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706
  • 国内刊号:34-1190/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9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4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本刊“健康教育”栏目被评为安徽省科技期刊特色栏目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文献
  • 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IgA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IgA肾病患者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IgA肾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平均动脉压、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25、1.273、0.321、0.207、0.719,均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5、6.145、3.434、4.501,均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1、2.170,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IgA肾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尿蛋白水平,且未增加尿素氮、肌酐和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乐宇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同方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0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40 mg/d,疗程15 d.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40 mg/d,疗程5 d.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残气量/肺总量(RV/TL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生活指数评分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L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RV/TLC观察组[(44.2±7.4)%比(56.7±11.1)%]和对照组[(43.2±7.1)%比(55.2±10.2)%]均显著降低,FEV1[(69.7±8.7)L比(52.4±11.6)L,(67.2±8.1)L比(54.8±11.5)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6、3.985、3.364、3.875,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869、1.969,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CO2[(35.7±4.5)mmHg比(49.6±5.2)mmHg,(36.2±5.4)mmHg比(48.6±5.2)mmHg]均显著降低,PaO2[(84.9±13.2)mmHg比(50.2±4.6)mmHg,(81.1±12.3)mmHg比(49.6±4.9)mmHg]、PaO2/FiO2[(222.5±30.7)mmHg比(119.3±14.6)mmHg,(217.4±25.6)mmHg比(117.2±15.5)mmHg]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6、3.876、4.985、4.364、3.989、4.875,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526、1.234、1.98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QLI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8.7±2.2)分比(7.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5,P<0.05).观察组中胃肠道不适1例,血糖升高2例;对照组胃肠道不适4例,血糖升高2例,低血钾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0%比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5).结论 短疗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老年AECOPD患者疗效与常规剂量相当,但其不良反应少,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

    作者:王晋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阿昔洛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度病毒性角膜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视力检测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5,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为(0.87±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5±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0,P<0.05);观察组复发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病毒性角膜炎治疗过程中实施阿昔洛韦滴眼液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情况,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沈平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总结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MS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所有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均为单发,右侧肾上腺5例,左侧肾上腺3例,多数肿瘤密度均匀,7例密度呈软组织密度影,其中2例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影.增强后动脉期病灶未见强化或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轻度持续性强化及线样分隔样强化、包膜强化;1例CT平扫呈水样低密度,增强各期未见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较为罕见,MSCT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利于与肾上腺其他肿瘤鉴别.

    作者:王君广;周赵霞;张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经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经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联合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RP)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效果,总结手术技巧.方法 选取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应用TU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研究组应用TURP联合切开取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出血量、碎石取石时间、总的手术时间[(64.1±1.3)mL、(12.6±2.5)min、(63.1±1.6)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2.1±1.8)mL、(23.6±2.1)min、(83.1±1.7)min,t=17.294、11.391、15.125,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大尿流率(Qmax)(18.4±4.3)mL/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5.1)mL/s(t=15.294,P<0.05);同时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8.8±1.7)分、残余尿量(RUV)(15.8±5.3)mL及生活质量评分(QOL)(1.4±0.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2.8)分、(42.5±6.1)mL、(3.6±1.8)分(t=15.391、22.125、12.935,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显著低于对照组(40.5%)(χ2=6.935,P<0.05).结论 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联合应用TURP以及切开取石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荀长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肾移植术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肾移植术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肾移植术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即3个月、6个月及1年的阴道出血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χ2=7.935,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χ2=7.935,P<0.05).结论在肾移植术后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配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苏花花;张彦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纳洛酮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纳洛酮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3例、观察组4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高于常规组的67.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9,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分)、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分别为(11.55±3.89)分、(54.68±8.12)μmol/L、(53.98±8.44)ng/L,常规组分别为(17.68±3.84)分、(40.75±8.23)μmol/L、(68.02±8.47)n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54、7.900、7.699,均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缺氧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郑志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益气化痰方治疗气虚痰浊型收缩期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益气化痰方治疗收缩期高血压(气虚痰浊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收缩期高血压(气虚痰浊型)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确诊后以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痰方联合用药进行治疗.治疗完毕后评估及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且观察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5,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129.77±5.56)mmHg、舒张压(79.48±4.83)mmHg,与治疗前[(171.15±18.81)mmHg、(94.42±8.71)mmHg]、对照组治疗后[(135.48±7.81)mmHg、(83.81±5.29)mmHg]相比较均显著更低(t=6.223、8.936、12.365、8.11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3.07±0.28)mg/L]、IL-6[(0.08±0.04)ng/L]及TNF-α[(5.08±1.03)ng/L]等炎性因子水平与治疗前[(5.24±0.49)mg/L,(0.22±0.05)ng/L,(9.42±2.49)ng/L](t=6.248、9.246、8.335、5.234、5.012、6.214,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显著更低[(4.18±0.19)mg/L,(0.12±0.05)ng/L,(6.11±2.07)ng/L,t=9.246、5.112、5.012,均P<0.05].结论 针对收缩期高血压(气虚痰浊型)患者以中医益气化痰法治疗可达良好的降压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炎性因子效果相关.

