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4-8685
  • 国内刊号:41-1192/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36-45
  • 全年订价:10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3年1期文献
  •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球菌(NGH)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球菌(NGH)基因,进一步了解Uu,CT,NGH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Q-PCR技术检测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泌物标本457份.结果:Uu阳性率43.3%,其中女性Uu阳性率60.8%,男性Uu阳性率32.4%.CT阳性率15.9%,NGH阳性率12.6%,Uu在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T,NGH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UuCT NGH基因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重复性好、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等优点,其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黎彧利;冯莉;隆维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温州地区103例头癣类型及病原菌分析

    目的:了解近6年来温州地区头癣类型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拟诊为头癣的患者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及分离鉴定.结果:103例头癣中脓癣45例(43.69%)、黑点癣31例(30.10%)、白癣27例(26.21%),未发现黄癣.主要病原菌为犬小孢子菌27例(31.03%)、紫色毛癣菌23例(26.44%)、须癣毛癣菌18例(20.69%).结论:温州地区头癣患者中以脓癣为主,黑点癣次之;致病菌以亲动物性犬小孢子菌为主.

    作者:吴玲剑;杨毅;陈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本文研究了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甲状腺功能全套(包括T3,T4,TSH)和APACHE评分Ⅱ的关系.方法:甲功全套用放免法测定,APACHE评分用APACHEⅡ评分系统V1.0分析得出.结果:血清FT3和FT4水平与发病前比较明显下降,而TSH则无明显改变.进一步分析发现,FT3、FT4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即血清FT3和FT4水平越低,APACHEⅡ分值越高,预后越差.结论:感染性休克时FT3和FT4水平下降,且反映了病情严重程度.动态监测血清FT3和FT4水平对预后判断可能有预测价值.

    作者:李红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与高危型HPV16,18 DNA关系的探讨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HPV16,18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宫颈分泌物进行HPV16,18DNA定性检测.以光镜下病理学诊断作为CIN分级标准.CINⅡ及Ⅲ级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结果:CINⅡ-Ⅲ级患者宫颈分泌物HPV16.18的检出率为67.7%.宫颈癌患者HPV16.18的检出率为91.8%.慢性宫颈炎患者的HPV16,18的检出率为28.6%.结论: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高危型HPV16,18 DNA的检测对预防宫颈癌及宫颈癌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巧红;陈黎亚;万汝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怀柔区2011年猩红热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明确临床对猩红热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对监测医院诊断为猩红热和“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病例咽试子标本进行病原体的初分离培养,对分纯后的可疑菌落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杆菌肽实验和乳胶凝集血清分群试验进行病原体的初筛及分群鉴定.结果:咽试子标本共272份,分离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25例,阳性率9.2%.临床确诊为猩红热的病例,复核诊断阳性率只有23.5%;临床诊断为“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病例,复核诊断证实为猩红热病例的分别为35.0%、8.2%、1.3%.结论:医疗机构应开展猩红热的病原学检测,为猩红热的防治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防止疫情的蔓延.

    作者:杨丽梅;宋淑娥;陈玲霞;李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价值.方法: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分析在不同病情时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差异;通过对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与肝/脾CT值、血清肝损伤指标(ALT、AST、GGT)、血脂指标(TG、TC、LDL-C)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价值和意义.结果: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且在不同程度脂肪性肝炎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F=447.581,P<0.01).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与肝/脾CT值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血清ALT、AST、GGT活性及血清TG、TC、LDL-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升高,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及病情的判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红山;朱德东;李德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1366例O型孕妇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丽水地区的孕妇血型抗体效价异常在孕妇中所占比率及临床意义.及早防治ABO血型不合引起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的发生.方法: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IgG抗A或抗B的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结果:1366例孕妇中,血清效价大于等于1∶64者有643例,异常检出率为47.07%.结论:在产前保健孕妇中进行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可减少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疾病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徐晓红;谭晓霞;蓝蔚蔚;钱凤英;陈鹏龙;单群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清胱抑素C与β2微球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判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C)与β2微球蛋白(β2-MG)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将其分为2组:1组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共5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0例.2组为糖尿病早期肾病组(DN组)(UAER<200 g/min),共6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6例.设立健康对照组68例,男性40例,女性28例.对这3组实验组同时进行血清Cys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β2-MG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M组和DN组血清CysC与β2-M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DN组CysC与β2-MG也高于DM组(P<0.05);血清Scr和Bun在各组中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与β2-M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中升高明显,且比血清Scr,Bun上升早,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预测指标.

    作者:翁羽飞;陈江玲;林慧婷;罗敏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OPG、BMP-7和PS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前列腺特有抗原(PSA)水平在前列腺癌(PCa)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PCa患者6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OPG、BMP-7和PSA水平.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OPG、BMP-7和PS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前列腺癌骨转移组OPG、BMP-7水平高于无骨转移组;随着Gleason分级升高,OPG、BMP-7和PSA表达量均有升高趋势.结论:血清OPG、BMP-7和PSA与PCa关系密切,参与了PCa的发生和发展,血清OPG、BMP-7可能为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良好指标.

    作者:卜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Sysmex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性能评价

    目的:评价Sysmex 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检测性能.方法:分别检测WBC、RBC、上皮细胞(EC)、管型(CAST)及细菌(BACT)等参数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应用Fuchs-Rosenthal计数板和UF-1000i分别对200例尿液样本WBC、RBC、EC、CAST进行定量计数并进行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WBC、RBC、EC、CAST和BACT的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线性范围和携带污染率均在仪器要求范围内.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UF-1000i与定量显微镜计数检测WBC、RBC、EC、CAST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0.997、0.949、0.734.应用线性回归分析,UF-1000i与定量显微镜计数检测WBC、RBC、EC、CAST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4、0.994、0.900、0.553.结论:Sysmex 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各项性能均符合仪器要求范围,并能较为准确定量WBC、RBC和EC,可作为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筛查工具.

    作者:丁志祥;吴琳;李娟;李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连续2年观察1851名医务人员空腹血糖及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状况

    目的:通过连续2年(2011年-2012年)对医务人员空腹血糖(FPG)的调查及糖尿病(DM)、空腹血糖受损(IFG)的评估,了解医务人员血糖水平趋势性变化和IFG、DM的发生状况,为医务人员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2012年体检的1851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从20岁~ 88岁,分医务、行政、退休三组检测FPG水平,按WHO诊断标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2012年,医疗卫生人员IFG发生率:男性6.65% (6.40%,6.90%),女性4.65% (4.75%,4.86%),男性高于女性(P <0.01);DM发生率:男性4.60%,女性1.41%,总检出率2.46% (2.38%、2.54%).其中FPG水平分别是男性医务人员(5.37 mmol/L、5.33 mmol/L) (P >0.05),女性(5.21 mmol/L、5.15 mmol/L)(P<0.01).结论:医务人员FPG水平男女差异明显,退休组比在职组高,IFG、DM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P<0.01);以退休医务人员为高发组.因此老年医务人员更要加强锻炼,每年要及时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作者:葛国兴;葛阳;王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比较UF-1000i与COULTER Gen's在胸腹水细胞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BECKMAN COULTER Gen's血球分析仪在胸腹水细胞计数检查中的应用,其结果能否为临床接受.方法:用显微镜镜检472例胸腹水标本,同时分别用Sysmex UF-1000i、BECKMAN COULTER Gen's检测,记录结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ECKMAN COULTERGen's血球分析仪与显微镜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检测胸腹水方面比BECKMAN COULTERGen's血球分析仪更有临床应用价值,并可提高诊断速度,易于质量控制,具有一定可行性,但目前尚还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法.

