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塌陷型和细胞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的临床病理指标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非特殊型和顶端型FSGS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塌陷型和细胞型FSG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观察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探讨FSGS患者肾存活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与非特殊型相比,塌陷型、细胞型FSGS患者的病程短,血清白蛋白水平(serum albumin,ALB)低,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RI)的发生率高(P<0.05).(2)塌陷型FSGS的活动性指数和慢性指数显著高于顶端型和非特殊型(P<0.05).(3)顶端型、细胞型、非特殊型和塌陷型FSGS患者的治疗缓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90.6%、58.3%、50%、37.9%,治疗效果与病理亚型密切相关(P<0.05).(4)顶端型、非特殊型、细胞型和塌陷型FSGS患者的5年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3.8%、75.0%、58.6%;肾活检时RI、活动性指数、慢性指数、病理亚型、治疗效果是FSGS患者肾存活的影响因素,其中慢性指数≥5分和病理亚型为塌陷型是影响FSGS患者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塌陷型和细胞型FSGS是具有明显临床病理特征、对治疗反应及预后较差的病理亚型.慢性指数≥5分和塌陷型是FSGS患者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姚梅宏;曾德华;谢飞来;曲利娟;曾玲;李敏;刘庆宏;郑智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高尔基磷酸化蛋白2(Golph2)、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及Dickkopf-1蛋白(DKK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明确其在肿瘤诊断与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75例HCC及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分别进行C-MET、Golph2、EZH2及DKK1检测,进一步分析其表达特点及与肿瘤分期、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MET、Golph2、EZH2和DKK1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67% (68/75)、93.33% (70/75)、42.67%(32/75)和84.00%(63/75);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8.00%(66/75)、89.33% (67/75)、6.67% (5/75)和68.00%(51/75).EZH2蛋白对HCC的诊断特异性达93.33%.C-MET、Golph2、EZH2、DKK1蛋白表达与HC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径、结节数量及脉管侵犯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不同分级HCC组织中C-MET、Golph2、EZH2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期HCC组织中C-MET、Golph2、EZH2、DKK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H2在HCC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特异性,其可作为诊断HCC的辅助标记,但其敏感性略低.C-MET、Golph2、EZH2、DKK1表达与肿瘤分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表达与肿瘤进展无显著相关性.C-MET、Gol-ph2、DKK1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共同促进HCC的进展.
作者:付尧;吴鸿雁;顾劲扬;陈骏;余慧萍;孙琦;孟凡青;史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siRNA对乳腺癌MCF-7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下调作用,分析MI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构建慢病毒/siRNA载体,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siRNA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F与VEGF-C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中MIF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C分泌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稳定低表达MIF的乳腺癌细胞株.慢病毒介导的siRN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转染效率超过80%,其能有效阻断MI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VEGF-C的表达水平相应降低.结论 构建的慢病毒载体能有效阻断乳腺癌细胞中MIF的表达.MIF可以调控乳腺癌细胞VEGF-C的表达.
作者:张劲男;张光波;乔军利;杨苏梅;李泰勋;洪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磷脂酶Cε1 (phospholipase C epsilon 1,PLCE1)与核黄素转运蛋白2(riboflavin transporter 2,RFT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ESCC组织和48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LCE1和Rn2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LCE1和RFT2在ESCC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1%(74/87)、14.6% (7/48)及74.7%(65/87)、16.7% (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E1及RFT2表达与ESCC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长径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ESCC组织中PLCE1与RFT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L=0.646,P<0.05).结论 PLCE1和RFT2均在ESCC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长径密切相关,提示PLCE1与RFT2可能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张晓娟;石劲松;张玲染;徐小溪;侯素平;张清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和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进行综合分析,探讨IMT与IPT是否为同一肿瘤实体.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IMT/I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根据组织学分组标准筛选出36例IMT,72例IPT.IMT组织病理学特点:梭形细胞肿瘤性增生,炎细胞以浆细胞浸润为主,SMA大部分染色阳性,可见双轨征;IPT组织病理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细胞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SMA染色阴性或小灶阳性.36例IMT中男性13例(36.1%),女性23例(63.4%),平均年龄39.4岁,好发于鼻腔鼻窦,20例复发(55.6%),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72例IPT中男性42例(58.3%),女性30例(41.7%),平均年龄50.1岁.IPT好发于眼眶,12例复发(16.7%),2例死亡.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复发率、病死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头颈部IMT是不同于IPT的肿瘤实体.
