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中国和德国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状况,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评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中国和德国儿童样本资料分别来源于中德2项相关研究,采用父母评定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评定.结果 中国儿童退缩、社交问题、思维问题、违纪行为及总行为问题得分高于德国儿童(P值均<0.01),德国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高于中国儿童.文化因素能分别解释违纪问题、社会问题、思维问题变异的3.7%,3.3%和1.1%,对其他问题解释度<1.0%.中国男、女生的总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德国男、女生;男生思维问题检出率高于德国男生,其他各项症状的检出率2国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国女生的退缩行为、思维问题和违纪行为等3种症状及内化性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德国女生(P值均<0.01).结论 中国儿童比德国儿童有更多的情绪行为问题,中国女生较德国女生有更多的内化性行为问题.需进一步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作用的跨文化比较.
作者:蒙衡;Haffner J;Parzer P;吴汉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注焦点.据报道,20%~30%的在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倾向,10%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1%有严重的心理异常 [1-5].
作者:杨杰文;蔡开贤;范瑞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检验中文版欲望指数量表(AI)的信度和效度水平,为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提供测量工具.方法 对湖南省3所中学647名初中生实施欲望指数量表测试,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 中文版AI由7个维度组成,各维度的条目负荷在0.518~0.743之间,累积解释总方差的59.088%.CFA对此进行了验证,其中X<'2>/df=4.45,GFI=0.93,IFI=0.93,CFI=0.94,RMSEA=0.075,各项拟合指数均符合测量学要求.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1~0.86之间,重测信度在0.56~0.84之间.结论 中文版AI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但需要对个别条目做具体修订.
作者:黄任之;姚树桥;John R.Z.Abela;丁立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科院校新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为开展及时有效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仞筛与精神科访谈复筛的方法,对1195名某医科院校大一新生进行筛查.结果 1 195名医科院校新生中,位于领域Ⅲ(准神经症)的有201名(16.8%),领域Ⅳ(神经症)的有37名(3.1%);领域Ⅲ、Ⅳ之和低于师范生(P<0.01),MR分、CIJ分均低于普通大学生(P值均<0.01).复筛所得心理亚健康大学生185人,心理亚健康总发生率为15.48%;男、女生心理亚健康的发生率分别为13.82%和17.45%(P>0.05),男、女心理亚健康学生MR分与CIJ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生MR分高于美国及国内筛查标准参考界值(P值均<0.01),女生MR分高于美国筛查标准参考界值,但低于国内筛查标准参考界值(P值均<0.01).结论 医科院校新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及时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促进心理亚健康的转化.
作者:陈瑜;张小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编制中学生心理复原力自我评定量表,并对量表的相关指标进行初步应用评价,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测量提供工具.方法 依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心理复原力动态模型,将址表设计为6个维度,每个维度编制6个条目,共36个原始条目;根据预试的结果进行修改后,形成30个条目的 初始量表;在合肥市选取2 481名初一至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初步应用评价.结果 终应用量表由自我效能、问题解决、合作与交流、自我意识、目标与渴望、共情6个维度,共28个条目组成.各条目均数在2.61~4.23之间,标准差在1.00~1.24之间;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323~0..650之间;Cronbach's α系数为0.92,各因子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55以上(P<0.01),重测信度为0.89.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有较好的内、外部信度和结构信度,可尝试用于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的自评.
作者:胡海利;张洪波;王君;傅苏林;邵子瑜;张正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蚌埠市大中学生抑郁心理症状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蚌埠市2所大学和7所中学共7 315名大中学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其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分析影响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 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9.9%,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农村、低年级、父母身体状况欠佳、父母期望值低及自评体型偏胖者更倾向于报告有抑郁情绪,独生子女,父母在外打工,性格外向、脾气温和者抑郁发生的危险性较低.结论 蚌埠市大中学生抑郁现状较为严重.应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通过家庭、学校、社会3个环节相互配合,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汤建军;韩慧;李红影;袁长江;陶芳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西城市青少年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流行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广西城市6类学校20 620名在校学生,采用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广西城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比例为5.5%,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岛(7.9%),大学生低(4.0%);男生(8.5%)高于女生(2.6%);其他家庭(无亲生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由继父或继母或兄弟、姐妹、其他亲友或无血缘者抚养)和重组家庭的子女网络成瘾的倾向较高,而大家庭、核心家庭、隔代家庭的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较低;娱乐性上网是所有上网学生的目的 首选.结论 广西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不容乐观.应针对不同的高危群体及性别和年龄及时开展健康和生活技能教育,加强青少年上网行为监管.
