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知情方式、性格类型对Norplant埋植避孕剂续用率的影响。方法:对1995年11月~1998年11月间在本中心取管的183名Norplant使用妇女的知情方式、性格类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专业人员咨询知情,续用率分别为89.3%和82.4%。通过朋友同事介绍知情者续用率为37.5%。外向型与中性型性格续用率分别为97.1%和60.0%,而内向型性格为9.1%。结论:术前各媒体客观详实的宣传和专业人员咨询是提高Norplant埋植剂续用率的保障。根据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因人而异做好咨询工作可提高其续用率。
作者:徐宜咏;李汉华;朱洪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绝育术后重症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经湖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鉴定,近10余年来送入我院的绝育术后并发症患者27例进行诊断及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1例患乙型肝炎转传染科治疗,实际治疗26例。伤口感染瘘管7例;大网膜粘连综合征4例;盆腔瘀血综合征10例;慢性盆腔炎4例;心身疾病1例。结论:预防输卵管绝育术后并发症,应注意绝育时间的选择;手术中稳、准、轻巧忌粗暴及违反常规,避免术后感染;提倡腹式抽心包埋法对输卵管峡部进行结扎,以预防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发生;在寻求管腔粘堵药物的新配方、新技术之前,应慎用输卵管粘堵法绝育。
作者:徐汉;李明;杨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米托蒽醌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采用以米托蒽醌为主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57例(初发40例、复发17例)急性白血病。结果:总有效率82.5%。其中初治的40例,完全缓解(CR)27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87.5%;对照组35例初治的急性白血病,CR 14例,PR 7例,有效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17例中CR 8例,PR 4例。米托蒽醌主要副作用表现为骨髓抑制。结论:以米托蒽醌为主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发和复发的急性白血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小。
作者:陈友华;高清平;谢燕;李秀珍;陈济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清谷氨酸脱氢酶在肝损害或导致肝损害相关疾病时的变化情况。方法:以岛津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双试剂双波长法,分别对209例健康者和187例肝、胃、胰、脑等疾病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进行了检测,作相关性检验,并统计有关指标。结果:显示健康人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含量低,其参考范围为0~11 U/L;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健康组。结论:检测血清中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对肝病早期诊断、掌握病情、判断预后有着独特的临床意义,是诊断肝细胞病变,特别是坏死性肝病的重要指征。
作者:胡汉宁;贺小玲;李小明;陈薇;刘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下消化道出血的可栓塞性及可栓血管范围,为临床下消化道出血的栓塞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杂种犬6只,5只结扎小肠和结肠直动脉1~5支及上一级分支和上二级分支,术后30 min,24 h 及1周观察肠管缺血情况及有无坏死。其中一只1月后观察肠管有无纤维狭窄。另一只复制6个出血模型,分别作直动脉及其上一级分支的栓塞,观察止血效果。结果:栓塞小肠及结肠直动脉1~5支和直动脉上一级分支后,实验段肠管呈一过性缺血,无肠管坏死及纤维狭窄。造影见实验段肠管出现乏血管区,肠壁隐约显影。直动脉上二级分支栓塞部分发生肠坏死。出血模型栓塞显示单支直动脉栓塞达不到止血效果,需作多支栓塞;直动脉上一级分支的栓塞仍可见少量造影剂外溢。结论:在不伤及肠壁微血管的情况下,下消化道直动脉及其上一级分支的栓塞是安全的。直动脉的栓塞止血效果肯定,其上一级分支的栓塞可明显减少出血量,而上二级分支的栓塞则可以引起肠坏死。
作者:甘万崇;刘晋新;王巧兮;林怡蔼;郭玉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及指征的变迁。方法:对8年来4 14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前5年随年份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后3年增高不明显(P>0.05);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增加不明显(P>0.05),但仍居首位,母亲因素及社会因素增加显著(P<0.05);围生儿死亡率下降1.19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生儿死亡率。但围生儿死亡率的进一步降低需依靠整个围生医学的发展。
