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
  • 国际刊号:1007-1520
  • 国内刊号:43-1241/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71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1996年被湖南省宣传部、湖南省科委、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编校优秀奖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7年4期文献
  • 乳突腔充填术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本文应用乳突骨骼化时保留的乳突骨皮质骨粉充填乳突术腔和上鼓室腔,减小乳突及上鼓室开放术腔,以形成接近生理状态下的外耳道,使术腔引流通畅,提高了干耳率,减少了术后复发及术腔肉芽生长.

    作者:张文忠;顾兴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纤维喉镜在20例上气道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在烧伤患者中,尤其是面颈部烧伤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道损伤.加之不少患者在烧伤时伴有热气体及烟雾的吸入,进一步加重了气道损伤的程度.

    作者:廖华蓉;刘岷生;周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分析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患者,如处理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医护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而且还要了解和妥善处理气管切开的意外情况.

    作者:邓雪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电凝法治疗鼻出血28例

    鼻出血为耳鼻咽喉常见疾病,尤以儿童及老年人多见.本文选择28例应用双极电凝或者电凝棒治疗鼻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聂军;黎犁;周斌;李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20例咽异感症误诊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所处环境的恶化及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要求提高,在各大小医院耳鼻咽喉科以咽异感症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但由于各种原因,常被多次误诊、误治.

    作者:邓开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应用双梭形切口术式治疗52例耳前瘘管并感染病例

    1999~2004年,本科治疗耳前瘘管并感染52例,采用双梭形切口,将耳前瘘管及感染组织一次性完全切除,方法简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伟群;蔡志福;薛章委;林松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治疗118例Ⅱ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析

    收集我科2000年6月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以来有完整临床资料,且随访1年以上的118例Ⅱ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鼻内镜手术的疗效.

    作者:罗春林;黄立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中隔血肿43例

    鼻中隔血肿是指鼻中隔黏软骨膜或骨膜下的积血,大多由外伤或手术所致,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鼻中隔脓肿甚至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钱晓云;高下;丁小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治疗小儿鼾症

    近几年来,我科小儿鼾症患者门诊人数有所上升,前来咨询的家长日渐增多.为了解海岛城镇小儿患鼾症情况,进一步估算患病人数,完成保健工作,并采取相应的应对办法,促进儿童健康.

    作者:苏亮;李幼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鼻中隔偏曲是临床常见病,鼻中隔黏骨膜下矫正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在鼻内镜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已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更显其优越性.

    作者:刘鹏;李士新;孙德义;甄莹;张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本文收集1996~2003年收治的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病例,对11例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建道;邱意;应雷燕;谢文娟;陈步磊;金国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支撑喉镜下射频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20例

    小儿喉乳头状瘤是小儿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有关.临床上具有生长迅速、多病灶、易复发、生物行为不确定性,易向下呼吸道蔓延等特点[1].

    作者:吴跃军;殷泽登;黄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1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下先切除鼻腔、筛窦、蝶窦、额窦口、上颌窦口肿瘤及其基部黏骨膜,侵及上颌窦者经柯陆径路内镜下于骨膜下分离切除肿瘤.结果 术后随访2.5~7年,平均3.8年.治愈28例(90.32%),复发3例(9.68%).结论 鼻内镜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确切.切除肿瘤及其基部黏骨膜,对侵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径路内镜下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

    作者:许心茂;党晓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额鼻眶筛入路显微镜下一次性切除11例前颅底沟通瘤