    作者:邬宁宁;王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AVL9130与FAT600钾钠氯离子电极仪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钾钠氯电极仪对血清钾钠氯离子检测结果的评价.方法:用促凝剂负压管采集静脉血液,离心机分离血清,选取混合血清对AVL9130与FAT600两种离子仪平行20次同步检测,观察两者的重复结果.选取560份不同值血清样板(包括不同高低值钾离子、甘油三酯、总蛋白)对两仪器做平行对比观察.结果:两仪器混合血清样本比较,钾钠氯各值均无显著差异,两组不同值血清样本的相关检测排除FAT600干扰后,两组钾钠氯各值呈正相关.结论:两种仪器检测钾钠氯结果均无显著差异并成正相关,FAT600离子仪易发生纤维蛋白原干扰和堵孔,血清分离非常重要,尤其是FAT600对血清分离结果要求更重要.

    作者:许新春;闫景刚;王新尧;董晨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抗凝血酶Ⅲ和狼疮抗凝物联合检测在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3)和狼疮抗凝物(LAC)联合检测对评价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意义.方法:测定40例晚期肺癌患者、27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AT-3、LAC比值、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全血CRP、PLT、MPV和PDW水平,计算AT-3、LAC和二者联合阳性率.结果:肺癌组AT-3显著低于而LAC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肺疾病组(P<0.01).<60岁组和男性组AT-3水平分别显著高于>60岁组和女性组(P<0.01).AT-3与FIB和MPV,LAC与CRP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AT-3和LAC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检测AT-3和LAC对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金雪华;谢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24例病理学结果为ASCUS的进一步分析

    目的:分析ASCUS患者的病理学检测和HPV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ASCUS患者的高危型HPV检测、活检病理和LEEP病理学结果.结果:224例ASCUS患者中活检病理和LEEP病理结果为CIN1及以上病变的比例分别为73.6%和62.5%.高危型HPV阳性和阴性ASCUS患者中CIN1及以上病变者分别为79.7%和71.9%.活检病理结果为CIN1的患者中有18例LEEP病理结果为CIN2/3,其中12例为高危型HPV阳性.地域因素为ASCUS患者病理学结果为CIN1及以上病变的独立风险因素(OR=3.285,P=0.028).结论:ASCUS患者中CIN1及以上病变患者比例较高,联合高危型HPV和活检病理对宫颈癌高发区域ASCUS患者的进一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颜怀军;余剑敏;徐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糖链抗原125(CA125)和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03例肺癌、85例良性疾病和60健康对照血清CEA、NSE、SCC、CA125和CYFRA21-1水平.评价它们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NSE、SCC、CA125和CYFRA21-1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与健康对照(P<0.05).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25的水平及阳性率都显著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P<0.05),肺鳞癌患者血清CYFRA21-1和SCC的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和小细胞癌(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NSE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和鳞癌(P<0.05).五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小于50%.在肿瘤标志物联合试验中,以CEA+ NSE联合、CEA+ NSE+ CYFRA21-1联合、CEA+ NSE+ CYFRA21-1+ CA125联合为佳,它们对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5.3%、70.9%和71.8%.结论:血清CEA、NSE、SCC、CYFRA21-1和CA125的水平和阳性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有关.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癌的诊断灵敏度,首选CEA、NSE和CYFRA21-1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

    作者:张长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红曲类保健食品中洛伐他汀检测的方法研究

    目的:为准确测定红曲类保健食品中洛伐他汀的含量,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洛伐他汀进行了优化.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XDB-C18(5μm,4.6*250 m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385∶115∶0.14(V∶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8 nm测定.结果:洛伐他汀在8μg/ml~ 40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r =0.9999),检出限为4μg/ml,加标回收率为88.6%~93.7%,方法精密度RSD为1.6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保健食品中洛伐他汀含量的测定.

    作者:姜楠;马壮飞;刘思洁;李青;蒋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食品中牛磺酸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快速测定食品中牛磺酸的方法.方法:样品经水提取,以柠檬酸盐缓冲溶液为流动相,建立了测定食物中牛磺酸的10 min短程序分析法,570 nm定量.结果:浓度在5 mg/L~100 mg/L范围内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RSD为1.7%(n=5).平均回收率为93.3%,方法低检出限1.5 mg/L.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合于食品中牛磺酸的定量分析.

    作者:蔡梅;吉文亮;刘华良;马永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药物残留的质量控制

    目的:在准确理解食品中药物残留的4个液相色谱标准检测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对关键点进行质量控制,从而正确使用4个标准方法.方法:详细解析4个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标准曲线绘制、样品测定色谱图等实验过程,指出了相应的原理、难点和质量控制关键点.结果:在质量控制基础上,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均>0.999,平均回收率均>70%.结论:分析总结了4个方法的质量控制点,获得了满足标准要求的检测结果,为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提供实用性参考.

    作者:陆丽丽;陶贤继;陈舜胜;魏华;邱军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的8种合成色素的研究

    目的:建立保健食品中8种人工合成色素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样品经乙醇氨水提取后,聚酰胺粉吸附法净化,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和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保留时间和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该方法各组分检出限为0.12 mg/kg ~ 1.0 mg/kg,线性范围为1.0 mg/L ~ 50.0 mg/L,加标回收率为80.0% ~ 99.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能够同时检测保健食品中8种合成色素的含量.

    作者:华永有;林坚;林宏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形态砷

    目的:建立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尿中形态砷的方法.方法:尿样经0.45 μm滤膜过滤,以(NH4)2HPO4为流动相,采用离子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联机测定不同形态砷的含量.结果:实验结果相关性好,线性范围宽,精密度RSD为2.60%~4.30%,方法检出限为As(Ⅲ)2.0 μg/L,DMA4.0 μg/L,MMA4.0 μg/L,As(V)8.0 μg/L,该方法所得回收率为90.48% ~ 102.90%.结论:方法简便、快速、无需化学预处理、干扰少、灵敏度高,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魏静;梁琼;刘俊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恩替卡韦中8种残留溶剂

    目的:建立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恩替卡韦中残留的有机溶剂.方法:采用HP-624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300℃,柱温为80℃保持7min,再以20℃/min升至220℃.结果:甲醇、乙醇、二氯甲烷、叔丁基甲基醚、正己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与甲苯相邻峰间的分离度及检测灵敏度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恩替卡韦中残留有机溶剂的测定.

    作者:楼永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百草枯的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高效、灵敏、快速的人血浆中百草枯的HPLC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方法:以5-溴脲嘧啶为内标物,血浆经10%三氯乙酸甲醇去蛋白.采用XBridge-C18柱,流动相为乙腈-缓冲盐(V∶V,5∶95),缓冲盐为25.0 mmol/L磷酸二氢钠,含1.0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pH 2.6,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8 nm,柱温35℃.结果:百草枯和内标的出峰时间分别为6.0 min和3.5 min,百草枯在0.05 μg/ml~1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低、中、高3种浓度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6%,相对回收率100.623±5.443%,平均绝对回收率88.374±5.66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准确率高,可作为快速、准确测定人血浆中百草枯血药浓度的有效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叶仕远;叶雪梅;王陈翔;周子晔;胡卢丰;张秀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液中溴敌隆

    目的:建立检测中毒病人尿液中的溴敌隆的方法.方法:尿液经固相萃取柱吸附、淋洗、氮吹、定容后,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溴敌隆.结果:方法线性范围0.01 mg/L~1.0 mg/L,回归方程为Y=4.313×105X+3407,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0.005 mg/L,精密度(RSD)1.8%~3.6%,回收率97% ~ 103%.结论:该方法样品提取简单快速,回收率高,精密度良好,适合测定中毒病人尿液中溴敌隆.