作者:魏敏;鲍燕;白骏;张蔚;吴二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983~1998年收治的3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乏对此病的认识和警惕性,未进行仔细的专科体检,是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较多,其中采取Bunnell氏抽出钢丝缝合术治疗的15例,较屈膝跖屈石膏固定、直接缝合术、自体筋膜条修补术和肌膜瓣翻转修补术治疗效果好。结论:Thompson试验对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诊断意义,Bunnell氏抽出钢丝逢合术是闭合性跟腱断裂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王欣;顾洁夫;蔡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娩期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分娩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56例分娩期产妇进行了艾森克(EPQ)问卷的心理测量,按测量结果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难产率、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情绪较不稳定的产妇易发生难产,产程时间明显延长,主要表现为第二产程延长,产时出血也明显较多,新生儿出生时的缺氧程度也较严重。结论:产妇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健康密切相关。
作者:贺漪;金晓晴;肖慧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析36例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式与疗效的关系,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选择合理的方法和改善其疗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36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金属支架内引流和外引流5组,分析各种治疗方式与病变分型、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平均生存时间,根治性切除组3.3年;姑息性切除组20月;胆肠内引流组13月;金属支架内引流组12月;外引流组6.3月。总并发症22.2%。手术死亡率0%。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应首选根治性切除,选择性的肝段切除是更合适的,姑息性切除的疗效优于各种内外引流术,胆肠吻合内引流术和金属支架内引流疗效相似。
作者:孙权;艾中立;刘志苏;何跃民;郜朝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脂康对肾病综合征病人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并与辛伐他汀比较。方法:37例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血脂康组(19例,血脂康1.2 g/d)和辛伐他汀组(18例,舒降之10 mg/d);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及24 h 尿蛋白。结果:两组在治疗4周后TC、TG及LDL-C均下降(P均<0.01),TP、ALB和HDL-C升高(P<0.01或<0.05);而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血脂康能显著性降低肾病综合征病人TC、TG和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
作者:杨仁勇;徐联芳;王群;於文丽;水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经食道超声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了30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结果:TEE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符合率100%,DeBakey型分型符合率90%,在检出主动脉瓣返流方面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论:TEE对主动脉夹层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作者:姜霞;陈文卫;高尚志;田林日光一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辅酶Q10对低氧供豚鼠耳蜗电图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豚鼠低氧供缺氧模型,实验分对照组和辅酶Q10组,比较两组间低氧期耳蜗电图N1反应阈及振幅的变化。结果:低氧供导致两组豚鼠耳蜗电图N1反应阈逐渐提高,振幅逐渐下降,低氧供30 min 时,对照组N1阈移(13.3±5.2)dB,辅酶Q10 组阈移(7.5±2.7)dB(P<0.01);对照组N1振幅下降至(36. 9±8.4)%,辅酶Q10组下降至(68.4±11.4)%(P<0.01 )。结论:辅酶Q10能有效地保护低氧供豚鼠耳蜗功能,有可能用于临床治疗缺血缺氧性内耳疾病。
作者:柯朝阳;吴展元;肖伯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功率Nd:YAG激光照射鼓膜对内耳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光纤末端功率为8 W、6 W、4 W 的Nd:YAG激光针对豚鼠作鼓膜照射2 s。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耳蜗基底膜铺片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激光照射前后(分即刻及饲养2周后)ABR阈值及形态学变化。结果:所用激光功率与内耳损伤程度成正相关,3组ABR阈值在即刻和饲养 2 周后均升高,8 W、6 W 组均较4 W 组升高明显,8 W、6 W 组照射后2周ABR阈值较照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4 W 组2周后恢复明显,与照射前差异无显著性。照射后立即取材的耳蜗毛细胞形态改变的结果:即刻8 W、6 W 组耳蜗外毛细胞出现肿胀,硝酸银浓染,血管纹血管扩张,4 W 组无明显改变。饲养2周后,8 W 组外毛细胞平均损失达45%,6 W 组平均损失20%,以上两组内毛细胞亦有少量缺失,4 W 组内、外毛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本实验提示:采用Nd:YAG激光治疗中耳疾病时,其光纤末端输出功率应控制在4 W,时间为2 s为宜,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听力下降。