作者:何春燕;朴颖实;田澄;董格红;刘红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移植肾慢性排异反应动脉炎浸润的免疫细胞类型,为移植肾慢性排异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10例因慢性功能丧失而切除的移植肾为观察对象,选用5种免疫细胞标记抗体,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切除移植肾组织慢性排异反应动脉炎中浸润的免疫细胞类型.结果 形态学上所筛选的10例切除终末移植肾均符合有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排异反应,其慢性排异反应动脉炎中浸润的免疫细胞以CD68阳性的巨噬细胞浸润比率高(42.88±6.91)%,随后是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27.18±9.7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浸润的T淋巴细胞中有41.35%是CD8阳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20阳性B淋巴细胞的浸润在慢性排异反应动脉炎中所占比例很少,低于5%.此外,慢性排异反应动脉炎中CD15阳性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比率平均也低于5%.结论 在移植肾慢性排异反应动脉炎中,以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浸润的T淋巴细胞中近一半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比率较低.
作者:王雪瑶;于金宇;张丽红;李婷婷;周晶晶;闫琪;吴珊;孙连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TNF-α、TGF-β1和MMP-9在盐诱导高血压模型大鼠左心室心肌中的表达与心肌间质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48只5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低浓度(LS)组和高浓度(HS)组各16只,分别用蒸馏水、2%或3%氯化钠饲养10周后,尾袖法测尾动脉血压,处死取左心室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免疫组化联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sorbent assay,ELISA)检测TNF-α、MMP-9和TGF-β1的表达水平,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结果 (1)LS组成模率为75.00%,病死率为6.25%,HS组成模率为81.25%,病死率为12.50%;(2)与NC组相比,饲养10周后LS组和HS组成模大鼠的收缩压均明显增高,但LS组与HS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LS组与HS组成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呈不同程度灶性溶解、颗粒与空泡变性,核增大、分裂、畸形,细胞间隙增宽;(4)与NC组相比,LS组与HS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TNF-α、MMP-9和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增多,CVF显著增加.结论 高盐诱导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心肌间质胶原增生明显,且与TNF-α、MMP-9和TGF-β1表达水平增高有关,提示TNF-α和TGF-β1可能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而参与左心室间质胶原重构.
作者:陈真;黄荣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RegⅣ与EGFR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结合组织芯片法检测92例CRC组织及对应正常黏膜组织(距癌边缘>5 cm)中RegⅣ与EGFR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RC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中RegⅣ的阳性率分别为53.3%(49/92)与8.7% (8/92);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55.4% (51/92)、4.3% (4/92).RegⅣ与EGFR在CRC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5).(2)REGⅣ与EGFR的表达与CR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二者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物大小以及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3)CRC组织中RegⅣ与EGFR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43,P=0.001).结论 RegⅣ与EGFR在CRC组织内的表达均增高,并且呈正相关关系,提示二者共同参与CRC的发生与发展,联合检测RegⅣ和EGFR可为研究CRC的治疗、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林娜;侯素平;刘洪博;孙晓玲;张晓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免疫组化角蛋白系列抗体在骨性纤维结构不良(osteofibrous dysplasia,OF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38例OFD及30例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3例OFD样釉质瘤,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角蛋白系列抗体(CKpan、CK5/6、CKHMW、CK19、CK7、CK20、CK8、CK18)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例OFD中均可见散在角蛋白阻性的细胞,CKpan、CK5/6、CKHMW和CK19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65.8%,且高分子量角蛋白表达较强,低分子量角蛋白CK7、CK20、CK8、CK18均阴性.30例FD中角蛋白抗体均阴性.3例OFD样釉质瘤中均可见角蛋白巢状阳性细胞.结论 免疫组化出现散在角蛋白抗体阳性细胞可用于鉴别OFD与FD,角蛋白阳性细胞呈巢状时应诊断为OFD样釉质瘤.高分子量角蛋白可更好的显示OFD中的阳性细胞.
