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仕远;叶雪梅;王陈翔;周子晔;胡卢丰;张秀华
目的:建立用测汞仪直接测定并评价南京地区超市和农贸市场所售鲫鱼组织中的汞含量.方法:用直接测汞仪,分别测定鱼皮、鱼脑、鱼肉及鱼籽组织中的汞含量.结果:鲫鱼组织中的汞含量呈如下规律:鱼脑>鱼皮>鱼肉>鱼籽;鱼龄越大,体内富集的汞越多.对汞含量在0.12 ng ~ 20.00 n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低检出限为0.04 n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8%~104.4%,RSD为1.63% ~2.92%.本方法与国标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测汞时无需进行样品前处理,具有取样量少,简单、准确和高效等特点,能满足样品检测的要求.
作者:李建新;李明华;袁金华;陈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连续监测,掌握十堰市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污染状况.方法:选择大型农贸市场、超市、集贸市场建立监测网点,随机采集常见24大类食品共计1852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或《全国食品污染物检测手册》进行重金属、农药残留、添加剂测定.结果:重金属在食品中总超标率为4.08%,铝在食品中总超标率为26.1%;农药总超标率为6.02%;各类添加剂总超标率7.20%.结论:我市食品中铅、镉、砷、汞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肉及动物内脏类和蛋及其制品(皮蛋)类是重金属污染的高危食品;蔬菜中农药残留状况不容乐观;食品中部分添加剂有不同程度的滥用.提示有关部门需加大对高危食品的检测和监管力度.
作者:周东升;刘军;崔红;张尧;杜云;闻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润肠通便茶中4种有机溶剂残留的分离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应用HP-INNOWAX毛细管柱(30×0.25 mm,0.25 μm),柱温采取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保持5 min,再以30℃/min的速率升至200℃,保持3min,测定润肠通便茶中乙酸乙酯、甲醇、氯仿、甲苯的残留量.结果:各有机溶剂均能得到有效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19 ~0.9988,平均回收率为98%~100%.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润肠通便茶中有机溶剂的检测.
作者:王海波;朱斌;莫紫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BECKMAN COULTER Gen's血球分析仪在胸腹水细胞计数检查中的应用,其结果能否为临床接受.方法:用显微镜镜检472例胸腹水标本,同时分别用Sysmex UF-1000i、BECKMAN COULTER Gen's检测,记录结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ECKMAN COULTERGen's血球分析仪与显微镜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smex 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检测胸腹水方面比BECKMAN COULTERGen's血球分析仪更有临床应用价值,并可提高诊断速度,易于质量控制,具有一定可行性,但目前尚还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法.
作者:邬宁宁;王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检测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病球菌(NGH)基因,进一步了解Uu,CT,NGH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Q-PCR技术检测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泌物标本457份.结果:Uu阳性率43.3%,其中女性Uu阳性率60.8%,男性Uu阳性率32.4%.CT阳性率15.9%,NGH阳性率12.6%,Uu在男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T,NGH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UuCT NGH基因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重复性好、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等优点,其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黎彧利;冯莉;隆维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确定BED捕获酶联免疫试验(BED法)检测发现HIV新近感染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以云南省德宏州感染时间>168 d的HIV感染者为“真正的”既往感染者,以感染时间≤168 d的HIV感染者为“真正的”新近感染者,对其血清标本采用BED法进行检测.结果:29例新近感染者中BED检测阳性共24例,灵敏度为82.76%;264例既往感染者中BED检测阴性共218例,特异度为82.58%;感染者感染时间越长,BED特异度越高,而对于感染时间在169 d~365 d的感染者,BED特异度低、假阳性率高.结论:BED法在确定HIV新近感染者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对部分感染者存在一定的误判率.
