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南昌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1-8174
  • 国内刊号:36-1160/R
  • 影响因子:0.73
  • 创刊:1990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4-60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02第三届)
  • 临床医学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2年5期文献
  • 熊去氧胆酸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熊去氧胆酸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能阻止疏水性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抑制细胞毒T细胞(CTL)对靶细胞的攻击作用.它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等的治疗中都有应用价值.本文就熊去氧胆酸在上述各种肝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刘颖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腺癌几种常用检查手段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几种常用的乳腺癌检查手段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几种常用的乳腺癌检查方法,如触诊、乳腺X线摄片、B超和近红外线扫描.结果乳房触诊是乳腺癌检出的阳性率高的方法.结论乳房触诊是我国提高乳腺癌早期发现率有效的手段.

    作者:胡赟宏;苏光启;叶古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右束支阻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意义

    目的了解伴随急性心肌梗死(AMI)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和预后意义.方法将我院5年收治的伴有新出现的持续性RBBB的AMI共20例作为观察组,梗死部位均累及前间壁或前壁.将同期收治的无束支传导阻滞的前间壁或前壁AMI共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AMI患者在症状发生后24小时收入院.分析两组的临床经过、住院病死率及一年随访.结果观察组血清CK-MB平均峰值为246.2±146.8U,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6.2±58.6U(P<0.02).观察组50%并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对照组为25%.观察组心功能受损更严重,Killip平均级别为2.46±0.65,对照组为1.20±0.38(P<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观察组为56.6±10.0mm,对照组为46.0±4.6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为0.46±0.04,对照组为0.66±0.08(P<0.002).观察组的住院病死率为25%,对照组住院病死率为3%.结论伴随AMI新出现的持续RBBB是临床预后不良的标志.

    作者:葛素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30℃氧合血间断灌注与间断冷晶体灌注对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探索临床上更为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应用30℃氧合温血间断灌注与传统冷停搏液灌注心肌保护法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各40例,分别对术后心脏复苏情况、心肌酶谱变化、术后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及术后低心排出量,并参照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30℃氧合血间断灌注组与间断冷晶体组心脏复跳率分别为90%和35%(P<0.01).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及心律失常发生例数及心肌酶谱变化,冷停组均较30℃氧合血组多或明显,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示心肌内线粒体损伤以冷停组为重.结论 30℃氧合血间断灌注在心肌保护方面较冷晶体灌注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更为安全可靠.

    作者:陈帆;方向明;刘世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抗生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评价抗生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病例为儿科门诊年龄3个月~5岁、病程在5天内,未使用抗生素的肺炎患儿184例,按随机编号分别给予抗生素序贯治疗或全程静脉给药治疗.结果共有173例完成本试验.抗生素序贯治疗组治愈率为82.6%,对照组为90.2%,χ2=1.40,P=0.24.两组治愈病例症状、体征消失天数,X线胸片阴转率作统计学分析P均>0.05.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抗生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显先;李强;凌赛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CT、三维CT、X线在颌面部及颞部疾病的应用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三维CT在颌面颞部疾病定位定性的诊断价值和互补性.方法对25例颌面部外伤和肿瘤疾病的三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经手术或病理结果证实.结果 CT能很好显示外伤骨折,尤其对上颌窦内、上侧壁、眼眶和蝶骨翼突等处的骨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还显示骨折部位软组织的改变.对肿瘤病变除显示软组织改变外,还显示肿瘤浸润、转移及骨质破坏范围和程度.三维CT能观察到立体的骨折线走行方向、骨折类型,对特殊类型骨折显示较佳;对明显的肿瘤骨质破坏显示较直观.对软组织改变则不能显示.X线仅能显示部分病变的存在,显示病变范围较差.结论 CT显示颌面部、颞部病变效果佳,定位定性准确率高,是检查首选方法.