作者:阮青;黄林;刘玄华;杨娟;黄立嵘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酒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酒的种类逐年增多,酒类广告数量日益增加,传统提倡的适度饮酒观念也受到冲击.
作者:Ian M. Newman;钱玲;张建国;赵捷;张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大学生的患龋情况和相关口腔健康意识、保健行为及生活习惯,探讨防龋对策.方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宁波市3 256名大学生进行龋病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患龋率为56.05%,龋均为1.30,龋齿充填率为32.79%.入校新生患龋率和龋均高于老生,而龋齿充填率低于老生.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口腔保健信息获取量大、定期或有龋洞时去医院、刷牙次数多、刷牙持续时间长、经常使用含氟牙膏、饮食后漱口是患龋的不利因素,经常喝饮料和吃零食是患龋的有利因素.结论 大学生患龋率较高,龋齿充填率低,口腔健康意识薄弱,口腔保健行为欠缺,生活习惯差.应对大学生加强口腔疾病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胡飞琴;谢志坚;单雅萍;胡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中小学生的生活制度、课业负担等诸多方面进行合理安排,使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作者:李英尧;邹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中相关群体对自杀的知识、态度及危机干预的需求情况,为建立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定性调查提纲,对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的学生、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领导3个群体共49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访谈的目标人群中,少数学生和辅导员对于自杀行为持理解态度.多数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领导认为学校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机构的运转情况一般或不好.学生认为学校对心理危机学生的关怀措施是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社团、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多数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领导认为心理危机的防治存在发现难、沟通难的问题.结论 需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发挥其在危机干预中的主导作用.
作者:龚磊;孙业桓;孙良;虞晨;王波;曹红院;王锋生;钮娟娟;蔡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吸烟状况以及控烟态度对吸烟意向的影响,为校园控烟工作提出建议.方法 利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医科大学2005~2007级医学、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共计414人,采用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医学生吸烟率为2.90%,约1/3目前不暖烟的学生选择将来肯定或可能会吸烟.吸烟意向受多种态度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态度因素为对控烟而进行的香烟涨价举措的态度、家中有人吸烟是否会劝阻的态度、宿舍吸烟采取做法的态度、对控烟活动兴趣的态度.结论 吸烟意向持肯定会或可能会的比例较高,该组人群应作为校园控烟干预的重点人群.对吸烟意向有影响的态度因素众多,应抓住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控烟干预活动.
作者:陆慧;尤华;吉华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中小学生饮奶行为、对饮奶与健康的认识以及对奶及奶制品的需求等,为学生饮用奶计划在中等城市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8年8月、2009年5月分别对学生奶试点城市1和非试点城市2的中小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统计信息、牛奶的营养知识、青少年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相关知识、饮奶与健康相关知识、饮奶行为与习惯、对牛奶及奶制品的需求等.结果 不同年级学生牛奶营养知识与饮奶态度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饮奶行为、需求状况都持续出现上升趋势.饮奶行为与知识知晓程度呈正相关.家长对学生饮用奶有迫切需求,但对饮奶安全性仍有顾虑(73.2%).结论 应制定一系列确保饮奶安全的措施,帮助学生家长增强对学生饮用奶品质的信心.