    目的 对11例前颅底沟通瘤行额鼻眶筛入路显微手术一次性切除疗效分析.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11例前颅底沟通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或MR检查.均经额鼻眶筛入路与相关科室配合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结果 全切除9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额鼻眶筛入路手术治疗前颅底沟通瘤有利于肿瘤的广泛暴露和切除,多学科联合与显微外科技术对一次性切除颅内外肿瘤有帮助.术中颅底重建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作者:莫万彬;耿宛平;杜贻庆;何晓松;彭燕一;阳永东;倪月福;王文波;周晓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08例喉癌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喉癌的术式及疗效,以改进治疗并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临床随访的108例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资料,其中声门上型33例,声门型71例,声门下型4例,按UICC 2002年分期标准,Ⅰ期27例,Ⅱ期42例,Ⅲ期25例,Ⅳ期14例.行喉部分切除83例,全喉切除25例.结果 108例手术患者1年生存率94.5%,3年生存率81.3%,5年生存率为75.4%.其中声门上型1年生存率86.3%,3年为65.2%,5年为63.2%;声门型1年生存率98.1%,3年为91.1%,5年为84.2%.早期肿瘤(Ⅰ、Ⅱ期)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88.4%,5年生存率84.1%;晚期(Ⅲ、Ⅳ期)肿瘤1年生存率87.2%,3年生存率71.8%,5年生存率59.0%.早期与晚期患者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不同发病部位(声门型、声门上型)患者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掌握喉癌手术指征,在保证手术安全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运用优的手术切除和喉功能重建方法,综合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孙正良;冯秀荣;江文;李正贤;刘阳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大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瘤61例

    目的 探讨大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61例大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切32例,次全切20例,大部切除9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卧床1周后痊愈;尿崩22例,均在术后2~3 d出现,尿量5000~8000 ml/d,1周5例,3~4周16例,长半年1例,均采用垂体后叶素、尿崩停等治疗痊愈.术后视力视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功能恢复.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加γ-刀治疗可作为大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方法 .

    作者:袁苏涛;杨波;陈忠仪;魏晨斌;陈明武;黄继仁;陶剑;余吉;林伟;魏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1991年11月~2006年3月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44例(155眼).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44例患者(155眼)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为87.7%(136/155),显效率4.5%(7/155),有效率1.9%(3/155),无效5.8%(9/155),总有效率94.2%(146/155).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有关解剖、牢记手术操作要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对鼻-鼻窦疾病的治疗及术后随访处理是提高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泽卿;周文光;江满杰;王天友;吴昆旻;程友;王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2001年收治的8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行局部肿瘤切除2例;行外耳道袖状切除加腮腺浅叶切除2例;行肿瘤切除加扩大乳突根治3例(1例手术5次,后1次行颞骨次全切除术);行耳廓全切除加颞骨次全切除术1例.后4例术后辅以放疗.随访5~15年,2例健在,2例6年后肺转移带瘤生存,2例8年后死于肺转移,2例失访.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早期确诊和彻底手术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肿瘤易发生肺转移,远期预后不佳,提倡综合治疗.

    作者:孔旭辉;鲍学礼;黄永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镜手术开放上颌窦口大小与术后疗效的探讨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扩大上颌窦口大小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身配对,研究120例双侧病变相近的、术中见双侧上颌窦窦口均有病变的Ⅰ、Ⅱ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对比一侧窦口尽量扩大,另一侧常规扩大,术后不同时期鼻腔症状改善情况及窦口开放率.结果 术中尽量扩大窦口一侧在不同时期其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扩大侧,随访6个月,窦口开放良好率为96.7%.结论 鼻内镜手术中,对上颌窦窦口有病变者,尽量扩大窦口,有利于上颌窦通气引流,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谢允平;阙镇如;黄钦辉;冉骞;郭淑蓉;黄继峰;蔡继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喉癌喉部分切除及喉功能重建

    目的 对189例喉部分切除,喉功能重建的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各种术式和修复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189例喉癌患者喉部分切除术后,同期采用颈前带状肌肌筋膜瓣、会厌瓣加双蒂肌筋膜瓣和舌骨肌瓣修复喉组织缺损,重建喉功能.47例颈淋巴结转移者同期行颈廓清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0~15 d进食.术后拔除气管套管114例,拔管率60.3%.23例发生术后感染,7例发生咽瘘.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和65.6%.有颈淋巴结转移者生存率低于无转移者,未接受放疗者生存率低于术后放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依据喉癌发生的部位和累及范围选择不同的术式和修复方法 ,同期喉功能重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陈志俊;华辉;黄沂传;梁大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经上颌骨额突-鼻丘径路的额窦手术

