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温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9-7147
  • 国内刊号:33-1253/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2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外科学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1期文献
  • 肺挫伤34例临床分析

    肺挫伤是常见的严重胸外伤,其死亡率14%-40%[1],易被合并伤掩盖而漏诊,本文对本院1993年1月-1999年7月共34例肺挫伤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临床资料1、性别:男性,26例,女性8例。2、年龄:17-78岁,年均46岁。3、致伤原因:车祸23例,坠伤9例,挤压伤2例。4、伤情分类:肋骨骨折(30例)(多发性25例,伴浮动胸壁9例)血气胸23例,合并脑外伤10例内脏脏器伤7例(脾、肝、肠破裂各2例,肾挫伤1例,多发性17例)。

    作者:张伟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47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

    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又称濒死型脑损伤病人,过去文献认为是不治之症,死亡率达100%[1-2],我科自1996.1~2000.7共收治147例GCS3分病人,疗效肯定,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102例,女45例,年龄2-71岁,平均38.7岁,受伤到入院时间10分钟~14小时,平均2小时。

    作者:许璟;秦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并发硬膜下积液22例分析

    硬膜下积液在颅脑外伤中比较少见,我院1994年2月至1999年4月收治346例脑外伤患者,发现硬膜下积液22例,占6.36%。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32~72岁。伤后8~10天20例,伤后20天2例。  2、积液部位:本组均为幕上,其中双侧额部4例,一侧额颞顶部18例。  3、临床表现:头痛22例,呕吐17例,癫痫7例,一侧肢体不同程度偏瘫2例。  4、治疗: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6例,积液量均大于50ml。本组均采用钻颅引流,复发4例。

    作者:顾云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跨横窦硬膜外血肿诊断治疗

    我院自1985~1996年间共收治48例小儿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3-14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高处坠落伤22例,打击伤6例。  2、临床表现:原发昏迷16例,继发昏迷20例,神志清12例;头痛20例,呕吐40例,眼球震颤5例,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各3例;枕部有伤痕肿胀30例,乳突区皮肤青紫10例;头颅CT显示:血肿部位跨横窦以枕部血肿为主21例,后颅窝血肿为主27例;血肿量15ml~80ml不等。头颅X线摄片,有枕骨骨折35例,人字缝分离10例。

    作者:薛跃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四种交叉配血试验方法的实验室比较

    近年来,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逐步得到了推广应用,它可用于检测反应弱的完全抗体及不完全抗体,对筛选Rh系统产生的不完全抗体尤为敏感,从而减少了不规则抗体的漏检。用于交叉配血时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现将该方法与盐水介质配血法、木瓜酶法、抗球蛋白配血法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  1、材料:Polybrene试验盒、抗D-阳性血清(均由台湾BaSO公司出品);木瓜酶、抗球蛋白血清及阴、阳性对照(由诸暨市中心血库提供)。

    作者:赵招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外科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本院自1992-1998年共收治颅脑损伤325例,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50例(15.4%),现报告如下:资料与结果  临床表现:本组共5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78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0例,坠落伤13例,打击伤10例,挤压伤5例,其它2例;受伤后入院时间短30分钟,长35天,其中小于24小时30例,24-72小时15例,大于72小时5例;入院时神志清晰者22例,肢体偏瘫6例,呼吸不规则1例,高热1例,脑脊液漏41例,脑膨出17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8例;6-8分25例;8-12分14例;12分以上3例;CT检查显示有颅内血肿30例(其中硬膜外血肿14例,硬膜下血肿9例,混合性血肿7例),静脉窦损伤6例。

    作者:娄伟宏;朱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人髋部骨折病因分析及预防(附289例报告)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损伤,骨折恢复慢,常需长期卧床,易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老年人跌跤十分常见,几乎成为一个研究专题,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跌跤的发生比较高。[1,2]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89例,男性128例,女性161例,其中60~69岁176例,70~79岁91例,80~89岁19例,90岁以上3例,平均年龄68.2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86例,其中左侧107例,右侧7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03例,其中左侧65例,右侧38例。作者单位:310009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作者:宗维明;韩乙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诊治分析

    本院自1993-1999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79例,出现尿崩症7例,占8.87%。现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28-51岁,平均34.2岁;交通事故伤5例,坠落伤2例;其中额部受伤5伤,颞部受伤2例。2、临床表现:伤后均有昏迷史。入院GCS评分,GCS3分2例,4-5分3例,6-8分2例;入院后患者均作过2-3次CT检查,结果有颅前窝底骨折2例,颞骨骨折1例;额叶底部挫裂伤4例,颞叶挫裂伤1例,基底节区挫裂伤1例,脑干损伤1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一侧瞳孔散大3例,双侧瞳孔缩小伴不规则2例;出现尿崩时间为伤后1天1例,10天有3例,14天有2例,34天有1例,由于出现尿崩前、后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因此无烦渴、多饮等症状。