    作者:周玉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LC-MS快速检测橙汁中苯并咪唑类农药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检测橙汁中多菌灵、硫菌灵、甲基硫菌灵、2-氨基苯并咪唑和噻菌灵5种苯并咪唑类农药的试验方法.方法:样品直接用水稀释后,经HLB 3cc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水和甲醇为流动相,在0.20 ml/min下梯度洗脱.结果:该方法在0.01 mg/L~0.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75.0% ~ 97.5%,相对标准偏差为1.0% ~8.6%,检出限为0.0046 μg/kg ~0.0116 μg/kg.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橙汁中多菌灵、硫菌灵、甲基硫菌灵、2-氨基苯并咪唑和噻菌灵的检测.

    作者:姚艳玲;倪炜华;顾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英蓝渗析离子色谱法直接测定饮料中的钙

    目的:建立英蓝渗析离子色谱直接测定饮料中钙的方法.方法:采用Metrosep C 4 150阳离子交换柱,压力7.5 MPa;柱温25℃,流速为1ml/min,淋洗液为1.7 mmol/L硝酸+0.05 mmol/L2,6-吡啶二羧酸+10%乙腈,非抑制电导法检测.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15 min内完成钙的分析;在1 mg/L~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样品峰面积的RSD(n=7)为0.90%~1.39%;加标回收率为97.9%~104.5%.与国标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0044,p>0.5).结论:该方法适用于饮料中钙的检测.

    作者:欧阳云;容晓文;宁红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广式凉茶颗粒中重金属

    目的:建立广式凉茶颗粒中重金属分析方法,调查凉茶颗粒中重金属含量.方法:凉茶颗粒和标准物质用硝酸超声波辅助冷消化后,加过氧化氢加热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消解液中As、Cd、Cu、Cr、Hg、Mn、Ni、Pb和Zn.结果: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本方法重金属测定相对标准偏差2.7%~7.9%,方法检出限0.3 ng/g ~ 5.75 ng/g.部分凉茶中As、Cd、Pb和Cr含量高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欧美草药食品重金属含量限定值.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满足凉茶颗粒中重金属质量控制要求.

    作者:蔡大川;王畅;张志军;陈建平;郭鹏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生活饮用水中双酚A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

    目的:建立生活饮用水中双酚A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方法,为《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离心后的水样,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经C18液相色谱柱分离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外标法测定双酚A.结果:双酚A低定量浓度为0.002 mg/L,3个浓度水平的回收率为90% ~ 110%,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5%.结论:本方法无需进行样品富集、低定量浓度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双酚A的要求.

    作者:刘华良;马永建;王春民;朱鹏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碳与硝酸铵联合基体改进剂石墨炉AAS法测定高盐样品铅

    目的:建立低温原子化测定铅的方法.方法:在平台石墨管中加入碳粉,结合硝酸铵做基体改进剂,用相对较低的原子化温度测定高盐样品铅含量.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0.00 μg/L~8.00μg/L,相关系数(r)0.999,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4.4% ~ 105.3%,PSD(%)为0.92% ~4.1%,检出限为5.0 μg/L.结论:该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精密度好,背景吸收小,准确度可靠.用于酱油和尿液铅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作者:陈汉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香菇中的甲醛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菇中的游离甲醛.方法:利用甲醛与2,4-二硝基苯肼(DN-PH)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黄色的2,4-二硝基苯腙,用正己烷萃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与标准甲醛衍生物的保留时间对照定性,用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对样品进行检测有较好的峰形,甲醛浓度在0.20 mg/L~2.0 mg/L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为0.9998,香菇样品回收率为88.3%~92.1%,精密度为1.75%.结论:本法测香菇中的游离甲醛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性高、重现性好.

    作者:江穗宁;姚开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润肠通便茶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建立润肠通便茶中4种有机溶剂残留的分离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应用HP-INNOWAX毛细管柱(30×0.25 mm,0.25 μm),柱温采取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保持5 min,再以30℃/min的速率升至200℃,保持3min,测定润肠通便茶中乙酸乙酯、甲醇、氯仿、甲苯的残留量.结果:各有机溶剂均能得到有效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19 ~0.9988,平均回收率为98%~100%.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润肠通便茶中有机溶剂的检测.

    作者:王海波;朱斌;莫紫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富马酸二甲酯

    目的:建立乳制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后,以乙腈与0.03 mol/L乙酸钠-0.03 mol/L冰乙酸-0.008 mol/L四丁基溴化铵的水溶液(60:40,v/v)为流动相,C18柱(4.6 ×250 mm,5μm)分离,220 nm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富马酸二甲酯在0.50 mg/L~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检出限为0.05 mg/kg,加标回收率为98.8% ~106.8%,RSD≤3.4%.结论:该法快速、简单、准确,可用于乳制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测定.

    作者:吴云钊;曹民;古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测汞仪直接测定并评价鲫鱼组织中汞含量

    目的:建立用测汞仪直接测定并评价南京地区超市和农贸市场所售鲫鱼组织中的汞含量.方法:用直接测汞仪,分别测定鱼皮、鱼脑、鱼肉及鱼籽组织中的汞含量.结果:鲫鱼组织中的汞含量呈如下规律:鱼脑>鱼皮>鱼肉>鱼籽;鱼龄越大,体内富集的汞越多.对汞含量在0.12 ng ~ 20.00 n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低检出限为0.04 n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8%~104.4%,RSD为1.63% ~2.92%.本方法与国标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测汞时无需进行样品前处理,具有取样量少,简单、准确和高效等特点,能满足样品检测的要求.

    作者:李建新;李明华;袁金华;陈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保健饮品中迷迭香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

    目的:建立保健饮品中迷迭香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处理后,采用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做流动相,C18柱分离,330 nm波长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该法在10μg/ml~ 10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50 μg/ml~1000μg/ml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回收率为96.4% ~ 99.6%,检测限为10 ng.结论:本法样品前处理简单,检测快速,定性定量准确,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适用于保健饮品中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

    作者:张向兵;张耀光;梁瑞玲;王谢;王洪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胃癌RUNX3基因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其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分析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的甲基化状态.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UNX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62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RUNX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77.8% (126/162)、38.9% (63/162) (P <0.001).RUNX3蛋白表达下调/缺失率分别为81.5%(132/162)、12.3%(21/162) (P <0.001).RUNX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RUNX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RUNX3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并且甲基化影响其蛋白表达.

    作者:赵枫;孙一奎;王峰;王小军;张海强;璞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梨支原体和发酵支原体致死性感染大鼠肺上皮细胞,肾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探讨梨支原体(Mpi)和发酵支原体(Mf)致死性感染大鼠肺、肾超微结构改变.方法:38只免疫缺陷SD大鼠.实验组:Mf和Mpi致死性感染(n=12),免疫抑制NS和非免疫抑制Mf感染对照组(n=7).观察死亡率,透射电镜下观察肺、肾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实验组死亡率均为100%,高于对照组(P<0.01).电镜下见Mf和Mpi感染致死大鼠肺泡Ⅰ型上皮细胞肿胀,胞核固缩,空泡变性;肾内皮细胞细胞质溶解,胞核固缩,细胞溶解、线粒体空泡形成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发酵支原体和梨支原体感染致死大鼠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和肾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异常.