    作者:谢慧君;吴金梅;孔祥照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上前牙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上前牙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上前牙修复的患者84例[随访过程中失联了4例,共80例(106颗牙)],依据不同的修复方法分为对照组56牙和研究组50牙.对照组使用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研究组使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随访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牙冠修复1年后的颜色、完整性、边缘着色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牙龈炎、牙周炎、牙根折断、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χ2=5.129,P<0.05);修复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修复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8.623、22.389、20.724、10.190,均P<0.05).结论 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上前牙的临床效果更好,可以提高患者的美观效果、安全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雁芳;张良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诊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1)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检出率是87.63%,常规心电图检出率是74.23%,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4,P<0.05);(2)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室速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4、0.534、3.705,均P>0.05);动态心电图对患者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心房颤动、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以及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541、35.877、4.040、26.891、19.282、18.281,均P<0.05).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更高,可准确检测出患者的任意时间点冠状动脉缺血情况、心律失常发作频率以及发作时间,能够精细而准确地监测患者的心电信号,确定患者心律失常具体类型,为临床医师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朱翔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躁狂症患者中选取72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入院顺序,单号作为对照组(n=36),双号作为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通过BRMS评分、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评估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治疗1周、2周时,观察组BRMS评分分别为(21.23±2.22)分与(20.02±2.12)分,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t=4.0390、4.0025,均P<0.05),治疗4、8周两组BRMS评分接近;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9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446,P<0.05).结论 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及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症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起效快,可有效缓解疾病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作者:庞军委;许学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7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总体治疗效果、疾病相关参数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阻力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分别为(11.20±3.87)分、(1.04±0.13)mm、(0.51±0.07)cm2、(63.26±2.56)%、(4.21±0.27)mmol/L、(1.32±0.12)mmol/L、(1.51±0.20)mmol/L、(1.61±0.50)mg/L、(42.50±7.15)mg/L、(4.33±1.34)μmol/L、(419.65±51.16)μg/L、(120.04±22.50)ng/L、(310.45±44.82)ng/L,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4.79±3.64)分、(1.20±0.17)mm、(0.67±0.12)cm2、(65.38±2.70)%、(4.76±0.36)mmol/L、(1.75±0.17)mmol/L、(1.92±0.27)mmol/L、(2.32±0.67)mg/L、(60.15±9.15)mg/L、(6.19±1.40)μmol/L、(480.62±55.96)μg/L、(157.33±25.79)ng/L、(357.39±46.20)ng/L;Barthel指数、颈动脉管腔直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分别为(75.40±7.96)、(7.57±0.24)mm、(0.789±0.182)m/s、(0.314±0.030)m/s、(1.69±0.15)mmol/L、(122.64±19.55)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27±7.55)、(7.23±0.28)mm、(0.673±0.125)m/s、(0.226±0.029)m/s、(1.42±0.20)mmol/L、(103.60±16.68)U/mL;显效率与总有效率56%、80.57%,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39.71%、68.00%(χ2=18.599、14.478,均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潘小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中重度PAR伴鼻中隔偏曲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6)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研究组(n=36)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年糖精清除时间及鼻阻力、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糖精清除时间、鼻阻力及各项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年两组糖精清除时间、鼻阻力及各项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糖精清除时间、鼻阻力为(16.03±2.72)min、(0.31±0.09)kPa·L-1·S-1,均低于对照组的(17.15±2.85)min、(0.44±0.10)kPa·L-1·S-1(t=2.467、5.798,均P<0.05);流涕、打喷嚏、鼻痒、鼻塞各项症状评分分别为(0.74±0.18)分、(1.01±0.25)分、(0.62±0.13)分、(0.79±0.16)分,低于对照组的(1.21±0.31)分、(1.33±0.43)分、(0.99±0.22)分、(1.18±0.34)分(t=7.867、3.860、8.688、6.227,均P<0.05).