    作者:胡居恒;宋光太;徐达根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两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髌骨骨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65%左右,治疗上有多种内固定方法。我院自1996年以来分别采用了克氏针张力带钢丝与钢丝环形加“8”字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进行0.5~2年的随访,并分别对其疗效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比较。钢丝环形加“8”字张力带的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74例中男50例,女24例;年龄21-69岁;横行骨折41例,粉碎骨折33例,骨块3-9块;合并股骨下段骨折2例,均为新鲜骨折;手术时间伤后24小时内46例,1-3天内28例。

    作者:胡涌亮;朱焯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体会

    复发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有约25%的复发率[1],特别是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脏器疾病,腹壁组织较薄弱,第一次手术已将腹股沟区正常解剖打乱,再次手术时处理较为棘手。我院自1989.1~1998.12共手术治疗18例,再次复发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62-86岁,平均68.7岁;复发距第一次手术短6个月,长10年零2个月,平均3.2年,其中12例2年内复发。

    作者:钱曙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骨盆骨折合并腹内脏器损伤的诊断

    骨盆骨折是常见创伤之一,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0年4月间共收治骨盆骨折患者362例,其中合并腹内脏器损伤61例,而延误诊断达13例,占21.3%,为总结经验教训,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61例骨盆骨折合并腹内脏器损伤,均经手术或B超和CT检查证实。其中男性46例,女性15例;年龄10-63岁,平均31.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0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2例,其它3例。  2、合并伤情况:合并腹内脏器损伤61例中,包括小肠破裂25例,结直肠破裂8例,十二指肠破裂3例,脾破裂12例,肝破裂7例,肠系膜裂伤6例。

    作者:徐益萍;陈广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发伤的早期救治体会

    随着现代社会交通和工农业的发展,多发伤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有关资料表明创伤已成为城市的第四位死因和农村的第五位死因。我国1995年交通事故死者约7万余人,伤20余万人。我科于1995年9月~1999年9月救治多发伤524例,现将早期救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332例,女192例;年龄20岁以下73例,21岁~50岁310例;50岁以上141例;就诊时间30分钟以内117例,30~60分钟235例;60~90分钟102例;90分钟以上70例;救护车送入院78例,占14.9%。

    作者:廖金平;汪卫平;徐伯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催吐法在小儿洗胃过程中的应用

    我院急诊科自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间共抢救各类因误服毒物而引起急性中毒的患儿35例,均获得显著疗效。对突然出现的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腹痛、嗜睡、昏迷、惊厥、青紫或潮红、躁狂、多汗等症,应考虑急性中毒的可能[1]。对确定为急性中毒者应尽快洗胃抢救。现将洗胃的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均是家属发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哭闹、流涎或抽搐、昏迷而急诊入院。就诊时间短为15分钟,长为1小时。患儿年龄在3~7岁。其中农村幼儿30例,城镇幼儿5例。均经洗胃抢救、对症处理后脱离危险。

    作者:蒋玲华;顾依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针刀松解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笔者近几年来,采用针刀松解为主,辅以手法复位及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小22岁,大48岁;病程短3个月,长20年。全部病例均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并有下肢放射痛,检查示局部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经CT扫描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其中中央型突出者7例,神经根受累者26例,继发椎间孔狭窄者14例,椎管狭窄者3例。

    作者:张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合并髁间骨折

    股骨髁上合并髁间骨折临床比较常见,因其损伤暴力大,骨折移位及粉碎程度均较重,且进入关节,治疗有一定困难,并发症十分常见,特别是膝关节强直,膝内翻、外翻和过伸畸形等。我院于1998年2月~2000年6月期间使用动力髁螺钉(DynamicCondylarScrew,简称DCS)治疗此类骨折12例,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5~67岁,平均40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例,压砸伤1例,车祸伤4例,其中开放伤3例;均为新鲜骨折;按AO分类C14例,C27例,C31例。[1]所有手术均在两周内完成。

    作者:钱越宁;孙换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急腹症误诊误治分析

    收集我院1990-1999年间收治的急腹症26例,均误诊为阑尾炎、阑尾脓肿、阑尾残株炎而治疗,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共24例,男性17例,女性7例;大年龄81岁,小25岁,中位年龄51.32岁。24例都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或“阑尾残株炎”,病史记载都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和麦氏点压痛,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24例都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盲肠癌17例(其中8例合并急性阑尾炎,5例合并慢性阑尾炎);盲肠淋巴瘤并存急性阑尾炎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小穿孔3例。作根治手术12例,姑息性切除术10例,另2例当时未发现恶性肿瘤,仅作阑尾单纯切除,第二次手术时才证实。

    作者:丁丰盛;徐熙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颅内压监护

    我科自1999年2月棗2000年7月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连续监护,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12例,女,6例。年龄15?/FONT>76岁,平均40.30岁。GCS<8分。非手术治疗8例,手术10例。其中脑挫裂伤7例,弥漫性轴索损伤9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预后按GOS评分,死亡3例,预后不良6例,预后良好9例。  2、仪器与方法:本组均采用美国SPACELAB监护仪,患者均在入院2小时或手术前/后行侧脑室置管,采用脑室内测压。传感器置于相当于室间孔高度。同时按Mashall降颅压措施,当ICP升高时,抬高床头30℃,保持呼吸道通畅。

