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西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0411-9584
  • 国内刊号:36-1095/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51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4-5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 中医学
江西中医药杂志   2009年3期文献
  • 生化汤加减治疗药流出血84例

    目的:采用生化汤加减预防和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方法:药流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绒毛排出后,治疗组予服生化汤.对照予催产素肌注,口服益母草冲剂.结果:治疗组阴道流血量≤月经量者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阴道出血时间≤14天者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生化汤加减配合治疗药流后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程小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两种土豆方法治疗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变土豆方法治疗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13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3组,A组用硫酸镁湿敷,B组用土豆片外敷,C组用土豆泥贴敷.结果:C组使用土豆泥治疗静脉炎效果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使用土豆泥治疗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它克服现有土豆片外敷和硫酸镁湿敷的弊端,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丽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将55例术后肠粘连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例单纯用西医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粘连松解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佳.

    作者:戴院华;徐志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化瘀复元胶囊治疗颈动脉硬化50例

    目的: 观察化瘀复元胶囊治疗颈动脉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颈动脉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在两组均采用西医基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化瘀复元胶囊口服,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口服.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实验室指标. 结果:两组间的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未出现肝功能的异常.结论:化瘀复元胶囊治疗颈动脉硬化疗效好,副作用小.

    作者:陆卫卫;郁晓群;姚祖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pilon骨折17例

    pilon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因其复位固定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预后也往往不很理想.笔者自2004年7月~2007年10月,应用T型单边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的pilon骨折1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翔;黄士民;谢建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79例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方法:207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予病毒唑、适贝高儿宝颗粒+莪术油注射液、适贝高儿宝颗粒+莪术油注射液+西米替丁以治疗.结果:适贝高儿宝颗粒、莪术油与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无论在有效性还是在显效性上均有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南海;黄秀玲;李小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将65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35例,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30例;疗程45天.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46.67%.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足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优越.

    作者:龚旭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康艾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30例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入组原则观察治疗30例患者,1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患者卡氏评分、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症状改善、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康艾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疗效,并可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食欲、睡眠改善,乏力、疼痛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史清华;陈高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错位肛管皮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52例

    自2002年开始,我科采用侧位内扩约、肌皮下潜行切断加后位肛管皮肤纵切横缝术(简称错位肛管皮肌松解术)治疗肛裂,并与单纯侧位皮下内括约肌潜行切断术做对照,治疗陈旧性肛裂104例,现将疗效观察及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曙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川芎平喘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

    目的:川芎平喘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评价及机理.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疗程10天.如病人出现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感染征象均酌加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TXB2明显降低、FEV1%值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平喘合剂有活血行气、祛痰下气、止咳平喘之功,并具明显提高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和降低血浆血栓素B2 (TXB2)值,拮抗TXB2的合成和释放,松弛平滑肌和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晓勤;张惠勇;邵长荣;段晨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肘后侧纵行劈开肱三头肌入路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9例

    我院从2003~2007年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病人39例,均采用肘后侧纵行劈开肱三头肌入路交叉克氏针治疗,经过1年以上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四清;朱绍琼;徐金平;杨家林;谢传辉;梁水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疗效分析

    本组资料通过对58例行骨牵引或DHS内固定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

    作者:张燕;陈久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外敷滴渗与小杉板固定治肱骨干骨折23例

    目的:观察传统保守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方法:采取手法复住,小杉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滴渗内服等方法治疗.结果: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5周,23例全部治愈.结论:该法疗效满意,骨折对位佳,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

    作者:周文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CO2激光配合中药洗剂治疗孕妇尖锐湿疣68例

    尖锐湿疣(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临床治疗及控制复发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孕妇CA的防治则更为棘手.为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我们选择治疗上有明显优势的CO2激光与精选的一组中药洗剂联合治疗孕妇CA,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希林;杨宜;揭羽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拟扶正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YMDD变异45例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扶正解毒汤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以自拟扶正解毒汤联用拉米夫定口服,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及YMDD变异,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YMDD变异少(P<0.05)、HBV-DNA转阴率高(P<0.05),HBeAg转阴率高(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HBV-DNA定量下降明显(P<0.01),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拟扶正解毒汤可减少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的YMDD变异.

    作者:黄敏华;陈建平;徐夷;黄卓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局部晚期食管癌25例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TP)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人,治疗组每周紫杉醇加顺铂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为单纯放疗组.两组均采用6MV-X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计量60-68GY,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GY.治疗组放疗同时给予紫杉醇40 mg/m2+DDP20 mg/m2,于d1,d8,d15,d22,d29,d36静滴.结果:单纯放疗组和紫杉醇加顺铂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72%和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4.3%、65.2%、20.9%和54.6%、11.5%、25.2%,总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同步放化疗组的III、IV级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疗组.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毒副反应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姚洁;叶永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标本关系探讨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现象,对彻底控制小儿RRI的反复发生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中医中药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正确认识RRI发病的标本关系,对指导本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小儿RRI发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与肺脾肾虚关系密切,标实归为内有热、痰、湿三因蕴结(病久者尚可夹瘀),外为风邪触发,同时社会心理因素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标本关系中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许双虹;陈建宏;章文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男科郁症辨治

    男科多郁症,有因郁而病者,有因病而郁者.大抵六淫、内伤而致者,气调则愈;而情志之郁,其治不在攻补,而重在移情易性,庶几或有幸成耳.

