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根据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DVT)的疾病特点,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寻找循证支持,采用护理干预.结果 近期效果满意,本组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DVT.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DVT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管文娟;程圣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间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1]).是四肢骨折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软组织损伤较严重的情况下,尤其是手臂和小腿的挤压伤、碾压伤等.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必将发生肌肉、神经血管的不可逆性损害,产生缺血性肌挛缩,严重者发生肢体坏死或坏疽,还会引起全身不良反应.
作者:吴玲俐;范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动脉斑块旋切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 对20例接受动脉斑块旋切术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予以各方面健康指导,血糖控制在7.1~10.1mol/L后接受动脉斑块旋切术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低血糖、动脉急性再闭塞等并发症,予以对症处理.结论 做好动脉斑块旋切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术前、术后护理可提高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率.
作者:沈林玲;朱敏秋;戴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结肠镜检查可直观了解结肠内病变并能行活检、电切等治疗,配合静脉麻醉,痛苦轻、创伤小,在小儿外科已广泛应用,尤其对儿童结、直肠息肉是首选的诊断及治疗方法([1]).我科2003年12月~2006年8月共对324例患儿行结肠镜检查及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张云霞;张玉环;戚士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6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喉罩式医用雾化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将静脉头皮针伸入气管切开处,并在气管套管外口放一块单层湿纱布,辅以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比较两组方法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湿化、痰痂形成、气管切开带管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采用喉罩式医用雾化器比气管切开处覆盖纱布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可有效湿化气道,减少日吸痰次数,缩短气管切开患者带管时间.
作者:张颖;郑莉;李珍;姚立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暴发型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感染所致,表现为高热、呕吐、头痛、惊厥、脑膜刺激症及皮肤黏膜瘀点([1]).并发华弗氏综合征则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瘀点可逐渐增多并融合成大片瘀斑,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瘀斑可逐渐消退,少数患者因DIC致微血管栓塞可发生皮肤乃至肢体坏死.2005年12月21日,我院收住1例因流脑并发华弗氏综合征致双下肢坏死而截肢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好转后出院.
作者:刘淑靖;张洁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255例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统计2001年1月~2006年6月255例在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55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成功,其中确诊前列腺癌90例·穿刺术后发生血尿15例、血便42例、血精4例、高热3例,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及时对症治疗,症状消失,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做好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护理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爱军;徐晓芬;王喻萍;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患者适宜的进食时间.方法 随机将240例LC术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实验组于术后6h开始进食,对照组于肛门排气后或术后12h开始进食,观察比较不同开始进食时间对患者病情的影响.结果 两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饮食量恢复到术前水平的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01).结论 LC 术后早期进食,可补充营养、减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丁瑞芳;郑书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寻求一种有效、患者满意、乐于接受的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方法.方法 将189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清洁灌肠组)94例,实验组(恒康正清组)95例,比较两组满意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前患者的满意率传统组和实验组分别为63.8%和96.8%(P<0.01),术者对肠道准备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传统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口服恒康正清行肠道准备是一种较好的肠道准备方法,且患者满意、乐于接受.
作者:张春秀;贾冰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液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痰液标本328例,按入院单双日分为高渗盐水诱导痰液组165例,对照组163例,对两组痰液标本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痰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05).结论 诱导痰液采集的痰液标本能提高痰细菌培养的阳性,对减少临床诊断的时间,提高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彭泽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TEN),起病急骤,以弥漫性紫红或暗红色斑片为初表现,迅速波及全身,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或大疱,伴大量液体渗出,类似Ⅱ度烫伤样,全身中毒症状重,可危及生命.现将我科2001年1月~2007年7月收治的21例TEN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丁晓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分析输液吊瓶洗眼法与洗眼壶洗眼法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眼表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滴眼药治疗的同时,观察组40例采用输液吊瓶洗眼法治疗;对照组40 例采用常规洗眼壶洗眼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1周内治愈3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1周内治愈14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 输液吊瓶洗眼法治疗眼表疾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的特点.
作者:付友金;庄晋峰;刘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脾切除术后病人体温升高的规律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对64例肝豆状核变性脾切除术后病人的2周体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63例(98.44%)有不同程度发热.50例术后12h体温开始升高,占79.37%;术后3天体温≥38.5℃29例,占46.03%;发热超过1周32例,占50.79%.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脾切除术后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分析引起发热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并采取有效降温措施,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发热的程度与缩短持续时间,减少发热给机体带来的损害.减轻病人及家属心理负担,取得配合以达到早日康复.
