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492
  • 国内刊号:34-1065/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1955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 安徽省优秀学报(2004 2009)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PTP1 B及瘦素信号通路在奥曲肽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在奥曲肽(OCT)治疗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瘦素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OCT组、模型组。模型组和OCT组采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饲养8周后,采集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肝脏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大鼠血清白蛋白(ALB)。ELISA法测定瘦素水平, 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瘦素及瘦素受体(Ob-Rb)的表达,碱水解法测定肝脏中羟脯氨酸(Hyp)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组织内PTP1B、JAK2、STAT3、p-JAK2、p-STAT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OCT组大鼠血清中TBIL、ALT、AST水平上升(P<0.05), 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瘦素、肝组织内瘦素及瘦素受体表达增加(P<0.001)。肝组织中Hyp含量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及OCT组JAK2、STAT3磷酸化水平较空白组升高(P<0.001)。OCT组与模型组比较,肝脏生化指标改善明显,病理改变较轻,血清瘦素含量减少(P<0.05),肝组织内瘦素、Ob-Rb及Hyp含量降低(P<0.05), JAK2、STAT3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均有降低(P<0.05),而PTP1B表达增加(P<0.001)。结论应用OCT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肝维化程度,减轻肝脏损伤。推测其机制是OCT通过上调PTP1B,抑制了瘦素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促肝纤维化效应,终达到抗肝纤维化的目的。

    作者:陈元淦;张超;李方跃;牛森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光通过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调节睡眠活动

    目的:利用不同基因型小鼠,探讨有无自主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ipRGCs )的小鼠在光的调节下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四种不同基因型小鼠,分别为野生型(C57BL/6,WT),ipRGCs不感光型(MKO),仅保留ipRGCs型( MO )和视杆、视锥细胞缺失且 ipRGCs 不感光型( TKO)。记录小鼠在12 h ∶12 h明暗交替下24 h睡眠量和觉醒量以及在关灯后1 h (即21:00)给予3 h光照,观察其在光照期间(21:00~24:00)睡眠量和觉醒量的变化。结果在12 h ∶12 h明暗交替下, WT、MKO和MO小鼠的觉醒、快动眼睡眠( REM)、非快动眼睡眠( NREM)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并且这3种时相的分布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KO小鼠的3种时相无稳定相位,表现为自由运转。与12 h∶12 h明暗交替的相应时段比较,在3 h光照期间,WT小鼠觉醒总量减少(P<0.01),REM总量增加(P<0.01),NREM总量增加(P <0.01)以及总睡眠时间(TST)增加(P <0.01);MO小鼠觉醒总量减少(P<0.01),REM总量增加(P<0.05),NREM总量增加(P<0.05)以及TST总量增加(P<0.01);MKO 和TKO小鼠的3种时相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表达视黑素的ipRGCs在小鼠光诱导睡眠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媛;吴芳;李晓凤;洪艳;丁正霞;许奇;张瑾;薛天;鲍进;王烈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化学合成microRNA-29 a inhibitors和mimics对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小 RNA-29a ( miR-29a) inhibitors 和mimics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心肌组织,以组织块酶消化法分离细胞,通过差速贴壁离心法收集、培养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应用Lipo-fectamineTM 2000 Reagent分别向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瞬时转染miR-29a inhibitors和miR-29a mimics 24 h和48 h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qRT-PCR)检测miR-29a、Ⅰ型胶原前胶原 A1(Col1A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RNA水平的表达,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在瞬时转染miR-29a inhibitors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miR-29a 的表达水平下调;而在转染 miR-29a mimics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 miR-29a 的表达水平上调。Col1A1在miR-29a inhibitors组中表达水平升高,而在miR-29a mimics组中则表达水平降低。α-SMA在miR-29a inhibi-tors组中表达水平升高,在miR-29a mimics组中则表达水平降低。瞬时转染miR-29a mimics 24、48 h后,与空白对照组和其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力明显下降;而瞬时转染miR-29a inhibitors 24、48 h后,心肌成纤维细胞活力则明显增强。结论 miR-29a mimics可明显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而miR-29a inhibitors则显著提高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提示心肌纤维化的形成可能与 miR-29a 表达下调有关,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泽文;陶辉;周晓;施鹏;张家贵;宣海洋;占红英;石开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酒精致小鼠肝细胞损伤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s)在酒精致小鼠肝细胞损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小鼠正常肝细胞株AML12为研究对象,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点酒精对AML12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酒精对AML12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酒精致AML12细胞损伤中HDACs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酒精浓度100 mmol/L 刺激24 h, AML12细胞的存活率为84%,可以明显抑制小鼠正常肝细胞 AML12的增殖( P <0.05);酒精浓度100 mmol/L刺激24 h,AML12细胞的凋亡率为16%,可以增加AML12细胞的凋亡( P<0.05)。在酒精致AML12细胞损伤中, HDAC1、2、3、4、5、6、7、8的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 P<0.05), HDAC9的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HDAC10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酒精致肝细胞损伤中, HDACs的表达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提示和HDACs相关的表观修饰可能参与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星;黄成;孟晓明;李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剂量脉冲式给药克服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耐药的体外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高剂量脉冲式给药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PC9/GR的抗肿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对PC9/GR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 IC50),根据IC50值,分为吉非替尼常规剂量给药组和脉冲式剂量给药组,分别作用于PC9/GR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各处理组中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如p-EGFR、EGFR、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p-AKT)、AKT、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p-ERK)、ERK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脉冲式给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 <0.01),同时可明显下调p-EGFR、p-ERK、p-AKT蛋白表达(P<0.05)。结论吉非替尼高剂量脉冲式给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抑制PC9/GR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阻断EGFR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作者:万宜涛;袁媛;潘跃银;张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瘦素预处理经线粒体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中瘦素预处理经线粒体信号通路对机体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 IR)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线栓法制作大鼠IR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作血管结扎)、IR瘦素预处理低、中、高剂量(20、50、100μg/kg)共5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经缺血半小时再灌注24 h,观察心肌 HE 染色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mPTP )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 Bcl-2)、凋亡相关基因( 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及瘦素预处理组心肌病理学表现减轻,IL-6、TNF-α、mPTP及Bax表达显著降低( P<0.05), Bcl-2在瘦素预处理组中表达显著增高,且在瘦素高剂量组中表达高(P<0.05),均无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瘦素可缓解 MIRI 的炎症反应及mPTP的开放,并促进线粒体通路相关蛋白 Bcl-2上调,使Bax蛋白的表达下调,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

