者双侧额叶NAA/Cr比值与FA值呈正相关(左r=0.62,右r=0.59,P<0.01);VCIND-SVD组患者双侧额叶NAA/Cr比值和FA值与MoCA评分及抽象概括能力、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语言功能和注意与计算力等子项评分均呈正相关(r=0.44~0.70,P<0.05,P<0.01)。结论 VCIND-SV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双侧额叶代谢异常及白质损伤有关, MRS联合DTI在VCIND-SVD早期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舜源;陈波;耿昱;丁忠祥;谭云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结核性胸膜炎模型大鼠胸腔积液MMP-1和TIMP-1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不同阶段的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60只,将人型结核菌株H37Rv注入50只实验组大鼠右侧胸腔内,另10只对照组大鼠同侧胸腔注入纯化蛋白衍生物(PPD)原液,注入后第1、3、7、15、30天分批处死大鼠,解剖胸腔,记录胸腔积液量,观察两组大鼠胸腔、胸膜和肺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两组大鼠胸腔积液中MMP-1和TIMP-1浓度。结果对照组大鼠在注入第1天时胸腔积液量为1.3mL,不能进行MMP-1和TIMP-1有效常规检测,第3天后完全吸收。实验组大鼠15天内均有右侧胸腔积液,第1、3、7、15天胸腔积液量分别为(4.9±0.5) mL、(6.3±0.4)mL、(7.2±0.6)mL、(2.5±0.3)mL,第7天多;胸腔积液中MMP-1和TIMP-1浓度分别为(9.54±0.97)ng/mL和(27.06±2.61)ng/mL、(15.62±1.30)ng/mL和(35.68±2.70)ng/mL、(29.78±1.97) ng/mL和(40.07±3.61)ng/mL、(35.12±2.13)ng/mL和(42.15±3.08)ng/mL,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早期局部免疫反应以持续增强为主,MMP-1、TIMP-1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陈刚;徐旭东;叶波;喻国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B细胞及其介导的体液免疫状况研究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B细胞及其介导的体液免疫状况。方法 AA患者65例,其中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3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30例,同期正常体检者25名(正常组)。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AA组与正常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含量,比较免疫球蛋白表达情况。流式法检测AA组与正常组CD20+、CD19+CD38+、CD5+CD19+比例。结果(1)AA组和正常组患者各免疫球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患者IgA、IgM、IgG浓度低于NSAA患者(1.46g/L比1.97g/L,P<0.05;1.47g/L比1.50g/L,P<0.05;10.80g/L比11.05g/L, P<0.05);(2)AA组B淋巴细胞亚群中CD20+比例明显低于正常组(9.00%比12.12%,P<0.05);CD19+CD38+、CD19+CD5+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6.23%比3.80%,P<0.05;2.43%比1.90%,P<0.05);SAA和NSAA患者CD20+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患者CD19+CD38+、CD19+CD5+比例明显高于NSAA患者(6.80%比4.40%,P<0.05;7.35%比1.80%,P<0.05);(3)AA患者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无效患者CD19+CD38+、CD19+CD5+比例均高于治疗有效患者(12.30%比4.53%,P<0.05;7.70%比1.93%,P<0.05)。结论 AA患者存在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紊乱,B淋巴细胞功能紊乱的AA患者对IST疗效差。

    作者:沈英英;武利强;王博;邓姝;林圣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茶多酚糊剂治疗口腔溃疡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茶多酚糊剂对大鼠口腔溃疡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采用化学灼烧法在大鼠左右颊黏膜建立口腔溃疡模型,左侧溃疡面涂甘油,为甘油对照组,右侧溃疡面涂茶多酚糊剂,为茶多酚糊剂组,每天给药3次,分别于给药的0天、2天、4天、6天、8天各处死6只大鼠。大体观察口腔溃疡黏膜面,测量溃疡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因子1(FGF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溃疡区的表达。结果(1)茶多酚糊剂组给药4天、6天后溃疡面积较甘油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茶多酚糊剂组4天后炎症细胞浸润较少;(3)给药4天,茶多酚糊剂组与甘油对照组比较,FGF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α-SMA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2±0.01)比(0.30±0.01),P<0.05];给药6天和8天后,茶多酚糊剂组[FGF1:(0.57±0.02)、(0.66±0.02);α-SMA:(0.34±0.01)、(0.32±0.02)]较甘油对照组[FGF1:(0.53±0.02)、(0.43±0.23);α-SMA:(0.32±0.02)、(0.28±0.03)]FGF1与α-SMA表达均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多酚糊剂在大鼠口腔溃疡的中后期有助于溃疡愈合,其愈合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及增高FGF1、α-SMA的表达有关。

