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杂志

临床护理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安徽省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671-8933
  • 国内刊号:34-1251/R
  • 影响因子:1.68
  • 创刊:200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203
  • 全年订价:163.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临床护理杂志   2006年5期文献
  • 4例Sturge-Weber综合症继发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护理

    目的 介绍Sturge-Weber综合症继发青光眼行滤过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做好患儿术前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眼部及全身的检查,术后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有利于Sturge-Weber综合症继发青光眼手术治疗患儿的恢复,保证手术效果.

    作者:刘玉红;黄文敏;谭均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药物诱发老年患者癫痫的护理体会

    癫痫是一种由脑内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所引起的短暂大脑功能失常的一种疾病,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的部位不同,可出现短暂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及植物神经等单独或组合出现的功能障碍[1].我科2006年3月2例患者出现癫痫发作,考虑为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期间药物诱发所致,停用此类抗生素,并予抗癫痫治疗,患者病情平稳,无再次发作.

    作者:罗红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氩激光治疗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护理

    目的 观察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用氩激光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263例患者(486眼)氩激光治疗.治疗前、中、后,对病人实行全程的护理干预.结果 100%患者顺利地接受了氩激光治疗.随访2年,263例486眼,有效454眼占93.5%,无效32眼占6.5%.结论 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及早对视网膜病变采用氩激光治疗,以阻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氩激光治疗过程中的全程护理干预,对愈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的血糖控制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基础.

    作者:杨玉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护理配合

    尿流动力学 (urodynamics)是泌尿外科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排尿的生理活动及其功能障碍.其原理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 检测尿路各部分压力、流率及生物电活动,了解尿路排送尿液的功能和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

    作者:石建美;林长明;张元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目的 介绍3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laphy 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的护理体会.方法 配合治疗,根椐不同创面采取不同的皮肤护理措施,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营养、水、电解质平衡,病室环境管理,出院指导等.结果 29例痊愈,1例好转后带药出院,1例放弃治疗,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ssss进行护理,治愈率满意.

    作者:丁晓云;董普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双氯芬酸钠栓用于会阴侧切伤口止痛的观察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栓镇痛对有会阴侧切伤口产妇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1%利多卡因行阴部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行会阴侧切术,术后常规会阴皮肤连续皮内缝合;实验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胎儿娩出后,即由助手将双氯芬酸钠栓100mg纳入肛门内3~4cm,于产后12h,再将双氯芬酸钠栓50mg 纳入肛门内2cm处;比较两组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期间、缝合结束到产后12h、产后13h~24h的疼痛情况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会阴侧切伤口缝合期间,缝合结束到产后12h、产后13h~24h的疼痛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5).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25).结论 通过双氯芬酸钠栓的预先镇痛,减轻了产妇会阴侧切伤口的疼痛,以及由疼痛引起的不适,有利于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

    作者:吴景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是一种微创性诊疗冠心病的方法.传统的方法是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须绝对卧床24h,术侧肢体制动6~8h以上,而我科近年来采用的经桡动脉途经介入,可使病人卧床时间缩短,减轻病人的不适感,避免尿潴留,减少出血、皮下血肿等并发症.通过全程围手术期护理,增加病人的舒适感,提高了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戴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门诊呃逆病人的病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重视呃逆的病因检查,使相关疾病尽早得到治疗和护理.方法 根据呃逆发作特点、伴随症状、病人的全身和局部情况、相关辅助检查,对31例门诊呃逆病人的病因进行分析,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和治疗护理.结果 31例呃逆病人中有13例呃逆是继发于某些急慢性疾病,占41.9%.除1例脑肿瘤和1例食管癌预后不佳外,其它病例未有不良后果发生.结论 呃逆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可继发于某些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必须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护理.

    作者:朱明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高频电灼治疗仪治疗腋臭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526例腋臭患者应用高频电灼治疗仪行电灼治疗腋臭的护理方法.方法 在局麻下应用DZ-11型高频电灼治疗仪进行腋臭治疗.结果 323例患者治疗后双腋无臭味,120例偶有臭味,70例较前减轻,10例无效,3例伤口感染后经治疗好转,有效率为84%.结论 做好术前准备,严格术后换药,并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郑娃;龚月琼;陈丽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工气道建立对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复苏的效果观察

    目的 提高急救质量和护士的急救技能及急救意识.方法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建立人工气道,比较护士组和麻醉医生组对病人行喉镜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成功率、时间,观察复苏效果.结果 麻醉医生组在行气管插管技能上优于护士组,但在接到指令到达现场的时间太长,护士组在抢救时间上占优势.结论 急诊护士在气管插管的急救技能上急待培训提高.