总体上看,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3.181,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3.89%)(χ2=10.189,P<0.05).两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嗅觉短暂减退、鼻塞,进行相应处理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产生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以及嗅觉丧失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中重度P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可有效矫正患者鼻腔异常结构,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安全性高,临床疗效理想,优于单纯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懿颖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过敏性鼻炎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氮卓斯汀喷剂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的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5,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流涕(1.1±0.2)分、鼻痒(1.2±0.7)分、鼻塞(1.1±0.3)分、喷嚏(0.8±0.3)分和下鼻甲肿胀(0.9±0.2)分等积分较对照组[(1.4±0.9)分、(1.9±0.6)分、(1.8±0.8)分、(1.7±0.7)分、(1.9±0.9)分]明显降低(t=5.154、5.226、6.158、5.021、5.011,均P<0.05).结论 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不仅可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国峰;金晓锋;濮礼春;朱雪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小结节占位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小结节占位性病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甲状腺小结节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腺小结节占位性病变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小结节占位性病变患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弹性分级为0级患者,病理检查显示为滤泡性腺瘤囊性变;弹性分级为Ⅰ级患者,病理检查显示为滤泡增生结节;弹性分级为Ⅱ级患者,病理检查显示为滤泡性腺瘤;弹性分级为Ⅲ级患者,病理检查显示为乳头状腺癌;弹性分级为Ⅳ级患者,病理检查显示为乳头状腺癌.患者弹性图像分级结果显示,分级为0级的患者中,3例为增生性结节,5例为滤泡性腺瘤;分级为Ⅰ级的患者中,5例为增生性结节,8例为滤泡性腺瘤,1例为乳头状腺癌;分级为Ⅱ级的患者中,6例为增生性结节,14例为滤泡性腺瘤,2例为乳头状腺癌;分级为Ⅲ级的患者中,4例为滤泡性腺瘤,6例为乳头状腺癌;分级为Ⅳ级的患者中,3例为滤泡性腺瘤,7例为乳头状腺癌.将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显示,采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准确性为9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72.6%.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于甲状腺小结节占位性病灶良恶性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在诊断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韩运生;沈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检测用于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检测应用于临床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并观察FeNO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急性加重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病例组;根据患者病情程度分为轻度哮喘组30例、中度哮喘组31例.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FeNO及肺功能情况.结果轻度哮喘组患者治疗后FeNO水平为(22.22±8.39)ppb,明显低于中度哮喘组的(35.21±10.84)ppb(t=5.22,P=0.00);轻度哮喘组患者治疗后FEV1、PEF分别为(2.49±0.38)%、(3.82±0.24)L/min,中度哮喘组分别为(2.52±0.41)%、(3.74±0.35)L/min,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9、1.03,P=0.76、0.30);两组治疗后FeN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FEV1、PE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病例组治疗前FeNO、FEV1、PEF水平分别为(50.41±30.09)ppb、(1.98±0.37)%、(3.24±0.36)L/min,对照组分别为(12.59±6.39)ppb、(2.79±0.34)%、(4.02±0.18)L/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2、12.53、15.03,P=0.00、0.00、0.00);病例组治疗后FeNO、FEV1、PEF水平分别为(23.52±10.54)ppb、(2.81±0.35)%、(3.91±0.40)L/min,对照组分别为(12.59±6.39)ppb、(2.79±0.34)%、(4.02±0.18)L/min,两组FeN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P=0.00),但两组FEV1、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1、1.94,P=0.75、0.05).不同性别间Fe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eNO与FEV1呈负相关性(r=-0.172,P=0.02),与FEV呈负相关性(r=-0.163,P=0.01),治疗后FeNO与FEV1无相关性(r=-0.031,P=0.754),与FEV无关(r=-0.141,P=0.09).结论 检测FeNO水平有助于评价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严重程度及肺功能,且与性别无关,FeNO水平与患者肺功能呈负相关性,同时对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优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规范化管理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规范化管理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到的外来手术器械100件(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外来器械管理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器械清洗时间及总准备时间,统计两组使用外来器械合格率,如包装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及灭菌合格率.结果 观察组器械清洗时间[(34.6±2.1)min]及总准备时间[(45.6±3.9)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56.6±5.3)min、(65.3±6.1)min](t=27.288、19.240,均P<0.05),观察组包装合格率(98.0%)、清洗合格率(100.0%)及灭菌合格率(1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62.0%、64.0%)(χ2=19.530、30.838、28.937,均P<0.05).结论 针对外来器械进行规范化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器械供应效率,尤其是器械的清洗与灭菌效率.