    作者:王文艳;徐彤彤;戴春光;白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室旁核中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活性氧介导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的升压作用

    目的:研究室旁核( PVN)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活性氧(ROS)通路在慢性间歇性低氧(CIH)大鼠的升压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间歇性低氧组(CIH 组)(8 h/d,连续15 d)。用立体定位仪进行PVN核团定位微量注射,采用颈动脉插管法在体测量大鼠平均动脉压(MAP),ELISA 法测量 PVN 中 Ang Ⅱ、ROS 含量, Western blot 法测定 PVN 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蛋白表达,应用试剂盒(羟胺法)测定PVN中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IH组大鼠PVN中ROS(P<0.05)和Ang Ⅱ含量显著升高(P<0.01),AT1R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T-SOD活力则明显下降( P <0.01)。双侧 PVN 内微量注射 Ang Ⅱ(0.3 nmol)可升高两组大鼠的MAP,而CIH大鼠MAP升高更显著(P<0.01);超氧阴离子清除剂Tempol可降低两组大鼠的MAP,而CIH大鼠MAP降低更显著(P<0.01);Tempol预处理可抑制Ang Ⅱ对两组大鼠的升压作用,且在CIH组中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P<0.01)。结论室旁核中ROS介导了Ang Ⅱ在CIH大鼠中的升压作用。