作者:田萌萌;孙晓淇;张铭;孟淑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2(apoptosis-linked gene-2,ALG-2)、Alix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原发性OSCC组织109例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2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LG-2、Alix在OSCC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LG-2与Alix在OSCC及正常黏膜上皮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86.2%vs45.5%、79.8% vs40.9%,P均<0.05).ALG-2与Alix在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1%、91.2%、96.3%和68.8%、85.3%、92.6%,二者在高、低分化O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LG-2、Alix表达与OSCC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及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ALG-2与Alix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ALG-2、Alix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协助诊断、判断OSCC恶性程度的指标,为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朱志宇;陈宇;唐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肝癌MHCC-97H细胞株中肿瘤抑制基因LZTFL1与Integrinβ1的相关性,初步分析肿瘤抑制基因LZTFL1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介导将pEGFP-N1-LZTFL1质粒转染入MHCC-97H细胞,通过RT-PCR技术鉴定转染效果;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EGFP-N1-LZTFL1质粒转染后MHCC-97H细胞中Integrin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鉴定结果显示:转染pEGFP-N1-LZTFL1质粒组MHCC-97H细胞的LZTFL1蛋白表达相对值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共同显示:转染pEGFP-N1-LZTFL1质粒组的Integrin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转染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上调LZT-FL1表达后,肝癌MHCC-97H细胞株中Integrinβ1表达明显下降,提示LZTFL1可能通过调控Integrinβ1的表达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郑月娥;李里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现象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对Tca-811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Tca-8113细胞稳定转染OPN,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效率;Westem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染前后OPN、Snail及EMT标志物的变化;通过细胞黏附、迁移及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OPN对Tca-8113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Tca-8113细胞能够稳定表达OPN;与转染前相比,转染后上皮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表达明显降低,而间质标志物vimentin、N-cadherin及Snail 表达增加;Tca-8113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加(P<0.05).结论 OPN增强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可能与其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EMT的发生有关,Snail可能介导OPN的作用.
作者:赵志娟;袁宏伟;贾永峰;韦玄;施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microRNA-204(miR-204)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BMP-2和TGF-β1诱导的成骨分化的功能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5例骨AS和5例非AS的髋关节囊组织;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细胞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S对照组、AS+ miRNA-NC组和AS+ miR-204组;除了正常对照组和AS对照组外,AS+ miRNA-NC组、AS+ miR-204组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7 ng/ml的BMP-2和5 ng/ml的TGF-β1;miRNA-NC和miR-204 mimics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进行转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04、Ⅰ型胶原(c0l-lagen type Ⅰ,Col Ⅰ)、骨钙素(osteopontin,OPN)和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Runx2 蛋白表达水平;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04与Runx2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 miR-204在AS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及BMP-2和TGF-β1处理的细胞中表达降低.过表达miR-204可以显著抑制BMP-2和TGF-β1诱导的ALP活性增高,Col Ⅰ和OPN的表达水平上升.另外,miR-204可以靶向调控Runx2,并且抑制Runx2的表达水平.结论 miR-204与AS成纤维细胞成骨分化密切相关,其可以通过靶向调控Runx2的表达来调节成纤维细胞的骨化,为AS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冯仲锴;孙永强;刘汝银;岳宗进;王新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葫芦素E对肝癌细胞形态学方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葫芦素E孵育HepG2细胞6h,分别通过MTT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过葫芦素E孵育后,HepG2细胞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形态学上胞膜发生翻转,为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检测发现,随着葫芦素E药物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比率上升.同时,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 3蛋白比例上升.体内实验表明,葫芦素E可以提高Bax蛋白表达,促使裸鼠人原位移植肝癌细胞核酸断裂.结论 葫芦素E可以影响HepG2细胞形态学改变,并诱导体内与体外HepG2细胞发生凋亡,而且呈现药物浓度依赖性.
作者:沈杭;陈宗科;钱叶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D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8例骨原发性DF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和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DF中女性3例,男性5例,年龄18 ~56岁,平均30.5岁.发生部位:桡骨2例,跟骨、尺骨、趾骨、椎体、上颌骨、髋臼各1例.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的疼痛和肿胀.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占位,部分患者骨质破坏区内有粗大的骨小梁形成.大体肿瘤边界不清,灰白色无光泽,质地韧.镜下见肿瘤由纤细的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瘤细胞呈束状、平行状或波浪状排列,细胞无异型,核分裂象罕见,肿瘤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在骨小梁间穿插,有些病例侵犯骨皮质或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复发后局部恶变,恶变成分为高分化纤维肉瘤,恶变病例细胞稍丰富,生长活跃,核有异型,可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胞核表达β-catenin,vimentin弥漫阳性;部分细胞表达SMA,Ki-67增殖指数<5%;MDM2、desmin、CD34和S-100均阴性.结论 骨原发性DF罕见,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结合,需与髓内高分化骨肉瘤、骨高分化纤维肉瘤、骨神经纤维瘤、骨神经鞘瘤、骨平滑肌瘤、纤维结构不良等良恶性病变鉴别.DF预后好,但易复发,少数病例可出现肉瘤样变,骨原发性DF被定性为中间型纤维源性肿瘤.