    作者:韩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部手术后早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及减少肠粘连等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早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式.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自主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59、6.069、8.802、6.224、7.748,均P<0.01);观察组术后肠粘连、伤口愈合不良、发热感染、疼痛难忍、腹部胀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肠粘连、伤口愈合不良、疼痛难忍、腹部胀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4.749、4.141、4.541,P=0.045、0.029、0.042、0.033);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3,P=0.046).结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有效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了疗效.

    作者:许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联合中药内服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联合中药内服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腹腔镜保胆取石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保胆取石法治疗,术后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联合中药内服,对照组予以单纯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患者恢复情况、预后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7.0±2.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0±3.5)d(t=6.41,P<0.05);下床时间(10.5±1.2)h、医疗费用(6055±784)元,少于对照组的(12.2±1.3)h及(6123±811)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0.75,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0.53、11.47,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χ2=13.74,P<0.05).结论 优质护理联合中药内服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发病机制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眼病疾患,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虽有较多研究,但并不明确,也正基于此情况,其治疗手段有限,疗效欠佳,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本研究就目前国内外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发病机制的报道进行分析,以期探索更为有效的新药开发,寻求更为安全的预防控制手段.

    作者:李彦;李启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肠道微生物群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群不仅仅在微生物学,在医学上也进入研究的重点.这些微生物能在长时间内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其稳定性对人类健康和疾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报道显示微生物群的不平衡与多种疾病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某些感染性肠道疾病像是克罗恩病等,这些在预期之中.但有趣的是微生物群或一个特定菌株与越来越多的像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甚至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或自闭症这样的疾病有关.本文从健康和疾病两个方面对肠道微生物与人体的相关性进行阐述.

    作者:伍荷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普外科肠内营养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普外科肠内营养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影响,规范健康教育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选择普外科肠内营养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采用品管圈活动管理分为两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前42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应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健康教育的4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结果 对照组基础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疾病知识、药物知识、管路自我保护、心理护理维度评分分别为(7.21±1.00)分、(4.14±1.00)分、(6.90±2.08)分、(4.98±0.78)分、(1.64±0.53)分,均高于观察组的(6.38±1.08)分、(3.45±0.77)分、(3.88±0.80)分、(3.60±0.54)分、(1.14±0.35)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66、3.539、8.785、9.409、5.064,均P<0.01).结论 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肠内营养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的完整性,提高了普外科肠内营养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侯瑞生;于琴;王志英;吕海霞;杜丽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SBAR沟通模式培训对手足外科新入职护士、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

    目的 分析SBAR沟通模式应用在手足外科新入职护士、护生中对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分析手足外科新入职护士、护生54人.按照培训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模式培训护患沟通技巧,观察组采取SBAR沟通模式进行培训,对比两组培训效果.结果 观察组培训后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情绪利用、总分分别为(51.65±8.95)分、(34.04±9.16)分、(32.08±6.87)分、(35.88±5.76)分、(131.83±18.16)分,对照组分别为(40.11±4.13)分、(28.77±4.19)分、(22.03±2.73)分、(26.77±2.09)分、(118.36±10.38)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87、8.437、6.387、11.498、10.547,均P<0.05).观察组培训后护患沟通评分中计划和准备、启动、收集信息、给予信息、获得并理解患者观点、沟通结束评分分别为(22.74±3.08)分、(25.88±3.42)分、(34.88±4.64)分、(22.18±3.61)分、(25.82±4.27)分、(28.74±4.09)分,对照组分别为(15.03±1.38)分、(15.82±1.76)分、(25.32±2.11)分、(13.88±1.62)分、(16.04±1.71)分、(16.83±1.92)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84、5.739、7.237、6.298、5.043、6.392,均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应用有助于提升新入职护士、护生掌握沟通能力的正确性和全面性,提升了护理职业价值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香;毕东军;何冰心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中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并探讨导致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经确诊的住院器质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45例,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测评,对数据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为36.3%,其中抑郁焦虑症状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为消化系统肿瘤、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学历与单纯抑郁、单纯焦虑、抑郁合并焦虑存在相关性(χ2=8.781,P=0.013;χ2=7.976,P=0.018;χ2=15.807,P=0.003),高中以上学历为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347、0.373、0.301;性别与单纯抑郁、单纯焦虑、抑郁合并焦虑也存在相关性(χ2=4.343,P=0.031;χ2=1.056,P=0.017;χ2=2.382,P=0.03),女性为患心理疾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72、2.438、2.671;年龄与单纯抑郁、抑郁合并焦虑存在相关性(χ2=9.872,P=0.002;χ2=15.710,P=0.031),年龄>40岁为患心理疾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137、5.731;职业与单纯抑郁存在相关性(χ2=6.017,P=0.017),非体力劳动为单纯抑郁的危险因素,OR值为2.752.结论 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存在较高的抑郁、焦虑患病率,女性、高中以下学历、年龄>40岁、非体力劳动者可能为其危险因素.