作者:杨锦;段松;王继宝;李艳玲;龚渝蓉;项丽芬;杨跃诚;叶润华;高洁;杨世江;沈圣;蒋岩;何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保健食品中8种人工合成色素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样品经乙醇氨水提取后,聚酰胺粉吸附法净化,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和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保留时间和光谱图定性,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该方法各组分检出限为0.12 mg/kg ~ 1.0 mg/kg,线性范围为1.0 mg/L ~ 50.0 mg/L,加标回收率为80.0% ~ 99.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能够同时检测保健食品中8种合成色素的含量.
作者:华永有;林坚;林宏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姜黄灵芝片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400 mg/kg·BW、200 mg/kg·BW、100 mg/kg·BW三个剂量组的姜黄灵芝片对小鼠连续灌胃30 d,进行抗体生成细胞、碳廓清、NK细胞活性等7项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样品对小鼠的体重增长、脏体重比值和NK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样品能促进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作用、迟发型变态反应和抗体生成细胞增殖,提高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姜黄灵芝片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作者:覃光球;覃辉艳;秦秀娟;彭亮;李彬;张洁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检测中毒病人尿液中的溴敌隆的方法.方法:尿液经固相萃取柱吸附、淋洗、氮吹、定容后,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溴敌隆.结果:方法线性范围0.01 mg/L~1.0 mg/L,回归方程为Y=4.313×105X+3407,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0.005 mg/L,精密度(RSD)1.8%~3.6%,回收率97% ~ 103%.结论:该方法样品提取简单快速,回收率高,精密度良好,适合测定中毒病人尿液中溴敌隆.
作者:周玉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泉州市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加强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泉州市2009年-2011年二次供水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2009年-2011年共检测二次供水361份,合格的248份,合格率为68.7%.各年的合格率分别为64.0%、69.2%、71.4%,逐年上升.结论:泉州市区二次供水合格率较低,需加强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提高卫生质量,保障人民饮用水安全.
作者:方素珍;吴琴珠;苏晓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丽水市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更好地指导本地区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5种微量元素,对本地3个年龄段1428名儿童全血铜、锌、钙、镁、铁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5种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微量元素中,锌总缺乏率高,达到19.05%,且3个年龄段锌元素缺乏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铁缺乏,达到16.80%,钙总缺乏率较低,为3.64%.结论:丽水市儿童易出现锌、铁微量元素失衡,尤其0周~3周岁婴幼儿锌元素缺乏率高,应对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微量元素缺乏.
作者:莫寿勇;黄桂英;陈奉晖;吴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辖区内托幼儿童传染病流行特征,监测传染病疾病谱,明确传染病流行趋势,为辖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集辖区内2006年-2010年辖区托幼机构传染病资料,用spss12,进行疾病谱三间分布分析.结果:辖区内托幼机构以丙类传染病为主,呈逐年增加态势,年龄呈偏态分布,4岁为发病峰值,夏及冬季有两个发病高峰.结论:手足口病及流行性腮腺炎仍是托幼机构儿童高发传染病,强化晨检、隔离消毒及健康教育,仍是非疫苗可控传染病主要控制措施,加强适龄儿童疫苗接种,构建必要免疫屏障,是控制疫苗可控传染病在托幼机构及社区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鹏飞;万孝先;罗淑华;刘义;杨大杰;邹晓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前列腺特有抗原(PSA)水平在前列腺癌(PCa)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PCa患者6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OPG、BMP-7和PSA水平.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OPG、BMP-7和PS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前列腺癌骨转移组OPG、BMP-7水平高于无骨转移组;随着Gleason分级升高,OPG、BMP-7和PSA表达量均有升高趋势.结论:血清OPG、BMP-7和PSA与PCa关系密切,参与了PCa的发生和发展,血清OPG、BMP-7可能为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良好指标.