    作者:管瑜;方周溪;周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宁波地区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与分型

    目的:了解VP的耐药性,发现流行优势型,为追溯病原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VP分离海产品采用筛检方法,病人采用GB方法;用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分型,用PFGF进行基因分型;用K-B法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1040株VP分为10个血清型,分型率为94.64%,海产品VP的流行优势型为0∶6群和0∶5群,病人VP为0∶3群;VP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达92.64%,未检出多重耐药菌;按PFGE带型变化病人VP分为12型,海产品VP为29型,1型为流行优势型.结论:宁波地区海产品VP的血清型和PFGE型较分散,病人VP则反之,流行优势株上两者有明显差别,提示我们可用血清和PFGE分型,对其追踪与溯源;VP对青霉素类耐药性较高,是否与养殖广泛使用有关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育禾;徐丽萍;张朝阳;徐景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DNMT3B基因启动子C46359T与燃煤型砷中毒关系探讨

    目的: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transferase,DNMT) DNMT3B基因启动子区-149位点CA6359T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探讨DNMT3B启动子区-149位点SNP与地砷病易感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关联.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结果:(1)砷中毒人群DNMT3B启动子区CT杂合型频率为4.89%,TT纯合型频率为95.11%,未检出CC纯合型;对照组人群中DNMT3B启动子区CT杂合型频率为4.76%,TT纯合型频率为95.24%,未检出CC纯合型;该基因该多态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砷中毒人群和对照组人群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文献报道的数据,将对照组人群与中国北部人群、美国白种人群、英国人群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发现对照组人群与中国北部人群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人群与美国白人、英国人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本次实验未观察到DNMT3B基因启动子区-149位点C46359TSNP与罹患地砷病存在关联;(2)对照组人群DNMT3B基因启动子区-149位点SNP与北方人群报道基因型分布一致,在该基因该位点SNP检测方面为中国人群基因库提供了基础数据.

    作者:肖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广东省大宝山矿区长期暴露人群14种元素内暴露水平分析

    目的:对长期受广东省大宝山矿区尾矿水污染的人群重金属内暴露水平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按比例分层多级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翁源县高低暴露组居民共279名,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其全血中Cd、Pb、Cu等14种元素水平.结果:高、低暴露组全血中Cd、Pb、Zn、Mg、As和Mo暴露水平存在差异.另外,个别元素暴露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结论:经过近30年的暴露,大宝山矿区人群除Cd、Pb和Zn等重金属暴露情况较严重外,也受到Mg、As、Mo等元素污染,并可能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本研究为今后健康效应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吴学谦;胡前胜;宋宏;刘念;魏青;王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657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检测,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中140株试验菌的ESBLs和AmpC酶相关基因,对部分ESBLs基因进行DNA测序.结果:140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表型试验阳性的有86株,阳性率为61.4%.86株ESBLs表型阳性菌株中检测到ESBLs基因阳性的有80株,占93.0%.其中有61株携带CTX-M-9型基因,30株携带CTX-M-1型基因,23株携带TEM型基因,1株携带SHV型基因.14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AmpC酶基因阳性的有18株,阳性率为12.9%,其中有10株携带DHA型基因,9株携带CIT型基因,1株携带FOX型基因.结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严重,其携带ESBLs基因以CTX-M-9型为主,AmpC酶基因以DHA和CIT为主.

    作者:屠鸿翔;陈栎江;徐春泉;吴庆;周铁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FAAS、ICP-MS和ICP-OES测定23种中药中铜元素的比较

    目的:建立中药材中铜元素的通用检测方法.方法:统一微波消解前处理方法,应用于FAAS、ICP-MS和ICP-OES三种仪器同时进行测定.结果:对23种218批中药的样品进行测定,种类覆盖了动植物各药用部位的药材,建立了测定中药材中铜元素含量的通用方法.结论:微波消解前处理方法通用性强,三种仪器测定结果准确,满足铜元素测定的需求,测定结果可为制订中药中有害元素铜含量的限度提供依据.

    作者:张甦;李丽敏;王欣美;王枚博;夏晶;季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双重实时荧光PCR对流感病毒检测及分型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用于流感病毒检测,实现对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1和H3亚型季节性流感病毒,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亚型区分.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针对M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和探针,用于流感病毒检测和定量;针对HA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用于病毒分型.建立和优化双重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评价,同时对32份已知亚型的流感病毒样本进行检测,验证所建方法的实用性.结果:基于M基因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定量范围为5×101到5×108个目的拷贝.经优化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检测灵敏度在50~500拷贝之间,各亚型之间没有交叉反应.建立的方法能够检测出本研究涉及的所有流感病毒标本,分型准确率达到96.9%.结论: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实现对流感病毒样本准确分型,适用于流感的鉴别诊断及病毒载量测定.

    作者:沃恩康;王怡婷;吴海波;尤金彪;王巧刚;郭潮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宁夏西夏区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银川市西夏区静脉吸毒人员感染HIV、HC和梅毒的现状,为在该人群中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的检测.结果:386名吸毒人员中,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感染率分别为2.07%、77.46%、5.44%.本次调查中8例HIV阳性吸毒者中有两例是三重感染.结论:吸毒人员中HIV及HCV的感染情况严重,应普及美沙酮维持治疗等措施来控制这些疾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

    作者:魏树华;戴宁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IV、TP、HCV感染及相关行为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HIV)、梅毒(TP)和丙肝(HCV)感染及相关行为.方法:2011年6月采用连续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及HIV、TP和HCV血清学检测.结果:调查1430名从业人员,共检出HIV感染者1例,感染率为0.14%;TP感染者1例,感染率为0.07%,HCV感染者2例,感染率为0.14%.40岁以下年龄的HIV、TP、HCV感染率高,该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安全套的使用率比较低.结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是艾滋病、梅毒及丙肝的易感高发人群,对其进行实验室常规的血清学检测外,应把HIV、TP、HCV三项血清学监测,纳入国家规定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必检项目,以便及时发现传染源,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梅毒、丙肝的感染、发生和流行.

    作者:李淑波;徐志鑫;庞武元;张建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7年-2010年连云港市子宫颈癌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研究连云港市2007年-2010年子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方法:利用连云港市恶性肿瘤登记系统报告的资料,分析2007年-2010年连云港市子宫颈癌发病率.结果:子宫颈癌占连云港市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七位,2007年-2010年连云港市子宫颈癌的粗发病率为8.74/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8.17/10万.发病高峰年龄组为50岁~60岁,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结论:连云港市子宫颈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城区高于农村,发病高峰年龄迟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者:董建梅;李伟伟;秦绪成;吴兴旻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疆某综合医院2009年-2011年HIV感染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新疆某综合医院就诊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对2009年-2011年就诊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分析阳性结果.结果:共检测184595例,阳性450例,总检出率0.24%,三年的检出率分别为0.18%、0.20%、0.31%,感染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3.97,P<0.01);感染者中21岁~30岁感染率上升快,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0.199,P<0.01);维吾尔族感染率高于汉族(x2 =289.49,P<0.01);检出科室分布广泛.结论:该院就诊患者中HIV感染者呈快速上升趋势,分布科室广泛.开展HIV的检测工作,对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并防止医源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熔;彭红;朱开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的亚型分布比较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亚型的地区分布差异.方法:采用GP-PCR和基于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方法进行HPV的检测与分型,宜春、阳城、沈阳、广州为4个研究现场.将其划分成农村和城市、北方与南方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农村和城市分别检出单一型感染39例、163例,复合型感染2例、5例,HPV亚型分别为3种、5种;北方与南方分别检出单一型感染100例、163例,复合型感染4例、5例,HPV亚型分别为5种、3种;农村与城市、北方与南方高危型与低危型分布有差异.结论:HPV11和HPV6两低危型为尖锐湿疣患者的优势亚型;农村地区和北方地区均以单一型感染为主.