    作者:唐志强;范一菲;汪金丽;程文慧;沈兵;钟明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cl-1抑制剂UMI-77诱导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白血病-1( Mcl-1)分子选择性抑制剂UMI-77诱导胃癌细胞MGC-803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Annexin V/ PI 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浓度UMI-77作用后MGC-803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Western blot 法检测UMI-77作用后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 Caspase-9)、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的活化情况以及B 淋巴细胞瘤2(Bcl-2)、Bcl-2蛋白1亚型1(Bcl-XL)和Mcl-1蛋白的表达情况;转染Mcl-1 siRNA 特异性沉默 Mcl-1基因,Western blot 验证基因沉默效果,Annexin V/ PI 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对UMI-77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UMI-77能诱导胃癌细胞MGC-803发生凋亡,随着药物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UMI-77作用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Caspase-9、Caspase-3和PARP 在UMI-77处理24 h 显著活化(P <0.05);Bcl-2、Bcl-XL 在UMI-77作用前后的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明显改变,而Mcl-1在12 h 起即明显下调(P <0.05);与阴性对照比较,转染Mcl-1 siRNA 后MGC-803细胞中Mc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0.05),且转染后再用UMI-77处理,细胞凋亡率降低(P <0.05)。结论 UMI-77可通过内源性凋亡途径诱导胃癌细胞MGC-803发生凋亡,下调Mcl-1表达会阻止UMI-77诱导的凋亡。

    作者:朱雪萍;吴萍;张林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胰岛素抵抗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组织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3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均等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高脂饮食组( HF组)及高脂饮食复合日本血吸虫感染组( HSJ组)。分别在高脂饲养第6、12周末检测空腹血糖( FBG)、空腹血浆胰岛素( 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4(STAT4)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6(STAT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感染第6、12周末, HF组HOMA-IR高于NC组(P<0.01);感染第12周末,HSJ组HOMA-IR明显低于HF组(P<0.05);感染第6、12周末,HSJ组IL-4高于NC组及HF组(P<0.05);感染第12周末,HSJ组STAT6高于HF组(P<0.05);感染第6、12周末,HF组STAT4高于NC组(P<0.05)。结论血吸虫慢性感染可改善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诱导肝脏组织高度表达STAT6及分泌IL-4有关,为防治糖尿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宫阿娟;李素梅;王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miRNA-16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VEGF-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miRNA-16作用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VEGF-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 nmol/L的miRNA-16和阴性对照序列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进人肺腺癌 A549细胞中,通过qRT-PCR法检测转染后 A549细胞中 miRNA-16的表达水平,MTT 法检测转染 miRNA-16后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 ELISA法检测转染miRNA-16后细胞VEGF-A表达水平。结果转染培养24 h后,测得转染组miRNA-1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 P<0.05);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 P<0.05);转染组细胞VEGF-A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 miRNA-16能引起细胞增殖抑制,并且可能与下调VEGF-A的表达有关。

    作者:徐胜;束军;李晓峰;程宇;沈继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Tumstatin转基因巨核细胞在NOD/SCID鼠体内产生抗新生血管作用血小板

    目的:了解tumstatin转基因巨核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NOD/SCID)鼠体内生成血小板情况及其抗新生血管作用。方法制备的tumstatin转基因巨核细胞注入NOD/SCID鼠体内,定期取血,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转基因血小板产生情况;激光共聚焦法检测血小板的tum-statin表达;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试验检测血小板的抗血管生成作用;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转基因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结果 tumstatin转基因巨核细胞输注NOD/SCID鼠后的第3天,外周血可检测到人血小板;血小板表达tumstatin;这种转基因血小板可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并保持正常的聚集功能。结论 tumstatin转基因巨核细胞可在NOD/SCID鼠体内产生有抑制血管形成且保持正常聚集功能的血小板,为进一步抗肿瘤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任荟蓉;罗以勤;李娟;周明;赵亮;姚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糖诱导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

    目的:研究高糖诱导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以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甘露醇组。 MTT、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状况;ELISA 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的活性;Western blot法分析B淋巴细胞瘤-2( Bcl-2)及Caspase家族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能抑制HK-2细胞的体外增殖,下调抑制凋亡作用的蛋白Bcl-2表达,上调促凋亡作用的蛋白 Bax、Bak 表达( P <0.05);流式细胞术显示HK-2细胞周期有明显的变化,且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中期凋亡和末期凋亡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 P<0.01),并且Caspase酶原降解及活性表达也呈上升趋势(P<0.01)。结论高糖能抑制HK-2细胞体外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Bcl-2及Caspase家族调控HK-2细胞的凋亡。