    作者:连厚奎;陈锷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中青年。我院自1992年~1998年共手术治疗86例。现就该病临床特征与手术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86例,其中男57例,女29例;年龄23岁~64岁,平均42岁;体力工作62例,非体力工作24例;病程1个月~60个月,平均7.23个月。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单纯下肢痛而无腰痛8例,兼有腰痛及下肢痛78例。有58例伴有间歇性跛行,脊柱侧弯38例。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83例。有神经功能受损者(包括感觉减退或肌力下降)49例。

    作者:金兆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闭合性腹部多脏器损伤28例诊治分析

    本文总结了我院90年-98年间收治的28例闭合性腹部多脏器损伤病例,分析探讨腹部多脏器损伤的诊治策略。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15~65岁,平均31.6岁;受伤至来院时间0.5~4小时,平均1.5小时。  2、致伤原因及伤情:车祸伤18例,坠落伤6例,斗殴伤4例。本组病例腹部受损伤脏器至少在2个以上,多一例伤及7个腹内脏器,平均3.5个脏器,其中脾损伤25例,肝损伤12例,胃损伤9例(其中破裂3例,胃壁挫伤6例),胰腺损伤3例,小肠损伤21例,结肠损伤7例,肠系膜损伤18例,膀胱损伤3例。其中20例合并腹部以外其它脏器损伤。

    作者:邵世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42例闭合性肝外伤诊治体会

    我院自1990年至2000年1月间共收治闭合性肝外伤病人42例,现就诊治体会探讨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3~78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撞击伤22例,坠落伤16例,挤压伤4例。损伤部位:肝右叶损伤31例,肝左叶损伤6例,肝左右叶损伤5例。合并伤:血气胸5例,肋骨骨折4例,小肠损伤6例,胃挫伤3例,结肠损伤2例,脾破裂1例,后腹膜血肿2例,脑挫裂伤5例,骨盆骨折1例。就诊时间:伤后10分钟至28小时,平均4.5小时。  2、治疗方法和结果:单纯肝缝合修补24例,明胶海绵覆盖或填塞3例,肝修补加大网膜填塞6例,清创性肝切除3例,纱布填塞2例,非手术治疗4例。治愈37例,死亡5例,病死率14.9%。早期死于失血性休克3例,后期并发感染和MSOF致死2例。

    作者:廖武军;蒋天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综合治疗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subarechroidhemorrhage,tSAH)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残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我院从1999年1月以来采用尼莫通,腰池持续外引流联合治疗tSAH16例取得满意效果。资料方法  1、一般资料: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2-76岁,平均43岁,车祸伤12例,跌伤4例。  2、临床表现:有原发昏迷14例,头痛10例,呕吐8例,肢体抽搐4例,颈项强直6例,偏瘫3例,失语2例。头颅CT扫描:侧裂池积血8例,纵裂池6例,基底池2例,脑室积血2例,按Fisher评分Ⅱ级6例,Ⅲ级8例,Ⅳ级2例。

    作者:陈俊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11例严重胸腹联合伤的临床分析

    严重的胸腹联合伤,病情危重,伤情复杂,死亡率高,救治时间紧迫。回顾分析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创伤程度,院内救治经过及结局,对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兹对四年来11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1例,年龄20~66岁,35岁以下多见。致伤原因:刀刺伤5例,车祸伤2例,坠落伤2例,挤压伤2例。致伤部位:肺损伤合并肝胃破裂7例,脾破裂8例,多根肋骨骨折6例,骨盆骨折合并后腹膜血肿3例,胰尾断裂伤2例,膈肌破裂11例,裂口长16厘米,脾胃脏器疝入左侧胸腔5例。本组均有严重血气胸,其中9例行急诊手术探查后,施以胸腔引流、膈肌修补、脏器切除或修补术,失血量多在1000毫升以上,多一例达3600毫升。本组有7例合并严重创伤休克,就诊时血压为零。结果:7例痊愈,占63.6%,4例死亡,占36.4%。其中1例因休克未得到纠正死于围手术期,2例因严重挤压伤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66岁患者车祸致伤,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死于肾功能衰竭。本组术后1例并发脓胸,有2例胰尾断裂伤术后均并发脾窝脓肿,本组住院时间长达48天。

    作者:施敏;王稀勤;林玲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组合皮瓣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严重创伤造成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深部组织,骨、关节外露或缺损,临床上并不少见,处理十分困难,常导致残废或截肢。如何有效地覆盖创面,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减少残废或截肢率,是临床治疗的重要课题[1-4]。自1994年以来,我院采用将二块带有各自血管蒂的游离皮瓣经血管蒂的串联吻合组合移植,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7例,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6岁至38岁。部位:足踝部皮肤撕脱伤5例,前臂皮肤撕脱伤2例。创伤因素:车祸碾轧伤5例,机器绞轧伤2例。皮肤缺损面积:大30×20cm。皮瓣切取面积:大27×10cm,小16×8cm。皮瓣组合方式:股前外侧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组合6例,背阔肌皮瓣+肩胛背皮瓣组合1例。