作者:徐为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118例行PICC置管后病人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 20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7%.包括导管异位、送管困难、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外置接头处破损、感染、心律失常等.结论 严格掌握置管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并发症发生原因,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柳柳;吴春丽;郑晓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万托林、爱全乐、普米克令舒压缩喷雾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7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抗感染、吸氧等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万托林、爱全乐、普米克令舒压缩喷雾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超声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哮喘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应用万托林、爱全乐、普米克令舒压缩喷雾吸入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惠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75%酒精湿润按摩治疗小儿静脉输液局部渗漏肿胀的可行性.方法 将67例输液肿胀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75%酒精湿润按摩和50%硫酸镁湿敷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肿胀消退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75%酒精湿润按摩治疗输液渗漏肿胀,效果显著,经济、实用,患儿和家长易接受.
作者:祝秀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冠状动脉造影术,使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床上排尿困难是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采用常规的方法,效果不佳,常需导尿术解决,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2003年3月~2006年10月采取开塞露肛注刺激直肠诱发排便一排尿反射,较好地解决了床上排尿困难的问题.并与常规诱导排尿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小香;周瑞萍;李良;杨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泰素帝(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紫杉特尔)是紫杉醇的半合成衍生物,主要成份是从紫杉的树干、树皮或针叶中提取或半合成的,其作用机理是在肿瘤细胞分裂时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促进细胞中微管稳定和聚合,抑制微管解聚,使细胞有丝分裂受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1]).临床多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治疗.在应用泰素帝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如不及时处理,轻者会致局部组织红肿热痛,重者会引起周围组织坏死、溃烂、甚至功能障碍.
作者:郑国华;魏道琳;徐润禾;邓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国内的应用日趋广泛,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保护穿刺静脉,而且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2006年8月~2007年6月对我科住院的339例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部位和时间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唐汇群;邹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但留置针延长管内回血致堵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小儿多动、自控能力差、出现留置针延长管内回血致堵管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减少因留置针延长管内回血致堵管的发生,我科实施了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鄢爱梅;冯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38例经皮肾穿刺置入造瘘通道病人,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仪器设备的处理.结果 手术护理配合成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黄惠琼;黄月生;郑三女;邝银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侧卧位普遍应用于神经外科、胸科、泌尿外科、骨科等手术中.在传统侧卧体位摆放中,上肢的放置方法是病人侧卧后下侧手臂固定于托板上,上侧手臂固定于手支架上,双臂与身体成直角摆放.临床上由于手术时间长以及上肢过度牵拉等原因,病人常可出现周围神经损伤、血管受压、挤压伤等并发症.为了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我科2007年1月~6月对50例手术病人进行侧卧位托手架的改进,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宁;岑凤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把一组带有单向阀门的分流装置植入体内,将脑脊液由分流管从脑室引流到腹腔吸收,在内镜直视下,将分流管腹腔端植入肝膈间隙,且作固定,我科2006年10月成功实施了该项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德凤;池少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包皮环切术是泌尿科和男性科一种有益于性的卫生和疾病预防的常规手术,传统式包皮环切术([1])切除了包皮内外板、切断了皮下血管及淋巴网、术中用电凝止血,会导致止血处周围毛细血管的闭塞,术后易出现包皮内板血液及淋巴循环障碍,致包皮内板水肿或橡皮肿,切口愈合延迟.我院2006年9月~2007年7月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器切除包皮,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影响日常生活,手术质量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学萍;洪志梅;王风琴;皮建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大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肺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疾病为有效的方法.我院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于2005年5月~12月开展了2例不横断胸骨双侧前胸切口序贯式双肺移植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刘琼;江云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需求水准的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作为一个综合性教学医院手术室,手术种类多,病情复杂,护理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压力大,需要掌握的技术高,发生护理纠纷的可能性较大,现将我科近年来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余永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合理的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解决人力短缺的问题.方法 利用调整班次,实施弹性工作制度,疏通交流与沟通的渠道等方法.结果 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由改进前的78%提高到95%以上,手术物品的准确率由87%提高到97%.结论 充分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为手术病人、手术医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并维护了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郑三女;刘艳;黄惠琼;吴佩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腹腔镜手术是当前世界医学发展的三大主要标志之一(微创、器官移植、基因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愈后瘢痕不明显、术后粘连少、切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较好地维持内环境稳定、费用相对低等优点([1]),在妇产科、普外科、肝胆外科及泌尿外科等领域广泛应用.但随之出现的相应并发症,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害,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现将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双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现代医院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手术室环境封闭,设备繁杂,护士接触锐器及进行各种复杂的操作较多,工作中存在较高的职业危险,主要为锐器伤和黏膜暴露,常见的是感染血源性传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1]).因此,加强职业防护及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要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充分认识职业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切实有效地落实各种防护措施.
