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于1983年7月至1996年4月,在一拖中心医院、洛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六家医院,采用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置管上腔静脉,在中心静脉压监护、蠕动泵控制下,密闭式进行腹水回输25例,操作简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霞;张英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晚期肿瘤胸、腹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之一,能否及时有效地控制胸、腹水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我们于1996年3月~2000年6月应用香茹多糖(LNT)胸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腹水32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
作者:赵晓兴;宋明霞;赵彦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巴金森病是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目前病因仍不明确,治疗以多巴胺替代疗法为主.现将1979年~1991年住院震颤麻痹患者32例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宪秋;王海丽;郑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胎膜早破为分娩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增加围产儿死亡率、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分析我院1997~1999年足月妊娠头位胎膜早破420例的分娩方式,并与同期无胎膜早破组作比较,表明胎膜早破的发生与头盆不称,胎头位置的异常有关系.
作者:马瑞霞;刘国燕;刘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急性期病死率极高.存活患者大都遗留有后遗症.我们采用光量子血疗法对10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桂生;邵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对1996年~1999年住院4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发现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复发率高,同时与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文化均有关系.本文对复发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预防、治疗措施.
作者:井燕;郑淑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对10年间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发现1994年前5年间及1994年后5年间其主要并发症均为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腔道出血;而1994年后5年间其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均大为减少.说明了:1.早期预防性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2.感染的控制是减少其它并发症的关键;3.早期预防性治疗及综合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卫国;周雍军;赵磊;梅俊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门诊在1996年4月~1997年4月共收治角膜异物186例,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楚伟玲;楚艳玲;左雪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由于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在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处理等多方面不同于成年人.在人工晶体植入问题上尚存有争议.为探讨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及相关问题,现将我院96年以来施术的42例44只眼临床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秦毅;景善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从事药检工作,从工作中了解到,在应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和重视.
作者:王平;王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纳络酮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效果.方法:对69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纳络酮及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9%,对照组总有效62.50%,X2=9.52,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性.结论:纳络酮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HIE有显著疗效,明显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剑;刘光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9年以来,我院应用硫酸镁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其报道如下.
作者:张玲娣;秦宁红;郭旭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对10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塞病人分别给予金纳多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遂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于1995年~2000年对60例脑梗塞患者给予脉络宁、低分子肝素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庆中;于德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博尔泰力注射液是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生物碱之一,含氧化苦参碱98%,基础研究发现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我们用博尔泰力治疗慢性肝为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景;袁翠云;付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98~2000年,对产程活跃期宫口扩张阻滞或宫颈水肿者240例,用安定,利多卡因宫颈涂抹联合应用,与同期单独使用安定的240例对照,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段其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是经正规激素治疗或联用环磷酰胺治疗无效,或反复复发的肾病综合征.RNS的治疗比较棘手,近来越来越受各地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我们应用法安明针辅助治疗RNS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全超;武四超;张立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AU)是口腔粘膜病中的常见病.患处灼痛、周期性复发、久治不愈,是本病的特点.从1997年10月至1999年10月,笔者将碘甘油用于治疗复发性阿弗它溃疡5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慧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分娩产妇14244例,合并心脏病44例,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报道如下.
作者:焦慧勤;刘孟花;朱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我院自1993年~1999年共收入院前置胎盘5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瑞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7~1999年间我院儿科监护室采用简易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CPAP)给氧,抢救24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和反复呼吸暂停患儿,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裕超;爨米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用透视、拍片、断层与碘油造影的方法对囊性淋巴管瘤作出诊断.方法:胸部透视,胸部正位、侧位片、斜位、倾斜仰卧位拍片;穿刺引入法碘油造影.结果:通过对10例病人的X线诊断,其中7例在手术前作出明确诊断,3例未能作出明确X线诊断,但提出建议.手术结果及病理结果均证实是囊性淋巴管瘤.
作者:文强;刘继伟;刘福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各异,由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致死性肺炎,此外尚能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现将我科1998年2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13例总结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并发症之一,女性腹部皮下脂肪层较厚,容易液化,如处理不当,可延长病程、给患者增加精神上的痛苦及经济负担.自1995年10月至2000年10月间我科共施腹部手术1893例,其中发生脂肪液化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寇莹;赵瑞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食指背侧岛状皮瓣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现又改进为筋膜蒂皮瓣,但仍有因解剖变异导致手术失败的报导[1].1995年以来,作者改进为宽阔筋膜血管神经蒂的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临床应用于手部烧伤电击伤术后瘢痕挛缩19例全部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小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围产儿死亡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其死因,针对性进行预防,是提高围产医学质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对我院1995年1月~1999年12月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菊香;田翠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于1995年6月~1999年12月,采用经皮撬拨支撑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1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秉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急症之一,稍一疏忽患者就会失去生命.我科自1994年2月~1996年2月共收治心脏骤停病人34例,其中21例复苏成功.实践证明:有效的心肺复苏越早,存活率越高,神经系统的后遗症也越少.
作者:侯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88年3月至2000年10月,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6例.采用经左胸或胸腹联合切口切除食管癌,将食管与残胃端侧单层吻合,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任天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4年3月~1999年6月,采用经尿道输尿管口环形切开,腰部一处切口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肿瘤35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世林;孙有成;郭全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5年,我院对心内直视手术的切口作了改进,由胸前正中切口改为右前外侧剖胸切口,现改进切口沿右乳房下缘,特别是女性患者不易露出手术切口,且瘢痕小.