    作者:杨云;王新正;李日艳;王海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9年-2011年泉州市区二次供水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泉州市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加强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泉州市2009年-2011年二次供水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2009年-2011年共检测二次供水361份,合格的248份,合格率为68.7%.各年的合格率分别为64.0%、69.2%、71.4%,逐年上升.结论:泉州市区二次供水合格率较低,需加强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提高卫生质量,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

    作者:方素珍;吴琴珠;苏晓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11年浙江省衢州市梅毒诊断符合率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衢州市梅毒病例报告现状以及报告质量.方法:按照卫生行业标准对网络报告的梅毒病例的化验结果进行复核.结果:共查梅毒确诊病例507例,符合梅毒确诊病例诊断标准306例,诊断符合率为60.36%;隐性梅毒诊断符合率低,仅为54.26%;导致不符合诊断标准的主要原因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TRUST)未检或阴性,占61.19%,其次为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PPA)未检或阴性,占37.71%.结论:梅毒诊断符合率较低,需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传染病诊疗水平及报告的培训.

    作者:来时明;姜宪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输血相关传染病在输血患者中分布情况,杜绝输血传染病的传播和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8369例输血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输血前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9.86%;抗-HCV阳性率为2.02%;抗-HIV阳性率为0.1%;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65%.结论:输血相关传染病在受血者输血前均有一定的感染率,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的检查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提示方向,也是鉴别是否因输血感染疾病的依据,减少输血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华峰;孙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12年厦门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及辅助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厦门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及辅助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污染情况,为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在厦门市各商场、超市、零售店等流通领域随机抽取国内外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及辅助食品共30份,参照GB/T 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结果:所采集的30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及辅助食品中,除1份国产婴幼儿辅助食品中检出微量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其余29份均未检出.推测检出的DIBP是从食品包装袋迁移而来,而非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结论:2012年在厦门市场流通领域抽检的30份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及辅助食品未发现非法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但必须重视食品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污染.

    作者:叶雅真;朱宝平;洪华荣;骆和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甘肃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3多态性调查

    目的:研究甘肃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3系统多态性,评估其在血小板配型输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201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PA-3系统基因分型.结果:HPA-3a和3b基因频率分别为0.6368和0.3632;同国内其它9个地区人群的HPA-3分布相比较,与5个地区人群有显著性差异.在随机输血中HPA-3a和3b抗原不配合的机会分别为0.1145和0.2411,a、b抗原不配合率合计为0.3556.结论:调查数据表明,随机输血中供受者HPA-3抗原不配合比例在甘肃人群中高达35.56%,这对研究血小板同种免疫性疾病和开展相合血小板输注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国英;刘圆圆;薛双林;王明禄;李元荣;张海红;方丽华;唐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2008年-2011年散装食品卫生安全监测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糕点、卤制品、馒头、凉皮、豆腐卫生安全状况,为相关监管部门建议监管重点及管理方向.方法:连续监测4年,比较散装食品合格率,并与2008年预包装食品20个批次检测结果比较;比较不同季节散装食品的合格率.结果:预包装食品合格率100%,散装食品合格率83%,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夏秋季合格率低;经SPSS软件分析,夏秋季与春冬季有显著差异.结论:散装食品以微生物污染为重,夏秋季不合格率高,监管部门应以散装食品为监管重点,并且关注时间点为夏秋季.

    作者:尹全芬;刘月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男男同性恋艾滋病综合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江北区男男同性恋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率以及危险因素、流行趋势;且在男男同性恋中进行艾滋病、性病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和血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共调查79名男男同性恋者,其中有3人感染了梅毒,感染率为3.80%;有2人近一年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HIV抗体检测阳性5份,感染率为6.33%,且其中有一人梅毒也是阳性.结论:通过调查基本了解了男男同性恋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缺乏,应加强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因此在男男同性恋人群中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已经刻不容缓.

    作者:陈美芬;赵建佳;裘立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10425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体类型,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10425例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12例,感染发生率4.91%;医院感染发病率高的科室为肿瘤科,占8.44%,其次为小儿科,占6.8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占40.18%,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占20.18%.共检出病原菌206株,阳性率为36.79%.其中革兰阴性菌132株,占64.08%,革兰阳性菌53株,占25.73%,真菌21株,占10.19%.结论: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侵入性操作、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朱晓娟;查赟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重点目标人群的调查研究

    目的:为了解糖尿病人群相关危险因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影响,从而为开展DR的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收集58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检查情况及其它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398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190例,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两组间比较,DR组病程较长,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高于NDR组(P<0.05).结论:应加强DR防治知识的普及,尤其是病程较长,SBP、DBP、FPG、P2BG和HbA1c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应作为重点目标人群.

    作者:王小红;胡雅国;陈芳建;郑美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深圳光明新区托幼儿童传染病流行特征及对策

    目的:探讨辖区内托幼儿童传染病流行特征,监测传染病疾病谱,明确传染病流行趋势,为辖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集辖区内2006年-2010年辖区托幼机构传染病资料,用spss12,进行疾病谱三间分布分析.结果:辖区内托幼机构以丙类传染病为主,呈逐年增加态势,年龄呈偏态分布,4岁为发病峰值,夏及冬季有两个发病高峰.结论:手足口病及流行性腮腺炎仍是托幼机构儿童高发传染病,强化晨检、隔离消毒及健康教育,仍是非疫苗可控传染病主要控制措施,加强适龄儿童疫苗接种,构建必要免疫屏障,是控制疫苗可控传染病在托幼机构及社区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鹏飞;万孝先;罗淑华;刘义;杨大杰;邹晓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昆明市现榨果(蔬)汁卫生状况调查和分析

    现榨果(蔬)汁是以新鲜水果为原料,经过挑选、清洗消毒、漂洗、沥干、整理、机械榨汁而成的不经任何杀菌处理,供就餐顾客饮用的非定型包装饮料.因其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在餐饮中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为了解昆明市现榨果(蔬)汁卫生状况,为制定相应的标准提供依据,2011年抽查了昆明市33家大、中型餐饮店200件现榨果(蔬)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瑾;孙灿;万玉萍;杨庆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醋氯芬酸肠溶胶囊有关物质检查方法的探讨

    醋氯芬酸肠溶胶囊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在临床上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等引起的疼痛和炎症的症状治疗.其质量标准目前《中国药典》与国外药典均未收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YBH08642003(以下简称标准)为现行标准[1],在对该药品进行评价抽验的过程中,发现现行标准中有关物质的检测规定有值得探讨之处,标准规定记录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至主峰保留时间的两倍,而有三个杂质峰(杂质C、D、E)保留时间超过了主峰保留时间的两倍,易造成漏判;另外,在检查有关物质的过程中发现有关物质的量随供试品溶液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本文对醋氯芬酸肠溶胶囊的有关物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检查方法及标准规定提出了建议.