    作者:袁育珺;段惠芳;胡志坚;汪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模拟微重力对猕猴肺组织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对猕猴肺组织CC亚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趋化因子受体6(CCR6)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5只猕猴分为3组,每组5只:对照组、模拟组、恢复组。 HE观察猕猴肺组织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CCL20及CCR6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拟组和恢复组猕猴肺组织可见肺泡间隔增厚,肺间质内及支气管旁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恢复组较模拟组减轻。模拟组、恢复组 CCL20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拟组CCR6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恢复组显著增高( P <0.01)。模拟组CCL20及CCR6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恢复组显著升高( P<0.05)。结论中、长期模拟微重力可引起肺组织结构破坏、淋巴细胞浸润,并可引起猕猴肺组织中CCL20及CCR6表达增强。

    作者:许崇玉;王萍;陈杨;朱敏立;司少艳;蔡艺灵;马华松;陈志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质指数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体质指数( BMI)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0例确诊为RA的患者,分为体重过低( BMI1)组:110例(17.7%);体重正常( BMI2)组:354例(57.1%);超重( BMI3)组:156例(25.2%,其中肥胖者占3.0%),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异同,分析RA患者BMI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BMI1、BMI2、BMI3三组首发症状为膝、踝及髋负重关节炎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6%、28.0%、44.2%,首发症状为手、足等外周小关节炎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6.4%、72.0%、55.8%( P<0.001);BMI1组较BMI2、BMI3组双手X线骨破坏较重、关节功能差( P<0.001);三组在是否使用激素及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抗环瓜氨酸多肽( CCP)抗体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 TJC )、健康评估问卷( HAQ )评分、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组较其他组ESR、CRP、DAS28、HAQ评分高,SJC及TJC数目多(P<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RA患者的ESR(rs=-0.174, P <0.001)、CRP ( rs =-0.138, P =0.001)、DAS28( rs =-0.155, P <0.001)、SJC ( rs =-0.110, P =0.006)、TJC( rs =-0.123, P =0.002)、关节功能( rs =-0.102,P=0.012),以及双手 X 线分期(rs =-0.113,P =0.007)呈负相关性,与类风湿因子、疼痛VAS评分、HAQ评分、病程等指标间无相关性;④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为CRP和ESR的影响因素。结论低或正常BMI的RA患者发病以小关节为主,而高BMI患者以负重关节发病比率增高;低BMI的RA患者有着更高CRP、ESR及疾病活动性,而高BMI对疾病活动性及骨破坏可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常玲;徐建华;徐胜前;肖会;黄玲玲;刘娜;马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NTN-1表达在肝癌术后早期复发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神经黏附分子接触蛋白-1( CNTN-1)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9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组中CNTN-1的表达。分析CNTN-1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 CNTN-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0.01)。 CNTN-1表达与肿瘤直径、有无完整包膜和TNM分期相关(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NTN-1、肿瘤大小、有无完整包膜、微血管侵犯、甲胎蛋白( AFP)、Edmondson 分级和TNM 分期与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CNTN-1高表达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NTN-1的高表达是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潜在预测因子。

    作者:李光耀;荚卫东;程亚;盛须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NKG2 D和分泌型MIC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NK细胞活化性受体( NKG2D)及其分泌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A( MICA)在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KG2D及分泌型MICA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NKG2D和分泌型MIC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9%(23/70)和67.1%(47/70);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0%(42/70)和31.4%(2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NKG2D、分泌型MIC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 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病变部位及大小均无关。 NKG2D的表达与分泌型MICA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NKG2D的表达与分泌型MICA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与胰腺癌侵袭转移能力有关,分泌型MICA可能通过下调NKG2D在肿瘤中的表达,从而逃避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作者:徐弘;陈炯;赵跃;朱兴兴;方恒忠;赵金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前额叶肿瘤患者决策能力研究

    目的:研究额叶背外侧肿瘤患者决策能力是否存在改变。方法实验分别采用风险概率未知情境下的爱荷华博弈任务( IGT )和风险概率已知情境下的骰子博弈任务( GDT)对38例额叶背外侧肿瘤患者(肿瘤组)及3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决策能力研究。结果在IGT任务中肿瘤组在5个block项目中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GDT任务中,肿瘤组患者选取的“2”项目次数和风险频率增高,而在“3”项目次数和安全选项频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表明前额叶背外侧肿瘤患者的决策能力明显受损,且决策认知过程中存在分离现象。