    作者:林翔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HBVDNA定量与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各型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5700型荧光定量PCR仪,对838例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的各型肝炎患者行HBVDNA定量检测,并同时检测其它乙型肝炎病原学标志物,对部分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中,HBVDNA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有明显的一致性.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HBsAg、HBcAb阳性模式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94.38%、38.56%、27.30%.各型肝炎的HBVDNA定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慢性乙型肝炎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变及慢性重型肝炎组(P<0.001).15例患者的HBVDNA定量与肝脏病理学分析,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相关.结论 HBVDNA定量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与HBeAg阳性呈正相关,是乙型肝炎诊断和观察抗病毒治疗的一项可靠的判断指标.但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相关.

    作者:隋云华;杨志国;许家璋;何长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白背叶根对肝纤维化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研究白背叶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40%CCl4花生油溶液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白背叶根对大鼠血清中多项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观察的血清学指标包括: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氨酸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前三型胶原(PⅢC)和四型胶原(Collagen Ⅳ).结果白背叶根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GLB、ALT、HA、LN和Collagen Ⅳ的水平,并能减轻肝脏内炎症和胶原纤维增生程度.结论白背叶根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赵进军;吕志平;张绪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灯盏花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灯盏花注射液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温阳通络、益气活血、祛瘀止痛等功效.因此,灯盏花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得到重视.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从多方面证实了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对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代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udd-Chiari综合征误诊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1岁,因慢性右上腹隐痛18余年,腹胀、腹部膨隆及双下肢水肿7年于1993年5月6日入院.1974年开始,无明显诱因经常感右上腹隐痛,饮食及体力正常,门诊体检及B超检查为肝、脾肿大,肝功能正常,一直在门诊给予护肝片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1986年起出现腹胀、腹部膨隆、双下肢水肿,多次在本院以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形成,给予利尿、护肝及白蛋白等住院治疗,症状可稍好转.

    作者:熊江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治愈1例恶性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5岁,因右颈部肿物2个多月,逐渐增大并出现右下腹部包块半个月,于2001年9月10日入院.曾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腹部B超示:子宫后方及上方囊性包块.

    作者:胡美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银汞合金致全身过敏反应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7岁,因左侧下颌合牙食物嵌塞1月余就诊.查体:36近中面中龋,探稍敏,叩(-),冷水刺激轻度敏感,不松动,牙龈正常.诊断:36中龋.(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恒牙编号:用1代表右上区,2代表左上区,3代表左下区,4代表右下区.每个牙的编号均为两位数,个位代表牙序,十位代表部位.)

    作者:刘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误诊5例

    1 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年龄31~65(平均39.7)岁,病史2~10(平均3.5)年.发生于左臀部3例,右臀部1例,双侧1例,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肛旁流脓且反复发作,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无明显全身症状.专科所见,肛门一侧或二侧呈结节状及片状灰褐色,局部变硬,瘢痕增生,可见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瘘口,压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指诊肛管及括约肌无特殊改变,内口触不清.首次在骶管麻下行肛瘘切除术.术后创面仍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再次手术时切除所有窦道、瘘管及变硬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正常组织.伤口开放,Ⅱ期愈合.5例均经病理诊断为肛周化脓性汗腺炎.

    作者:杨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简述了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的定义,分析了难治的可能原因,详述了RRA的用药策略.如加大病情改善药(DMARD)用量,联合用DMARD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与羟氯喹联用,加用皮质激素,用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阻滞剂等.

    作者:林星;余建华;陈平;陈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核基质与肿瘤病毒

    核基质对维持细胞核形态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在DNA复制、转录,RNA加工转运等过程中起支持作用.细胞恶变以及肿瘤细胞由低度变成高度恶性的过程中,都会发生恶性转化.多少年来,关于恶性转化时细胞核形态及生化改变的分子机理一直未阐明,近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现就恶性转化过程中,核基质与肿瘤病毒的关系,以及它自身所发生的生化变化作一阐述,这对探讨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余跃飞;温博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上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肾上腺囊肿临床上少见.现就其病因、病理类型、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以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居小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分解代谢进展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激活,分解/合成代谢失衡可能是心力衰竭分解代谢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分解代谢的发生可产生心力衰竭症状、运动能力下降、体重减轻、心衰恶化.现阐述分解/合成代谢失衡在心衰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心衰治疗提供新的目标.