    作者:赵群;王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护理.方法 高度近视患者11例22只眼,近视度数在 -8.00~-20.00D之间(平均-16.60D),在局部麻醉下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对术前术后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经过护理11例患者能密切配合手术,术后裸眼视力均≥术前佳矫正视力,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矫正近视度数高、预测性好、有可逆性,是矫正中度和高度近视的一项新技术.强调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给予正确的出院健康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部分.

    作者:张继莲;肖惠明;吴华琨;刘雪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长期胆汁流失病人口服胆汁的护理

    目的 探讨对长期胆汁流失病人其胆汁回输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 将28例长期胆汁流失病人分成口服胆汁组14例,非口服胆汁组14例;对静脉补钾天数和静脉输液量、食欲改善、机体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口服胆汁组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食欲改善、机体康复等方面明显优于非口服胆汁组.结论 对长期胆汁流失的病人其胆汁重新回输体内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作者:杨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先心病患儿术后出现气胸的救治与护理

    气胸是由于胸膜腔内积气导致肺脏部分或全部萎陷的一种疾病,可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张力性气胸会危及生命[1].本文12例均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发生气胸,经及时发现,及时救治和护理,全部痊愈,效果满意.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宏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生大黄经胃管注入缓解急性胰腺炎腹胀的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AP)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AP患者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P的严重程度[1].AP腹胀的原因主要是胰腺炎的大量渗出及产生的炎症反应造成的肠麻痹所致.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0月共收治AP病人42例,使用生大黄经胃管注入缓解腹胀,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层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观在预防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用整体护理观指导预防氟脲嘧啶类为主抗癌药物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效果.方法 将448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化疗期间用口腔护理液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并对病人行健康宣教.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整体护理观应用于病人的口腔护理中.结果 实验组在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口腔黏膜炎持续时间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用整体护理观指导病人的口腔护理有明显效果,可以提高护理的内在质量.

    作者:刘建红;郑晓莉;林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病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临时性血管通路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留置导管的护理,避免发生出血、导管内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方法 正确地使用留置导管,选择佳方案进行抗凝护理,严格规范导管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取得病人配合.结果 本组发生导管内凝血16例,导管相关性感染33例,导管脱落5例,导管口渗血5例.结论 严格规范的操作和护士的责任心对减少临时性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发生十分重要.

    作者:赵学珍;伍强;袁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UPPP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PPP)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总结10例UPPP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处理及护理.结果 术后出现1例呼吸道梗阻、4例咽腔出血、5例腭咽关闭不全,除1例腭咽关闭不全患者于术后3个月随访时痊愈外,其余均为在院时痊愈.结论 健康宣教、术后的密切监护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作者:乔秀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49例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发生原因,以提高对此类疾病护理的重视,为临床护理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5年49例住院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麻痹患者回顾性资料,总结分析发病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49例甲亢合并低钾周期性麻痹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低钾症状好转带药出院.结论 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护理上要重视评估,注重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帮助患者寻找原因,积极预防,可以减少其发病率,提高患者工作、生活质量.

    作者:吴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加强术前、术后护理,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 37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护理并发症.1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做好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顺利渡过围术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雍海荣;潘丽英;汤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两种静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提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采血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BD针进行静脉采血穿刺,对照组按常规法进行静脉采血穿刺.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情况、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在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BD 针静脉采血穿刺可有效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马跃;徐敏;宋悦;袁艳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型敷料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新型敷料在发达国家使用较为普及,近年来已成为医用敷料的主流[1].目前国内也开始将其应用于各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2003年5月~2006年2月,笔者应用新型敷料治疗压疮23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惠蓉;梁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提高老年病人浅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

    老年病人静脉脆性大、弹性差,血管活动度大,穿刺时,血液易顺着尚未完全进入静脉的针头斜面渗入皮下,造成皮下淤血,甚至模糊视野造成穿刺失败.本文对2004年6月~2005年10月我院康复内科收治347例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浅静脉穿刺术进行改进,一次性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祝文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配合

