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地佐辛在全麻下鼻内镜手术后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96例择期行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其中A组术后不使用镇痛药;B组术后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C组术后肌肉注射地佐辛10 mg.于手术结束后0.5、1、2、4、6h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B组和C组患者手术后0.5、1、2、4、6 h 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B组和C组患者在0.5、2、4 h 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术后1、6 h VAS评分与C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在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方面A组和C组无明显差异(P>0.05),A、C组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头晕、嗜睡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地佐辛均能在鼻内镜术后镇痛中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静脉注射地佐辛的短期镇痛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地佐辛;肌肉注射地佐辛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更加安全的运用于鼻内镜术后镇痛治疗.
作者:赵锐;刘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及行中央区颈廓清术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治的46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肿瘤在甲状腺中所处的位置及病理类型确定手术方式,其中行甲状腺侧叶次全切除术2例,腺叶切除术6例,腺叶+峡部全切除术8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8例,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同期行Ⅵ区颈廓清术44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肿瘤分期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规律.结果 46例患者术后随访3~5年,均未发现复发及淋巴结转移.性别、体重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分别与颈部Ⅵ区淋巴结转移相关(x2=10.125,P<0.05;x2 =6.597,P<0.05;x2=13.455,P<0.01).结论 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及其病理类型相关,根据肿瘤的大小、在甲状腺中的位置及病理类型明确手术方式.
作者:林歆胜;李创伟;林炘;杨楚;王双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diopathic 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IHCP)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病理改变、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治的4例IHC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予以总结归纳.结果 头痛常为IHCP首发症状,大多隐匿起病,反复发生或迁延不愈.患者可出现多组脑神经受损的表现.4例患者中3例免疫指标异常,1例伴有免疫系统疾病;故本病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结论 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表现多样,头颅影像学检查具有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硬脑膜病理学检查.
作者:苏金霏;张秋航;王天琪;严波;王振霖;刘俊其;陈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区的解剖学特点.方法 采用鼻内镜对10例(20侧鼻腔)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正常成人尸头标本的蝶腭动脉及其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进行解剖,观察蝶腭孔定位,筛骨嵴的形态、大小及其与蝶腭孔的关系;测量筛骨嵴与前鼻棘的间距以及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观察蝶腭动脉分支及其走行.结果 筛骨嵴略呈三角棘状骨性结构,表面粗糙,位于蝶腭孔的前上方.去除筛骨嵴后可见蝶腭动脉血管束从蝶腭孔中穿出,蝶腭动脉常有2~3支不等分支.筛骨嵴与前鼻棘间距为(50.1±2.6) mm,筛骨嵴与中鼻甲尾端的间距为(9.1±1.1)mm.结论 蝶腭动脉在出蝶腭孔之前可能有分支;筛骨嵴位置固定,是经鼻内镜下定位蝶腭动脉及蝶腭孔的重要解剖标志.
作者:戚建伟;吴元庆;曹萍;徐进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围术期处理的必要性及系统性的围术期处理.方法 将274例患者按围术期与否接受系统治疗分为非处理组(A组)与处理组(B组),A组54例患者未做系统性围术期处理;B组220例患者术前予以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5~7d,麻醉采用对呼吸肌抑制小及代谢快药物,术后予以非甾体类药物镇痛,ICU监护1~2d.比较两组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率、继发性出血发生率、再插管率、气管切开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A、B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 (11/54),7.3% (16/220).其中A、B组原发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3%和2.7%,再插管率为13.0%和0,气管切开发生率5.6%和0.45%,术后住院天数(10.6±2.9)d和(7.7±0.9)d,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继发性出血发生率为5.6%和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围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重度OSAHS患者改良UPPP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谭志强;李云秋;周建波;王继华;肖旭平;肖水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环状软骨上喉次全切除(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SCPL)术后喉功能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采用SCPL治疗喉鳞状细胞癌患者38例,其中声门上型17例,声门型21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8例,剂量累计为60~65 Gy.对切除(或)保留会厌、保留一侧(或)双侧杓状软骨患者术后呼吸、发音、吞咽功能分别进行评估.所得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无失访;3年生存率81.6%,5年生存率73.7%.其中声门上型喉癌3年生存率76.5%,5年生存率64.7%;声门型喉癌3年生存率85.7%,5年生存率81.0%.所有患者均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100%.切除会厌和一侧杓状软骨患者的误咽评分、平均气管套管拔除时间、平均鼻饲胃管拔除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呼吸、发音评估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CPL对喉癌治疗和喉功能保留有积极意义,临床分析表明会厌和一侧杓状软骨切除对于患者远期喉功能恢复无影响.