    目的 改进鼻内镜下的额窦开放手术,提高额窦炎的治愈率.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10例解剖标本的钩突位置,并测量鼻丘的大小,结合39例(61侧)复发性慢性额窦炎患者鼻窦CT扫描结果 进行分析,采用鼻内镜下经上颌骨额突-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式,对上述患者进行额窦开放术.结果 10例(18侧)标本鼻丘气房的前后径、左右径和高度分别为(5.6±1.3)mm、(4.1±1.1)mm和(6.2±2.5)mm,所有钩突均附着于上颌骨额突及中鼻甲骨与额突的交界处,上端单纯附着于眶纸板14侧(70%),单纯附着于颅底3侧(15%),交叉附着于眶、颅底或中鼻甲3侧(15%).CT扫描结果 显示,慢性额窦炎复发与鼻丘气房未完全切除相关(P<0.001).39例患者经改进的术式治疗后,治愈率为90.2%.结论 额窦开口周围的钩突和鼻丘气房变异大,鼻丘气房清除不彻底可能是慢性额窦炎复发的主要原因,鼻内镜下经上颌骨额突-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是治疗复发性慢性额窦炎的有效方法 .

    作者:谭国林;唐洁;李维;彭小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在鼓膜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acellular de mal matrix,ADM)在鼓膜修补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5~2006年在我院行鼓室成型术Ⅰ型的34例患者(36耳),所有病例均为鼓膜紧张部穿孔,手术在耳内镜下进行,修复材料为ADM.术前行鼓气耳镜检查、听力学检查、贴补试验,有中耳感染史者行CT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36耳术后14 d耳内镜下复查,均未发生排异反应.2耳术后1~2个月因感染移植物未存活,干耳再次手术后愈合良好;1耳术后14 d观察修补处上缘裂隙,3个月后自然愈合.结论 ADM来源方便,组织相容性好,薄厚适宜,存活率高,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作者:常明章;周剑勇;严飞鹏;吕洁瑜;张碧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6例

    目的 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分析1991~2005年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6例,面神经功能评估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患者均使用激素、营养神经和扩血管药物及理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面瘫出现后10 d恢复者1例,20 d恢复者4例,50 d恢复者1例.均无后遗症状.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迟发性面瘫的致瘫原因可能与面神经骨管裂、术中术后各种不良刺激、病毒再活化等因素相关,治疗以保守为主,一般预后较好.

    作者:鲍学礼;孔旭辉;黄永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扩大喉部分切除术的发音管重建28例

    目的 探讨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施行扩大喉部分切除术后发音管重建的方式.方法 1998年6月~2002年6月治疗中晚期喉癌22例,下咽癌6例.术中保留喉软骨支架,采用直接缝合、转移咽黏膜或胸骨舌骨肌肌筋膜的方式重建发音管.结果 术后发音管呈喇叭型,喉镜下管口可见开合活动.全部病例术后均能发声,术后3个月发声良好者26例,占92.9%(26/28),发音管闭塞不能发音者2例,占7.1%(2/28).术后15 d内均拔除鼻饲管,1例进流汁饮食有轻度呛咳,27例顺利进食.随访3年以上,术后残喉复发1例,占3.6%(1/28),喉癌3年生存率77.3%(17/22),下咽癌3年生存率50%(3/6).结论 扩大喉部分切除术保留喉软骨支架重建发音管,发音好,无误吸,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与经典Pearson喉近全切除术相似.

    作者:周雪华;吴正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上颌窦黏液囊肿24例

    目的 探讨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9月~2004年1月24例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黏液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检查及上颌窦穿刺明确诊断.柯-陆氏手术10例,鼻内镜下囊肿开放术(造袋术)14例.结果 随访2年以上2例,3年以上6例,5年以上16例.柯-陆氏术后3年复发1例,再次鼻内镜下囊肿造袋术,余均未见复发.结论 引起窦壁破坏的上颌窦囊肿有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结合上颌窦穿刺获得囊性液可明确诊断.鼻内镜下手术具有简洁、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成为治疗该病的佳选择.