    作者:张媛媛;薛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衢州市2001年-2011年HIV/AIDS人群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衢州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流行情况,为指导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蛋白印迹法进行确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2011年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39例,其中,HIV感染者214例,AIDS病人25例.男性169例,女性70例,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羁押人员为主,占31.80% (76/239);其次是农民/农民工,占23.43%(56/239);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分别占45.61%和27.20%;三种传播途径共存,经性途径传播占76.57%(183/239).结论:衢州市现阶段虽然处于低感染阶段,但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应采取措施加大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力度,加强对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的力度,遏制艾滋病蔓延.

    作者:吕磊;张建民;王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浙江省健康人群抗脑膜炎奈瑟菌抗体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浙江省健康人群抗脑膜炎奈瑟菌抗体水平.方法:浙江省10个市对8个年龄组健康人群采集静脉血4584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和C群Nm多糖抗体(IgG),抗体含量≥2 μg/ ml为保护水平.结果:4584份血清中,A群IgG抗体≥2 μg/ml者3388份,保护率73.91%;C群IgG抗体≥2 μg/ml者2322份,保护率50.65%.不同年龄组人群Nm多糖抗体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地区人群Nm多糖抗体水平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浙江省健康人群A群抗体处于75%的临界水平,C群抗体处于相对低水平.我省A群发生大流行的可能性不大;C群一旦有传染源传入易引起局部暴发流行.建议继续加强A+C群MPV的接种.

    作者:徐宝祥;姚苹苹;王复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6年-2011年新疆昌吉州疑似麻疹病例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昌吉州2006年-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及血清学监测状况,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实验对昌吉州2006年-2011年采集送检的疑似麻疹病例血清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检测疑似麻疹病例血清969份,麻疹IgM抗体阳性465份,阳性率47.99%.病例主要集中在48月龄及以下和≥16岁,占90.54%.结论:加强常规免疫工作,提高适龄儿童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作者:朱建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11年丽水市儿童全血5种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丽水市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更好地指导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5种微量元素,对本地3个年龄段1428名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微量元素中,锌总缺乏率高,达到19.05%,且3个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铁缺乏,达到16.80%,钙总缺乏率较低,为3.64%.结论:丽水市儿童易出现锌、铁微量元素失衡,尤其0周~3周岁婴幼儿锌元素缺乏率高,应对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微量元素缺乏.

    作者:莫寿勇;黄桂英;陈奉晖;吴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十堰市2000年-2010年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连续监测,掌握十堰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污染状况.方法:选择大型农贸市场、超市、集贸市场建立监测网点,随机采集常见24大类食品共计1852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或《全国食品污染物检测手册》进行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测定.结果:重金属在食品中总超标率为4.08%,铝在食品中总超标率为26.1%;农药总超标率为6.02%;各类添加剂总超标率7.20%.结论:我市食品中铅、镉、砷、汞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肉及动物内脏类和蛋及其制品(皮蛋)类是重金属污染的高危食品;蔬菜中农药残留状况不容乐观;食品中部分添加剂有不同程度的滥用.提示有关部门需加大对高危食品的检测和监管力度.

    作者:周东升;刘军;崔红;张尧;杜云;闻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祁门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农村改水项目启动3年来的水质状况.方法:对2009年-2011年涉及农村改水项目的工程点进行采样检测分析.结果:农村安全饮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不合格.结论:祁门县农村饮用水不符合项集中在微生物项目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其余指标符合饮用水标准,应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力度,强化规范化饮水消毒处理.

    作者:章平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惠州市流感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惠州市2009年-2011年流感监测结果,掌握惠州市流感样病例的病原学特征和流感的流行动态,为预测和防控流感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惠州市2009年-2011年流感流行病学、病原学资料,探索流感流行规律.结果:惠州市2009年-2011年共报告ILI 55661例,ILI%为7.91%,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占78.28%);全年均有病例发生.3年共采集1768例流感样病例,516例核酸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29.19%,其中新甲型H1N1流感占42.64%,甲型(H3N2亚型)占33.33%,甲型(H1N1亚型)占5.23%;乙型占18.41%.分离到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65株,细胞培养的总阳性率为3.68%.结论:惠州市2009年-2011年流感发病相对平静,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暴发流行,但仍应加强对各型流感病毒的监测,以预防、控制流感的流行.

    作者:方巧云;琚雄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10年包头市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2010年包头市流感病原学特征,探讨包头市流感流行规律.方法:选择包头市2所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定量RT_PCR方法检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693份,阳性标本132份,阳性检出率为19.05%.全年流感病毒型别变化为甲型→乙型→甲型.结论:2010年包头市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以H3 N2型为主,易感人群为15岁以下少年儿童.应密切注意A3型(H3N2)流行株的活动情况,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流感病毒新变异株.

    作者:王燕;徐玉萍;王静;金艳辉;张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1年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状况,找出影响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公共场所卫生质量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石景山区不同行业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石景山区不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结果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游泳场所合格率低.监测主要不合格指标主要为甲醛、细菌总数、真菌以及游泳池水尿素、游离余氯.结论:石景山区公共场所卫生质量总体水平较好,但还需加大力度对各行业卫生质量进行监督检测,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监督管理对策及措施.

    作者:汪云;闫云峥;杨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性病与HIV感染者中HSV2、HBV和HCV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比较性病患者和HIV感染者血清中HSV、HBV及HCV的感染情况,为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经蛋白印迹法确证的HIV/AIDS和梅毒、淋病及衣原体感染患者血清标本,用ELISA等方法检测HSV2-IgG、HSV2-IgM、HbsAg和HCV-IgG 4项指标,并对2组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120份性病样品中,检出HSV 32.5%,HBV 10.0%;7例合并HSV和HBV感染,3例合并HBV和HCV感染.85例HIV/AIDS患者血清标本中,检出HBV 41.2%,HCV 18.8%;38.8%合并1种以上病毒感染.结论:HIV/AIDS患者中合并HSV2、HBV和HC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性病患者.

    作者:洪清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肠产毒大肠埃希菌肠毒素基因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肠产毒大肠埃希菌肠毒素基因方法.方法:于GenBank中查找ETEC肠毒素基因lt和st序列并进行比对后设计引物及TaqMan-MGB探针.对引物、探针、Mg2+、Taq DNA聚合酶及dNTPs浓度进行优化,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双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TEC肠毒素基因lt和st方法.结论: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ETEC肠毒素基因的方法.该法在疾病控制相关和临床实验室中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陈应坚;金玉娟;刘渠;刘晓岑;甘莉萍;杨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在沙门菌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在沙门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株分离自腹泻病人的沙门菌疑似菌株用肠杆菌科鉴定试条API 20E进行生化鉴定并进行血清学鉴定,应用MLST分型方法对该菌株分子分型.结果:API 20E鉴定为沙门菌属,Vi因子血清不凝集,O因子血清A-FO多价不凝集.该菌的MLST型别为ST64型,提示为鸭沙门菌.结论:MLST分子分型技术有助于沙门菌的鉴别.