    作者:曹扬;张春;陈中;邢进峰;吴恙;林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钻颅引流术治疗亚急性及慢性硬膜外血肿

    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我们采用钻颅引流术加尿激酶溶解治疗亚急性及慢性硬膜外血肿12例,取得良好效果。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患者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5-72岁。车祸8例,打击伤2例,坠落伤2例。术前经CT明确诊断,血肿量30~60ml,都位于幕上。额颞部6例,颞顶部4例,顶枕部2例。从受伤到手术时间3~25天,亚急性10例、慢性2例。临床症状:头痛11例、意识障碍8例、偏瘫5例。

    作者:于学斌;钱芳;顾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265例多发伤的严重度评分及临床意义

    随着多发伤病人的迅速增加,其严重度量化评分也渐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以AIS棗90版为依据,总结两院1997.1~2000.6间265例多发伤病人的AIS棗ISS评分,探索创伤严重度评分在基层医院的使用及临床意义。临床资料  本组共265例。性别:男193例,女72例;年龄:2-79岁,平均34.6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4例,占61.88%;高处坠落伤41例,占15.47%;刀刺、劈砍伤34例,占12.83%;爆炸伤等26例,占9.86%;受伤至入院时间:短15分钟,长超过24小时;受伤情况:2个部位伤156例,3个部位伤84例,4个部位以上伤25例;合并四肢骨盆伤141例,颅脑伤82例,腹部伤73例,胸部伤39例,其他部位伤45例。

    作者:赵小平;乔黎桠;柴元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治体会

    后颅窝硬膜外血肿(posteriorfossaepiduralhematoma,PFEDH)是颅脑外伤中的一种特殊血肿类型,我科自1994年6月至1999年8月共收治2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0例,女8例,年龄5~56岁,平均年龄25.3岁。2、致伤原因、部位、方式和病程:车祸伤16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2例。部位:枕部直接着力24例,顶枕部着力2例,不详2例。减速伤26例,加速伤2例。病程采用Neubauer[1]的划分法按受伤距确诊时间分成急性(伤后24小时内),亚急性(伤后2~7天),慢性(8天以上)。本组急性12例,占43%;亚急性16例,占57%。

    作者:林伟;叶锦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血供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脑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5%,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手术切除病灶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部份脑胶质瘤血供极为丰富,术中出血汹涌,手术难度较大,如肿瘤位置深在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则手术更困难。能否在术前明确其血供性质,并在术中有效控制和减少出血,对于肿瘤的切除具有关键作用。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幕上脑星形胶质细胞瘤153例,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肿瘤的血液供给情况,其中24例(15.7%)被列入高血供脑脑质瘤。现结合此24例临床资料就其有关诊断和治疗问题提出讨论。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15例,女9例。年龄38~80岁。平均50.2岁。病程2周至3年,平均14个月。其中4例为术后复发。术后病理诊断[1]:星形细胞瘤Ⅰ级2例,Ⅱ级9例,Ⅲ~Ⅳ级13例。

    作者:单国进;袁坚列;陈杰;金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介绍两种手术卧位改进的方法

    正确舒适的体位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处于麻醉状态下的病人,部分或全部感知觉消失,肌肉松弛,已基本失去了调节能力。因此,合理安置手术体位,是手术室护士十分注重的工作。但是,传统的卧位既费力,又常常不到位,还易引起卧位并发症,我们通过对侧卧位和截石位卧法的改进,经临床实践,能较大程度减轻护士的劳动量,同时也有效的避免血管、神经、肌肉受压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戴建平;张伶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救治

    我院自1989年9月-2000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GCS≤8)合并胸部或/和腹部闭合性损伤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5-69岁。平均40.2岁。车祸8例;坠落伤4例;暴力伤1例。伤后2小时内入院9例,2-6小时者4例。  2、临床表现:  (1)颅脑外伤入院时GCS评分:3分3例,4-5分4例,6-8分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2例,闭合性颅脑损伤11例。经CT检查或术中证实,颅脑损伤类型:脑挫裂伤7例,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6例,脑内血肿2例,脑干损伤4例。

    作者:张东泉;盛步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超声监视下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及治疗

    本文通过分析膨宫条件下超声监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性,探讨子宫内膜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并与常规B超进行对比观察。资料与方法  5例患者年龄在29-35岁,临床以月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经多家医院诊治无效后来我院就诊。患者有贫血症状,B超显示子宫内膜模糊或不规则增厚。均在膨宫后行B超监视,其中3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均经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达100%。

    作者:柴阿园;樊雅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Shouldice法腹股沟疝修补32例体会

