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医学院甲型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孙水林;冯润;熊志伟;邹石;张伟;金明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疾病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大学校园内甲型流感疫情暴发的原因、特点和处理方法,总结应对策略.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某医学院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处理疫情,即停课、取消一切集体活动;疑似流感病例隔离治疗后进行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对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对密切接触人群隔离检疫3 d;其他学生进行早晚发热筛查;由后勤科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所有数据用SPSS 12.0软件处理.结果 全校累计病例286例,总体罹患率为3.96%.整个疫情流行持续13 d,经处理后发病人数迅速下降,男、女生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勤人员和学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鼻咽拭子标本分离出H3N2型甲型流感病毒.结论 此次流感躲发流行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型引起.暴发原因为在人口稠密的大学校园,无全面的针对性强的流行病暴发高峰季节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无锡市高中毕业学生HBsAg与ALT普查结果分析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随着流行因素变迁,各地人群感染也有着不同变化.为了解无锡市青少年乙肝病毒的感染状况,笔者对无锡市2008-2009年高考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进行检测,为防治乙型肝炎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罗晓云;王卫先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上海市徐汇区托幼机构肥胖儿童干预现状评估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托幼机构超重和肥胖儿童发生情况,对肥胖儿童干预现状进行评估,找出工作中重点和难点,为今后有效干预儿童肥胖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2007年6月体检资料对徐汇区108所托幼机构共19 285名儿童进行肥胖调查,并采用自制评估问卷对托幼机构肥胖儿童干预现状进行评估.结果 徐汇区95%以上的托幼机构均重视儿童肥胖干预工作,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进行干预.全区托幼机构1~6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9.07%,肥胖检出率为7.04%,且肥胖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其中中重度肥胖占37.4%.结论 徐汇区5年来对超重肥胖儿童的干预是有效的,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需加强对园所长、教师、保育员,尤其是儿童家长的健康宣教,并对保健人员加强有关膳食营养及健康教育能力方面的训练.

    作者:朱国伟;陆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某高校大学新生病毒性心肌炎患病情况分析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内科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

    作者:潘茜;陈辉;潘登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广东2所高校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疾病调查

    目的 了解广东2所高校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的情况,为防治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005-2008年广东2所大学入学新生16 890名,对军训期间常见疾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为31.18%,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率为15.21%,中暑发病率为9.21%,皮炎发病率为2.81%,外伤发病率为2.36%,腹痛发病率为1.58%.中暑患病率女生(11.50%)明显高于男生(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在军训期间的发病率为28.51%,女生在军训期间的发病率为3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来自城镇新生军训期间的发病率为38.56%,来自农村新生为2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注重对大学新生军训前的各种教育,加强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减少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生.

    作者:李珍;林小兰;周慧卿;陈晓燕;李映章;梁晟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不同人群自杀知识态度及危机干预需求定性研究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中相关群体对自杀的知识、态度及危机干预的需求情况,为建立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定性调查提纲,对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的学生、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领导3个群体共49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访谈的目标人群中,少数学生和辅导员对于自杀行为持理解态度.多数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领导认为学校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机构的运转情况一般或不好.学生认为学校对心理危机学生的关怀措施是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社团、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多数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领导认为心理危机的防治存在发现难、沟通难的问题.结论 需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构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发挥其在危机干预中的主导作用.

    作者:龚磊;孙业桓;孙良;虞晨;王波;曹红院;王锋生;钮娟娟;蔡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武汉市硚口区高中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调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激烈竞争,高压力环境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心理负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作为一种较容易受到精神、情绪影响的心身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显著提高[1].

    作者:田立华;向国林;虞清;张元旌;王玉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十堰市儿童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探讨十堰地区儿童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情况,为深入研究贾第鞭毛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碘液直接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对十堰市4所幼儿园749名幼儿和4所小学一年级559名学生进行粪便检查.结果 儿童贾第鞭毛虫感染率为5.66%,其中幼儿园儿童为1.87%,小学一年级学生为1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幼儿园小班、中班及大班儿童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分别为0,2.97%和3.90%,中班及大班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儿童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分别为5.76%和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儿童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分别为1.91%和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十堰地区儿童贾第鞭毛虫感染普遍存在.有关部门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控制贾第鞭毛虫疾病的流行.

    作者:朱名胜;朱敬;王绍基;宋明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某理工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干预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及需求,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325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调查,并进行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于培训教育后再次调查,并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被测试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堪忧.经培训,学生的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水平提高明显,急救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学习前的29.7%上升至培训教育后的69.0%(P<0.01).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

    作者:蔡乐农;杨浩杰;高路;杨燕华;金晓艳;魏挺;卢媛媛;牛灵芝;闫伟艺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德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现状比较

    目的 比较中国和德国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状况,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评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中国和德国儿童样本资料分别来源于中德2项相关研究,采用父母评定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评定.结果 中国儿童退缩、社交问题、思维问题、违纪行为及总行为问题得分高于德国儿童(P值均<0.01),德国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高于中国儿童.文化因素能分别解释违纪问题、社会问题、思维问题变异的3.7%,3.3%和1.1%,对其他问题解释度<1.0%.中国男、女生的总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德国男、女生;男生思维问题检出率高于德国男生,其他各项症状的检出率2国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中国女生的退缩行为、思维问题和违纪行为等3种症状及内化性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德国女生(P值均<0.01).结论 中国儿童比德国儿童有更多的情绪行为问题,中国女生较德国女生有更多的内化性行为问题.需进一步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作用的跨文化比较.