    作者:周国明;汪皓秋;俞骅;郑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12年锦州地区首例突发炭疽疫情中炭疽芽胞杆菌分离与鉴定

    目的:2012年6月,位于锦州市某地两名村民宰杀牛后,疑似感染炭疽,采集样本对其做分离培养、鉴定炭疽芽孢杆菌.方法:采集样本进行分离培养炭疽芽孢杆菌,通过镜检、噬菌体裂解试验、串珠试验等方法及荧光PCR法、普通PCR法鉴定.结果:3份患者手分泌物样本在荧光PCR法检测中均为阳性,在普通PCR法采用三对引物PagA、Cap及rpoB检测在923 bp,1242 bp,618 bp处出现特异性目的条带.结论:本次检测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实验室支持;同时为及时治疗患者疾病争取了宝贵时间.

    作者:张振;刘红华;杨洋;孙配龙;周大宇;尤佳;宋颖;范凯;白梅;张旭;毛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苏州市部分水产品分离的霍乱弧菌耐药状况及毒力基因分析

    目的:分析苏州市部分养殖水产品霍乱弧菌分布情况,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方法:对甲鱼、牛蛙及其养殖用水等样品,进行霍乱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和4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分离到的18株霍乱弧菌标本中O139群8株,O1群4株,其余6株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经耐药性分析,对试验的12种抗生素均无100%敏感株;对多粘菌素B和红霉素的中介率高达83.3%.检测的4个毒力基因中,阳性率高的是Zot基因.结论:分离到的18株霍乱弧菌血清型有一定的种属相关特性,中介耐药性突出,毒力基因阳性率较高.

    作者:张梦寒;王丽;李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菌NDM-1基因方法的探讨

    目的:将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与SYBRGreen染料RT-PCR技术比较后,应用于检测细菌NDM-1基因.方法:使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与SYBRGreen染料RT-PCR对已知特性的标准株中NDM-1基因检测,对比其扩增灵敏度.结果: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灵敏度高于SYBRGreen染料RT-PCR法,所测标准株中NDM-1基因转录水平可高达7.5×104拷贝/μl,比SYBRGreen染料RT-PCR技术检测灵敏度高7.8倍.结论:Taqman荧光PCR技术对超级耐药菌NDM-1基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作为对超级细菌进行监控与防控的方法.

    作者:张建明;黄吉城;吴健;王向阳;何洪涛;陈姗;师永霞;李小波;洪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BED捕获酶联免疫试验检测HIV新近感染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目的:确定BED捕获酶联免疫试验(BED法)检测发现HIV新近感染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以云南省德宏州感染时间>168 d的HIV感染者为“真正的”既往感染者,以感染时间≤168 d的HIV感染者为“真正的”新近感染者,对其血清标本采用BED法进行检测.结果:29例新近感染者中BED检测阳性共24例,灵敏度为82.76%;264例既往感染者中BED检测阴性共218例,特异度为82.58%;感染者感染时间越长,BED特异度越高,而对于感染时间在169 d~365 d的感染者,BED特异度低、假阳性率高.结论:BED法在确定HIV新近感染者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对部分感染者存在一定的误判率.

    作者:杨锦;段松;王继宝;李艳玲;龚渝蓉;项丽芬;杨跃诚;叶润华;高洁;杨世江;沈圣;蒋岩;何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铜绿假单胞菌exoS、exoU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exoS、exoU的携带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对来自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64株Pae,采用PCR法检测exoS、exoU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64株Pae中,exoS基因阳性的占65.63%(42/64);exoU基因阳性的占10.94% (7/64);在30株多重耐药的Pae中,exoS基因阳性的占73.33%(22/30),exoU基因阳性的占10%(3/30).在34株非多重耐药的Pae中,exoS基因阳性的占58.82%(20/34),exoU基因阳性的占11.76%(4/34).结论:临床分离的Pae中,携带的毒力基因以exoS基因型为主,exoU基因型所占比例较低.多重耐药菌株与非多重耐药菌株exoS和exoU基因的携带率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吴爱武;黄子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浙江省丽水市鼠类巴尔通体的检测研究

    目的:对丽水市鼠肝脾组织进行巴尔通体检测,为控制人巴尔通体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丽水市鼠的肝脾标本,采用PCR法检测巴尔通体gltA基因片段(379 bp),确定阳性标本.结果:在丽水市捕获鼠467只,巴尔通体总感染率为15.20%,宿主动物有黑线姬鼠、社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429/467),巴尔通体感染率为16.08% (69/429).结论:丽水市鼠中存在巴尔通体自然感染,且宿主动物呈多样性,为进一步深入进行巴尔通体病疫源地的调查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秀英;雷永良;柳付明;梅建华;王晓光;兰玉清;黄金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检测方法在孕妇梅毒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和监测意义

    目的:探讨合理选择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的有效方法,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1276例孕妇同时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276例孕妇中TRUST阳性28例,占受检总数0.25%;TP-ELISA阳性76例,占受检总数0.67%;TPPA阳性74例,占受检总数0.66%,TRUST、TP-ELISA、TPPA三种检测方法均阳性占0.25%.结论:对于首次进行孕检的人群,宜选用TP-ELISA进行筛查,提高初检结果的检出率和可靠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TP-ELISA阳性标本以TPPA确诊,TPPA确诊标本再查TRUST滴度试验,以便于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提高遗传优生率.

    作者:于春冬;宋金莲;李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食源性致病菌96微孔板DNA诊断芯片的研制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12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基于微孔板阵列技术的检测平台,以满足食物中毒处置中能快速、准确提供实验室结果的要求.方法:针对12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设计种特异性的PCR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按照5×5的阵列格式将探针点制到96微孔板的微孔内,建立稳定的微孔杂交体系,采用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和化学显色底物NBT/BCIP来检测特异性的PCR杂交产物.结果:经标准菌株验证已建立的食源性致病菌微孔板DNA诊断芯片,获得比较敏感、特异和稳定的实验结果;同时经食物中毒样品检测应用,与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的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能同时检测12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基于微孔板阵列技术的检测平台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等特点,作为应对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用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荣;魏泉德;林毅雄;谭爱军;郑予柯;方艳梅;肖慧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动物感染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动物细菌感染的特点.方法:制作兔烧伤动物感染实验模型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致伤后放海水浸泡20 min,对照组致伤后不浸泡.用手工法和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学鉴定,用微生物动态快速测定系统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全血白细胞数用显微镜计数法.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12 h后细菌数量显著增加,主要细菌有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培养有副溶血弧菌和大肠埃希菌生长;血白细胞和内毒素检测结果比单纯烧伤组高.结论:动物烧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可导致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比单纯烧伤组感染时间提前,感染程度加重.

    作者:韩善桥;虞积耀;王大鹏;刘瑾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亚麻木酚素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足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亚麻木酚素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足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未造模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实验组、药物对照组).实验12周末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重系数等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足细胞超微病理结构变化.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实验组降低肾重、24h尿白蛋白排泄率、Scr、BUN (P <0.05).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病理改变均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减轻,足突部分融合,系膜基质轻度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减轻.结论:亚麻木酚素提取物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足细胞病理损伤,改善肾功能.