    1997年5月~2000年5月,我们共行腹股沟疝Shouldice法修补术32例,经随访,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19~78岁,平均42.6岁;其中斜疝17例(Bassini术后复发2例),直疝11例(McVay术后复发2例),股疝4例;单侧29例,双侧3例。  2、手术方法:切口和疝囊高位结扎同Bassini法,结扎疝囊时其残株好低于腹横筋膜平面。仔细解剖游离精索,切除精索近段部分提睾肌,充分显露腹横筋膜。自内环内下方提起作腹横筋膜切口,边游离边切口,向上延长至内环,向下至耻骨结节。在腹横筋膜瓣深面游离,上叶至联合腱高度,内至腹直肌深面,下叶至腹股沟韧带。第1层修补:自耻骨结节始,用1号丝线将下叶边缘缝至上叶深面,在原内环处将提睾肌外侧部残端一并缝合,重建内环,精索囊可容一小弯钳尖。第2层修补:改变方向,从内环开始用同一根线将上叶边缘连续缝至腹股沟韧带深处边缘,至耻骨结节打结,后1针可将陷窝韧带缝入。

    作者:王浩;张同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37例报告

    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属负重关节面,该部位发生骨折对膝关节的稳定性、完整性和活动性均有影响,治疗不当导致下肢力线失常,膝关节载荷传导紊乱,妨碍膝关节活动范围。我院自1987年3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胫骨平台67例,其中37例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7例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5~71岁(平均40.3岁)。左侧21例,右侧16例。闭合性损伤29例,开放性损伤8例。受伤原因:车撞伤9例,骑摩托车摔伤14例,高处坠落伤10例,跌伤4例。合并脊椎骨折6例,骨盆骨折3例,同侧肢体部位骨折2例,肋骨骨折5例,髁间隆起后缘撕脱3例,髁间隆起前缘撕脱4例,半月板损伤3例,内侧副韧带损伤8例,外侧副韧带损伤5例。手术时间伤后当日治疗31例,1~2周治疗6例。

    作者:赵万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类严重的创伤,危害性大,是造成伤残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新的诊疗手段及治疗药物的发展,颅脑损伤的死亡率趋于下降。我科从1997年开始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科自1997年2月至1999年8月所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例选择:1)受伤后24小时内入院;2)GCS≤8分;3)CT检查证实为脑挫伤及各种类型颅内血肿,无其他脏器复合伤。神经节苷脂治疗组: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男21例,女9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2.6岁。入院时按GCS标准分为(1)特重型(3-5分)6例(20%);(2)重型(6-8分)24例(80%)。病人入院后常规给予脱水、止血、抗感染、激素等药物治疗,其中19例行急诊开颅手术(63.3%)。

    作者:魏晓捷;付小君;许信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医用耳脑胶在颅脑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我科近年来在颅脑外伤中应用医用胶治疗69例,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1、闭合性颅骨骨折56例,其中颅骨线形骨折30例、粉碎性骨折26例。方法:先以生理盐水洗净骨折创面,擦干后再以医用胶滴于骨折创面,粘合2分钟后,置回骨窗以医用胶粘合固定,效果良好,术后无塌陷,无感染及其它不良反应。  2、静脉窦出血9例,其中矢状窦出血5例,横窦出血3例,乙状窦出血1例,以医用胶加明胶海绵一层粘贴于出血处,止血效果良好,术中无继发血肿形成。

    作者:吴务权;王容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30例硬膜下腔棗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6~71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坠落伤5例,打击伤6例,车祸伤19例。  2、临床资料:头痛、呕吐23例,嗜睡5例,精神异常2例。30例均无昏迷,其中8例经单纯引流无效而重新行硬膜下腔棗腹腔分流术。CT特点:额区、颞区或额颞区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区,密度接近脑脊液,CT值小于7Hu单位。硬膜下积液发生在额区8例,颞区16例,顶区2例,双侧额颞区4例。  3、治疗方法:头皮切口:依据颅内硬膜下积液的位置于积液厚处作一长约3cm头皮小切口;腹部切口:腹正中剑突下长约5cm切口,用1%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100ml沿分流管皮下走行行皮下浸润,用皮下通条经腹椥貤颈椡方至鞴艿既肫は拢亲昕妆┞队材ず螅馔返短羝朴材ぃ瓶谟敕至鞴艽笮∠嘟约挂焊哐古绯觯焖伲既方至鞴芊湃牖呵荒冢话闵疃任?/FONT>3cm,连接好分流管分流泵,丝线双重加固连接处,分层切开腹壁各层,腹膜小切口放入腹腔端分流管长约40~50cm,缝合头皮和腹壁切口,应采用低压(不抗虹吸)的分流管并于腹腔端分流管的裂隙上端剪断。

    作者:余小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33例诊治体会

    我院从1987年至1999年收治外伤性脾破裂252例,其中延迟性脾破裂33例,本文就其发病规律、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讨论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28例,女5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40天,平均9天;受伤原因:撞伤17例,摔伤16例。  2、临床表现:受伤当时无症状10例,轻度隐痛23例,本次就诊时有腹痛28例,头晕9例,腹胀7例,发热3例。体检局部压痛26例,全腹压痛7例,移动性浊音(+)6例,休克表现5例。腹腔穿刺阳性24例,阴性9例。B超或CT检查28例,提示脾包膜下血肿12例,脾内血肿9例,脾挫伤脾破裂7例。