作者:程慧;蒋智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患者女性,45岁,子宫肌瘤切除术后5年,无意中发现阴阜区肿物3天入院.查体:阴阜区皮下可见一直径为1 cm的质韧结节,边界尚清,表面暗红色,局部无压痛.门诊行针吸活检.病理检查 镜检:细胞圆形或多角形,细胞之间相互融合成片;胞质丰富,含有明显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较小,圆形或椭圆形,相对居中,大小一致;可见小核仁(图1).细针穿刺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100核(+)(图2),vimentin(+)(图3).细胞学诊断:外阴颗粒细胞瘤,建议手术切除后送病理检查.免疫表型:CD56、CD68、NSE和S-100和vimentin均(+),Lys(-/+),CD34、NF和desmin均(-),Ki-67增殖指数<5%.
作者:张艳;郭晓凯;赵银环;王蕊;纪晓坤;吴娟;王珩;吴家宁;杜芸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s,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与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不同部位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IMT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0~ 66岁,平均42.27岁.肿瘤部位:肠、肾脏肿瘤各2例,胆囊、肺部和颈、肩、背、上肢、臀部软组织肿瘤各1例.镜下见瘤组织均以增生的梭形细胞为主,间质伴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并有不同程度纤维胶原化和水肿背景.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SMA阳性(11/11),ALK、desmin、HHF-35、CK阳性(2/11),CD34、CD68(1/1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 ~ 36个月,1例手术切口瘢痕增生,疑似术后肿瘤复发,8例均无瘤生存.结论 IMT可多部位发病,瘤组织形态特征以梭形细胞密集型为主,部分为黏液型.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判断.
作者:雷伟华;邹绮嫦;郭锦辉;陈威;石智杰;邓超桦;谭敏华;胡志雄;周泳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1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30~ 68岁.肿瘤直径均≤1 cm,位于阑尾顶端8例,顶端及体部2例,体部1例.11例中神经内分泌瘤1级9例,杯状细胞类癌2例.Syn阳性10例,CgA阳性8例,Ki-67增殖指数均<2%.AB染色阳性2例.结论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规范检查大体标本并合理应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有助于确诊.
作者:程羽青;赵家璧;邵素英;周晓莉;关乃富;蔡雷铭;朱逸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肺纤维平滑肌瘤型错构瘤(pulmonary fibroleiomyomatous hamartomas,PL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PLH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男性,年龄31~39岁,影像学显示肿瘤均位于左肺上叶.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纤维平滑肌组织构成,交织呈束状,在梭形纤维平滑肌细胞之间,可见衬覆立方或矮柱状上皮的小管状或裂隙状结构.免疫表型:梭形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SMHHC、desmin、h-Caldesmon,腺样结构表达CK、EMA和TTF-1.结论 PLH是一种极其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肺内占位性病变的相关症状或体征,该肿瘤的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预后较好.
作者:岳振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阑尾杯状细胞类癌(goblet cell carcinoid,GC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探讨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阑尾GCC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和随访.结果 6例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9~ 81岁,平均65.8岁.2例表现为阑尾根部肿物,切面灰白色,实性质硬,镜下见杯状细胞单个或三五成群弥漫穿插于阑尾黏膜下层及肌层并侵透浆膜累及临近的盲肠和回肠,并可见异型性明显的细胞呈腺管样排列,其中1例为女性患者同时伴有子宫及双侧卵巢包块;4例阑尾无明显肿块,镜下见杯状细胞呈巢状、小腺泡状弥漫分布于阑尾黏膜下层及肌层并侵及浆膜,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表型:CgA、Syn、CK(AE1/AE3)、CDX-2、CK20及AB-PAS均阳性,β-catenin细胞膜阳性,Ki-67增殖指数4% ~ 30%,p53仅在例4和例5中有约5%阳性.结论 阑尾GCC是一种具有神经内分泌和腺上皮双向分化的特殊类型肿瘤,准确的组织学分级及分类可能与其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赵建民;刘莉萍;叶菊香;石雪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LSD1蛋白、组蛋白H3K4me1、H3 K4 me2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MCL和30例反应性淋巴结炎组织(对照组)中LSD1、H3K4me1、H3 K4 me2的表达,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3K4me1、H3 K4 me2、LSD1在MCL中的阳性高表达率分别为33%(10/30)、10%(3/30)和50% (15/30),在对照组中的阳性高表达率分别为71% (23/30)、47%(14/30)和17%(5/30).LSD1在MCL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H3K4me1、H3 K4 me2在MCL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3K4me1、H3K4me2、LS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LSD1与H3K4me1、H3 K4 me2表达呈负相关和负相关发展趋势(rs=-0.483,P=0.007;rs=-0.015,P=0.934),H3K4me1与H3K4me2表达呈正相关(rs=0.665,P=0.000 1).结论 MCL中LSD1蛋白呈高表达,组蛋白H3K4me1和H3K4me2呈低表达.LSD1调控组蛋白H3K4甲基化水平,可能在MCL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LSD1高表达有辅助病理诊断价值,并为MCL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邹宗楷;黄轶群;沈洪武;苏海燕;黄智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肾脏MTSCC患者资料,4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50岁;腰痛2例,体检发现肾肿瘤3例.结果 肿瘤大径范围3.3~6.5 cm,平均4.86 cm.发生于右侧3例,左侧2例.2例行肿瘤剜除术,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均位于肾实质内,界限清楚.3例为经典型,1例富于管状结构,1例富于梭形细胞.此外,含有比例不等的泡沫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结构及坏死区域.细胞核无多形性,无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标记CD10、CD15、CK7、CK19、EMA、AMACR的阳性率分别为0、20%、80%、80%、100%、10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8.6个月,均存活.结论 MTSC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好.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作者:王亚娟;鲁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利用细胞学涂片标本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进行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48例NSCLC患者的细胞学涂片标本,HE染色常规诊断,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型,采用FISH技术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结果 48例细胞学标本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率为8.33% (4/48),其中31例NSCLC恶性胸腔积液标本中检测出3例EML4-ALK融合基因,17例NSCLC细针穿刺标本中检测出1例EML4-ALK融合基因.结论 采用NSCLC细胞学涂片进行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方法可靠,具有实用性.