    作者:蒙衡;Haffner J;Parzer P;吴汉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评价

    目的 编制中学生心理复原力自我评定量表,并对量表的相关指标进行初步应用评价,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测量提供工具.方法 依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心理复原力动态模型,将址表设计为6个维度,每个维度编制6个条目,共36个原始条目;根据预试的结果进行修改后,形成30个条目的 初始量表;在合肥市选取2 481名初一至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初步应用评价.结果 终应用量表由自我效能、问题解决、合作与交流、自我意识、目标与渴望、共情6个维度,共28个条目组成.各条目均数在2.61~4.23之间,标准差在1.00~1.24之间;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323~0..650之间;Cronbach's α系数为0.92,各因子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均在0.55以上(P<0.01),重测信度为0.89.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有较好的内、外部信度和结构信度,可尝试用于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的自评.

    作者:胡海利;张洪波;王君;傅苏林;邵子瑜;张正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南京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

    目的 了解南京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为学校防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1 846名6~12岁小学生(男生878名,女生968名)进行龋齿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学生混合患龋率为59.2%,龋均为1.9.患龋率、龋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龋率、龋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好发牙为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乳龋充填率为47.96%.恒龋充填率为27.97%,混合充填率为43.72%.结论 南京地区小学生患龋率较高,预防龋齿应以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为主.

    作者:肖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童早期生活环境与哮喘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儿童早期的生活环境因素与哮喘发生的关系,为研究哮喘的发病危险因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配对1:1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市县选取调查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哮喘发生危险性升高的因素包括居住房屋的建筑年限超过20 a、1岁内家里有明显的潮湿痕迹、1岁内家里可见发霉斑或真菌斑点、出生前后1 a内油漆、1岁内居住地周围500 m内存在空气污染源.结论 早期居住环境、潮湿、霉菌以及油漆等可能是儿童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业武;刘新学;叶荣伟;靳蕾;徐志伟;李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征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注焦点.据报道,20%~30%的在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倾向,10%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1%有严重的心理异常 [1-5].

    作者:杨杰文;蔡开贤;范瑞泉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宁波市大学生龋病现状及其相关知识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宁波市大学生的患龋情况和相关口腔健康意识、保健行为及生活习惯,探讨防龋对策.方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宁波市3 256名大学生进行龋病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患龋率为56.05%,龋均为1.30,龋齿充填率为32.79%.入校新生患龋率和龋均高于老生,而龋齿充填率低于老生.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口腔保健信息获取量大、定期或有龋洞时去医院、刷牙次数多、刷牙持续时间长、经常使用含氟牙膏、饮食后漱口是患龋的不利因素,经常喝饮料和吃零食是患龋的有利因素.结论 大学生患龋率较高,龋齿充填率低,口腔健康意识薄弱,口腔保健行为欠缺,生活习惯差.应对大学生加强口腔疾病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胡飞琴;谢志坚;单雅萍;胡志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兰州市城关区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作者:魏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河北省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河北省2004-2007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接报、处置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河北省2004-2007年发生在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289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的71.53%,城乡分布分别为51.56%和48.4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小学,事件种类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在传染病事件中,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结论 学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点区域,尤其是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应以此为重点.

    作者:高伟;张永茂;董晓菊;安鸿;张海蓉;师鉴;李琦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广西2008年大中学生饮食行为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青少年的饮食行为现状和趋势,为提出针对性的营养改善及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执行组统一制定的监测方案和调查问卷,采用3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广西14 343名大中学生的饮食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男、女生的饮食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喝饮料和牛奶、吃蔬菜和西式快餐的较女生多,女生吃水果、甜食、路边摊点食品和偏食的较男生多.大学生不吃早餐的较中学生多,职业中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较高.城市和农村、不同家庭环境学生的饮食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使青少年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作者:刘玄华;阮青;董邕辉;陈晖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发育的种族特征与性别差异

    体成分(body compositilon)是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于化学生长(cllemical growth)范畴,其模型在Behnke等 [1]提出的体脂(fal mass,FM)、去脂体重(fat-free mass,FFM)两成分模型之上又建立了三成分、四成分 [2]及五成分模型 [3].

    作者:黄蕾;陶芳标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某医科院校新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医科院校新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为开展及时有效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仞筛与精神科访谈复筛的方法,对1195名某医科院校大一新生进行筛查.结果 1 195名医科院校新生中,位于领域Ⅲ(准神经症)的有201名(16.8%),领域Ⅳ(神经症)的有37名(3.1%);领域Ⅲ、Ⅳ之和低于师范生(P<0.01),MR分、CIJ分均低于普通大学生(P值均<0.01).复筛所得心理亚健康大学生185人,心理亚健康总发生率为15.48%;男、女生心理亚健康的发生率分别为13.82%和17.45%(P>0.05),男、女心理亚健康学生MR分与CIJ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生MR分高于美国及国内筛查标准参考界值(P值均<0.01),女生MR分高于美国筛查标准参考界值,但低于国内筛查标准参考界值(P值均<0.01).结论 医科院校新生的心理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及时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促进心理亚健康的转化.

    作者:陈瑜;张小远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某医学院甲型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校园内甲型流感疫情暴发的原因、特点和处理方法,总结应对策略.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某医学院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处理疫情,即停课、取消一切集体活动;疑似流感病例隔离治疗后进行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对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对密切接触人群隔离检疫3 d;其他学生进行早晚发热筛查;由后勤科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所有数据用SPSS 12.0软件处理.结果 全校累计病例286例,总体罹患率为3.96%.整个疫情流行持续13 d,经处理后发病人数迅速下降,男、女生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勤人员和学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鼻咽拭子标本分离出H3N2型甲型流感病毒.结论 此次流感躲发流行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型引起.暴发原因为在人口稠密的大学校园,无全面的针对性强的流行病暴发高峰季节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作者:孙水林;冯润;熊志伟;邹石;张伟;金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