作者:卜劲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2011年宁波艾滋病毒(HIV)感染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及耐药变异.方法:收集272例HAART的HIV-1感染者抗凝血,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HIV-1病毒载量,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的样品扩增HIV-1的pol区,测序结果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分析.结果: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为311±160个/μl.19份样品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10条序列出现耐药突变,总耐药率为3.73%(10/268).8条产生针对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突变.2条只产生了针对NNRTI的突变.结论:宁波HIV抗病毒治疗人群耐药毒株流行处于较低水平,该人群对目前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敏感.但耐药突变呈多样化趋势,应加强耐药监测的研究以减少耐药突变株的产生与传播.
作者:高红;张佳峰;张姝;顾文珍;焦素黎;谢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亚麻木酚素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足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未造模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实验组、药物对照组).实验12周末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肾重系数等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足细胞超微病理结构变化.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实验组降低肾重、24h尿白蛋白排泄率、Scr、BUN (P <0.05).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病理改变均较糖尿病模型组明显减轻,足突部分融合,系膜基质轻度增多,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减轻.结论:亚麻木酚素提取物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足细胞病理损伤,改善肾功能.
作者:徐海娥;张慧;王孙璟;顾呈华;李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用于流感病毒检测,实现对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1和H3亚型季节性流感病毒,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亚型区分.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针对M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和探针,用于流感病毒检测和定量;针对HA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用于病毒分型.建立和优化双重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评价,同时对32份已知亚型的流感病毒样本进行检测,验证所建方法的实用性.结果:基于M基因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定量范围为5×101到5×108个目的拷贝.经优化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检测灵敏度在50~500拷贝之间,各亚型之间没有交叉反应.建立的方法能够检测出本研究涉及的所有流感病毒标本,分型准确率达到96.9%.结论: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实现对流感病毒样本准确分型,适用于流感的鉴别诊断及病毒载量测定.
作者:沃恩康;王怡婷;吴海波;尤金彪;王巧刚;郭潮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肠产毒大肠埃希菌肠毒素基因方法.方法:于GenBank中查找ETEC肠毒素基因lt和st序列并进行比对后设计引物及TaqMan-MGB探针.对引物、探针、Mg2+、Taq DNA聚合酶及dNTPs浓度进行优化,并对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双重实时荧光PCR法检测ETEC肠毒素基因lt和st方法.结论:建立了一种灵敏、特异的检测ETEC肠毒素基因的方法.该法在疾病控制相关和临床实验室中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陈应坚;金玉娟;刘渠;刘晓岑;甘莉萍;杨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乳制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后,以乙腈与0.03 mol/L乙酸钠-0.03 mol/L冰乙酸-0.008 mol/L四丁基溴化铵的水溶液(60:40,v/v)为流动相,C18柱(4.6 ×250 mm,5μm)分离,220 nm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富马酸二甲酯在0.50 mg/L~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检出限为0.05 mg/kg,加标回收率为98.8% ~106.8%,RSD≤3.4%.结论:该法快速、简单、准确,可用于乳制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测定.
作者:吴云钊;曹民;古文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合理选择孕妇梅毒血清学筛查的有效方法,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1276例孕妇同时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1276例孕妇中TRUST阳性28例,占受检总数0.25%;TP-ELISA阳性76例,占受检总数0.67%;TPPA阳性74例,占受检总数0.66%,TRUST、TP-ELISA、TPPA三种检测方法均阳性占0.25%.结论:对于首次进行孕检的人群,宜选用TP-ELISA进行筛查,提高初检结果的检出率和可靠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TP-ELISA阳性标本以TPPA确诊,TPPA确诊标本再查TRUST滴度试验,以便于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提高遗传优生率.
作者:于春冬;宋金莲;李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糖尿病人群相关危险因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影响,从而为开展DR的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收集58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检查情况及其它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398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190例,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两组间比较,DR组病程较长,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高于NDR组(P<0.05).结论:应加强DR防治知识的普及,尤其是病程较长,SBP、DBP、FPG、P2BG和HbA1c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应作为重点目标人群.
作者:王小红;胡雅国;陈芳建;郑美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