    作者:汪宇阳;万经海;王龙;王绪扣;汪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肝细胞癌组织中Shh、Gli1、Snail、E-cadherin表达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Shh、Gli1、Snail及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肝组织中 Shh、Gli1、Snail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Shh、Gli1、Snail及E-cadherin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前3者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 E-cadherin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 P <0.05);4种蛋白的表达均与肝癌直径、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癌栓相关( P<0.05);4种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肿瘤单发或多发、肝硬化与否均无相关性;Shh、Gli1和Snail两两之间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而这3个蛋白表达均与E-cadherin呈负相关性( P<0.05)。 Shh、Gli1及E-cadherin在肝癌组织阳性表达程度与预后相关,而Snail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同时表达则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Hedgehog信号通路与上皮间质转换过程在肝癌组织中均异常活跃,提示异常激活的Hedgehog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引起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而调控上皮间质转化发生,从而影响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倪卓然;谢坤;赵红川;朱立新;耿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浆microRNA-18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icroRNA-182( miR-182)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7例NSCLC患者( NSCLC组)和39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浆中miR-182的水平,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癌胚抗原( 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含量。分析miR-182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估miR-182的诊断价值。结果 miR-182在NSCLC组血浆的相对表达量为1.610(1.435,1.975),与对照组的1.060(0.730,1.355)比较,显著升高(P<0.01);miR-182表达在胸膜转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块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miR-182为1.365时,灵敏度为89.4%,特异度为79.5%;miR-182联合 CEA及CYFRA21-1时,曲线下面积( AUC)为0.995,灵敏度高达93.6%,特异度为97.4%。结论 NSCLC患者血浆miR-182表达明显上调,联合CEA及CYFRA21-1可弥补单一检测的局限性。 miR-182有望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NSCLC的辅助诊断。

    作者:张艳艳;徐爱晖;李永怀;胡华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儿童先天性脑结构异常所致难治性癫痫的个体化外科干预及预后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脑结构异常所致难治性癫痫个体化外科治疗的时机、手术方式、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个体化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脑结构异常所致难治性癫痫17例患儿(年龄≤14岁)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及头皮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必要时行侵入性脑电图(iEEG)(皮层电极或脑深部电极置入)检查,以明确致痫灶及功能区,设计个体化外科手术干预方式。17例患儿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14岁,8例患儿行癫痫灶切除,2例患儿行癫痫灶切除和皮层热灼术,4例行海马切除术,2例行迷走神经刺激术(VNS),1例行前颞叶皮层切除和海马切除术。术后运用Engle分级对患儿手术疗效进行评估,并对患儿手术前后的智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3~68个月,随访期末疗效(Engle分级):Ⅰ级11例(64.7%)、Ⅱ级4例(23.5%)、Ⅲ级1例(5.9%)、Ⅳ级1例(5.9%),无长期并发症和死亡病例,通过韦氏量表和盖塞尔发展量表对手术前后进行评估,显示患儿在智商方面得到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明显好转。结论对先天性脑结构异常癫痫患儿,一旦明确,应尽早手术评估,根据影像学及脑电图监测结果,采用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手术微创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王启军;魏祥品;钱若兵;牛朝诗;傅先明;范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膀胱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老年膀胱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老年膀胱癌根治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38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为Ⅰ组,3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为Ⅱ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Ⅱ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插管后( 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1 h时(T3)、手术结束时(T4)心输出指数(CI)、每搏变异度(SVV)、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 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氧供指数( DO2 I)、氧耗指数( VO2 I)、氧摄取率( ERO2)均明显高于Ⅰ组,在T1、T2、T3、T4时动脉血清乳酸( Lac)、S100β均明显低于Ⅰ组,尿量、胶体液量均明显多于I组,而晶体液量、总输入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I组,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明显早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更有助于稳定老年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能有效维持机体氧供需平衡,保证微循环灌注,还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铁军;蒲国华;程爱斌;王建军;高晓增;白净;张树波;董晓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复发性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病致病菌种分析