作者:季成叶;袁长江;李红影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西青少年的饮食行为现状和趋势,为提出针对性的营养改善及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执行组统一制定的监测方案和调查问卷,采用3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广西14 343名大中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男、女生的饮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喝饮料和牛奶、吃蔬菜和西式快餐的较女生多,女生吃水果、甜食、路边摊点食品和偏食的较男生多.大学生不吃早餐的较中学生多,职业中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较高.城市和农村、不同家庭环境学生的饮食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使青少年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刘玄华;阮青;董邕辉;陈晖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及需求,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325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调查,并进行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于培训教育后再次调查,并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被测试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堪忧.经培训,学生的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水平提高明显,急救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学习前的29.7%上升至培训教育后的69.0%(P<0.01).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
作者:蔡乐农;杨浩杰;高路;杨燕华;金晓艳;魏挺;卢媛媛;牛灵芝;闫伟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碳酸饮料饮用频率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营养教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集体匿名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江苏省8个市(县)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相关行为资料.结果 江苏省中学生每天喝碳酸饮料1~2次、3次及以上的报告率分别为17.4%,3.5%,初中生显著高于高中生,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打架行为、抑郁、目前吸烟频率高、目前饮酒频率高、看电视时间长等是每天喝碳酸饮料的危险因素,学习成绩好、每天做功课时间长等是每天喝碳酸饮料的保护因素.结论 江苏省中学生碳酸饮料的饮用频毕较高,健康危险行为与中学生碳酸饮料饮用频率高有密切关系,应大力开展学生营养教育和干预工作.
作者:潘晓群;史祖民;袁宝君;戴月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为制定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区12所中小学1234名学生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午餐、晚餐和课间餐的比例依次为97.2%,98.6%,99.2%,29.7%;有5.8%的学生每周至少有3 d或以上在西式快餐店用餐,39.0%的学生每天至少喝1次或以上饮料,21.8%的学生每天至少吃1次或以上甜点,8.6%的学生每天至少吃1次或以上油炸食物,31.9%的学生不能做到每天至少吃1次新鲜水果,69.5%的学生不能做到每天至少吃2次新鲜蔬菜,56.6%的学生每天不能做到喝1杯牛奶,7.4%的学生每周至少有3 d吃过路边摊提供的食品,73.0%的学生在看电视、看书或使用计算机时有吃零食的习惯.结论 中小学生饮食行为存在软多问题.应教育小学生多喝牛奶、多吃蔬菜和水果、合理选择零食和饮料等.
作者:周蔚;夏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张掖市城区青少年健康危险相关行为现状和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张掖市城区初中、高中(含职中)、大学共4 000名学生进行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 897份.结果 骑车违规以骑车带人发生率高(45.61%),步行违规、到不安全地方游泳的发生率为41.93%和7.60%.其他健康危险行为以被恶意取笑、离家出走、学习压力重、被开色情玩笑或做色情动作、打架、抑郁的发生率高.尝试吸烟、饮酒的发生率分别为29.72%和62.87%,发生率大学高,初中低;网络成瘾、类似赌博娱乐活动发生率为14.81%和12.60%;有过性行为、被迫与他人有过性行为的发生率为4.68%和2.06%,多数伤害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吃甜点、偏食发生率分别为82.65%和35.57%,女生高于男生.结论 张掖市城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预防.
作者:朱宏斌;李积英;王永德;田媛媛;杜媛媛;胡凤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十堰地区儿童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情况,为深入研究贾第鞭毛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碘液直接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对十堰市4所幼儿园749名幼儿和4所小学一年级559名学生进行粪便检查.结果 儿童贾第鞭毛虫感染率为5.66%,其中幼儿园儿童为1.87%,小学一年级学生为1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幼儿园小班、中班及大班儿童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分别为0,2.97%和3.90%,中班及大班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儿童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分别为5.76%和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儿童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分别为1.91%和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十堰地区儿童贾第鞭毛虫感染普遍存在.有关部门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控制贾第鞭毛虫疾病的流行.
作者:朱名胜;朱敬;王绍基;宋明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作者:魏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随着流行因素变迁,各地人群感染也有着不同变化.为了解无锡市青少年乙肝病毒的感染状况,笔者对无锡市2008-2009年高考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进行检测,为防治乙型肝炎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罗晓云;王卫先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儿童早期的生活环境因素与哮喘发生的关系,为研究哮喘的发病危险因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配对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市县选取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哮喘发生危险性升高的因素包括居住房屋的建筑年限超过20 a、1岁内家里有明显的潮湿痕迹、1岁内家里可见发霉斑或真菌斑点、出生前后1 a内油漆、1岁内居住地周围500 m内存在空气污染源.结论 早期居住环境、潮湿、霉菌以及油漆等可能是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业武;刘新学;叶荣伟;靳蕾;徐志伟;李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激烈竞争,高压力环境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心理负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作为一种较容易受到精神、情绪影响的心身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显著提高[1].
