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产地了哥王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熊友香;尤志勉;卢智玲;姚振生

关键词:了哥王, 不同产地, 微量元素
摘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江西、湖南、广西等三个产地了哥王药材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了哥王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跟产地的土壤有关.同时,也为药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将55例术后肠粘连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例单纯用西医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粘连松解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佳.

    作者:戴院华;徐志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两种土豆方法治疗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变土豆方法治疗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13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3组,A组用硫酸镁湿敷,B组用土豆片外敷,C组用土豆泥贴敷.结果:C组使用土豆泥治疗静脉炎效果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使用土豆泥治疗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它克服现有土豆片外敷和硫酸镁湿敷的弊端,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丽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

    笔者采用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中,男87例,女33例,年龄18~55岁,病程1个月~2年,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临床表现:腰痛伴一侧下肢麻木疼痛者95例,伴双下肢交替出现麻木疼痛者18例,仅有下肢麻木疼痛者7例.查体腰部生理曲度变浅者74例、消失者46例,脊椎有不同程度侧弯者30例,病变腰椎棘突旁压痛和下肢放射痛者9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73例,臀中肌压痛者87例,小腿外侧及足背部皮肤感觉改变者60例,患侧拇趾背伸肌力减弱者21例.

    作者:黄兴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生化汤加减治疗药流出血84例

    目的:采用生化汤加减预防和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方法:药流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绒毛排出后,治疗组予服生化汤.对照予催产素肌注,口服益母草冲剂.结果:治疗组阴道流血量≤月经量者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阴道出血时间≤14天者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生化汤加减配合治疗药流后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程小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拟扶正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YMDD变异45例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扶正解毒汤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以自拟扶正解毒汤联用拉米夫定口服,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DNA定量及YMDD变异,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YMDD变异少(P<0.05)、HBV-DNA转阴率高(P<0.05),HBeAg转阴率高(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HBV-DNA定量下降明显(P<0.01),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拟扶正解毒汤可减少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的YMDD变异.

    作者:黄敏华;陈建平;徐夷;黄卓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综合分析近十年来有关文献,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病机特点上先天禀赋不耐多为各家所主张.大量研究证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和处方用药治疗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进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来探讨其治疗LN的机理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外治法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中医外治法在癌痛治疗中,因其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疗效确切等特点而具有明显的优势.现按用药途径和给药剂型分类综述了近十年来的中医外治法治疗癌痛的临床报道,分析总结其应用规律,并针对存在问题与推广前景作了评述.

    作者:杨昊臻;杨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标本关系探讨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现象,对彻底控制小儿RRI的反复发生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中医中药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正确认识RRI发病的标本关系,对指导本病的防治至关重要,小儿RRI发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与肺脾肾虚关系密切,标实归为内有热、痰、湿三因蕴结(病久者尚可夹瘀),外为风邪触发,同时社会心理因素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的标本关系中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许双虹;陈建宏;章文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5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将65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35例,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30例;疗程45天.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46.67%.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糖尿病足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优越.

    作者:龚旭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康艾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30例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入组原则观察治疗30例患者,1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患者卡氏评分、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症状改善、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康艾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疗效,并可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食欲、睡眠改善,乏力、疼痛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史清华;陈高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医药研究近况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是生殖医学的疑难疾病,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中医治疗本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从分型论治、专病专方、外敷、灌肠、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

    作者:韩延华;高新源;吴效科;侯丽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疗效分析

    本组资料通过对58例行骨牵引或DHS内固定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经验.

    作者:张燕;陈久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了哥王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江西、湖南、广西等三个产地了哥王药材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了哥王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跟产地的土壤有关.同时,也为药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熊友香;尤志勉;卢智玲;姚振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吴良村治疗颅内肿瘤经验

    吴良村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工作40余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常见恶性肿瘤,尤在颅内肿瘤治疗中有较高造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临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吴老经验总结如下,以资同道.

    作者:潘金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CO2激光配合中药洗剂治疗孕妇尖锐湿疣68例

    尖锐湿疣(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临床治疗及控制复发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孕妇CA的防治则更为棘手.为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我们选择治疗上有明显优势的CO2激光与精选的一组中药洗剂联合治疗孕妇CA,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希林;杨宜;揭羽青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男科郁症辨治

    男科多郁症,有因郁而病者,有因病而郁者.大抵六淫、内伤而致者,气调则愈;而情志之郁,其治不在攻补,而重在移情易性,庶几或有幸成耳.

    作者:刘承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点按剥离手法治疗网球肘60例

    目的:观察点按剥离手法治疗网球肘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点按剥离手法治疗网球肘30例,对照组用普通手法治疗30例,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点按剥离手法组总效率为93.3%,普通手法组为8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点按剥离手法治疗网球肘疗效可靠.

    作者:容斌;张松;李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针刺四缝加药物治疗小儿厌食症60例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的效果.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针刺四缝加口服醒脾养儿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商品名:妈咪爱),对照组用口服硫酸锌糖浆+复合维生素B片+多潘立酮混悬液(吗丁啉混悬液).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加药物治疗小儿厌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外敷滴渗与小杉板固定治肱骨干骨折23例

    目的:观察传统保守治疗肱骨干骨折疗效.方法:采取手法复住,小杉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外敷滴渗内服等方法治疗.结果: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5周,23例全部治愈.结论:该法疗效满意,骨折对位佳,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

    作者:周文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现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主要是柯萨奇(COX)病毒A 16,其次与COX-A427、A9、A10等有关,亦可由埃可病毒(ECHO 271) 引起,临床以口腔粘膜和手足皮肤发生疱疹为其特征.从相关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该病主要在春末初夏季流行,本病高发年龄为1~5 岁的儿童,约占63.35%,主要原因由该年龄组的儿童自身抵抗力低下,母体所赋予的抗体已消失,而自身的细胞及体液免疫机制尚未发育完善所致[1].

    作者:袁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