    作者:胡浩忠;孙建光;李福新;吴建飞;戴亚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原发性脑干损伤36例治疗体会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7例;年龄5~64岁,平均年龄34岁;受伤离入院时间:0.5~48小时,平均8.3小时。  2、损伤原因:车祸伤26例,坠落伤7例,打击伤3例。  3、临床表现:GCS计分3~5分18例,6~8分17例,9分1例;瞳孔不等大23例,两侧瞳孔缩小11例;眼球位置异常29例;生命体征出现变化32例;肌张力增高31例(去脑强直者9例),交叉瘫者11例,巴氏征两侧阳性25例,一侧阳性10例;两侧对光反射消失18例,一侧对光反射消失7例;并发消化道出血8例。

    作者:王菊芳;牟朝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后颅窝手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原因分析及预防

    由于后颅窝部位的特殊性,后颅窝开颅术后发生脑脊液切口漏比其它部位发生率高,若处理不当,往往造成严重后果。我科从96年8月至99年8月3年间共发生后颅窝手术后脑脊液切口漏8例,占同期此类手术的20%,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2岁-65岁,其中自发性小脑血肿2例,外伤性小脑血肿3例,Chiari畸型1例,小脑蚓部肿瘤1例,听神经瘤1例,采取枕下相应切口,术中缝合硬脑膜,硬脑膜外放置引流管引出体外作负压吸引,24-48小时后拔管。短术后第3天,长术后第5天发生脑脊液切口漏,观察均见其局部皮瓣隆起,有囊性感,CT或MRI检查均发现硬膜外与皮瓣之间有大量脑脊液积聚,假性囊肿形成。随后采取切口加强缝合,增加脱水剂用量,或囊腔反复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或囊腔置管持续外引流等措施。

    作者:邵高峰;方乃成;陈江利;金星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不全扭转合并胸腹水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0岁,未婚,因咳嗽、气急伴低热20天、腹围增大10天入院。入院前20天发现下腹部有一儿头大肿块,近10天感腹胀、腹围增大7-8cm,人渐消瘦,纳差,乏力,无腹痛,大小便无明显改变。既往情况尚可。查体:消瘦面容、体温37.2℃、心率120次/分、律齐。胸水征、腹水征阳性。肛查:子宫略小、盆腔内可触及一近成人头大小实质性肿块、无压痛、活动良好。术前诊断:卵巢恶性肿瘤。B超提示下腹部巨大混合性占位性病变合并腹水。胸片报告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胸水检查:细胞数120/mm3。淋巴细胞74%,血沉73mm/h。腹水检查:李凡他反应:阳性,细胞计数18只,腹水细胞学检查可见异型细胞,AFP/20mg/L,LDH131.7u/L(正常63-122u/L)。入院一周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淡黄色腹水2500ml,右卵巢肿瘤约成人头大,呈球形、蒂部扭转180度、与大网膜和肠管粘连、子宫和左附件外观正常。做子宫全切、双附切及部分大网膜切除术。

    作者:王国萍;陈晓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张力带法治疗有移位锁骨外1/3骨折29例报告

    笔者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用张力带法治疗锁骨外1/3骨折2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2岁~60岁,平均年龄36岁;左侧10例,右侧19例;车祸16例,跌伤10例,高处坠落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短5小时,长8天。主诉伤后肩部肿痛,活动受限。查体:局部肿胀,锁骨外端翘起,弹性固定,压痛明显,肩关节外展、上举受限。合并其它损伤4例,无开放性损伤。常规X线片提示:锁骨外1/3骨折,近折端向上和后移位,其中远端粉碎性骨折3例。

    作者:成羿;韩根勇;朱杭;黄海;倪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外科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0例体会

    我院自1991年9月-1996年3月,采用手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0例,均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14岁,平均9岁;左侧21例,右侧19例;其中伸直型36例,占90%,屈曲型4例,占10%,伴血管神经损伤3例,无开放性骨折。本组病例均系跌伤,伤后就诊时间3小时至2天,均经手法复位失败导致骨折移位。

    作者:丁晓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鼻唇——耳廓复合瓣修补鼻翼缺损

    鼻翼外伤后缺损,是美容的一个缺陷,以往的各种术式效果常难令人满意,我科自1995年以来开始成功采用鼻唇——耳廓复合瓣I期修补鼻翼缺损3例,随访2—5年,局部皮肤色泽匹配,形态如常,鼻唇与耳廓均无明显变形,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36-75岁;车祸致伤2例,牙咬伤1例;均全层鼻翼缺损,面积约在1.5~1.2×1.3~1.0cm,受伤时间均在1小时以内,创缘均不整齐,2例创面有较多泥砂异物。