    作者:吴枝武;杜昳阳;姚宇;冯剑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铅暴露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铅暴露对小鼠学习记忆、海马凋亡细胞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醋酸铅暴露组,每组15只,分别予7mg/kg的生理盐水、醋酸铅连续腹腔注射8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羟胺比色法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TUNEL染色检测海马凋亡细胞。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醋酸铅暴露组小鼠第4、5天逃避潜伏期[(22.20±4.09)s、(19.73±2.88)s]、穿越平台时间[(15.54±3.72)s]均较对照组[(13.64±2.93)s、(11.79±2.24)s、(3.24±2.24)s]明显延长(P<0.05)。醋酸铅暴露组小鼠AChE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0.498±0.131)U/ug比(0.229±0.042)U/μg,P<0.05],且海马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多[(8.79±0.37)%比(2.79±0.04)%,P<0.05]。结论铅暴露可明显损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小鼠海马凋亡细胞增加、中枢神经系统ACh含量的降低是其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一个可能机制。

    作者:严伟伟;贾仰民;韩静茵;王淑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有限切开显露法诊治下胫腓损伤临床观察

    踝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经常伴随着下胫腓联合损伤,占踝关节韧带损伤的1%~11%[1],术中一般使用Hook test实验及外旋应力实验来判断是否存在下胫腓联合损伤。本科室2013年4月—2015年12月应用有限切开显露法诊断下胫腓联合损伤18例,予以下胫腓联合固定,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陶志东;叶俊材;吴祥宗;吴仁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益气托毒法治疗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术后伤口愈合不良临床观察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折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早期处理失当易造成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此类患者常需通过手术治疗祛除病灶,并以皮瓣修复创面。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致愈合不良,皮肤坏死、缺损,或局部窦道形成,治疗周期长。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创面清洁换药、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基础上予以益气养血、扶正托毒之中药化裁治疗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亦杨;江彬锋;陆建伟;张培祥;盛红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211例儿童抽动障碍误诊分析

    !!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指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motor tics)和(或)发声性抽动(vocal tics)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1],其诊断和治疗易出现延误,近年来难治性病例有增多趋势[2]。现将我院儿科门诊2015年9月—2016年4月治疗的曾有误诊经历的211例T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育访;陈玉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舌骨水平甲状腺锥状叶乳头状癌误诊1例临床病理分析

    !!甲状腺锥状叶、甲状舌管囊肿和异位甲状腺都是甲状腺在胚胎发育时期异常发育所致,查阅国内外文献,甲状腺锥状叶病变报道极少,甲状舌管囊肿报道较多,但甲状舌管的恶变率不到1%[1-2]。异位甲状腺的发生极少见,约为1/30万[3],其癌变更为罕见[4-7]。本文分析1例甲状腺锥状叶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提高对甲状腺锥状叶癌、甲状舌管囊肿及其癌变、异位甲状腺和异位甲状腺癌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赵毅;高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肝损害1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是由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喉炎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多发于儿童。近年IM在成人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报道中西医结合治愈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害1例。

    作者:张心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医用三氧国内临床应用现状

    !!医用三氧是由医用纯氧气和医用纯臭氧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臭氧是起到治疗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臭氧具有强氧化作用,能有效杀灭多种病原微尘物,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和日常生活中,在欧洲已经有近百年的使用历史[1]。但是国内三氧用于医疗系统仍处于初期阶段,目前医用三氧的使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唐军伟;吕林;王静;黄穗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药物治疗的合理选择

