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手术衔接流程重组在中华健康快车大批量白内障防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健康快车酉阳站第一个工作周的80例患者,按照手术难易程度分为复杂组和普通组,复杂组30例(30只眼),普通组50例(50只眼),观察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记录手术专用以色列消毒蒸锅一个完整循环的时间.结果 复杂和普通白内障年龄、性别没有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针对前期问题,及时改进,重组手术衔接流程,既可以高效利用消毒蒸锅,又可以保证白内障防盲手术的连台之间无缝隙连接.
作者:鲁为凤;黄霞;曲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对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 2016年1月收治的57例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超声乳化手术组(n=34)和小梁切除组(n=23),超声乳化手术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d中央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小梁切除组,降眼压效果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超声乳化手术组视力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小梁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1/23),通过x 2检验可知,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015,P>0.05).结论 超声乳化可显著改善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提高患者视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蕾;刘志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针对眼肌麻痹疾病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眼肌麻痹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30例,针对该组患者使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针对该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其疗效差异,经入院前检查,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眼科疾病史、遗传眼科疾病史均无明显差异,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终治疗结果差异明显,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7/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3.3% (19/30),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眼肌麻痹疾病使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相比较使用传统治疗方法更好,不仅可以有效的治愈疾病,同时改善患者的眼部血液循环,补充眼部肌肉所需营养,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压水平与视力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前眼压水平与视力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可有效降低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庞彦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硅油取出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21眼)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23G硅油取出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13眼(A组)采用机器负压抽吸法硅油取出,8眼(B组)采用人工抽吸法硅油取出.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佳矫正视力、眼压、并发症情况.结果 21眼中20眼(95.2%)术后视力提高,视力大于0.01的占90.5%(19/21),大于0.2者占33.3%(7/21).21眼术前眼压16.86±7.20mmHg,术后3个月眼压11.94±2.96mmHg,术前术后眼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331,P<0.05).人工晶体均成功实现囊袋内植入.A组术中全部一次性硅油取出.B组术中7眼硅油断流,需要多次顶压巩膜寻找取出;1眼出现眼压骤降.术后并发症为暂时性角膜水肿、乳化硅油残留、硅油滴粘附在视网膜表面、高眼压、黄斑裂孔未闭.结论 硅油取出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23G机器抽吸硅油法较人工抽吸法眼内压可控,手术更安全高效.
作者:苏定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8例(5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SIOL组14例(28眼)植入单焦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TIOL组14例(28眼)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AT LISA tri 839MP),术后6月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裸眼远、中、近视力,佳矫正远、中、近视力及问卷调查术后患者主观全程视力的满意度.结果 TIOL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裸眼中视力高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中、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TIOL组在脱镜率及中、近视力满意度均高于S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力及IOL总体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后可提供极好的远、中和近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肖燕;王骞;朱俊英;谢可;张蕾;刘建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伴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 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66例,并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视力≥0.01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眼内压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中,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并发症少.
作者:杨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Conbercept联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 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等眼科检查确诊为DME的40例患者40只眼.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按“3+PRN”方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Conbercept,每次注射剂量为0.05ml;试验组在第一次注射Conbercept后1周给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 l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变化.结果 1、两组患眼平均BCVA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36、13.208、12.729、11.201,P<0.05;t=6.903、11.184、12.550、10.053,P<0.05).两组患眼平均CMT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31、22.120、22.566、21.596,P<0.05;t=23.540、26.268、29.298、28.032,P<0.05);.2、对两组患者的BCVA和CMT分别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BCVA和CMT在组间的处理效应和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没有统计学意义;3注药次数比较:试验组平均注药次数为(3.80±0.616)次,对照组平均注药次数为(4.30±0.57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7,P<0.05).结论 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及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DME均有效,可提高患眼视力,改善视觉质量,减轻黄斑水肿;联合治疗可减少玻璃体腔注药次数.
作者:戴琰琰;史春生;王勇;詹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把我院2016年防盲复明工程活动中住院手术治疗的21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A组116眼,采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治疗.B组102眼,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结果 A组116眼(小切口囊外)和B组102眼(超声乳化)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均良好,白内障超声乳化组与小切口囊外摘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和手术适应症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林伦清;陈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治疗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对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25例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治疗,B组25例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前术后泪膜稳定性变化.结果 B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A、B组患者术前SIT、BU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A、B组患者Schirmer I泪膜分泌量(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A组SIT、BUT指标与B组术后比较仍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6个月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均可有效治疗翼状胬肉,但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患者视力改善更为理想,具有临床应用及研究价值.
作者:刘娟;胥传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住的翼状胬肉并进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132例,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护理指导.结果 多数患者术中配合度良好,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耐受良好,无一例出院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诊术后复发率低.结论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增加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的配合度和耐受性,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任露露;彭慧;陈春霞;陈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质护理.方法 通过对28例28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增殖期病变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针对患者治疗各阶段,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系统的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4眼一次性手术复位成功(85.7%)术后三个月取出硅油,其中有4例伴有晶状体混浊的同时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4例硅油填充下仍然存在下方局限性视网膜增殖,术后三个月取出硅油再次切割增殖膜然后注入C3F8气体填充,随访至气体完全吸收,视网膜复位.结论 对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23G玻璃体切割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肖长美;李春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眼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表面麻醉给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白内障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同时采取表面麻醉给药方法配合治疗,同时采取术前教育、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的综合护理手段帮助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经过相应的治疗,患者术后1d、16d、80d视力达到0.5以上占总数的97.5%(78/80),其中视力达到0.8及以上患者占总数33.75(27/80),视力达到0.3及下患者占总数的2.5%(2/80).结论 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给于表面麻醉治疗的同时实施相应的护理配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帮助患者视力恢复,值得深入挖掘.