    作者:蒋友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喙肩韧带内移治疗Ⅲ°肩锁关节脱位

    我院从92年至今采用喙肩韧带内移重建喙锁韧带治疗外伤性Ⅲ°肩关节脱位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20例,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大52岁,小16岁,平均37.9岁;右侧6例,左侧14例;其中新鲜脱位12例,陈旧性8例;合并伤、肋骨骨折5例,肩胛骨折1例,脑震荡1例。损伤原因:本组病例全部为交通事故伤。症状与体征:因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同时撕裂,肩锁关节明显脱位,锁骨外侧端和喙突有压痛,皮下隆起,有弹性感,肩部活动时局部隐痛,乏力,负重时加重,其中有14例有复位感,4例不能复位。X线示:锁骨肩峰端上移,锁骨外侧端在肩峰平面上,相距距离大于锁骨本身直径。治疗,本组20例均施行喙肩韧带内移重建喙锁韧带,并用2枚克氏针内固定。

    作者:黄林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病人的护理

    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的病人,病情危重,且进展迅速,救治困难,死亡率高。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是指严重创伤,失血,休克或大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的综合症。MODS是创伤外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颅脑损伤并发MODS者亦不少见,已为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所重视。近年来,我科收治颅脑损伤并发MODS者34例,根据这组病人的特点,我们找出其主要护理措施,在治疗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的同时,特别加强了对易发器官的功能监测和保护。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6~1999年共收治颅脑损伤并发MODS者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35±17.5(7~65)岁。受累器官共计96例次。肺和胃肠道为“高发”器官且常首先受累。

    作者:姚雪珍;费琴仙;徐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的呼吸道护理

    由于老年人肺活量、肺大通气量、肺顺应性的减少,以及通气与灌注比例的失调,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的减弱,以及咳痰无力等特点,导致老年人在颅脑外伤以后更容易发生呼吸系统感染。从而加重缺氧与二氧化碳的潴留,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增高,病情恶化。我们在对306例老年人颅脑外伤病人呼吸道护理中体会到,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湿化,同时配合翻身、拍背、深呼吸等综合措施,可使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已出现呼吸道并发症的病人也可得到有效控制。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60岁以上老年颅脑损伤病人306例。其中男性230人,女性76人(男女比例为3:1)按损伤严重程度分级,轻型80例,中型150例,重型76例。除5例死于肺部并发症外,其余均无肺部并发症发生或虽发生肺部感染但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傅文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儿气道异物术前术后的护理

    异物吸入气管、支气管引起呼吸道梗阻,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5岁以下小儿尤其为多见,并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必须及时进行手术。1994年3月~2000年3月,我院急诊手术救治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439例,在医务人员密切配合之下采用了支气管镜经口取出异物,解除梗阻,使患儿转危为安。术前准备  1、患儿的护理:以患儿为中心进行整体护理重要的是尽可能在满足患儿身心整体护理的需要,使其处于安静状态,避免因异物移位发生窒息,造成死亡。护士通过交谈、观察、护理体检、查阅化验记录和诊断报告等获临床资料,进行护理评估,找出关键性的护理问题,确定护理诊断。例如:肺通气量改变,与部分气道阻塞有关;烦躁与组织细胞缺氧、全身不适有关;恐惧与环境改变有关。护士依据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相应的护理目标为:患儿紫绀程度减轻,呼吸趋于平稳,减少患儿的哭闹,保持在安静状态,避免异物移位。

    作者:来小明;商惠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多发性创伤的急救和护理

    创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交通、工矿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创伤发生率日益增多,争分夺秒的急诊科救护对提高救治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我们前几年救治的75例多发性创伤作了初步分析,并就有关护理问题提出探讨。临床资料  75例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7?/FONT>65岁,平均33岁,受伤原因为车祸45例、刀伤7例、高处坠落21例、其他2例。就诊时间为伤后1小时内37例、2?/FONT>4小时24例、4小时以上14例。全部伤员入院治疗,疗效为:治愈48例,好转23例,死亡4例。

    作者:韩琳霞;邹祖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气管插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15例颅脑损伤术后行气管插管时,出现呼吸道梗阻症状,我们及时给予拔管或行气管切开,症状缓解,无1例因呼吸梗阻而死亡。为此,我们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本组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25至65岁,其中车祸伤10例,坠落伤4例,殴打伤1例。15例经头颅CT显示硬膜下血肿6例,脑内血肿4例,硬膜外血肿3例,血肿2例,按GCS评分:3?/FONT>8分者10例,9?/FONT>12分者5例。

    作者:倪珊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我院自1996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的1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大年龄92岁,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71.2岁,其中9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现将该手术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术前指导  由于老年骨折病人发病突然,缺乏心理准备,加之疼痛,常表现为:不配合治疗,情绪烦躁,抑郁焦虑等,护士以宽容谅解的态度关心体谅病人,细心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反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股骨头置换术的优点及给患者带来的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陈妙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

    目的进一步提高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其相应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总结1989年3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10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十二指肠浆膜切开血肿清除术2例,十二指肠修补术2例,损伤肠段切除吻合术2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Y吻合术2例,十二指肠憩室化1例,十二指肠造口减压术1例。结果全部治愈,无死亡及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早诊断、早手术是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治疗的关键,同时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对降低病死率和提高远期生活质量很重要。