作者:肖伯奎;郝勇;吴玉珍;吴展元;刘剑锋;鲁植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POEMS综合征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POEMS综合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和结论:POEMS综合征是以进行性多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病、M蛋白血症和皮肤改变以及浆细胞恶性增生为特征的一种较少见的系统性疾病。目前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浆细胞瘤、自身免疫、人类疱疹病毒8感染等因素有关。治疗以强的松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一个或多个部位骨硬化损害的放疗或手术切除可能改善多发性神经病变,甚至引起本病完全缓解。
作者:张克俭;曾宪昌;黄莉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6例神经鞘瘤,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6例均随访1~3年,除1例胸10~12胸髓患者,术后双下肢肌力由术前零级恢复到Ⅲ级、皮肤感觉基本正常外,其余病人患肢酸胀、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结论:早期切除是治疗神经鞘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明元;王建平;徐振华;王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检查诊断输卵管癌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Aloka SSD-620型超声仪及Diasnic彩色多普勒仪经腹部或经阴道对患者进行检查。结果:7例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为输卵管癌的患者,术前超声检查提示输卵管癌的有5例,另2例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测定肿块内血流阻力指数(RI)小于0.5。结论:术前超声检查可提高输卵管癌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是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发现早期输卵管癌的小病灶。
作者:李卓群;李青;蒋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53、K-ras、P15、P16基因在肺癌组织及相应痰液中的改变情况及其联合检测早期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应用PCR-SSCP-银染法检测59例肺癌和14例肺良性疾病患者活检组织及相应痰液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情况;应用PCR-RFLP法对25例肺腺癌和14例肺良性疾病组织及相应痰液中K-ras基因突变进行了检测;并应用PCR法检测了所有肺癌和良性疾病组织及相应痰液中P15、P16基因纯合缺失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P53、P15、P16基因改变频率分别为37.3%、11.9%、23.8%。而良性病变组织中仅1例出现P16基因缺失。肺癌组织和相应痰液中P53、K-ras、P15、P16等基因的突变基本一致,P>0.05。对上述基因突变与吸烟关系的分析显示,吸烟者出现P53基因和K-ras基因突变的频率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1。我们还对4种肿瘤相关基因联合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评估,表明4种基因联合检测敏感度为78%,明显高于单一基因(以阳性率高的P53为例)的敏感度37.3%。结论:P53基因K-ras基因和P15、P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突变率相对较高;多基因联合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明显优于单基因的检测;痰液多基因的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吴小军;丁续红;胡克;杨炯;李清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脐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或产时感染所致败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了72例脐血清,其中正常脐血清52例,败血症20例。结果:正常脐血组IL-6:中位数0.024 ng/ml(范围0.0221~0.0531 ng/ml)、TNF-α中位数1.12 ng/ml(范围0.10~3.85 ng/ml);败血症组IL-6:中位数0.173 ng/ml(范围0.0266~1.2589 ng/ml)、TNF-α中位数5.61 ng/ml(范围0.65~12.60 ng/ml);经秩和检验,正常脐血组IL-6、TNF-α与败血症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脐血IL-6、TNF-α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且IL-6比TNF-α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金雅磊;王雪琴;余立平;张渝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CRP)预测冠心病(CHD)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方法:对本院中干病房CHD患者67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是否再发心血管事件进行分组并将动脉粥样硬化(AS)传统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比较两组的CRP浓度。结果:CRP阳性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增加,约为CRP阴性者的3倍(OR=3.33,95%CI:1.13~9.82,P<0.05)。校正AS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这一关系仍然存在。结论:CRP可预测CHD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