    作者:徐海娥;张慧;王孙璟;顾呈华;李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外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表达水平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联研究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分析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病例来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SLE患者,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采用连接素V和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的早期凋亡率;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42%、53.95%、44.74%,而在正常对照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均为阴性.SLE非活动组(n=23)和活动组(n=53)患者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表达水平(分别为81.697±86.256 IU/ml、101.957±97.431IU/ml)、抗dsDNA抗体(分别为266.881±366.684 IU/ml、286.483±279.298 IU/ml)、抗组蛋白抗体(分别为45.421±58.262 IU/ml、64.257±69.976 IU/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69,分别为10.106±0.5348 IU/ml、20.034±12.075 IU/ml、9.290±1.281IU/ml),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414,P=0.000;F =24.872,P=0.000;F=20.147,P=0.000).但SLE患者非活动组和活动组的3种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发现抗组蛋白抗体与SLEDAI之间呈正相关(r=0.251,t=2.234,P=0.02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抗核小体抗体水平在临床上可作为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监测参考指标;而对于活动期SLE患者,抗dsDNA抗体可较好地反映疾病活动度.结论: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增加,且与患者的PBMCs的早期凋亡率呈正相关.抗核小体抗体水平在临床上可作为SLE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监测参考指标;而对于活动期SLE患者,抗dsD-NA抗体可较好地反映疾病活动度.

    作者:盛敏玲;郝加虎;陶金辉;张宏;张志华;张国庆;徐胜前;钱浩;戴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姜黄灵芝片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姜黄灵芝片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400 mg/kg·BW、200 mg/kg·BW、100 mg/kg·BW三个剂量组的姜黄灵芝片对小鼠连续灌胃30 d,进行抗体生成细胞、碳廓清、NK细胞活性等7项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样品对小鼠的体重增长、脏体重比值和NK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样品能促进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作用、迟发型变态反应和抗体生成细胞增殖,提高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姜黄灵芝片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作者:覃光球;覃辉艳;秦秀娟;彭亮;李彬;张洁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三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多重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EPEC、EIEC、EHEC三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的方法.方法:于GenBank数据库中查找三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及志贺菌毒力基因stx1、stx2、eaeA及ipaH基因序列并使用软件进行比对后设计四套引物及探针,建立四重实时荧光PCR检测EPEC、EIEC、EHEC和志贺菌的方法,并对方法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完全一致,均为100%.结论:四重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可同时检测EPEC、EIEC、EHEC和志贺菌,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卫生检验、食品检验等领域,对快速有效的实施针对治疗,预防食物中毒,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金玉娟;陈应坚;刘渠;甘莉萍;杨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慢性HBV感染患者核苷类药物治疗后相应突变位点检测分析

    目的:通过基因测序检测分析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ADV)、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四种核苷类似物耐药者HBV多聚酶区基因主要耐药突变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53例LAM,78例ADV和9例ETV以及6例LdT耐药患者血清HBV多聚酶区进行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253例LAM耐药患者中有16种突变类型,其中以rtM204I突变多见,为101例(39.92%).78例ADV耐药患者中有7种突变类型,其中以rtA181V/T/S突变多见,为47例(60.25%).9例ETV耐药患者中有3种突变类型,其中以rtT184A/G/L/S突变多见,为6例(66.66%).6例LdT耐药患者中有2种突变类型.结论:四种核苷类似物耐药株的氨基酸突变复杂多样,建议抗病毒治疗失败后参考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更换药物.

    作者:翁彭剑;丁世雄;高国生;毛联钢;胡爱荣;周文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海洋生物果蔬去农残伴侣A、B液对大白菜中机氯农药六六六和DDT的降解效果

    目的:研究海洋生物果蔬去农残伴侣A、B对大白菜中六六六和DDT有机氯农药残留的降解效果.方法: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用海洋生物果蔬去农残伴侣A、B处理大白菜前后农药六六六和DDT的残留量,并做对比实验,计算农药的降解率.结果:海洋生物果蔬去农残伴侣A、B对4种六六六农药和4种DDT农药有明显降解效果.结论:海洋生物果蔬去农残伴侣A、B可以用来降解蔬菜水果的有机氯类农药.

    作者:于红卫;辛文静;陆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清中IL-17、IL-22测定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IL-17、IL-22在乙型病毒性肝病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72例乙型病毒性肝病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2水平;并分析IL-17、IL-22与HA、LN、ⅣC、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治疗前肝病患者血清中IL-17及IL-22水平升高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其表达水平均依次增高(P<0.01).IL-17、IL-22与HA、LN和ⅣC均呈正相关(P<0.05),IL-22与TBIL、γ-GT呈正相关(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种肝病患者血清IL-17及IL-22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联合检测IL-17、IL-22及HA、LN、ⅣC、TBIL、γ-GT等相关指标对HB的临床诊断、病情分析及考核疗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家秀;许国莹;张玉领;刘兴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保健食品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

    沙门菌(Salmonella)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肠道内,该菌有200多种,致病菌只占少数,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或败血症,如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十余种.因此,对该病菌的检测和对该病的有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对沙门菌进行快速检测,及早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有效地防治沙门菌病的手段.

    作者:牛振东;孙伟;高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11年宁波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耐药分析

    目的:研究2011年宁波艾滋病毒(HIV)感染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及耐药变异.方法:收集272例HAART的HIV-1感染者抗凝血,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HIV-1病毒载量,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的样品扩增HIV-1的pol区,测序结果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分析.结果: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为311±160个/μl.19份样品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10条序列出现耐药突变,总耐药率为3.73%(10/268).8条产生针对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突变.2条只产生了针对NNRTI的突变.结论:宁波HIV抗病毒治疗人群耐药毒株流行处于较低水平,该人群对目前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敏感.但耐药突变呈多样化趋势,应加强耐药监测的研究以减少耐药突变株的产生与传播.

    作者:高红;张佳峰;张姝;顾文珍;焦素黎;谢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10年三省市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分析评价

    实验室间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物品进行测量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1].它是对实验室工作进行质量评价的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方法.2010年底,本中心组织了三省市50家实验室的室间比对活动,现将比对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敏;马永建;祁贤;霍宗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铅、镉痕量分析的质量控制

    铅和镉都是慢性和积累性毒物[1],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并造成危害[2,3].为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世界各国及有关国际组织越来越重视食品中铅和镉的安全风险监测以及风险评估[5].食品中痕量铅、镉的分析具有较大难度,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制定、监督管理等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因此为保证数据较高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必须加强对监测和分析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曙光;梁春穗;蔡文华;王晶;王静;梁旭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检测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管理程序制定的探讨

    计算机系统管理程序是描述完成实验室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管理途径的文件.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是指应用于检验活动的、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分析等处理的人机系统[1].为了适应实验室信息系统在检测实验室的广泛应用,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2]、《食品检验资质认定评审准则》[3]及《食品检验工作规范》[1]等评审准则和规范已将计算机管理要求提升到信息系统的管理.

    作者:杨凤华;董爱军;胡霞清;张鹏;刘自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一起突发炭疽疫情的病原分析

    2011年7月海城某村有5名村民陆续出现发热、皮肤伤口出现破溃,周围红肿、渗出液,部分形成焦痂等症状.实验室采集了患者伤口渗出液10份,患者家中环境样本25份进行病原分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2011年7月10日海城某村出现疑似炭疽病人,随后几天陆续有人发病入院,前后共有5人.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破溃,伤口周围出现红肿,水泡,渗出液,伤口形成焦痂.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病人中有贩牛和宰杀病牛者,其他人均有不同的接触史.

    作者:邓晓丽;李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1例暴露于鼬獾者狂犬病处置及疫苗接种效果报告

    杭州《都市快报》2010年11月28日报道《是不是果子狸咬了我弟弟?》,我们在当日阅读该报后,确定咬人动物并非果子狸,而是野生动物鼬獾,即刻联系记者告知患者积极做好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并将鼬獾送至本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钟庆祝;雷永良;王晓光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