作者:谢李;陈杰;黄文孝;包荣华;魏威;李晋芸;王俊琦;张海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对于前鼻镜下可以看到的出血点给于10%的三氯醋酸烧灼,而对于看不到出血点者则行前后鼻孔填塞.填塞不仅给病人造成较大的痛苦,而且盲目性也较大,尤其是对于鼻腔隐蔽处的出血,效果更不确定,甚至有些顽固性鼻出血需要血管结扎和栓塞治疗,鼻内镜的使用为治疗隐蔽性或顽固性鼻出血提供了有效手段[1].我科自2001 ~2012在鼻内镜下使用微波热凝术治疗鼻出血165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静;牛亚林;薛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咽异感症病因复杂,一般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器质性咽异感症又由局部及全身性疾病引起[1],功能性咽异感症多与精神、心理疾病有密切关系,故用心理疗法治疗功能性咽异感症很有必要[2].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及行为的方式来改变不良认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疗法.本文用心理学疗法中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咽异感症取得一定疗效.采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二步骤实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钟纯;钟庄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1990年1月~2010年1 2月,我科共收治气管、支气管异物1950例,其中16例特殊异物经常规硬质气管镜下取出失败而采用双径路取出术,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纪军;李松华;夏洪伟;庞磊;杨庆军;康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因鼻咽部位置隐蔽,早期症状复杂,故容易误诊和漏诊,同时鼻咽癌原发癌灶很小或不明显时已发生颈部淋巴结和脑神经转移的特点.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对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化学药物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鼻咽癌靶向治疗取得一定进展.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复发性鼻咽癌患者4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骑;黄俊辉;胡冰;何义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鼓室置管后鼓室药物灌注方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2011年实验组32例(43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鼓室置管后定期鼓室药物灌注、咽鼓管冲洗治疗;同期对照组33例(40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单纯行鼓室置管术.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安全、快速、有效(拔管时间1~2个月),与对照组(拔管时间1~3.5个月)的治疗方法比较明显缩短了治疗时间.结论 鼓室置管后药物灌注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延红;朱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53例食管异物临床分析,提高对食管异物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时间、异物种类及形状、手术方式等.结果 硬质食管镜下异物取出49例,颈侧切开取出1例,自行排出2例,1例拒绝治疗.9例(16.98%)出现并发症,包括4例(7.55%)食管穿孔,2例(3.77%)食管周围炎,3例(5.66%)食管黏膜损伤.经胃管鼻饲、抗生素、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痊愈并恢复正常饮食,住院时间7~10d,平均3.09 d.结论 应加强食管异物健康教育,掌握手术技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并发症后应及时取出异物,加强支持及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刘昌荣;何剑;唐瑶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常规用药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及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40耳)常规治疗方案(扩张血管、溶栓、改善微循环、高压氧),实验组42例(45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 实验组38耳有效,7耳无效,总有效率84.4% (38/45);对照组25耳有效,15耳无效,总有效率62.5% (25/40),实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对治疗突发性耳聋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刘晖;梁分凤;成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190例(192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疗效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4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90例进行改善内耳微循环、营养神经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及高压氧等辅助治疗.结果 7d内就诊的患者有效率达83.9%;7 d以上就诊的患者,其有效率为35.3%;伴有眩晕症状、年龄较大、听力损失曲线为高频型及全聋型的患者预后不佳.结论 年龄大、伴有眩晕、高频下降及全聋的突聋患者疗效及预后较差,就诊时间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易天华;贺建桥;谭玉芳;周晓东;陈君;陈一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断,探讨OSAHS患者与非OSAHS患者在多导睡眠图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与临床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93例OSAHS患者和96例非OSAHS患者进行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记录其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临床症状、多导睡眠图特征参数、并发症发生率等,并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监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与非OSAHS组患者比较,OSAHS组患者主要表现在深睡眠及快速动眼阶段睡眠(REM)减少、浅睡眠相对增加、夜间觉醒次数(WASO)增多、睡眠潜伏期(SL)缩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增加、呼吸努力相关微觉醒指数(RERAI)增多,氧减饱和度指数(ODI)增加、夜间平均及低血氧饱和度(MSaO2、LSaO2)降低、血氧饱和度<90%的累积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90%T)增加,经比较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监测多导睡眠图特征参数变化来判断OSAHS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而实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德乐;韦一;陈学良;曾莉;王韶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开放式与完壁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疗效,探讨中耳胆脂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90耳中耳胆脂瘤分别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术与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伴听骨链重建术.术后均随诊24个月,以术后干耳率、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和听骨链重建成功率为指标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后干耳率100%,未出现胆脂瘤复发;听力重建成功率62.8%.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后干耳率81.8%,胆脂瘤复发4耳(10.50%);听力重建成功率68.4%.结论 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术是治疗中耳胆脂瘤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干耳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听力重建效果良好.