    作者:邓红霞;王有奎;吕宏艳;卢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美沙拉嗪口服加灌肠与单纯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美沙拉嗪口服加灌肠与单纯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11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加灌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体积(MPV)变化情况、治疗后结肠镜下黏膜组织的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CRP、Fib低于对照组[(3.17±1.48)mg/L、(2.14±0.17)g/L比(6.14±2.53)mg/L、(2.91±0.27)g/L],治疗组MPV高于对照组[(10.93±0.59)fL比(10.21±1.21)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50、18.220、4.038,均P<0.05);治疗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100.00%比78.95%)(χ2=13.412,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47%比75.44)(χ2=3.881,P=0.049);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51%比26.32%)(χ2=11.683,P=0.001).结论 美沙拉嗪口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作者:赵志军;尹学永;张英;李宝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云南省大理州白族老年人代谢综合征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大理州白族地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找出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NAFLD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门诊或住院患者1024例,依据是否存在脂肪肝或MS分为非NAFLD组(805例)、单纯NAFLD组(219例)及NAFLD+MS组(215例),所有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及血生化检查,分析MS与NAFLD之间的关系.结果 (1)NAFLD与MS患病率:NAFLD检出率21.39%(219/1024),男性高于女性(30.26%比11.41%)(χ2=26.35,P<0.01);MS检出率为35.55%(364/1024),MS中NAFLD检出率高于非MS组(40.66%比10.76%)(χ2=38.16,P<0.001),NAFLD检出率随着MS诊断标准中诊断项目的增多呈上升趋势(χ2=221.13,P<0.001).(2)NAFLD的危险因素:NAFLD组和NAFLD+MS组中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酸(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铁蛋白(FP)、尿微量白蛋白(MAU)、纤维蛋白原(Fg)均高于非NAFL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低于非NAFLD组(P<0.01~0.001),回归分析提示WC、BMI、高TG、高UA是NAFLD危险因素.结论 NAFLD与MS关系密切,WC、TG、BMI、SUA是NAFLD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云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水平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收治的102例肠炎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52例患儿明确诊断为轮状病毒性肠炎作为观察组,另50例患儿轮状病毒(RV)抗原阴性的单纯腹泻非轮状病毒性肠炎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儿的空腹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6.54±3.27)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8.32±12.90)U/L、乳酸脱氢酶(LDH)(395.61±38.75)U/L、肌酸激酶(CK)(148.43±18.22)U/L及其同工酶(CK-MB)(62.98±4.17)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271.28±22.64)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的AST(34.02±8.93)U/L,ALT(22.27±11.42)U/L,LDH(295.84±56.36)U/L,CK(119.74±20.06)U/L,CK-MB(42.85±9.73)U/L,α-HBD(235.30±19.1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765、24.572、38.337、31.329、25.453、56.832,均P<0.05).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较非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更易出现心肌受损,关注及时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水平监测,对诊断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钟旭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 分析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蛋白(PIK3CA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收集45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标本为观察组,并选癌旁正常组织45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PIK3CA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发现,食管鳞癌组织PIK3CA蛋白阳性表达率53.33%,癌旁正常组织PIK3C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27,P<0.01);PIK3CA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相关性(χ2=5.180、8.201、13.566,P=0.023、0.017、0.001),与肿瘤浸润程度无相关性(χ2=0.952,P=0.329).结论 食管鳞癌存在PIK3CA蛋白表达异常,PIK3CA蛋白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作者:秦月花;刘芳;徐春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外营养(PN)和EN组,每组35例.PN组给予PN干预,EN组则给予EN干预.对比干预前、干预1周和干预2周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尿液乳果糖排泄率/甘露醇排泄率比值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及尿液乳果糖排泄率/甘露醇排泄率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74,P=0.452;t=0.035,P=0.885),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EN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及尿液乳果糖排泄率/甘露醇排泄率比值均远低于PN组(t=9.024、10.761,P=0.000、0.000;t=6.935、8.358,P=0.000、0.000);治疗后,EN组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低于PN组(t=12.674、10.318、9.754、8.307,P=0.000、0.000、0.000、0.002).结论 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大,与PN比,可更好促进血清内毒素的清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值得推广.