    目的:对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病( RVVC)患者不同发病时期致病菌种进行分析,为RVVC的有效治疗提供病原学研究资料。方法以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 2酵母菌鉴定卡鉴定妊娠与非妊娠RVVC患者致病菌种差异,同期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病( VVC )患者为对照。结果非孕RVVC复发患者及妊娠VVC患者致病非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孕VVC患者( P<0.05);妊娠RVVC复发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菌比例虽较妊娠RVVC初发和妊娠VVC患者有所降低,但三组间白假丝酵母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假丝酵母菌的复发和再感染均在RVVC的发生中发挥作用,妊娠状态可能增加阴道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几率。

    作者:祁文瑾;陈卓;许妙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扩张程度与循环炎性因子和血胰岛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循环炎性因子可溶性E选择素( sE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以及血胰岛素水平与冠状动脉扩张( CAE)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6例接受冠脉造影患者,依据造影结果差异分为:对照组(n=38,冠脉正常),扩张组(n =32,冠脉扩张),狭窄组(n=36,冠脉狭窄)。检测并比较住院期间3组患者血清的sES、MMP-9、TIMP-1及血胰岛素水平的差异。应用Pearson直线分析上述指标与CAE程度的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CA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扩张组的sES及MMP-9水平高(P<0.05),狭窄组次之,对照组低(P<0.05);扩张组的血胰岛素水平低,对照组次之,狭窄组高( P<0.05);三组TIM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直线分析显示sES及MMP-9水平与 CAE 程度呈正相关性( r =0.613, P =0.032;r =0.671,P =0.027),与血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性(r =-0.754,P=0.023),与TIMP-1水平则无相关性(r=0.128,P=0.105)。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sES 及 MMP-9为CAE的危险因素,而高胰岛素血症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循环炎性因子sES、MMP-9以及血胰岛素水平能较好地评估患者发生冠脉扩张的危险性。

    作者:唐振旺;陈仲;彭喜意;葛晨亮;谭小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认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疾病认知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相关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修订版疾病认知问卷对合肥市3所三甲医院的200例MH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MHD患者疾病辨别得分为(5.64±3.19)分;疾病认知各维度得分为2.92~4.18分,其中,得分高的为疾病急慢性,得分低的为疾病周期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合并症等是疾病认知的影响因素。结论 MHD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性疾病认知,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并可根据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改善其现状。

    作者:齐永扎;宋瑰琦;王维利;石娟;周彩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062例老年肝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肝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062例住院的老年肝病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肝病占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逐年升高,其中2009年为11.87%,2014年为23.21%。近6年不同病因所致的老年肝病的发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04,P=0.001),仍以病毒性肝炎为主,2014年病毒性肝炎占老年肝病的比例为67.37%,非病毒性肝病占20.70%,隐源性肝病占11.93%;而2009年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肝病及隐源性肝病占老年肝病的比例分别为80.91%、13.63%和5.45%。肝衰竭约占老年肝病的10.36%,以慢性肝衰竭较为常见,其次是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好转率为29.09%,病死率为70.91%。结论老年肝病仍以病毒性肝炎为主,而非病毒性肝病及隐源性肝病的发病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肝衰竭中,慢性肝衰竭较为常见,多种并存症可导致病情加重或复杂化。

    作者:邵盼盼;孙秋林;程君;李家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85株儿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安徽省各地区近年儿童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 SA)耐药性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 SCCmec)基因型分布特点,为临床感染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临床分离2010年~2013年每年9月非重复的儿童SA 共85株,利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MRSA经琼脂倍比稀释法进行表型筛选、聚合酶链反应( PCR)终确定。多重PCR法检测MRSA SCCmec基因分型。结果85株SA中检出19株MRSA和66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 MRSA 的检出率为22.35%。 MRSA检出率多的标本是痰液及咽拭子,其次为分泌物。全部SA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完全耐药,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及中介的菌株。与MSSA药敏结果比较,MR-SA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更高。 MRSA SCCmec分型以SCCmecⅢ多见,共12株,其次为SCCmec I 5株,未分型2株,未发现SCCmec Ⅱ、Ⅳ、Ⅴ型。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SA有不同的耐药谱,儿童MRSA对同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MSSA。儿童临床分离的MRSA 菌株其SCCmec基因型以Ⅲ型为主。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监测耐药性变迁,避免院内传播。