作者:李冬影;白玉;张海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治疗复杂性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鼻内镜下应用改良三线减张法,分别对125例复杂性鼻中隔偏曲(包括高位、后部、重度或鼻底偏曲骨质明显增厚等)患者采用相对应的处理.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获得成功,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所有患者主观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术后复查见大部分患者(115/125)鼻中隔外形改善良好;随访半年,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三线减张法矫正复杂性鼻中隔偏曲,符合鼻中隔偏曲的生物力学规律,保留鼻中隔的大部分硬质支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邰旭辉;戴嵩;桑月红;贾建平;宋津辉;郭崟;訾龙;徐振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鼻中隔穿孔直径小于1.0 cm者鼻内镜下颞肌筋膜植入直接封闭,直径大于1.0 cm者鼻内镜下鼻底黏膜翻瓣或转移加筛骨垂直板和颞肌筋膜“三明治”式封闭,术后使用己烯雌酚纱布片贴附促进黏膜生长.结果 直接封闭5例,翻瓣封闭6例,转移封闭4例,随访3 ~12个月,15例鼻中隔穿孔修补成功14例,成功率93.3%.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大穿孔选用鼻底黏膜翻瓣或转移加筛骨垂直板和颞肌筋膜“三明治”式封闭成功率高.
作者:黄永久;鲍学礼;孔旭辉;赵小军;蔡克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开放性喉外伤的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2000年4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6例开放性喉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救治体会.36例开放性喉外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加创伤探查术,对有严重喉气管损伤者行喉气管成形术.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均拔管,无死亡病例,1例并发喉狭窄.1例喉软骨缺损严重患者在取除喉模4周后出现呼吸困难行支气管镜下肉芽气化切除,4周后复查呼吸困难缓解,声门下光滑.结论 在开放性喉外伤的救治中,应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抢救患者生命为原则,尽可能减少并发症,恢复喉功能.
作者:董雅萌;蒋虹;单钜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用单侧声带横断与声带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疗效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继发性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患者,采用支撑喉镜下单侧声带横断与声带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通过术后的观察随访,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 8例患者气管切开后行单侧声带横断与声带部分切除术,其中7例患者术后2个月安全拔管,1例不能拔管的患者经过再次手术2个月后安全拔管;另1例Ⅰ度呼吸困难患者经口气管内插管后行声带手术.所有患者行单侧声带横断与声带部分切除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呼吸困难完全缓解;术后声嘶程度均较前加重,但不影响日常的生活交流.结论 单侧声带横断与声带部分切除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方法,不需要昂贵器械,简单实用,临床疗效良好,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声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在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121例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所有患者根据原发病因采用抗炎、抗过敏等对症治疗,同时避免接触变应原.治疗组加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对照组伴鼻塞患者加用呋麻滴鼻液.疗程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判断咳嗽缓解情况.结果 随访4周,两组患者慢性咳嗽、鼻后滴流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有效率(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7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萍;甘卫刚;潘庆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咽部淀粉样变性病的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 通过MRI、腹壁脂肪活检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例鼻咽淀粉样变性病患者,全麻鼻内镜下切除病变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影像学资料经鼻内镜下完整切除病变,术后病检示黏膜下见大量无定型样物质,刚果红染色(++),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鼻咽部淀粉样变性病需病理切片确诊,MRI是诊断与鉴别诊断该病的佳辅助检查,其首选治疗方式为鼻内镜下手术切除.
作者:朱刚才;刘勇;谭浩蕾;李果;张欣;张俊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经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t检验了解术后疗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手术预后的诸因素.结果 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相关因素分析表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是否伴有鼻息肉、是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是否有前期鼻窦手术史、是否伴变应性鼻炎病史、是否坚持鼻内镜术后的综合治疗是影响慢性鼻-鼻窦炎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作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强调鼻内镜术后的综合治疗,包括术后随访和鼻腔清理,鼻内糖皮质激素、黏液稀化剂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作者:谢丹;梁建伟;王兰田;杨径;文雅;李艳清;刘笑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O2激光喉显微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手术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方法 在显微支撑喉镜下,对27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采用CO2激光手术治疗,其中Tis 6例,T1a8例,T1b7例,T2 6例.累及前联合者3例,未累及前联合者24例.结果 全部患者CO2激光手术均成功,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年以上,存活率100%.2例患者复发,其中1例行CO2激光喉显微手术再切除,1例行喉垂直部分切除并术后放疗,随访2年均未再复发.结论 CO2激光喉显微手术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有效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患者及注意术中操作,可减少甚至避免显微喉镜激光手术引起的声带粘连.
