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9年3期文献
  • 成都市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关系适应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关系适应的关系,为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成都市13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爱情观及恋爱关系适应的问卷调查.结果 爱情观与关系适应相关显著;爱情观中的友伴照顾、追逐游戏、浪漫憧憬预测恋爱关系的满意成长;追逐游戏预测矛盾冲突;牺牲付出预测自主共生.结论 大学生的爱情观可能足影响恋爱关系适应的重要因素.

    作者:樊帮水;刘江楠;李茂秋;李彦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庆某高校电子公告系统(BBS)心理咨询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利用校园电子公告系统(BBS)进行高校心理咨询的效果,为积极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重庆某高校2007-2008上半学年校园电子公告系统(BBS)心理咨询版块120个帖子的浏览量、回复量和同复率,运用t检验对74个求助帖、46个知识帖进行分析,统计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频次和浏览量.结果 校园电子公告系统(BBS)心理咨询版块浏览量较大,求助帖和知识帖的回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3,P<0.01);情绪、恋爱及性意识困扰,睡眠等问题是该校大学生主要关注的心理问题.结论 校园电子公告系统(BBS)心理咨询是与大学校园生活方式相匹配的形式,受众广泛,有发展的必要性.

    作者:刘里里;刘云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学生创伤后焦虑症状的音乐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创伤后焦虑症状的疗效,为学校开展健康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将45名震后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随机分为被动音乐干预组、主动音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理治疗.在治疗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3组大学生通过1个月的心理治疗,焦虑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其中主动音乐治疗组焦虑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动音乐治疗组与被动音乐干预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音乐干预能有效提高心理治疗的效果,有助于缩短不良情绪的体验时间.

    作者:吴薇;柳子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衡阳市129名初二学生亲子冲突的实证研究

    目的 探讨初二学生亲子冲突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策略,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客观资料.方法 采用初中生亲子冲突事件问卷(PCCS)(第3版),对衡阳市2所普通中学的129名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亲子冲突各项内容发生频率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谈心频率是亲子冲突的重要家庭影响因素.亲子冲突解决策略主要包括同避、屈从、妥协、退缩和第三方介入5种,其中妥协是好的亲子冲突解决策略.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亲子谈心频率是亲子冲突重要家庭影响因素.

    作者:蒋湘祁;何资桥;冯海平;刘稳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遵义市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探索适合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为学校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遵义市随机抽取24个班的中学生,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连续18个月的心理干预,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体学生进行干预前、后测试.结果 干预后.初中对照组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等7个因子和总症状指数上得分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降低;高中对照组学生干预后在人际关系因子、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6个因子和总症状指数上得分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降低.结论 心理干预对改善中学生心理状况有显著作用.

    作者:杨映萍;谢琴红;潘贵书;宋兴勇;陈天余;刘红;胡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效果研究

    目的 考察应用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为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方案,对9名留守儿童和11名非留守儿童组成的异质性团体进行11次团体咨询.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自编情绪问卷、单元反馈单、团体总反馈单等对团体咨询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团体咨询后,团体成员的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一般焦虑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看待事物更加积极,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留守与否与咨询前后2个因素间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 情绪管理团体咨询对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同样显著的效果.

    作者:侯洋;李施漫;李毕琴;汤永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贫困大学生内隐自尊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特点,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首字母偏好测验编制姓氏偏好测验.随机抽取某大学105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姓氏偏好测验与生日数字偏好测验相关较高(r=0.938,P<0.01).3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98(P<0.01);贫困大学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与非贫困大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不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存在微弱正相关(r=0.027,P=0.622).结论 可利用贫困大学生的高内隐自尊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陈敏燕;史慧颖;陈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汶川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地震是重大应激性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会导致个体产生无法抵御感,直接或间接对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引发焦虑、紧张、恐惧等一系列应激反应[1].有研究表明,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心理损害的危险程度为普通人群的2倍[2-3].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现有心理问题者占14.67%,严重者甚至一直有自杀倾向[4].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发生呈上升趋势[5].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受到重视,本文对地震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为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胡丽;赵玉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学生自我防御机制与社会支持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我防御机制与自我和谐、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河南省3所普通本科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561 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的利用度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除灵活性以外,自我和谐总分及各维度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呈显著止相关(P值均<0.01).自我和谐总分与成熟防御机制呈显著负相关(P<0.05).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应加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必要的时候寻求社会支持,以较好地适应环境.