    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是垂体瘤手术的一种术式,手术创伤小,取瘤方便,恢复快,特别适于微型及中等大小的垂体瘤.我院2003年3月~2004年3月与北京天坛医院协作,共开展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29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亚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配合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发病初期,病人多有患肢酸胀、沉重及触痛感,易疲乏;晚期出现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甚至湿疹溃疡,有时可并发出血及血栓性静脉炎,严重影响病人生活及工作.传统手术方法是行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器剥脱曲张静脉和结扎交通支[1].由于伤口较大,术后病人恢复较慢,影响美观.我院2003年8月~2005年3月采用小切口手术方式--点式曲张静脉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252例,均获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赵友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手术配合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膀胱全切除原位新膀胱术已成为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出血较多,术后并发症较多.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创伤较小,出血较少,新膀胱功能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符合肿瘤根治原则等优点[1].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6月开展了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5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余满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护理行为导致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规则和要求,需重新审视护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从而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就护理病历书写,履行患者合法的权益,规范护理的技术操作等护理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导致护理纠纷的危险因素,其目的是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潘凌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护理本专科生临床见习模式的现状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见习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是学生真正与病人接触的开始,学生通过与病人交流和查体,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印证并丰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临床工作思维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奠定基础.因此,临床见习日益受到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且为了提高见习质量在形式、方法和内容上做了不少改革.现将提高本专科生专科见习质量的教学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项茹;毕清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保留灌肠的护理进展

    保留灌肠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肠道疾病病人中,保留灌肠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局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几年来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保留灌肠方法不断改进.本文对近几年来保留灌肠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方巧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暖箱中早产儿臀部皮肤温度测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测量暖箱中早产儿臀温、背温与肛温,并分析三者的差异,以期采用臀温测量代替背温和肛温测量.方法 将80例暖箱中早产儿进行臀温与背温、肛温的自身对照.结果 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处理,臀温与背温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臀温与肛温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测量臀部皮肤温度,体温表易于固定,不易滑出,提高测量的成功率,避免重复操作,简便节时,使用安全,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CSO)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55例确诊为CSO的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对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 对CSO患儿施行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达到减肥的效果,以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陆碧梅;梁海华;陈敏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救病人就诊现状的调查

    目的 探讨急救专科护士培训课程设置中应注重的内容和培训后的职能定位.方法 通过对急救处理收治住院和急诊观察的3950例病人,分类统计主要病种的急救数量,性別和年龄段,就诊时间等.结果 排序前10位的有:创伤、急腹症、脑血管疾病、急性中毒、心血管疾病、以头晕心悸为主诉、儿科急诊、呼吸道疾病、癫痫、癔症等.高峰时间段为上午8~12时,下午5~11时.高发年龄在31~40岁.结论 急救专科护士的技术培训与合理使用,是提高急救病人救护质量和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邱芙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个性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的个性心理及心理干预措施对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7~14岁的哮喘儿童进行艾森克(EPQ)问卷.同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给予同样药物治疗的同时,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等.结果 大多数哮喘儿童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干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哮喘儿童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障碍,针对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药物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陈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造口知识掌握程度对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调查结肠造口患者对造口知识掌握程度及生活质量状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行结肠造口手术,现已出院的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发放调查问卷,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总体评分为59.60,造口知识掌握程度的评分为19.13.结论 加强造口知识教育,提高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金鲜珍;黄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输液改良胶布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静脉输液采用改良胶布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方法 改良组80例用改良胶布固定法,对照组80例用传统胶布固定法.结果 对照组出现局部刺痛、渗漏、输液不畅等输液问题29例,改良组出现以上输液问题10例(P <0.05).结论 改良胶布固定法优于传统胶布固定法.

    作者:林少梅;何瑾云;许佩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留置针封管夹管方法的改进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广泛,但输液完毕封管时,虽然采用同样浓度的肝素液,封管方法也相同,仍出现管腔内不同程度的回血或堵塞,直接影响其留置使用时间.