作者:古庆家;奚玲;冯勇;余晓旭;何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青年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睡眠监测的1469例青年患者,按2009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患者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11个组,分别统计各组OSAHS伴发高血压病的例数,并进行列联表分析.分析各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①1469例患者中,1188例确诊为OSAHS;557例(46.9%)患者伴发高血压,其中301例(54.5%)为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IDH),233例(42.2%)是双相高血压(systolo-diastolic hypertension,SDH).②年龄、AHI、BMI与舒张期血压和收缩期血压呈正相关(r=0.156、0.289、0.299;r =0.168、0.333、0.255,P<0.01),LSaO2与舒张期血压和收缩期血压呈负相关(r=-0.282,-0.307,P<0.01)并且都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③组2与组3,组4与组5,组6与组10,其高血压病发率无明显差异(x2=1.361,x2 =0.668,χ2=1.186,P>0.05).组1与组2,组2、3与组4,组4、5与组7,组11与其他各组之间高血压病发率存在明显差异(x2 =2.251,x2 =9.883,x2 =4.136,x2 =4.672,P<0.05).结论 青年OSAHS对血压,尤其是舒张期血压产生明显影响,年龄、AHI、BMI、LSaO2可能是高血压的独立相关因素.
作者:陈曦;李进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301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食管异物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率.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经X线食管吞钡棉等检查确诊的食管异物患者301例,其中288例患者有明确的异物史,患者均表现为吞咽困难和疼痛;术前均行X线食管吞钡棉明确异物部位,并根据异物所处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281例患者通过硬质食管镜取出异物,10例患者通过电子胃镜取出异物,4例合并下咽后壁脓肿患者行颈侧切开取出异物,6例患者入院后自行呕出或进入胃内,1例患者术后失血过多而死亡.结论 对于食管异物患者应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应根据异物的性质及所处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章毅;王敏;古艳;杨冬冬;侯铁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总结鼻内镜下切除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1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内镜手术疗效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影像学检查示CT主要表现为受累鼻窦膨大,骨质不同程度吸收.MRI检查9例患者T1WI呈中等信号,10例患者T2WI呈高信号;其中8例动态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强化及蜂窝状或斑驳状表现.结合临床均能提示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11例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均在鼻内镜下顺利完整切除,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诊断有特征性意义,绝大多数病例在不进行颌内动脉栓塞或颈外动脉血管结扎的情况下,可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
作者:何端军;郭万宏;唐建勇;刘红强;杨静芬;付艳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7岁,因下唇及右眼上睑外伤疑有异物残留2d人院.患者于2d前与他人斗殴,受伤后当时意识清,自觉伤处疼痛、流血,鼻出血,视力可,急诊到当地医院清创缝合.CT检查示右眼眶内异物,穿透眼眶内侧进入双侧筛窦及颅底,颅内少量积气,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患者受伤后,自觉右眼视力尚好,渐有复视,右眼向鼻侧运动时有异物阻挡感,不伴流泪、鼻塞、鼻流清水等,无发热、头痛等.
作者:焦洁;吴彦桥;王超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1]、以侵犯听神经及面神经为主的多发脑神经疾病[2].其典型表现为外耳道带状疱疹、面瘫、内耳功能障碍[3].本病临床上较少见,以咽喉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Hunt综合征更为少见.我科2012年10月收治2例以咽喉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Hunt综合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正强;单智慧;解美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 8岁.因声音嘶哑2个月加重20 d入院.自述2个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声音嘶哑伴咽痛,无呼吸困难、无呛咳、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自服感冒药1周后咽痛减轻,声音嘶哑无明显好转.入院前20 d声嘶症状加重,且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门诊纤维喉镜示左侧喉室有一14 mm×10 mm ×4 mm暗红色新生物,表面光滑,遮盖左侧声带,左侧声带活动度受限;右侧声带水肿,活动度尚好.
作者:杨贵军;陈小婉;桂岩;张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指发生于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1 2周.CRS可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两型[1],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不同类型的CRS表现为不同的黏膜炎症和组织重构[2].
作者:方丽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突发性聋(突聋)也称特发性突聋(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ISSNHL),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多在3 d内听力急剧下降,是耳科的一种常见急性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也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对突聋患者初始期常当作耳科急症处理,大量扩血管剂、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和抗病毒、抗凝及高压氧治疗齐用,但由于病因分析和用药适应证评估的缺乏,患者听力水平及耳鸣、眩晕等症状的改善差别很大.笔者就常用治疗方案中的糖皮质激素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综述.
作者:李聪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