作者:田立华;向国林;虞清;张元旌;王玉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超霞、肥胖对儿童心血管系统及肺功能的影响,为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太原市某小学四~六年级804名学生,用BMI指数诊断标准确定肥胖组52人,超重组61人,对照组58人.通过测量3组不同人群的心电图、血压、肺活量指标,观察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 经方差分析,肥胖、超重组肺活量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血压高于对照组(P<0.01).体质址指数(BMI)与血压呈正相关,与肺活量指数呈负相关.X<'2>检验显示,3组间窦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超重、肥胖能导致儿童肺活量下降,血压增高,心动过速发生率增高.
作者:戴伏英;高翠青;邢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东2所高校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的情况,为防治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005-2008年广东2所大学入学新生16 890名,对军训期间常见疾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为31.18%,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率为15.21%,中暑发病率为9.21%,皮炎发病率为2.81%,外伤发病率为2.36%,腹痛发病率为1.58%.中暑患病率女生(11.50%)明显高于男生(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在军训期间的发病率为28.51%,女生在军训期间的发病率为3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来自城镇新生军训期间的发病率为38.56%,来自农村新生为2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注重对大学新生军训前的各种教育,加强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减少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生.
作者:李珍;林小兰;周慧卿;陈晓燕;李映章;梁晟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蒲城县农村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分布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蒲城县3个乡镇的初中、小学、幼儿园及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利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6.2%,男童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8.1%,女童为14.3%;儿童前4位伤害发生率依次为跌伤(5.5%)、烧烫伤(2.7%)、咬伤(1.8%)、交通伤(1.7%);伤害发生时间以4月份高,低为12月份;发生地点以家中为主(49.0%),其次为校园教室外(17.1%)及居住地室外(12.2%).年纯收入≥0.2万元的家庭儿童意外伤害率高,为16.8%;≥1万元的家庭低,为9.4%.核心家庭儿童意外伤害率高,为20.9%;主干家庭儿童意外伤害率低,为15.1%.结论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绍华;于玉领;汤质如;颜理伦;汪时东;张秀军;孙业桓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托幼机构超重和肥胖儿童发生情况,对肥胖儿童干预现状进行评估,找出工作中重点和难点,为今后有效干预儿童肥胖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2007年6月体检资料对徐汇区108所托幼机构共19 285名儿童进行肥胖调查,并采用自制评估问卷对托幼机构肥胖儿童干预现状进行评估.结果 徐汇区95%以上的托幼机构均重视儿童肥胖干预工作,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进行干预.全区托幼机构1~6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9.07%,肥胖检出率为7.04%,且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其中中重度肥胖占37.4%.结论 徐汇区5年来对超重肥胖儿童的干预是有效的,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需加强对园所长、教师、保育员,尤其是儿童家长的健康宣教,并对保健人员加强有关膳食营养及健康教育能力方面的训练.
作者:朱国伟;陆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2005年天津市汉族学生营养状况分布,为有针对性地采取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0年制订的儿童青少年身高标准体重筛查标准,分析2005年天津市6~22岁汉族学生营养不良、低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的分布情况.结果 各年龄段均出现肥胖和超重的现象,城市男生青春早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达32.9%;小学和初中学生是肥胖和超重的高发人群.各年龄段营养不良检出率均居高不下.结论 天津市汉族学生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并存,且超重、肥胖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应将学生营养性疾病的防治重点转移到肥胖防治,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营养不良的监控.