    作者:夏小荣;熊玉玲;朱玉林;王亚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浆Omentin-1与肾上腺偶发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肾上腺偶发瘤( AIs)患者血浆脂肪因子网膜素-1(Omentin-1)、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的水平,并探讨其与AI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4例AIs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腺瘤34例)和24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Omentin-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患者血浆Omen-tin-1、TCH、HDL-C、LDL-C的水平显著升高( 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唯独AIs影响血浆Omentin-1的表达水平。结论血浆 Omentin-1在 AIs 患者中高表达。血浆Omentin-1与AIs发病存在相关性,并且独立于肥胖影响之外。

    作者:张阳阳;梁朝朝;张力;陈先国;沈旭东;郝宗耀;周骏;施浩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酸敏感离子通道在过敏性紫癜肾炎和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 ASICs )在过敏性紫癜肾炎( HSPN)、IgA肾病( IgAN)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HSPN患者13例、IgAN患者11例、正常对照组7例,肾穿刺取肾组织进行蜡块包埋处理。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 HSPN、IgAN 患者肾脏组织中ASIC1、ASIC2、ASIC3的表达情况,采用平均积分光密度( IOD)值分析 ASICs 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ASICs表达与肾脏病理损伤的关系。结果①免疫组化显示HSPN、IgAN患者肾脏组织中ASIC1、ASIC2、ASIC3主要表达在肾小管,少量表达于肾小球;② HSPN与IgAN组肾脏组织ASIC1、ASIC2、ASIC3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 P<0.01),IgAN组较 HSPN组 ASIC1、ASIC2表达量增多(P <0.05);③ HSPN组和IgAN组ASICs表达量、24 h尿蛋白定量在病理分级Ⅲ级比Ⅱ级显著增多( P<0.01);④ HSPN组中ASIC1表达量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性( r=0.788, P<0.05);IgAN组中ASIC1表达量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性(r=0.716,P<0.05)。结论 ASICs在HSPN、IgAN肾组织均有表达,尤其是肾小管,其表达量与病理损伤和尿蛋白有一定关系,推测其可能参与了HSPN、IgAN肾脏病理损伤过程。

    作者:彭启迪;袁丽萍;邓芳;胡波;鹿玲;桂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不同类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回顾性总结27例脑脊液鼻漏患者( CFR)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自发性CFR患者年龄明显高于外伤性C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CFR患者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外伤性和医源性 C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4例患者一次手术修补成功,手术成功率92.3%,2例经2次手术,1例经3次手术。

    作者:刘言军;方平;高潮兵;汪东;马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空斑形成实验的条件优化

    采用空斑形成实验方法测定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的滴度,加入覆盖层倒置培养27、30、34、40 h后经固定染色、剔除覆盖层后,可见清晰透明空斑,边缘清晰、形态均为圆形或类圆形,空斑直径分别为1、1.5、3、5 mm左右。加入覆盖层后培养病毒的时间可以影响RSV终所形成的空斑大小,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空斑逐渐增大,在30~34 h所形成的空斑大小佳,易于计数。病毒的稀释度也会影响空斑终形成的数量,且随着稀释度的增加,空斑数量逐渐减少。

    作者:于莉;吴璇;汪旻旻;黄升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胰腺癌缺失基因DPC4在牙龈癌中的表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eal-time PCR法检测33例牙龈癌(高分化15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8例)和8例正常牙龈组织中DPC4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牙龈癌组织DPC4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牙龈组织,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牙龈癌和牙龈组织的DPC4蛋白相对表达、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牙龈癌DPC4表达降低,可能与牙龈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作者:张强;刘继刚;杨国海;刘江;刘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先天性裂手裂足畸形相关研究

    通过对先天性裂手裂足一家系共1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遗传方式、临床分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发现该家系中先天性裂手裂足畸形患者均为典型裂手裂足,且为非综合征型。此病在该家系中呈现典型的常染体显性的遗传方式,不同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度差异很大,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作者:周培;丛林;袁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橙皮素衍生物Y12抗炎活性评价