作者:吴小凡;黄文增;张步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晚期胰腺癌的合理治疗策略。方法:从本院1990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55例不能手术切除病例中,按不同治疗手段分为:内引流组(Ⅰ),内引流加化疗组(Ⅱ),内引流加放化疗联合组(Ⅲ),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Ⅱ、Ⅲ组疼痛缓解明显优于Ⅰ组,Ⅰ、Ⅱ、Ⅲ组平均生存期(月)分别为3.97±1.44,6.85±1.87,9.43±2.84(P<0.01)。结论:放化疗联合更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张弓;谢丛华;岳永艳;周云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Lp(a)水平及其相关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心肌梗塞(AMI)组54例,脑梗塞(HBI)组46例,健康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血清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再作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与HBI组TC、TG、LDL-C、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ApoA1、ApoB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AMI组和HBI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Lp(a)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弱相关性,但统计学意义不大。结论: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血脂指标的改变,对预防及监控心脑血管硬化性疾病,预防再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薇;田莉;吴翠华;黄俊军;周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对42例资料完整,其中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耳乳突炎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特征、诊断及鉴别。方法:用岛津SCT-3000TX,以骨算法方式2 mm 连续靶CT扫描。42例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临床症状有听力下降、流脓、头痛、耳鸣、眩晕等。结果:HRCT能清楚显示外耳、中耳、及内耳结构。术前诊断单纯型16耳,肉芽肿型8耳,胆脂瘤型18耳。26耳诊断为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为肉芽肿型8耳,术后2耳病理证实为胆脂瘤型。18耳胆脂瘤型术后证实有3耳为肉芽肿型。结论:由于HRCT能清晰显示颞骨结构,对中耳乳突炎性病变发现及定位较准确,对胆脂瘤和肉芽肿型鉴别仍有一定困难。
作者:谢长青;鲁植艳;黄雄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对糖尿病及其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18例正常人的血清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INS)水平。结果: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空腹生长激素(FG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的FGH与正常对照组的FGH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餐后2 h 的生长激素(PGH)在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FGH与HbA1c、空腹血糖(FBS)呈正相关(r=0.546,P<0.01;r=0.437,P<0.01),与UAER呈正相关(r=0.486,P<0.01);FGH与病程无相关(r=0.22,P>0.05),与FINS无相关(r=-0.029,P>0.05)。结论:GH水平的增高,与糖代谢紊乱有关,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作者:周桂兰;李竞;甘佩珍;孙永林;高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水果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从营养学角度,为科学饮食提供参考。方法:用碘反应法,观察抽样制备的16种水果汁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唾液淀粉酶对不同种类的水果酸碱度具有不同的敏感性。结论:采用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法处理实验数据,可将这16种水果大致分为4类,从而为人们合理食用水果提供依据。
作者:董平;阎清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88例人肺癌组织和30例人癌旁肺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结果:VEGF、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1.6%、70.5%,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率相比,P值均小于0.05。VEGF、PCNA均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与病理分型无关。结论:检测肺癌组织中的VEGF、PCNA的表达有助于肺癌的临床分期,并为肺癌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郭广松;刘建军;徐世杰;郭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 ide,AP)的药用价值。