    作者:张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0.5 a以上,由父或母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留守现象使儿童产生较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消极人格特征[1].亲子分离,父母的家庭教育缺失,可能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但国内外专家认为亲子分离未必会引起不可挽回的后果,关键问题不在于分离本身.而在于替代父母(即监护人)对儿童的关心程度能否补偿和代替亲生父母[2].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进行比较,探讨不同监护人家庭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同时也为制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亚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资阳市城乡中学生自我体形评价

    目的 了解资阳市中学生体形认知现况,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展体形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资阳市抽取448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自我体形评价不客观,去除超重和肥胖对象后认为自己体形胖的中学生分别为:城市男、女生分别为8.0%和27.3%,乡村男、女生分别为4.4%和19.2%;绝大部分中学男生偏好中等体形,绝大部分中学女生偏好消瘦体形.结论 对中学生开展体形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和重要,体形教育中要重视中学生体形追求中异性的体形偏好造成的压力.

    作者:廖强;张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济南市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特征

    目的 描述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特征,为预防控制中学生交通事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济南市7所中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对某人口学特征以及交通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信息进行调查,以SPSS 11.0软件分析该人群交通安全知信行特点.结果 中学生对各方面交通安全知识有较好了解,平均得分都在75分以上.90%的中学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很重要,70%的中学生认为交通安全教育是减少交通违章行为的有效措施;在交通事故原因的认识上,60%中学生认为事故原因主要在于中学生自身,近80%学生认为中学生责任事故原因主要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约10%的学生每周违反交通规则5次以上,前3位常见的交通违章行为依次为骑自行车带人、闯红灯、边骑车边听耳机.女生交通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优于男生;随着年级升高,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水平提高,但交通行为以及交通安全相关态度却呈反向变化,变得更差和更消极.结论 中学生交通安全知信行总体表现良好,其性别和年级分布特征为女生优于男生,随年级升高知识水平提高,但态度和行为变化与之相反.

    作者:李迎春;金会庆;陶兴永;张树林;胡传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新课改后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分支.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学校健康教育主要的途径.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织部分.

    作者:史曙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学校医务室开展健康教育的做法及体会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1].学校是青少年集中的地方,组织机构严密、覆盖人群广泛,加上学生之间频繁的接触,使其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良好基础[2].笔者在校医务室工作多年,对学校师生体检情况以及多发疾病就诊情况进行监测,对学校师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分析,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作者:朱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某高校新生结核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前,结核病控制工作已成为公共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高校结核病疫情状况,进一步做好防制工作,笔者于2007年9月对某高校新大学大一新生集中进行结核病普查,并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陈秀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2005-2007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状况分析

    学校是学生集居学习的场所,人口密度极大,极易发生传染病暴发,因此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应受到高度重视.为了解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现将2005-2007年房山区报告的学生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邓雅丽;赵清水;张琼;郭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学校传染病疫情.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数据,对马鞍山市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430例,发病率为1.44‰,占全人群总发病的10.65%;2006年报告1082例,发病率为3.61‰.占全人群总发病的21.71%;2007年报告1459例,发病率为4.87‰,占全人群总发病的30.15%;2005-2007年学校传染病发病上升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水痘、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位于前5位;3 a平均发病率小学阶段高于托幼阶段,托幼阶段高于中学阶段,男、女性别比为1:0.66.月发病高峰在6-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结论 各级政府和教育、卫生部门要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入托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要求开展杳漏补种工作.

    作者:方大春;姚为玲;陈海琴;姜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某高校大学生颈椎曲度异常相关因素分析

    颈椎曲度异常可分为生理性(先天畸形)和病理性(后天获得)2种.对青年学生来说,后天的生理弧度改变往往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以及升学就职的竞争激烈,使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导致颈椎患病人数日渐增多.

    作者:张金龙;鲍贝贝;花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粤西某高校女生原发性痛经相关因素与防治对策

    痛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病之一,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为功能性,一般发生在20~25岁的未婚女青年中,高校女生正处于这个痛经的高发年龄段.

    作者:李芳;汪坤秀;陈光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肥胖程度儿童左心功能状况

    目的 探讨儿童期单纯性肥胖对左心功能的影响,为开展肥胖儿童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分析58例不同程度肥胖儿奄与30例正常体重儿童6个室壁二尖瓣环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mVs),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mV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中度肥胖组和重度肥胖组之间mVs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BMI与mVs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肥胖儿童左心收缩功能受损,且与体质量指数密切相关.

    作者:段洪梅;范梅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广州市高考学生体检结果与健康促进对策

    目的 了解高考学生的健康状况和限考原因,探讨加强学生卫生保健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有效对策.方法 对2003-2008年广州市11212名高考学生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考学生体检完全合格率为13.37%.专业受限的总限考率为86.32%,不合格率为0.31%;限考原因主要为视力不良、HBsAg阳性等;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高考学生视力不良总限考率分别为89.98%和73.70%.结论 应采取相应的健康促进对策,对重点中学学生的视力不良状况应给予足够重视和积极预防.