    作者:李海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安宫牛黄丸结合锥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结合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7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锥颅碎吸术清除血肿,术后予安宫牛黄丸治疗。结果71例中基本痊愈12例,显效22例,好转17例,无效20例。结论安宫牛黄丸结合锥颅手术简便、安全,在基层医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庆新;刘伟国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颅底及中线部位肿瘤的外科治疗(附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底及中线部位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98例颅底及中线部位肿瘤病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行开颅术,肿瘤全切89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2例。出院时好转96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手术切除肿瘤是颅底及中线部位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金国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65例腋下微创直切口开胸术分析

    目的探讨经腋下直切口行开胸术的临床价值及存在的缺陷。方法对65例不同胸部疾病的患者经腋下直切口进胸手术,疾病包括血气胸,肺部肿瘤,纵隔肿瘤,动脉导管未闭,食道疾病等。结果经腋下直切口开胸术,手术野暴露满意,开关胸操作简单省时,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轻,肌肉损伤少,肩部活动恢复快,切口隐蔽。结论对于预计胸腔内无粘连,手术操作范围相对较小的胸腔手术可采用腋下直切口。

    作者:柴莹;沈钢;王海涛;李更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动态变化与颅脑损伤的关系

    目的为了研究颅脑损伤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动态变化与伤情轻重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法测定了42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3、10天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颅脑损伤患者SOD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伤情越重SOD值越低;伤后恢复组SOD值逐渐升高,而恶化组无上升趋势。结论颅脑损伤后血液SOD含量变化可反映伤情与预后。

    作者:金其飞;刘伟国;沈宏;杨小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四种脊柱固定器的生物力学测试与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对四种脊柱内固定器进行评价。方法取24具新鲜猪的胸腰椎脊柱标本,制作严重前中后柱损伤模型,比较四种不同椎弓根内固定器械在轴向压缩、弯曲和扭转实验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握持能力。178例病例采用统一的半椎板切除,对侧椎板内侧皮质切除扩大椎管,潜行脊髓前方推挤骨片减压,随机分组安装Dick钉、AF钉和池氏钉内固定,一期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均摄X片及CT片,分别测量病椎的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后凸角度、椎管内径。结果池氏椎弓螺钉抗拔出力,抗侧屈及抗扭转能力较Dick钉、AF钉、RF钉均强(P<0.05)。临床应用178例,其中Dick钉内固定50例,AF钉53例,池氏钉65例。池氏钉后凸矫正率为92.0±20.5%,前缘矫正率为81.3±10.7%后缘矫正率为69.7±8.3%,椎管内径改善率为89.4±15.1%。经统计学处理较Dick、AF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池氏钉)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器械。半椎板切除,对侧椎板内侧皮质切除椎管扩大,潜行脊髓前方减压,不破坏椎弓根和小关节突,保留大部分后柱结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池永龙;林焱;毛方敏;徐华梓;黄其杉;王向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特殊支气管异物的治疗

    目的探讨特殊支气管异物的治疗。方法总结13例特殊呼吸道异物住院病例,均行支气管镜下异物钳取术。结果13例异物均成功钳取,其中3例在钳取异物通过声门时滑落,经再次插入支气管镜而成功取出。结论对于特殊异物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相应的异物钳,尽早稳妥地取出异物,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筱琴;陈惠敏;詹文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口服蟾蜍中毒致死一例

    患者,男,69岁,于晚餐时服用蟾蜍一只及少许白酒,半小时后出现腹痛、伴频繁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及黄绿色液体,腹泻一次,伴畏寒,被家人急送入院。查体:T37.3℃,R16次/分,P63次/分,BP90/60mmHg,精神软,急性病容,痛苦貌,全身湿冷,双瞳等大、等圆,心律齐,肺(一),腹平软,肝、脾未及,脐周轻度压痛,四肢冷,N反射可。考虑为:食物中毒。立即给予静脉输注阿托品、丁胺卡那等。输液50分钟后患者症状加重,并出现头痛,心率80次/分,在起立时突然晕倒,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胸外拳击后,心跳、呼吸恢复,心率120次/分,率不齐,心音不等,在转院途中死亡。

    作者:赵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cl-2基因家族与创伤后神经元凋亡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手段日益发达,由此为主要原因所致的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已成为45岁以下人群的首位死因。如何提高颅脑损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以及关于其致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神经外科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后的迟发性神经元凋亡是颅脑损伤继发损害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防止继发损害须从控制凋亡入手。在神经元凋亡调控机制方面,bcl-2基因家族是迄今为止研究得为深入和广泛的凋亡调控基因之一[1]。bcl-2属于一类新的癌基因家族,通过广泛抑制各种刺激剂诱导的细胞凋亡、延长细胞活力而发挥作用,但其具体调控机制目前还未完全明了[2]。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体系,其阐明必将引起颅脑损伤治疗学的新突破。

    作者:朱永坚;杨小锋;刘伟国;陈高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