作者:任健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其发病率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增加的趋势,血栓形成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由DVT引起的肺栓塞(PE)已被公认是一种致命性并发症.因此,预防DVT发生,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现就DVT的发病情况,病因及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环节的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患病率约为O.5%,国内现有近600万([1]).目前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心理功能恢复,在癫痫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被关注,但是癫痫患者的心理治疗干预尚缺乏有效体系.近20年来,自我效能理论广泛地应用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包括心理健康和临床.特别是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中,提高自我效能有利于慢性疾病的康复.同时,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也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现将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张延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大量失血、失液、有效循环不足,微循环灌注不足,使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征([1]).创伤后大出血导致死亡的大危险在伤后第一个24h.原因是低血容量、体温降低、酸中毒和凝血障碍引起的恶性循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急综合征,现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将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精神科临床应用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对病人的身心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入住我院封闭病区经历过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1例约束病人中,约束的主要原因是攻击行为、行为紊乱占70.3%;约束持续时间超过1天者占50.6%;约束后出现不良心理反应者占89%;躯体不良影响者占33.4%.结论 保护性约束是重症精神病人防范危害行为的有效措施,但合理使用可降低对病人的负面影响.
作者:徐莲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Orem 自护理论及促进病人自护的认知情况,促进护理人员对护理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认识,促进病人的自护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四所医院的200名护理人员实施调查.结果 影响护理人员促进病人自护的因素很多,如护理人员缺乏自护理论相关知识及方法;缺乏支持动力;护理人员自身的价值观念等.结论 系统加强对护理人员促进病人自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促进护理人员服务理念的转变.
作者:李萍;王淑萍;张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临床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进行早期临床护理、康复训练,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临床护理、康复训练,可使患者尽早改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龚桂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本文通过对在门诊就医的新入校大学生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睡眠障碍症状的措施.方法 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根据睡眠状态自评量表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分析睡眠障碍的情况.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睡眠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O.01).结论 针对患者睡眠障碍的不同原因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治疗措施,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金颖;查元新;史凡凡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01年4月~2006年8月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的健康孕妇560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静脉给药)、B组(笑气吸人)、C组(局部麻醉)、D组(对照),各140例.对术中镇痛效果、宫颈口松弛情况、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A、B、C组镇痛方法均有显著效果,A组优于B组和C组,B组与C组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A、B、C组镇痛方法均有显著的官颈口松弛作用,而A、B、C组之间比较对宫颈口的松弛作用无显著性差异.A、B、C组能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组420例孕妇分别采用A、B、C镇痛方法进行人流术,减轻了孕妇的痛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手术质量.
作者:舒家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风险和诱因及其预见性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影响出血的危险因素指标,统计导致出血的诱因,从而总结有关预见性护理方法.结果 肝硬化病程、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直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红色征是出血的高危因素,出血组有诱因可查的比例为62%(68/112),以饮食不当为主要诱因.结论 识别肝硬化并发EVB的危险因素和诱因,有利于针对高危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
作者:谷静;曹海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医院的普通病人服应用于会阴部手术病人,存在许多蔽端,如病人穿脱不方便、戴有尿管穿着不舒服,手术时消毒液、血液等开车脏衣服.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科设计了一种会阴部手术病人衣服,应用于手术病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闵丽华;吕群;张安琴;白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对学生知识结构要求的具体体现,是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也是指导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因此,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性教学文件([1]),我院在制定和修订培养方案时,着重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重点探讨.
作者:史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护患沟通障碍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方法 2005年11月~2006年9月对我科实习的护生57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内容为护生在临床实习中是否存在护患沟通障碍及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护患沟通障碍.表现在护生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自信心缺乏,病人对护生的不信任,病人不配合,病人文化程度低等.结论 通过分析护生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及临床实习质量.
作者:周勤;贺吉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护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实用性人才是护理教育的终目标.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实践阶段,是护生学习过程的终结环节,也是护生从学校走向护理工作岗位的重要转折点,临床实习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形成.我系已安排两届护生进行了临床实习,2006届91人、2007届97人,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实习生座谈会,我们及时归纳出影响护理本科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并和实习医院一起采取应对措施.
作者:王雪琴;王丽;叶天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E)是一种新的口服肿瘤内激活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可通过独特的作用机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优先活化为5Fu,不仅提高了肿瘤内的药物浓度,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且还明显降低了正常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减少了毒副作用([1]),我科采用CAPE治疗对5-Fu耐药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31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锦秀;吴田;石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