    作者:陈庆瑜;洪俊;甘小玲;刘小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青春期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缺铁性贫血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青春期女性缺铁性贫血(IDA)的相关性,为积极开展Hp感染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抽样方法,对437名12~18岁青春期女性进行Hp感染和铁营养状况检测.结果 437名调查对象中,检出Hp感染155人,感染率为35.47%;110人患IDA,患病率为25.17%.Hp感染者和非感染者IDA患病率分别为41.29%和16.31%,前者血红蛋白值(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DA患者和非IDA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58.18%和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与青春期女性患IDA存在相关性,Hp感染可能是造成或加重青春期女性IDA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鑫;夏薇;王佳;梁爽;吴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一起学校甲肝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7年6月6日,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田林县平塘乡平塘小学发生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暴发,立即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采取相应措施,终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作者:农镇铭;蒙礼坚;柳智豪;江超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学生运动致急性肾衰竭5例报道

    运动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exercise induced acute renal failure,EIARF)较少见,多因短时剧烈厌氧运动所致,如体能训练等.日常工作引起的复发性急性肾衰竭也有个别报道[1].该病起病快,常在运动后数小时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肌无力或疼痛,其发病率低.

    作者:秦苇;肖兰香;陈爱中;孙彩霞;包向燕;章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庆市大学生碘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大庆市大学生碘营养现状及对碘缺乏病(IDD)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庆市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按容量比例(PPS)法抽样,进行甲状腺肿大情况、尿碘、血清甲状腺素(T4)及盐碘的检测,并调查碘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大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4.30%,尿碘中位数为314.35μg/L,不同专业及不同性别大学生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甲状腺素(T4)平均浓度为(105.68±49.21)nmol/L;学校食堂盐碘合格率为95.00%;85.67%大学生知道缺碘导致甲状腺肿大,而知道缺碘导致智力低下的只有29.49%;90.45%知道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IDD)的佳方式;18.82%通过媒体获得IDD防治知识;15.73%能向他人宣传IDD知识.结论 大庆市大学生碘营养状况较好.现阶段采取食盐加碘为主的干预措施是改善碘营养行之有效的途径,但还有必要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开展IDD知识的相关教育.

    作者:郭艳萍;柳滨;王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我国中小学生体检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全国各地区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现况,为建立学校健康体检标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对全国发达、一般、欠发达3类省份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单位的75名专业人员调查该单位开展学生健康体检的体检项目、体检机构资质、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及费用等.结果 我国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单位存在检查项目差别较大,体检结果反馈不明确;53.5%的体检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完全具备专业资质.结论 需要对学生健康体检进行规范,建立适合不同地区的学校健康体检标准.

    作者:伍晓艳;陶芳标;苏普玉;朱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与腰臀围及腰臀比关系的研究

    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超重肥胖与许多成年期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腰围及腰臀比(WHR)与内脏脂肪堆积密切相关,随着WHR增加,患者病死率及心血管疾病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作者:邬盛鑫;马受良;马军;杨巧玲;安康;方新林;刘淑娟;张世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畲族女大学生体成分与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

    体成分是组成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体成分常以体脂百分数来表示.人体健康需要合理的体成分比例,体脂量过多会造成肥胖,不但给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严重影响健康.按照目前评价标准.

    作者:占叶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学龄儿童超重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超重和肥胖学龄儿童代谢综合征流行特征,探讨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为代谢综合征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成都市2所小学261名超重和肥胖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检测血糖及血脂等指标,分析儿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情况.结果 儿童代谢综合征总患病率为11.49%,超重组患病率为6.83%,肥胖组患病率为19.00%;儿童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血浆三酰甘油(TG)及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率分别为92.34%,21.07%,0.77%,39.08%和3.45%.结论 代谢综合征在超重和肥胖儿童中高发,其严重程度随着肥胖程度增加而增加.

    作者:冯敏;曾果;刘婧;程改平;郭宏霞;李朝英;洪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校医疗体制改革中政府高校和校医院的定位与责任分析

    当前,高校学生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首先,高校传染病发病率高,我国学校肺结核患病率在300/10万和1 264/10万之间,明显高于2000年全国15~24岁组172/10万的平均水平,近几年来,在一些省份高校出现了结核病的暴发流行.

    作者:肖俊辉;刘瑞明;王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模式评析

    始于1953年1月的我国高校公费医疗制度,现阶段存在着资金不足、补偿标准低、覆盖面窄、重大疾病无法得到全面保障等问题.这还仅是覆盖计划内统招的大学生,独立学院、民办院校的学生都没有国家拨款.