    作者:迟路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病因治疗的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体内持续复制以及机体免疫清除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的2个基本要素.抗HBV治疗是CHB治疗重要的手段之一.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抗HBV较好的药物,对于加速HBeAg、HBV-DNA阴转,维持阴转持续时间,提高抗-HBe阳转,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控制病情,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毒耐药有显著疗效.

    作者:杨成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己酮可可碱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19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PTF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95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PTF组总有效率(94.2%)明显高于对照组(68.3%,P<0.01),PTF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1),未见明显副作用.

    作者:戚甫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22例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病因诊断分析

    调查分析了22例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

    作者:徐士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血压危象与脑卒中关系探讨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本院住院的180例患者资料.结果脑卒中发生率:血压<140/90mmHg组占11.7%,血压141~179/91~119mmHg组占27.7%,血压>180/120mmHg组占60.6%;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脑卒中在高血压危象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作者:黄勇;黄国明;丁仲如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东莨菪碱治疗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79例,实验组57例给予东莨菪碱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阿托品治疗,结果东莨菪碱组比阿托品组中毒症状消失快,胆碱酯酶活力恢复快,不良反应少,治愈时间短(P<0.01).

    作者:张廉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危险分层与心率变异性分析(附89例报告)

    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89例高血压患者与14例正常人以及不同危险分层组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时域及频域指标比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组从低危、中危、高危到极高危险组时域及频域指标逐渐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伴血脂异常者比单纯高血压者时域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比无左心室肥厚者时域及频域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有心力衰竭者比无心力衰竭者时域及频域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其损害程度从低危、中危、高危到极高危险分层显著增加,心率变异性降低程度与危险因子的参与及靶器官受损程度相关.

    作者:党群;王敬;柴小奇;王心方;张雯;吴先军;董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肾癌术前动脉栓塞化疗与肿瘤供血动脉临床研究

    对12例肾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肾动脉造影,然后选择动脉灌注抗癌药物,EPI40mg、MMC30mg、5-Fu1000mg.结果肾肿瘤供血90%来自肾动脉,10%来自肾静脉,所有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后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缩小.

    作者:黄福贵;祁欣;王际文;于修义;蒋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合用的降压疗效观察

    将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2组,第1组单用缬沙坦,第2组用缬沙坦+氢氯噻嗪,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结果第2组总有效率及2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均明显优于第1组.两组治疗前后代谢指标无明显改变.

    作者:陈蔚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影响颅脑伤患者死亡因素分析(165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我科165例资料完整的死亡伤员资料,结果脑干伤是颅脑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60.81%),死亡率与入院时GCS评分呈正相关,以青壮年为高发人群(43.03%).颅脑伤死亡患者的主要受伤原因是交通事故,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伤是引起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为难以控制的脑水肿.

    作者:钱锁开;杨绮帆;干小强;邓磊;温剑峰;祝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恩即复与脑复素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疗效比较

    经过对两组病人分别应用恩即复和脑复素,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有显著差异,恩即复明显优于脑复素.

    作者:姜涛;刘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CA125检测对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应用放免法分别检测42例渗出性浆膜腔积液患者血清及浆膜腔积液CA125,并计算积液CA125/血清CA125(d/s)值,同时检测AFP、CEA以辅助诊断.积液中AFP正常,而CA125明显升高,且d/s>2,提示结核性渗出性浆膜腔积液.

    作者:杨建功;秦亦芳;何小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鲎试验的临床应用进展

    主要综述了鲎试验在临床检验领域应用的三方面内容与进展:(1)内毒素血症与器官损伤、感染以及其他疾病的相关性;(2)鲎试验方法与临床检验的应用,包括试验方法、血浆/全血的处理方法及试验的专一性;(3)鲎试验进入临床检验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内毒素标准的不统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污染的预防等问题.

    作者:刘冰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