作者:王蕊;林梅;杜芸;赵银环;王珩;吴娟;纪晓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 B,PTP1 B)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BIDC)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0例BIDC、30例导管原位癌、20例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20例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及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TP1B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PTP1B mRNA及蛋白在BIDC和导管原位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3% (16/30)、60.0%(18/30),50.0% (15/30)、56.7% (17/30),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P<0.01).PTP1B mRNA及蛋白在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P1B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类似原癌基因的作用,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平静;周东华;范菊花;刘兰甜;田杰;郭钊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临床上普遍采用免疫组化法来检测EB病毒,但免疫组化检测操作步骤繁琐,易受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且结果不稳定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大中型医院病理科的仪器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且伴随医院规模的扩大,病理工作量不断增长,传统的手工操作已经逐步被全自动化仪器取代.目前全自动免疫组化仪主要应用于常规免疫组化工作,而原位杂交方面的应用尚未普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自2013年引进BenchMark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并进行EBER原位杂交检测,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永钦;郑宇辉;杨映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因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定位明确及结果客观等优点[1],在临床上已应用于产前染色体数目检测、肿瘤基因检测,如多发性骨髓瘤检测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的检测,担负着辅助病理诊断和指导临床用药的重任.日常病理诊断中,应用FISH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和TOP2A基因扩增,可以判断预后,指导靶向治疗和辅助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检测EGFR基因突变,可以筛选靶向治疗的适用人群;检测TERC基因用来进行子宫颈病变临床分级和预测子宫颈癌的进展[2];另外在淋巴瘤和前列腺癌等方面,还有一些探针可以用于辅助诊断.
作者:江冬瑞;王弦;吴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骨髓检查包括骨髓涂片和骨髓切片,因骨髓涂片受外界主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所以骨髓切片制作的好坏对于判定药物是否会引起骨髓象的变化尤其重要[1].骨髓组织中含有大量钙盐,非常坚硬,不能直接进行石蜡切片,必须经过脱钙后才可直接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因此在短时间内制作出高质量的切片,脱钙时间和脱钙液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解决脱钙技术对骨髓组织切片制作的影响,本文选择4种脱钙液对脱钙效果及对切片HE染色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英永;王韶艳;王凤乾;屈卉锦;邱波;胡建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包括一系列独特的临床特征、以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s)增生为特点的一组病变实体,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其新进展明显地提高了对该病的认识,特别是在大多数LCH病例中重复检测到BRAF V600E等癌基因的突变,以及LCs与其微环境的相互作用确定为LCH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机遇.该文就LCH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许霞;聂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其早期呈浸润性生长,侵袭性强,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胶质瘤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启动、扩增或过度表达以及抑癌基因的突变和缺失.近几年来研究发现了一些对胶质瘤发生、发展较为重要的相关基因.该文针对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1,IDH1)基因与脑胶质瘤侵袭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香桃;谈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第12届Banff同种异体移植病理学会议于2013年8月19 ~ 23日在巴西举行,来自全球222位移植病理学专家、临床医师、外科医师、免疫学专家和研究人员等参会.会议内容于2014年2月发表[1],主要内容包括:修订肾小球炎和移植性肾小球病的定义和量化评分,确定C4d阴性的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BMR)的诊断标准及分类方案,并建立新的Banff研究小组[1]以研究需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明月;郑智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