    作者:刘瑞明;肖俊辉;刘海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饮食干预研究进展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并可能成为21世纪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杀手.肥胖是由于摄入的食物能量总量与代谢、吸收、储存的食物及身体活动消耗的能量总量不平衡造成的.儿童青少年食用高密度食物、喝软饮料代替白开水、吃零食(饼干、糖果、膨化食品等)等不良饮食行为,以及久坐少动的生活习惯,大大增加了肥胖的危险.

    作者:李珊珊;王海俊;马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脂代谢通路基因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肥胖是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某些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肥胖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肥胖是食物摄入和能量消耗不平衡所导致的疾病,即食物摄入大于能量消耗.

    作者:王都;王海俊;马军;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某高校6534名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新生结核菌素(PPD)试验及胸透结果,为有效进行结核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2006~2008年共6534名新生进行PPD试验和胸透,并对PPD试验结果强阳性的学生拍胸片进一步确诊.结果 共检出PPD阳性3 193名,PPD试验阳性检出率为44.61%,强阳性检出率为4.25%;阳性率城市学生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5).胸透发现肺结核8例,患病率为1.17‰.结论 PPD试验是高校新生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诊断方法.根据PPD试验结果,对学生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结核病在高校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鲁建民;鲁滨;刘晚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校学生医保理赔病例模糊随机过程模型与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某高校学生2002-2005年获医保理赔病例,探索进一步做好高校在校学生预防保健工作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2002-2005年某高校医保理赔登记资料,建立模糊随机过程模型.结果 非体育运动引起的伤害占主要部分,其次为疾病,再次为体育运动.结论 模糊随机过程模型能够反映对学生的管理效果.

    作者:庞金彪;鹿(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助视操对高中学生远视力的短期影响效果

    目的 了解助视操对高中学生远视力的短期影响效果,为探讨改善学生视力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大连市121名(242眼)高中学生.梳头、压眶、按穴累计5 min.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视力提高幅度,统计平均值.结果 (1)经5 min按摩,视力平均提高0.130±0.083.(2)受试者的视力越差,助视操的效果越佳(χ2=57.317,P<0.01).<4.100组、4.100~4.399组、4.400~4.549组、4.550~4.949组和4.950~组的视力分别平均提高0.194.0.150,0.130,0.095和0.070.结论 被动按摩助视操在短期内可以明显提高高中学生的远视力.

    作者:王智勇;张树立;高丽;邓凯;赵佩文;岳长征;隋全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近视对安徽省医科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目的 了解近视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状况,为近视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2所医科大学大一至大三18个班级472名近视学生,对其调查配镜和治疗费用以及近视对学习、生活等影响进行调查.结果 平均每名近视的大学生用于配镜和治疗的费用为550元,且费用同家庭收入有关(r=0.348,P<0.01);87.83%调查者认为戴眼镜给生活带来不便,48.52%因长期戴眼镜使眼球突出,43.01%调查者因近视高考报考专业受限,11.86%因近视看不清造成间接损伤.结论 近视对大学生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国家要加大近视预防资金的投入和制定相关政策,控制近视发生率.

    作者:陈国平;叶冬青;潘海峰;汪长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大学生眼表的影响

    目的 研究长期配戴(>5 a)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大学生与未配戴SCL大学生眼表泪膜的差异.探讨SCL长期配戴对眼表泪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依据SCL戴镜时间将SCL戴镜者区分为<5 a组、5~10 a组和10 a组,共3组.对正常对照组(35人70眼)和病例组(66人132眼)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S)试验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软性角膜接触镜戴镜时间<5 a组Schirmer I test、FLS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各戴镜组BUT、Sehirmer I test、FLS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会引起泪膜功能下降和角膜上皮损伤.且戴镜时间越长,损害越大.

    作者:郑洋;王家香;甘仲霖;黄朝霞;乔一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氟化氨银局部应用防龋抑制口腔内变形链球菌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氟化氨银局部应用对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抑制效果,为开展儿童口腔保健、预防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将40名高龋儿童随机分成氟化氨银干预组、窝沟封闭组、联合干预组以及对照组,取其基线和干预后1周、4周、8周的唾液样本,稀释后接种于培养变形链球菌的轻唾-杆菌肽琼脂(mitis salivarius bacitricin agar,MSBA)选择培养基,观察变形链球菌检出情况并记录每毫升菌落数.结果 氟化氨银组与窝沟封闭组和对照组、联合干预组与窝沟封闭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窝沟封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化氨银组与联合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化氨银有在短期内抑制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生长的作用.