作者:洪海潇;李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7~18岁儿童青少年皮褶厚度与肥胖的关系,为中小学生肥胖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对北京市海淀区3所中学和2所小学7~18岁1 007名儿童青少年进行皮褶厚度测量,按照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将人群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采用均数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影响后,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腹部皮褶厚度、骼前皮褶厚度、肩胛皮褶厚度、上臂皮褶厚度与BMI呈高度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6,0.761,0.817,0.684(P值均<0.01).皮馏厚度值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海淀区7~18岁儿童青少年皮褶厚度均值在7~9和10~12岁突增,从10~12岁以后男女皮褶厚度增长幅度逐年递减.肥胖组与正常组的皮褶厚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邬盛鑫;马受良;马军;马君义;郭春家;赵雪梅;杨巧玲;方新林;凌菊;张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河北省2004-2007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河北省2004-2007年发生在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289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的71.53%,城乡分布分别为51.56%和48.4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小学,事件种类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在传染病事件中,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结论 学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点区域,尤其是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应以此为重点.
作者:高伟;张永茂;董晓菊;安鸿;张海蓉;师鉴;李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体成分(body compositilon)是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于化学生长(cllemical growth)范畴,其模型在Behnke等 [1]提出的体脂(fal mass,FM)、去脂体重(fat-free mass,FFM)两成分模型之上又建立了三成分、四成分 [2]及五成分模型 [3].
作者:黄蕾;陶芳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内科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
作者:潘茜;陈辉;潘登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学校防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1 846名6~12岁小学生(男生878名,女生968名)进行龋齿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学生混合患龋率为59.2%,龋均为1.9.患龋率、龋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龋率、龋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好发牙为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乳龋充填率为47.96%.恒龋充填率为27.97%,混合充填率为43.72%.结论 南京地区小学生患龋率较高,预防龋齿应以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为主.
作者:肖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生命质量文献的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利用高级精确检索方式查找所研究文献,利用Excel依次对数据进行年限、期刊、文献合作、关键词计量学分析,以频次、百分比为主要统计指标.结果 检索出1999-2008年儿童和青少年生命质量相关文献共计238篇,相关文献年度变化呈平稳增长趋势;238篇文献广泛分布于120种期刊,其中排在前8位的期刊发文量约占文献总量的1/3;一人独立完成文献量为32篇,占文献总量的13.4%;238篇文献中出现4次以上的高频关键词为21个.结论 对儿童青少年生命质量的研究呈增长趋势,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线索.
作者:李松艳;洪倩;王德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1 辉煌人生,无私奉献闫承锐教授系湖北宜昌人.1945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见习军医.
作者:周纯先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有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经历的高校师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认知和应对行为,为学校及政府部门制定群防群治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杭州某高校345名师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73.9%(255/345)的调查对象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高度关注或关注较多,90.4%(312/345)认为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84.1%(290/345)认为学校宣传力度应增加,宣传内容以心理、营养和颅防为主;大多调查对象能采取有效的应对行为,40%左右的调查对象有焦虑、伤心、哭泣等行为.结论 有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经历的高校师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有信心,大多能采取有效应对行为;但对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普遍有认知需求.
作者:吴育红;付伟;桑丽;姜玉芬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大学校园内甲型流感疫情暴发的原因、特点和处理方法,总结应对策略.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某医学院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处理疫情,即停课、取消一切集体活动;疑似流感病例隔离治疗后进行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对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对密切接触人群隔离检疫3 d;其他学生进行早晚发热筛查;由后勤科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所有数据用SPSS 12.0软件处理.结果 全校累计病例286例,总体罹患率为3.96%.整个疫情流行持续13 d,经处理后发病人数迅速下降,男、女生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勤人员和学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鼻咽拭子标本分离出H3N2型甲型流感病毒.结论 此次流感躲发流行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型引起.暴发原因为在人口稠密的大学校园,无全面的针对性强的流行病暴发高峰季节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作者:孙水林;冯润;熊志伟;邹石;张伟;金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对成都市首例学校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成都市出现流感样症状的学生咽拭子11份,提取标本核酸,采用实时荧光PCR试剂盒检测.疑似病例进行A型/B型流感初筛、H1/H3分型、甲型H1N1检测,出院病人进行甲型H1N1检测.结果 疑似病例标本11例,确诊甲型H1N1 7例,而出院病例标本均为甲型H1N1阴性.结论 实验室检测为成都市首例学校聚集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确认、防控以及病人的处理提供了依据,发展实验室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孟建彤;张晓春;黄韦唯;陈恒;张祁;黄薇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