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当归多糖治疗组,检测3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C3b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和胸腺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照射对照组红细胞C3bR%、ICR%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当归多糖治疗组的红细胞C3bR%、ICR%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显著高于照射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多糖能显著促进放射损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洪艳;刘君炎;王红玲;张渝侯;邓子牛;汤红明;高丽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鼻咽癌患者影响的作用规律和早期识别方法,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服务。方法:通过1∶1配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建立数据库文件,在PT MMX 2000型微机上完成配对Logistic回归和判别分析。结果:在α=0.05水准,发现X2(嗜烟习惯)、X8(家用燃料种类) 、X12(爱生闷气)、X13(病后情绪低落恐惧)和X15(病后得不到亲人关照和心理满足)计5个差异有显著性的变量([ WTBX〗P<0.05)进入方程:Logit P=ai-66.7362X 15+91.3866X 13-3.7985X12-4.0142X8-5.6063[ WTBX〗X2;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鼻咽癌和非鼻咽癌判别诊断模型。判别诊断与临床诊断总的符合率高达93.33%,其中对鼻咽癌和非鼻咽癌判别符合率分别为95 .00%和91.67%,总的误判率为6.67%。结论:所建数学模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从是否患肿瘤角度提出的健康模式假设,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姜春秋;李安明;刘元清;喻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方药对肝纤维化形态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病理模型对照、预防和治疗4组。结果:损伤组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细胞质疏松,结构模糊,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粗面内质网池扩张,脱颗粒,细胞核固缩。贮脂细胞活化、增殖。胶原纤维大量增生。应用药物防治后,肝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增生,贮脂细胞和胶原纤维数量明显减少。结论:活血化瘀中药组方有明显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曹献英;贲长恩;于世瀛;杨美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肺癌组织P21waf1蛋白表达特点,研究其与肺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6例肺癌组织P21waf1和PCNA蛋白表达状况,并与肺良性疾病比较,分析两种蛋白表达是否相关。结果:①肺癌组织P21waf1与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和80.26%,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织(分别为35.59%和39.98%,P<0.001)。②肺癌组织P21waf1和PCNA蛋白表达与肺癌分期和分化无关。③肺鳞癌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9.66%,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47.06%)。④肺癌组织P21waf1与PCNA蛋白表达无关,而肺良性疾病组织中两种蛋白表达相关。结论:①肺癌P21waf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增殖程度也很高。②肺鳞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可能高于小细胞癌。③肺良性疾病细胞增生处于P21waf1蛋白控制之下,而肺癌细胞则已失去这一控制。
作者:丁续红;田素梅;李清泉;吴小军;杨炯;张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血管内皮损伤后血管重塑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将雌性家兔行卵巢切除术后随机分为A、B、C组,A组每日注射17-β雌二醇400 μg/kg,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组不注射。注射雌二醇1周时3组均行右侧髂动脉近端内皮剥脱术,远端保持血管内皮完整,术后测量髂动脉管腔面积(LA),内膜面积(IA)、内弹力板环绕面积(IEMA)、外弹力板环绕面积(EEMA)。测定血管壁内皮剥脱处胶原纤维含量及分析Ⅰ/Ⅲ胶原比。结果:A组较B、C组LA、IEMA、EEMA显著增大,负性血管重塑率显著减小。A组内皮剥脱处胶原含量较B、C组显著减少,三组之间Ⅰ/Ⅲ胶原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雌二醇能够改善血管重塑,减轻内皮损伤后的血管狭窄,这种良性血管重塑作用可能与雌激素可减少血管壁胶原含量,改善细胞外间质(ECM)的代谢有关。
作者:陈葵;张庆华;王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sIL-2R和sICAM-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8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3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IL-2R和sICAM-1水平进行检测;并检测胃癌及胃良性疾病者活检组织中该两项指标的浓度。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IL-2R(U/L)和sICAM-1(mg/L)为911±179,9.193±4.198,分别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者303±20,0.614±0.061和健康体检者301±15,0.577±0.145(P均<0.001)。胃癌组织中sIL-2R和sICAM-1为934±197,9.764±3.744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胃粘膜组织311±20,0.624±0.063(P均<0.001)。