    作者:刘学军;张晶;薛晶;岳阳丽;吉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5岁儿童龋齿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5岁儿童龋齿的流行状况及相关口腔卫生行为,分析龋齿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的5岁儿童和家长,应用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奁制定的口腔健康调查标准、方法、问卷及调查表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及行为调查.结果 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东乡族为76.47%和3.89.裕固族为66.89%和3.16,保安族为56.36%和2.42;3个民族5岁儿童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比例较高,睡前有吃甜点或喝甜饮料行为的也占一定比例;保安族从不刷牙儿童占79.79%,东乡族占50.00%,裕固族占1.72%.结论 喜甜食、有效刷牙率低是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5岁儿童的主要口腔卫生问题.应加大口腔保健知识宣传,进行口腔卫生习惯和口腔保健行为干预.

    作者:聂红兵;周海静;聂红永;韩冰;王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学龄儿童多生牙的诊断与治疗:附145例报告

    目的 分析学龄儿童多生牙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为儿童多生牙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158颗(145例)多生牙的临床表现,决定合理的治疗方法.结果 萌出或部分萌出口腔60颗(57例)直接拔除;埋伏阻生的多生牙98颗(88例)依据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顺利拔除90颗,未手术治疗8颗.结论 正确的术前诊断定位选择合适的手术经路,是学龄儿童多生牙的治疗原则.可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列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运动干预

    1 肥胖运动干预的理论模式目前,国外大部分肥胖运动干预研究都有干预的理论模式,主要包括健康信念模式、合理行为模式、计划行为模式、社会认知模式、决策模式、跨理论模式、预防复发模式[1].社会认知模式在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研究中应用广泛.

    作者:马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超重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因子分析

    目的 分析超重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聚集特征,探索儿童代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前期工作收集的2批样本,为北京市835名14,15岁超重肥胖儿童,其中样本1有93人(超重62人,肥胖31人)、样本2有742人(超重371人,肥胖371人).先对样本1中超重和肥胖儿童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血糖、血脂、血压)进行因子分析,后对样本2进行因子分析用以验证和确认分析结果.结果 超重儿童MS组分共提取4个因子,脂代谢因子(LDL-C,TC,TG,HDL-C)、血压因子(SBP,DBP)、肥胖因子(WC,BMI)和糖代谢因子(FPG,HDL-C),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7.44%;肥胖儿章MS组分共提取3个因子,肥胖-血压因子(WC.BMI,SBP,DBP)、脂代谢因子(LDL-C,TC,TG,HDL-C)和糖代谢因子(FPG),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69.84%.结论 儿童MS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任何一个因子都不能单独解释MS的全部变量.

    作者:吴双胜;王海俊;马军;王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五个城市不同营养状况中小学生体力活动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5个城市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和静态活动的情况,为预防肥胖、增强学生体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5个城市选取50所中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身高、体重体检结果筛选体重正常和超重儿童.使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青少年运动状况调查问卷对7 255名9~15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的体力活动和静态活动情况以及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结果 较大强度体力运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每节体育课实际运动时间等体力活动行为以及平时做作业、周末做作业、周末看电视、寒暑假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使用电脑等静态活动在5个城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怕累、没有养成锻炼习惯和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等主观因素是中小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而学生选择没有时间、没有场地器材、家长不支持等原因的比例较低.结论 应针对阻碍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不同地区间开展运动干预时应因地制宜.

    作者:马军;吴双胜;李百惠;王海俊;张世伟;张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五个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5个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儿童青少年的饮食状况,为制定营养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5个城市的50所中小学校,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体检结果筛选体重正常和超重儿童,使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青少年膳食状况调查问卷对7255名9~15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章青少年的膳食状况等.结果 各城市学生不经常吃早餐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兰州学生不经常吃早餐应答率高;超重学生不经常吃早餐应答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城市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主要为不饿或不想吃、没有足够的时间.各地区间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差异主要有睡觉前吃东西、不常喝牛奶(酸奶),喜好食用油脂和甜食、喜好食用西式快餐、喜好饮用碳酸饮料、偏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重学生不常喝牛奶(酸奶)的应答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个城市儿童青少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良饮食行为,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可能是超重的危险因素.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和营养教育,确保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马军;李珊珊;王海俊;张世伟;张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朱文思教授与我国儿少卫生事业

    朱文思教授是我国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创始人之一,历任同济医科大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任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委员、<学校卫生>杂志学术顾问,<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儿童少年卫生学>分册副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中专教材主审、中华医学会儿童少年卫生学会名誉顾问、同济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等重要职务.

    作者:吴汉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