作者:刘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在住院期间提供全方面的优质护理服务,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通过对本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住的41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观察.结果 患者能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地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结论 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整体护理,是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莉莉;葛长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沙眼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传染性角结膜炎,一直以来,控制沙眼的一大安全措施就是在药品监督管理局(MDA,mass drug administraion)指导下经辉瑞制药有限公司(Pfizer Inc.)捐赠的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的使用.单次口服阿奇霉素对治愈眼部沙眼衣原体感染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对抗生素的严格使用管理,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特定人群的治疗与检查并不是建立在对每一位患者的单独确诊之上.这是因为临床的沙眼症状或迹象并不总意味着是存在沙眼衣原体(C.Trachomais),而且对感染体的精准检测非常昂贵,也非常耗时.因此,对特定目标人群的治疗是不论他们是否已经确切带有病原体的.
作者:Paul Emerson;Katie Gass;陈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白内障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致盲原因,也是我国重要的致盲原因,白内障摘除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白内障手术率(CSR)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对基层医院的眼科医师和年轻医师进行恰当的白内障手术规范化培训是提高我国CSR的关键之一.
作者:张国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泪小管切开治疗泪小管炎伴泪小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1-2017.3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泪小管炎伴泪小管结石患者19例,均行经泪小点的泪小管切开,随访3-6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中治愈17例,好转2例,治愈率100%.结论 泪小管切开治疗泪小管炎伴泪小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红霞;樊冬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 2017年6月我院丝状角膜炎患者76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38例.对照组刮除丝状物后采用贝复舒滴眼用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2h、12h、24h、3周时疼痛程度(VAS评分)、角膜上皮愈合情况(Fl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38/38)高于对照组84.21%(3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12h、24h时观察组VAS评分及治疗后3周时F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时观察组VAS评分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丝状角膜炎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作者:景聪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内眦皮肤重置法联合皮下深部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并内眦赘皮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2例(42眼)先天性睑内翻伴内眦赘皮行手术治疗并随访6个月以上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2例22眼,女10例20眼,年龄5 ~ 36岁.平均11.5±8.1岁.随访6~31个月,平均15.2±7.9个月.内眦皮肤重置法联合皮下深部内固定术组17例(32眼),褥式缝线矫正法组5例(10眼),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效果和远期复发率.结果 内眦皮肤重置法联合皮下深部内固定术组治愈率93.8%,临床治愈100%,远期0眼复发,复发率0.0%;褥式缝线矫正法组治愈率33.3%,临床治愈50%,远期4眼复发,复发率40%.两组远期术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眦皮肤重置法联合皮下深部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并内眦赘皮疗效好,远期复发率低.
作者:于璐;程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应用25G+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7月在我科就诊的恶性青光眼确诊患者18例18眼.术前患眼视力范围分布于手动~0.5,患眼眼压分布于18.3 ~56.8mmHg,平均(35.21±10.43)mmHg,眼轴长度19.60~ 22.46mm,平均(20.63±0.48)mm,中央前房深度0.98~ 1.86mm,平均(1.31±0.22)mm.所有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扁平部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患者佳矫正视力分布于0.2 ~ 0.8之间,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01P=0.00);眼压分布于12.3~ 19.8mmHg之间,平均为(16.05±2.46)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 P=0.00);前房深度1.89 ~ 3.49mm,平均(2.42±0.47)mm,与术前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 P=0.00);术后早期1例术后眼压为8mmHg,经抗炎治疗恢复正常,末次眼压为15mmHg;所有患者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眼内出血、感染、眼压失控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25G+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可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
作者:冀鹏飞;高延庆;赵晓金;王向华;潘俊辉;陈小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RS型泪道再通管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RS型泪道再通管(济南晨生医用硅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对97例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泪道探通后插管治疗.结果 治愈81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27%.术中无鼻腔出血,泪小点撕裂,泪小点外翻等并发症.术后无眼睑红肿,泪小点撕裂,泪小点外翻,泪小点及泪小管炎,无拔管困难等并发症.结论 RS泪道再通管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术后效果满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对患者的眼部刺激小,对日常生活无影响.
作者:金海丽;韩林峰;盛永红;王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6月-2016.12月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病理性近视伴CNV形成病例38例(72眼);患者中男19例38只眼,女19例34只眼;年龄24 ~ 70岁,平均52岁.随机分为试验组(38只眼)及对照组(34只眼)每组19例,试验组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联合术后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每次口服1.5g,一日三次,口服疗程3个月,于注射后第1、2、3个月各随访1次,并于第1、2个月随访时各追加注射1次,对照组仅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剂量及疗程同试验组.通过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压、检眼镜、眼底彩色照像、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分析两组在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央凹厚度(CMT)及眼底血管造影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及对照组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t=6.72、-8.12,P<0.01;对照组:t=2.28、-7.54,P<0.05).治疗后l、2、3个月,两组间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12、3.27,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试验组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3.61、-4.64,P均<0.05).FFA/ICGA显示试验组3个月有30眼渗漏消失,8眼渗漏面积明显减小,治疗均有效,对照组有16眼渗漏面积减小,16眼渗漏面积变化不明显,2眼有新鲜出血.结论 比较单纯药物治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能够更有效的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萎缩,减少出血及渗漏,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是目前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CNV较好的方法.
作者:张曙光;王瑞峰;项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