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莉;廉宗澄;崔世民
我院对1996年~1999年住院4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发现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复发率高,同时与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文化均有关系.本文对复发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预防、治疗措施.
作者:井燕;郑淑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对10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塞病人分别给予金纳多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遂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围产儿死亡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其死因,针对性进行预防,是提高围产医学质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对我院1995年1月~1999年12月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菊香;田翠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博尔泰力注射液是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生物碱之一,含氧化苦参碱98%,基础研究发现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我们用博尔泰力治疗慢性肝为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景;袁翠云;付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于1998年2月至1999年6月共收治急性脑出血病人30例,通过对3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我们体会到在脑出血急性期,除做好一般的护理外,还应注意以下护理要点:
作者:郭芳芝;陈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9年以来,我院应用硫酸镁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其报道如下.
作者:张玲娣;秦宁红;郭旭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由于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在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处理等多方面不同于成年人.在人工晶体植入问题上尚存有争议.为探讨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及相关问题,现将我院96年以来施术的42例44只眼临床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秦毅;景善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颅内静脉及硬膜窦栓塞是一种少见的急性静脉系缺血性病变.动脉系缺血性脑卒中已提起临床和影像界的足够重视,而静脉系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国内文献较少报道,其临床和影像表现尚未被广泛认识.作者复习近年英文文献,对本病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及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蕾莉;廉宗澄;崔世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95年,我院对心内直视手术的切口作了改进,由胸前正中切口改为右前外侧剖胸切口,现改进切口沿右乳房下缘,特别是女性患者不易露出手术切口,且瘢痕小.
作者:孙明伟;付丽;段惠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1988年3月至2000年10月,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6例.采用经左胸或胸腹联合切口切除食管癌,将食管与残胃端侧单层吻合,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任天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急性期病死率极高.存活患者大都遗留有后遗症.我们采用光量子血疗法对10例脑血栓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桂生;邵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食指背侧岛状皮瓣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现又改进为筋膜蒂皮瓣,但仍有因解剖变异导致手术失败的报导[1].1995年以来,作者改进为宽阔筋膜血管神经蒂的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临床应用于手部烧伤电击伤术后瘢痕挛缩19例全部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小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用透视、拍片、断层与碘油造影的方法对囊性淋巴管瘤作出诊断.方法:胸部透视,胸部正位、侧位片、斜位、倾斜仰卧位拍片;穿刺引入法碘油造影.结果:通过对10例病人的X线诊断,其中7例在手术前作出明确诊断,3例未能作出明确X线诊断,但提出建议.手术结果及病理结果均证实是囊性淋巴管瘤.
作者:文强;刘继伟;刘福全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对10年间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发现1994年前5年间及1994年后5年间其主要并发症均为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腔道出血;而1994年后5年间其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均大为减少.说明了:1.早期预防性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2.感染的控制是减少其它并发症的关键;3.早期预防性治疗及综合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卫国;周雍军;赵磊;梅俊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69例原发性及转移性肺癌血供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单支、多支、双重血供及支气管动脉异常对其治疗有很大影响并对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提出见解.方法:经血管注射药物,使癌灶局部浓度提高.结果:疗效确切.结论:血管介入治疗中晚期肺癌值得提倡.
作者:刘继伟;文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医院手术室易引起医源性感染,我院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着重对手术间空气、无菌物品、手术人员的手及消毒液等监测,取得较满意效果.
作者:杨菲;贺静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巴金森病是发生于中年以上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目前病因仍不明确,治疗以多巴胺替代疗法为主.现将1979年~1991年住院震颤麻痹患者32例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宪秋;王海丽;郑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妊娠高血压是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先兆子痫作为大部分发病的起因,可以突然发病且进展迅速.可同时伴有多个器官的全身表现,包括脑、肾、肝和胎盘.先兆子痫影响母体和胎儿两个方面.传统上,先兆子痫应立即终止妊娠而不考虑胎儿的危险[1,2].尽管分娩时母体是适当和权威的处理,但包括在较早期就终止妊娠在内的积极处理观念由于与早产有关的并发症而导致宫内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收集1997年8月~2000年11月,我院产科病房收住32例,讨论对较早期严重先兆子痫患者行保守治疗与积极处理的利与弊.
作者:刘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晚期肿瘤胸、腹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患者晚期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之一,能否及时有效地控制胸、腹水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我们于1996年3月~2000年6月应用香茹多糖(LNT)胸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腹水32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
作者:赵晓兴;宋明霞;赵彦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尸体解剖是评价临床诊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治愈率,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我院130例儿童尸检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杨金花;陶菁;郝义彬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