作者:孙明伟;付丽;段惠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组织学上类似子宫内膜的组织在非宫腔部位的异常生长,不孕妇女中其发病率增至30~40%[1].目前也注意到有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抗体和子宫内膜抗体存在[1].大量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有局部及全身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自身抗体产生,细胞因子及活性改变等.尤其是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与不孕有其重要作用.本文自1997年3月~1999年9月应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免疫不孕症9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予宛;井建波;耿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医院手术室易引起医源性感染,我院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着重对手术间空气、无菌物品、手术人员的手及消毒液等监测,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杨菲;贺静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69例原发性及转移性肺癌血供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单支、多支、双重血供及支气管动脉异常对其治疗有很大影响并对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提出见解.方法:经血管注射药物,使癌灶局部浓度提高.结果:疗效确切.结论:血管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值得提倡.
作者:刘继伟;文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85年以来,我们采用二根骨圆针经皮交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军;侯心乐;刘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外耳道胆脂瘤,可引起听力下降,并造成骨质破坏,现就1990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外耳道胆脂瘤12例进行总结,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行早期治疗.
作者:孙献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于1998年2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急性脑出血病人30例,通过对3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我们体会到在脑出血急性期,除做好一般的护理外,还应注意以下护理要点:
作者:郭芳芝;陈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跟化学烧伤包括常见而严重的强酸和强碱引起的酸烧伤和碱烧伤.眼化学烧伤若处置不当或稍有延误,往往对角膜及视功能造成摧毁性的损伤,而良好的护理措施则大大地减轻了化学烧伤对眼角膜的损害.根据我科对1994年~1999年5月收治的85例眼化学烧伤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房继云;杨慧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临床上子宫切除是子宫肿瘤治疗手段之一,手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它可以通过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影响术后康复.为此我们对我科1998年2月~1999年10月间62例需子宫切除的妇女进行心理调查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达到满意结果.
作者:李艳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十分重要,是确保造影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现将我们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共112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梅;刘艳萍;方慧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颅内静脉及硬膜窦栓塞是一种少见的急性静脉系缺血性病变.动脉系缺血性脑卒中已提起临床和影像界的足够重视,而静脉系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国内文献较少报道,其临床和影像表现尚未被广泛认识.作者复习近年英文文献,对本病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及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蕾莉;廉宗澄;崔世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利多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局麻效果好为普鲁卡因的两倍,穿透力大、生效快、时效长是理想的局麻药.同时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是安全、高效、速效的首选药.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由利多卡因引起的药源性疾病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回顾近年来的资料就利多卡因在临床用中出现的严重药源性疾病作一总结.指导临床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袁天祥;郭志明;杨丽娟;王林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尼莫地平为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的钙拮抗剂,对外周血管的作用较小,故降压作用较小,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尤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更明显,近年来有资料表明,它有保护或促进记忆作用.尼莫地平临床上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灌注不足,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风和偏头痛等,对突发性耳聋也有一定疗效[1].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时有报道,为方便临床合理用药,笔者就近年来有关其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作者:朱珊;孙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输卵管阻塞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为各种病因引起女性不孕的40%左右.我院自1998年4月~2000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总受孕率63.1%,输卵管通畅率88.5%.
作者:王俊华;柴喜荣;王秋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自1986年10月至1998年1月,应用中药白芨大黄散治疗食管吻合口瘘27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绍杰;李俊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笔者自1997年~1999年用柔肝熄风法治疗高血压病,病证属肝阳上亢者4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虎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晚期严重并发症,其起病隐匿,进行性恶化、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采用降糖补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减轻与消除尿蛋白及降低血糖、血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素梅;黄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病人死亡特征及其变化,积累糖尿病防治的经验.方法:分析1995年至今我院69例住院糖尿病死亡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其动态改变.结果:住院糖尿病病人死亡率逐年升高,死亡原因以糖尿病血管病变为主(59.4%);其次是感染(15.9%)及肿瘤(10.1%).糖尿病酮症占死因比例减少.结论:有效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感染合并症是降低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宗梅;张香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下称肺心病)在心肺功能改变的基础上,可使全身多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多器官衰竭,病情复杂,预后较差.现将我院1993年10月~1998年10月,收诊入科的50例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王志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妊娠高血压是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先兆子痫作为大部分发病的起因,可以突然发病且进展迅速.可同时伴有多个器官的全身表现,包括脑、肾、肝和胎盘.先兆子痫影响母体和胎儿两个方面.传统上,先兆子痫应立即终止妊娠而不考虑胎儿的危险[1,2].尽管分娩时母体是适当和权威的处理,但包括在较早期就终止妊娠在内的积极处理观念由于与早产有关的并发症而导致宫内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收集1997年8月~2000年11月,我院产科病房收住32例,讨论对较早期严重先兆子痫患者行保守治疗与积极处理的利与弊.
作者:刘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尸体解剖是评价临床诊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治愈率,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我院130例儿童尸检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杨金花;陶菁;郝义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豫迪通脉酯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对血脂及心脑的影响文献报道较少,选择2000年2月至2000年10月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2例,应用注射用通脉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淑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小儿发热是儿科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但临床常用的退热药往往毒副反应较大,或疗效不满意.我们自1997年以来采用新癀片对感染性发热患儿退热、抗炎治疗,由于其疗效可靠,副作用小,且兼有抗炎作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导如下.
作者:张静;张蕾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