    作者:何战鹏;王奕平;王志文;李海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枳术宽中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将76例FD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分为三组,A组(24例)枳术宽中胶囊+黛力新、B组(26例)枳术宽中胶囊、C组(26例)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治疗,8周后分别观察消化不良症状、抑郁状态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各组消化不良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1.6%、65.4%、42.3%,A组与B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9,P=0.209);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9,P=0.000);B组与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6,P=0.090).FD伴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障碍,治疗前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各组间比较: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AMA=6.839,tHAMD=4.607,P<0.05),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AMA=20.069,tHAMD=15.342,P<0.01);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AMA=11.951,tHAMD=12.071,P<0.01).治疗后A组、B组HAMA、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A组tHAMA=52.758,tHAMD=49.970,B组tHAMA=30.230,tHAMD=17.151,P<0.01),C组积分无明显下降(tHAMA=7.845,tHAMD=3.530,P>0.05).各组不良反应:A组以乏力、头昏、嗜睡多见,2周内有所减轻;B组出现轻微胃病及大便次数增多,不影响治疗;C组以消化道症状常见,多持续时间约2周以上.结论 应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用药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作者:陈叶青;王珍香;周红宇;周国华;王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接受微生态制剂口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接受基础治疗患者50例为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微生态制剂口服治疗50例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54.00%)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χ2=5.911,P=0.015);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稳定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比2.00%,χ2=0.343,P=0.558).结论 微生态制剂口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以降低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改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作者:夏晨梅;陈霞;李倩倩;金玲肖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胃宁免煎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胃宁免煎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行胃宁免煎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5).结论胃宁免煎颗粒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作者:张立群;孙贵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益生菌联合口腔洁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口腔洁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序贯疗法基础上采用口腔洁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病理评分、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2.22%)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5).研究组胃Hp根除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1,P<0.05).两组口腔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症状评分与病理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病理评分分别为(6.41±1.09)分、(5.46±0.9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56±1.18)分、(8.12±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26、9.843,均P<0.05).研究组共发生不良反应7例(7.78%),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5.5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7,P>0.05).结论 在序贯疗法基础上采用益生菌联合口腔洁治可显著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p清除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好.

    作者:史大敏;陈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择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RFA治疗,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76.67%(23/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3%(12/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5).肝细胞肝癌、直径<3 cm及距脏面>1 cm肿瘤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其他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8、15.06、23.15,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治疗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5、2.39,均P>0.05).结论 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治疗效果与肿瘤大小、位置及类型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高日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兰索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焦虑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焦虑情绪的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伴焦虑情绪的糜烂性胃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HAMA、HAMD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腹痛、腹胀、泛酸及嗳气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腹痛、腹胀、泛酸、嗳气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0.63±0.12)分、(0.43±0.11)分、(0.30±0.11)分、(0.31±0.1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42±0.18)分、(1.08±0.15)分、(0.79±0.16)分、(0.98±0.25)分(t=15.396、13.285、16.758、17.49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HAMA、HAMD评分分别为(12.15±2.51)分、(14.32±2.5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84±2.65)分、(19.84±3.17)分(t=20.151、21.841,均P<0.05);两组治疗后4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焦虑情绪的糜烂性胃炎,能减轻焦虑、抑郁心理,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朱珊珊;周夏丰;杨纯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UC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口服美沙拉嗪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MDA、SOD、CRP水平及腹痛、腹泻、黏液血便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MDA、SOD、CRP分别为(6.01±0.58)nmol/mL、(1.53±0.56)U/mL、(5.07±0.98)mg/L,对照组分别为(6.53±0.66)nmol/mL、(1.53±0.56)U/mL、(6.03±2.54)m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50、8.054、5.115,均P<0.05);观察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发生率分别为0.00%、2.78%、2.78%,对照组分别为11.11%、16.67%、16.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35、6.956、7.956,均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UC,可明显能降低MDA、CRP浓度,增高SOD活性,改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一内服美沙拉嗪.

    作者:乐琴琴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