    !!带状疱疹是人体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活跃所致的一种综合征。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的一个常见并发症[1]。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包括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缓解疼痛),应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患者的临床情况(如:并发症、禁忌证等)。对于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考虑联合用药[2],药物选择应个体化。关于PHN的药物治疗国内外大体类似,这些治疗已经在学会达成共识:如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2007年)[3]、欧洲神经病学联盟(EFNS)(2010年)[4]、美国神经病学学会(2004年)[5]、中国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2013年)[6]。临床研究[7-13]显示,带状疱疹疫苗、加巴喷丁+抗病毒药、阿米替林+抗病毒药等在预防PHN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目前推荐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药(SNRI)以及5%利多卡因贴片。其他治疗用药包括阿片类镇痛药、曲马多、抗癫痫药(如拉莫三嚓、托毗醋)、NMDA受体拮抗剂及局部辣椒素等。

    作者:唐晓;张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药单体及复方制剂防治内分泌干扰物男性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随着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20世纪末,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EEDs)开始引起全球广泛关注。EEDs是指外源性的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或使其后代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的化学物质[1]。人类普遍暴露于EEDs中,其中双酚A (bisphenol a,BPA)、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POPs)可以在美国各地几乎所有年龄组人群的脂肪、血液和尿液里被检测到[2]。由于西药在EEDs生殖毒性治疗上的局限性,对中医药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一定疗效。现将近年来关于EEDs的男性生殖毒性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敬南;崔云;郑军状;陶方泽;徐文丽;方跃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密切相关[1]。儿童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阶段,一旦感染终身受累[2]。研究[3]显示,小儿消化性溃疡与年龄、生活地区、个人卫生、家族患病史等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从个人卫生、社会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母乳喂养等)、家族史以及血型等多个方面考察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从遗传因素(血型)和环境因素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筛选小儿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H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邱慧明;熊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抑郁状态112例调查分析

    !!据报道,我国2型糖尿病发病率高达9.7%[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发病率约为50%~80%[2]。而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心理问题也被广泛关注。本研究调查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抑郁状态的患病率,分析与抑郁状态相关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亚青;郑建娣;莫建娣;周玉琴;牟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陈良夫治疗不寐思路探讨及病案举例

    !!陈良夫,名士楷,字良夫,号静庵,清末民初嘉善医家,为笔者曾祖。其虽以擅长治疗温病、肝病而闻名,然对内伤杂病亦有深入研究。四世相传[1]的医学积累,使陈良夫先生具有博览医书,聆听先贤教诲的条件,加之刻苦好学更令其具备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能力。对于不寐的病机,陈良夫先生引《灵枢·邪客》所述:“卫气行阳则寤,行阴则寐,此其常也。失其常则不得静而藏魂,目不得暝也”认为是由于卫气失常所致。对于“失常”的病因,先生赞同景岳所论,认为唯“邪正”二字,同时结合自身临床体会,将“邪实”具体为寒热惊痰瘀血之实,“正虚”具体为脏腑阴阳气血精液之虚,以此为依据将不寐的治疗原则总结为“补虚泻实,平秘阴阳”。

    作者:陈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陈少春应用风药治疗妇科病经验

    风药是指具有祛风解表、祛风通络、祛风除湿、祛风止痉、平肝息风等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作用的药物,具有辛散、开发、走窜、宣通之性[1],主入肺经、膀胱经和肝经,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陈少春教授师承已故国家级名老中医何子淮主任医师,尽得真传,治疗妇科病善用风药。笔者有幸跟陈教授门诊,现将陈老师运用风药的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方晶晶;陈少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沈一平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病因病机不明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发病率占所有血液系统疾病的12.6%,我国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老年人及青壮年多见,男性较女性略高[1]。西医治疗以免疫抑制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刺激造血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免疫抑制疗法在再障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疗效60%~80%,但长期使用存在胃肠道反应、齿龈增生、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2]。沈一平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在中医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沈老师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及经验分享如下。

    作者:潘其伟;沈一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RP-HPLC测定自微乳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是从雷公藤中提取分离到的环氧化二萜内酯化合物,是各种雷公藤制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和抗生育等多种药理作用[1]。但雷公藤甲素存在水溶性差,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生物利用度不高等问题。自微乳释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是由药物、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热力学稳定的均一、透明或半透明、各向同性的溶液,口服后在生理体温、胃肠道蠕动作用下,遇胃肠液分散成粒径<100nm的性能良好的O/W(水/油)微乳[2],可以有效改善药物溶解度,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利用伪三相图确定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的处方工艺,并采用HPLC法建立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吕飞;冯珺;倪坚军;俞春燕;蔡鑫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稿约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