    作者:黄益灯;夏斯文;陈建福;黄子喜;郑宏良;周水淼;李兆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效应杀伤人鼻咽癌耐药与非耐药细胞株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HpD)光动力学效应(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及其顺铂耐药株CNE2/DDP的生物作用;探讨PDT治疗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鼻咽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CNE2与CNE2/DDP细胞分别加入0.5、1.0、1.5、2.0、2.5、3.0、3.5、4.0、5.0 μg/ml不同浓度的HpD,孵育4 h,给予波长为630 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照射,照射的功率密度为20 mW/cm2,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2、5、10、20 J/cm2,继续孵育24 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血卟啉衍生物介导的光动力(HpD-PDT)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和CNE2/DDP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表现为HpD浓度、激光剂量的量-效依赖关系.激光能量为20 J/cm2时,HpD对CNE2和CNE2/DDP细胞半数杀伤浓度分别为0.7 μg/ml与1.5 μg/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HpD浓度、激光剂量条件下,CNE2/DDP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CNE2细胞(P<0.05).结论 HpD-PDT对CNE2和CNE2/DDP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但CNE2/DDP细胞对其敏感性低于CNE2细胞,表明CNE2/DDP对HpD-PDT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抗性,增加HpD浓度和增大激光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抵抗.

    作者:杨小民;罗荣城;马红京;李黎波;丁雪梅;严晓;吕成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近致死量照射CNE1后存活克隆生物学性状初步分析

    目的 放疗后残存癌细胞重新克隆是鼻咽癌放疗复发的主要原因,本实验旨在分析照射残存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MTT法测定6MV-X射线照射人鼻咽高分化鳞癌细胞株CNE1的近致死剂量,用近致死量照射获得残存癌细胞存活克隆,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存活克隆与亲本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分布,应用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两者的蛋白质表达改变.结果 用15 Gy近致死量照射CNE1得到了照射存活克隆,并命名为CNE1-15GyR.CNE1-15GyR与亲本细胞株相比:G1/G0期比例增高而G2/M期比例降低;有98个蛋白质表达差异点,其中76个蛋白质斑点上调,22个蛋白质斑点下调;对其中上调的20个蛋白质斑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发现细胞间叶来源的中间丝蛋白Vimentin在存活克隆CNE1-15GyR中表达增高.结论 照射筛选的存活克隆CNE1-15GyR与亲本细胞株CNE1相比生物学性状发生了改变,细胞间叶来源的中间丝波形蛋白Vimentin在CNE1-15GyR克隆中表达增高,可能与G1/G0期比例增高有关.

    作者:冯雪萍;刘伟;肖志强;黄生鹏;李建玲;易红;张鹏飞;段朝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与血内源性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内源性NO浓度的变化,旨在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与NO的关系.方法 运用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2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时、放疗后1年以上者和2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NO的浓度.结果 ①鼻咽癌患者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②鼻咽癌放疗结束时血清NO含量比放疗前明显降低(P<0.01).③鼻咽癌患者放疗后1年以上血清NO含量较健康者及放疗结束时高(P<0.01),而远未达到放疗前的水平(P<0.05).结论 内源性NO在分子水平上可能参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监测血清NO水平的变化,对评估鼻咽癌患者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素宁;栗子芳;周永;陈罡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黏膜基底膜增厚重塑的超微结构

    目的 观察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黏膜上皮下基底膜增厚重塑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方法 用橄榄油将甲苯-2,4-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8例.另取8例正常豚鼠作对照.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两组鼻黏膜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透射电镜见基底膜分透明板、致密板和网板三层,变应性鼻炎在网板出现胶原纤维沉积、增厚,无细胞成分.透明板、致密板无变化.结论 变应性炎症可引起鼻黏膜上皮下胶原纤维沉积,引起基底膜增厚重塑.

    作者:吉晓滨;柳息洪;臧林泉;王磊;谢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小脑脓肿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0岁.因左耳反复流脓20余年,伴头痛呕吐1个月,加重4 d,于2006年2月4日由家人扶送入院.

    作者:乐林;陈映辉;李家俊;丁文华;万华;杨歆瑶;田强;文爱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腔血管球瘤1例报告

    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是由血管球细胞构成的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手指、足趾甲床下,也可发生在掌、手臂,很少发生于鼻腔.

    作者:黄克斌;邹奖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网络与头颈肿瘤发生

    细胞因子(cytokine)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多肽,通过自分泌(autocrine)或旁分泌(paracrine)等方式参与细胞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及功能调节.细胞因子间及其受体间相互作用,协同(synergistic)、抑制或拮抗(Antagonistic),组成复杂的细胞信息调控网络,称为细胞因子网络(cytokine network).对头颈肿瘤发生进行研究,结合临床头颈肿瘤患者各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水平的变化,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导致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头颈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全世明;高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