    作者:刘承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补肾固齿丸的研究现状

    补肾固齿丸是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研制而成的治疗方剂,专门应用于牙周炎的治疗,应用于临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一系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补肾固齿丸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较为显著,针对其作用机制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就补肾固齿丸的疗效和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何丽霞;李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药研究近况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生殖医学的疑难疾病,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中医治疗本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从分型论治、专病专方、外敷、灌肠、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延华;高新源;吴效科;侯丽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近况

    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TS)是一种以运动、语言和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以肢体抽掣及喉中发出怪声或口出秽语为主要临床表现.患病率约为0.05%~3%,本病多发于5~12岁的儿童,男女比例约为5.7∶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与多基因遗传因素、多巴胺受体因素、精神因素、代谢因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脑功能受损及外伤有关.本病病程较长,症状此起彼落,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治疗困难,若于失治,可导致成年后心理、行为等障碍.中医、针灸治疗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龚人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因其病程长,病变程度轻重各异,反复发作而治愈难度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目前国内外治疗UC的方法和药物均有较大进展,而中医药在本病的诊治上渐成体系,且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探索本病的诊治规律,进一步拓宽用药思路,提高中医药对本病的疗效,下面就中医诊治UC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赖旖;寇玉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综合分析近十年来有关文献,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病机特点上先天禀赋不耐多为各家所主张.大量研究证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治疗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进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来探讨其治疗LN的机理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外治法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中医外治法在癌痛治疗中,因其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疗效确切等特点而具有明显的优势.现按用药途径和给药剂型分类综述了近十年来的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的临床报道,分析总结其应用规律,并针对存在问题与推广前景作了评述.

    作者:杨昊臻;杨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现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主要是柯萨奇(COX)病毒A 16,其次与COX-A427、A9、A10等有关,亦可由埃可病毒(ECHO 271) 引起,临床以口腔粘膜和手足皮肤发生疱疹为其特征.从相关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该病主要在春末初夏季流行,本病高发年龄为1~5 岁的儿童,约占63.35%,主要原因由该年龄组的儿童自身抵抗力低下,母体所赋予的抗体已消失,而自身的细胞及体液免疫机制尚未发育完善所致[1].

    作者:袁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与疗效评价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十年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研究及疗效评价的总结,以期从中发现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及与疗效评价的相关性及规律性,从而为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进一步使疗效评价规范化,国际化.

    作者:王磊;张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加味柴苓合剂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并建立加味柴苓合剂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加味柴苓合剂中的虎杖、桂枝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采用Alltech色谱柱,检测波长:274 n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50∶50∶1),流速:1 ml·min-1.结果:薄层斑点明显,且重复性好;黄芩苷在0.3635~3.63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形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回归方程:Y=4.338 7×107X-3.6969×105,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1.21%,可见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加味柴苓合剂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朱雪梅;陈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了哥王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江西、湖南、广西等三个产地了哥王药材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了哥王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跟产地的土壤有关.同时,也为药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熊友香;尤志勉;卢智玲;姚振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乌药的本草学考证

    对乌药的始载本草、名称和分布、品种、药用部位以及功效主治等作了较详细的本草学考证.

    作者:温中京;陈海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吴良村治疗颅内肿瘤经验

    吴良村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工作40余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常见恶性肿瘤,尤在颅内肿瘤治疗中有较高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吴老经验总结如下,以资同道.

    作者:潘金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陈少春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经验

    导师陈少春主任医师,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何子淮先生,现执业于杭州市中医院,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和科研30余年,在诊治妇科病方面,精研医理,学验俱丰,用药精炼.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良多,现将其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之不孕症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李爱平;王亚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推拿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8例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手法为主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颈椎牵引、手法治疗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结果:总有效率为98.4%.结论:用牵引推拿手法配合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蔡华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点按剥离手法治疗网球肘60例

    目的:观察点按剥离手法治疗网球肘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点按剥离手法治疗网球肘30例,对照组用普通手法治疗30例,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点按剥离手法组总效率为93.3%,普通手法组为8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点按剥离手法治疗网球肘疗效可靠.

    作者:容斌;张松;李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

    笔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中,男87例,女33例,年龄18~55岁,病程1个月~2年,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临床表现:腰痛伴一侧下肢麻木疼痛者95例,伴双下肢交替出现麻木疼痛者18例,仅有下肢麻木疼痛者7例.查体腰部生理曲度变浅者74例、消失者46例,脊椎有不同程度侧弯者30例,病变腰椎棘突旁压痛和下肢放射痛者9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73例,臀中肌压痛者87例,小腿外侧及足背部皮肤感觉改变者60例,患侧拇趾背伸肌力减弱者21例.

    作者:黄兴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刺四缝加药物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的效果.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针刺四缝加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商品名:妈咪爱),对照组用口服硫酸锌糖浆+复合维生素B片+多潘立酮混悬液(吗丁啉混悬液).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药物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香薰穴位按摩保健枕治疗颈椎病22例

    颈椎病系指颈部肌肉劳损、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萎缩、退化等改变,造成颈部的神经、血管和脊髓发生相应的临床表现.笔者自2007年l 1月至今通过实验研究运用药物香薰配以穴位按摩法治疗颈椎病22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建平;江巍;李伟;薛小虎;罗晶;鲁宝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处方三法门

    中医方书,超逾万种.对这些层积而成的历史文献一一研寻,实属不易,若就整体的理数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这也是中医处方施治的三大法门.了解中医方书的三大分类,对于掌握中医处方的思维特点不无好处.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