胃癌从Ⅰ~Ⅳ期上述两种成分在血清和组织中均逐渐增高,且各期之间进行比较P<0.001;其中Ⅰ~Ⅲ期术后血清两种成分均明显下降P<0.001;而Ⅳ期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手术切除组术后两种成分亦明显降低,P<0.001,而探查者或胃空肠吻合术者,术后两种成分反而增高。结论:动态观察血清及组织sIL-2R和sICAM-1的变化可作为胃癌的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作者:熊枝繁;邓长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代膀胱术抑制膀胱肿瘤复发的机制。方法:采用HE染色、荧光染色、DNA电泳、流式细胞术等技术,观察了胃液、稀盐酸、阿霉素对膀胱癌细胞系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胃液能诱导体外培养的膀胱癌细胞凋亡,细胞形态学观察凋亡细胞数增多,DNA电泳出现梯状电泳带,流式细胞术可见凋亡峰,胃液组细胞凋亡率为8.09%,与阿霉素组(42.74%)和无药培养液组(6.71%)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稀盐酸组(7.2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液作为一种诱导膀胱癌细胞系细胞凋亡的因子,可能在胃代膀胱术中起到抑制膀胱肿瘤复发的作用。
作者:田斌群;胡礼泉;郑新民;姚学军;张国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利用人体死后角膜增厚为推断死亡时间(Ti me of death,T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光学显微镜测量死后不同时间的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CT)。结果:死后48 h 以内的角膜厚度增加与死后时间呈线性关系:Y=516+10.7X。结论:法医可以通过测量角膜厚度推断早期死亡时间。
作者:孟祥志;王春;付存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 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 yte antigens,HLA)复合体C基因座位第73位氨基酸密码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NA银染、测序,检测了10 4例PV患者和110例健康对照者的HLA-C基因第73位氨基酸密码子。结果:PV患者编码HLA -C抗原第73位氨基酸的核苷酸,为丙氨酸序列(73alanine sequence,73 Ala) 的频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性增高(81.7%比53.6%,RR=3.78,χ2=19.21,P<0.005);为苏氨酸序列(73threonine sequence, 73Thr)的频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性降低(77.9%比89.1%,RR=0.43,χ2=4.92,P<0.05)。4个PCR产物测序结果证实扩增片段确实为所需目的DN A。结论:HLA-C第73位密码子与PV发病率存在相关性;HLA-C的 73 Ala可能是P V的易感因素,而其73Thr似乎是PV的保护性因素,且为银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了一些信息。
作者:严月华;沈克慧;熊邦义;周新;朱德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判别卵巢癌耐药指标。方法:以银染法,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对卵巢癌细胞株(COC1)及耐药细胞亚株(COC1/DDP)的细胞核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进行23项几何参数及构造参数的测量。结果:COC1/DDP及COC1细胞核及AgNOR测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并用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模式,其回代率各为98%及94%。结论:细胞核及AgNOR的测定可以作为判断细胞耐药指标之一,也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蔡红兵;陈惠祯;刘诗全;杨庆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肾细胞癌、18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肾脏及1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VEGF在肾癌组织(64.29%)与正常肾组织(21.43%)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5),肾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组织类型无关,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升高,Ⅰ、Ⅱ级与Ⅲ级间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Ⅰ期与Ⅱ期、Ⅲ期与Ⅳ期间VEGF表达无差异,低分期组(Ⅰ、Ⅱ)与高分期组(Ⅲ、Ⅳ)VEGF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VEGF的表达与肾癌的发展及转移相关,VEGF可作为肾细胞癌基因治疗的靶分子。
作者:程帆;张孝斌;夏樾;张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猪鼻支原体(Mhy)相关抗原在人肿瘤细胞的表达情况,以初步探讨Mhy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通过培养Mhy提取其抗原,免疫家兔后获得其特异性抗血清,然后使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ABC)方法,检测32例人结肠腺癌和5例胚胎不同组织细胞标本。结果:Mhy相关抗原在29例癌细胞胞膜及胞浆中有表达,在癌周正常组织细胞和胚胎细胞无表达,阳性率90.6%。结论:人某些恶性肿瘤细胞胞浆及胞膜存在Mhy相关抗原,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恶性肿瘤的检测以及在研究支原体与人恶性肿瘤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作者:刘斌波;刘先洲;刘东瀛;汤纪路;江哲珍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