    目的:筛选出具有较好抗炎活性的橙皮素衍生物Y12(HY-12)并对其抗炎活性进行评价。方法脂多糖(LPS)刺激RAW262.7细胞株产生炎症因子,ELISA法测定细胞株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从而筛选出能抑制细胞因子TNF-α和IL-6生成、具有较好抗炎活性的HY-12;采用三种炎症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足肿胀、弗氏完全佐剂所致小鼠佐剂性关节炎( AA),观察HY-12的抗炎活性。结果筛选出HY-12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HY-12(100、200、400 mg/kg)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急性炎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HY-12(200、400 mg/kg)能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HY-12(100 mg/kg)在3 h和5 h对小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Y-12(200、400 mg/kg)于致炎后1 h开始产生疗效,在各个时间点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Y-12对小鼠AA模型的炎症反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HY-12(400 mg/kg)对AA小鼠的继发侧足肿胀、血清炎症因子、局部炎症浸润以及滑膜组织TNF-α、IL-6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核转录因子-κB亚单位p65的磷酸化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加药组磷酸化p65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结论 HY-12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其抗炎作用可能与调控NF-κB通路活性有关。

    作者:田远耀;李俊;黄成;孟晓明;程亚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对SAH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72只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均等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SAH模型组( SAH组)、SAH结合依达拉奉治疗组(依达拉奉)。 Sham组只进行造模手术不注血, SAH组利用经典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成大鼠SAH动物模型,依达拉奉组在建模成功30 min后给予依达拉奉(5 mg/kg体重)腹腔注射,每12 h注射1次,用药至处死的各时相点。 SAH组注射生理盐水时间方法同依达拉奉组(5 mg/kg 体重)。 Sham 组注射生理盐水(5 mg/kg体重),每次间隔12 h。每组又按6、24、72、144 h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1个亚组6只SD大鼠)。观察3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并检测细胞自噬的特异性标志物LC3-Ⅱ和Be-clin-1在大鼠海马区的表达。结果 SAH组抓力明显减弱,海马区细胞LC3-Ⅱ、Beclin-1的表达增高。依达拉奉组抓力恢复明显,海马区细胞 LC3-Ⅱ、Beclin-1的表达显著增高。结论依达拉奉的干预可显著激活SAH的SD大鼠海马区细胞自噬表达。

    作者:徐继伟;赵雅宁;李建民;付爱军;薛承景;赵旭;刘俊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基于良好的抗肿瘤增殖及诱导分化效应,维甲酸及其衍生物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开发与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4-氨基-2-三氟甲基苯基维甲酸酯( ATPR)是以全反式维甲酸( ATRA)为基础设计合成的新型维甲酸衍生物,其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阻断肿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与ATRA比较,ATPR在体内的半衰期更长,清除更慢,预示其极可能成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肿瘤新药。

    作者:孟遥;夏泉;葛金芳(综述);陈飞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阴囊短暂、轻度热处理对小鼠睾丸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次、短暂、轻度热处理(43℃、15 min)对小鼠睾丸的应激反应。方法将24只成年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将热处理组小鼠身体的下1/3部分浸于43℃恒温水浴中15 min,于热处理后0.5、2、6 h取睾丸组织。将对照组小鼠身体的下1/3部分浸入22℃水浴15 min,6 h后取睾丸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睾丸总蛋白热休克蛋白32(HO-1)、3-硝基酪氨酸(3-NT)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GRP78的表达。结果 HO-1为热应激的标志物,在热处理后,睾丸HO-1表达显著上调(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3-NT为蛋白质硝化标志物,热处理明显增强睾丸组织蛋白的硝化(P <0.01)。此外,与对照组比较,热处理下调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78在睾丸中的表达( P<0.05)。结论单次短暂轻度阴囊热处理明显诱导睾丸组织HO-1和3-NT表达,而下调GRP78表达,提示热应激、硝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短暂、轻度阴囊热处理诱导的睾丸损伤。

    作者:刘洪茂;穆柯瀚;姬艳丽;张君;张桂彬;刘路;王华;徐德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