    作者:陆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婴幼儿输液肢体固定布的设计和应用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因病情需要对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由于患儿惧怕穿刺,一般躁动剧烈,易导致静脉穿刺失败.既增加了患儿重新穿刺的痛苦,又易引起家长的情绪不满,也给护士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易导致护理纠纷.笔者通过临床试验,自制一种婴幼儿输液肢体固定布,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世霞;温守宁;陈琼桂;郑卫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纸塑单包装缝合针及刀片的临床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科室备用的静脉切开包使用频率下降,常因超过灭菌有效期而重新清洗、包装、灭菌,包内的缝合针、刀片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变钝,缝线牢度下降,影响临床使用,因此虽然未经使用,也必须更换,浪费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缝合针、刀片纸塑单包装经环氧乙烷灭菌后备用,既保证了物品质量,又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作者:胡晴霞;李菊芬;何玉梅;史文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纳洛酮治疗双硫醒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双硫醒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8例双硫醒反应伴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LX)26例,对照组22例.两组均给予吸氧、静脉输液、补充能量、止吐等常规治疗,NLX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注纳洛酮.结果 NLX组早期BP、HR、R 等基本生命体征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8h后心肌酶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纳洛酮可作为特效药用于双硫醒反应伴低血压患者,并有显著保护心肌作用.

    作者:宋卓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携带式微量注射泵皮下注射甲磺酸去铁胺的护理

    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常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慢性溶血性贫血,在我国南方地区常见而临床症状严重的疾病[1],其中重型β-地贫是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规范输血和驱铁治疗才能使患者长期存活,保证生活质量[2].我院血液科于2004年9月开始使用携带式微量注射泵皮下注射磺酸去铁胺(DFO),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远玲;粟小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活检钳的清洗保养与灭菌

    活检钳结构复杂,是由钳瓣、关节、钳身、把柄四部分组成,其间通过贯穿在螺旋外套管内的不锈钢导丝相连.螺旋外套管,尤其管内,单靠手工清洗很难达到目的,带有机物的活检钳经过高压灭菌或戊二醛浸泡,组织蛋白凝固,导致钳瓣开关不灵活,螺旋外套管弹性降低,后以钳瓣脱落,或关节断裂而结束其寿命,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了操作风险.我院消化内窥镜室,总结出了一整套关于活检钳等附件的清洗、保养、灭菌方法,大大延长了活检钳的使用寿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桂芳;谢惠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碘伏润滑尿管降低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0.5%碘伏润滑尿管在留置导尿中降低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留置导尿的内科女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用0.5%碘伏润滑导尿管留置尿管;对照组用灭菌石腊油润滑导尿管留置尿管.结果 实验组可显著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0.5%碘伏润滑尿管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牛家兰;刘志琼;刘晓静;孙业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例皮肤接触极微量鸡蛋引发过敏性休克

    鸡蛋含有大量蛋白质,其蛋白质具有抗原性,能导致特定人群产生过敏反应.临床上食用鸡蛋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例比较常见,本例患者皮肤接触微量鸡蛋,并且在极短暂时间内发生过敏性休克,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例亲体肝移植受体感染预防的护理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当内科治疗无效时,肝移植为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1].亲体肝移植具有供肝质量高,排斥反应轻,准备时间充分,术后疗效优于尸体肝移植等优点.但由于受体经历大手术,加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术后极易发生感染.有统计显示,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为普通手术的6倍,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2,3],有效的预防感染是移植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赵洁;施艳;朱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例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其主要特征为皮肤受压或摩擦后即可引起大疱.大疱易发生在外力影响的部位,如四肢关节等处.我科2004年10月10日收住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组讨论式教学在《内外科护理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小组讨论式教学在《内外科护理学》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为今后在护理本科临床专业课程应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法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对我校2002级护理本科生共83人在临床专业课程《内外科护理学》的部分课程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程序为设问、自学、小组讨论、课堂讨论与教师指导、课后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高及存在问题和建议等方面共23项进行了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此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进其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提高,存在的问题是:69.67%学生认为需增加课时,62.65%学生认为有些讨论题不明确,63.72%学生反映课时不足致老师指导不足导致掌握的知识局限等.结论 掌握小组讨论式教学在护理临床专业课程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此教学法无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作者:麻安秀;万伟英;王建宁;杨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早期正规康复训练对小儿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的意义.方法 将0~2岁脑损伤综合症及脑瘫患儿1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中0~6个月的患儿分别归为A1、B1组,6个月~2岁患儿分别归为A2、B2组,A组在医院接受早期正规强化康复训练,B组经指导后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治疗半年后根据盖塞尔发育量表,对两组进行发育商(DQ)评定.结果 A组发育商高于B组(P<0.01),A1组高于A2组(P<0.05).结论 早期进行正规康复训练对治疗早期脑瘫疗效显著.

    作者:赵钰;纵少华;曾春野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