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英杰;余之刚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分类诊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且资料完整的218例G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包括临床基础数据、影像学检查、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效果,并采用x2检验分析3种类型(难治型、肿块型和脓肿型)GM棒状杆菌阳性率及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患者均为非哺乳期育龄妇女,年龄为(33.5±3.9)岁,于宝宝离乳后(3.6±1.6)年发病,其中63.8%(139/218)患者有不同程度哺乳障碍史,97.2%(212/218)患者表现为乳房肿块.根据首诊临床表现分为肿块型41例、脓肿型126例和难治型51例.有96例患者可取得脓液标本,其中脓肿型GM 61例,难治型GM 35例;脓肿型和难治型GM相比,棒状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61)比8.6(3/35),x2=0.025,P=0.900].3种类型GM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280,P<0.001),其中,难治型患者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比肿块型和脓肿型患者高[58.8%(30/51)分别比17.1%(7/41)和27.0%(34/126), x2=16.487、15.944, P 均<0.017].类固醇激素在 GM 的治疗中占95.9%(209/218).21.1%(46/218)患者采用了抗生素及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中位随访时间15.8个月(6.0~32.0个月),所有患者的总复发率为11.0%(24/218),其中,肿块型复发率低,为2.4%(1/41).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因不明,类固醇激素为主要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对抗生素或抗分支杆菌药物治疗有效.肿块型患者治疗效果佳.
作者:于海静;王颀;何舟;杨剑敏;郜红艺;韩旎;陈惠娴;李清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基于人性化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胸乳腺外科收治的160例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人性化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采用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与疼痛强度(PPI)评定患者疼痛程度;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与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定患者心理状态;并比较2组患者间护理满意度的差异.2组间PRI、VAS、PPI及SAS、SDS、CD-RISC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比较采用x2检验;组内护理前后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PRI、VAS、PPI、SAS与SDS评分分别为(1.52 ±0.51)、(1.25 ±0.54)、(0.71 ±0.43)、(35.21 ± 6.24)、(36.01±6.17)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的(8.69±1.32)、(4.96±1.08)、(2.79±0.62)、(62.31±12.14)、(61.58±11.39)分(t=45.319、27.482、24.657、17.758、17.655,P均<0.001),也低于对照组的(4.23±1.02)、(1.79±0.82)、(1.27±0.57)、(50.16±7.89)、(50.31±8.21)分(t=21.255、4.919、7.015、13.293、12.454,P均<0.001),但是,观察组CD-RISC为(71.36±10.38)分,明显高于护理前的(46.32±8.02)分(t=17.074,P<0.001),也高于对照组的(58.21±9.15)分(t=8.500,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76/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55/80)(x2=18.573,P<0.001).结论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缓解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玲;金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含铂方案足量化疗与减量化疗联合榄香烯在老年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诊治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2例老年复发、转移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37例):顺铂75 mg/m2,分2 ~3 d 静脉滴注,联合吉西他滨1000 mg/m2或长春瑞滨25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联合组(35例):顺铂60~75 mg/m2,分2~3 d静脉滴注,联合吉西他滨800 mg/m2或长春瑞滨2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同时注射榄香烯400 mg/d,2周为1个疗程.分析2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差异.组间例数比较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结果 常规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10.81%(4/37)、部分缓解(PR)率为37.84%(14/37)、病情稳定(SD)率为24.32%(9/37)、病情进展(PD)率为27.03%(10/37),联合组 CR 率为11.43%(4/35)、PR 率为34.28%(12/35)、SD率为22.86%(8/35)、PD率为31.43%(11/35),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9,P=0.773).联合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45.71%(16/35)比70.27%(26/37), Z=-2.025,P=0.043].消化道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常规组和联合组发生率分别为97.30%(36/37)和80.00%(2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0,P=0.038).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常规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减少:35.14%比20.00%,Z=-1.425,P=0.154;贫血:35.14%比37.14%,Z=-0.066,P=0.947;肝功能损害:29.73%比25.71%,Z=-0.265,P=0.791).2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60,P=0.078).常规组、联合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8.9、6.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6,P=0.634).结论 老年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减量化疗联合榄香烯治疗,与常规足量化疗疗效相近,安全性更佳.
作者:张斌;巩鹏;付虹;邹丽娟;徐英辉;董岩;傅莉萍;高亚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交通工具及现代工业的发展,多环芳烃(PAHs)在空气中的含量逐步增加.乳腺癌作为一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部分病因学研究表明,PAHs等环境污染物与乳腺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AHs进入机体后,不仅能被代谢解毒,而且也可经代谢而被活化,形成致癌物质.笔者主要从PAHs的体内代谢、关键酶和代谢产物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并对当前PAHs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行总结,进一步探讨PAHs在乳腺癌发病中的作用,以期为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作者:禚英杰;余之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Whitney O. Lane等学者于2017年12月7日在Annals of Surgery发表了题名为《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primary tumor in women with de novo stage Ⅳ breast cancer: contemporary practice patterns and survival analysis》的文章,通过对美国外科医师协会国家癌症数据库中Ⅳ期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及预后进行分析,发现对Ⅳ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OS率.
作者:陈琳;乐一帆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乳腺叶状肿瘤是发生于女性的比较少见的疾病,发生率约占乳腺肿瘤的0.3%~0.9%,占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3% [1].乳腺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伴有感染性休克的病例更为罕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收治1例乳腺低度恶性叶状肿瘤伴有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祥;李梦涵;赵朋;李晓莉;战越;石爱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乳腺、卵巢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讨论其可能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例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24~3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0个月.结果 9例患者中,6例首发乳腺癌,2例首发卵巢癌,1例为同时性乳腺、卵巢双原发癌.2例患者进行了BRCA基因检测,1例患者存在BRCA1基因突变.9例患者乳腺首发临床症状均为乳房包块;卵巢首发症状中6例为腹胀,2例为阴道异常流血,1例为卵巢肿物.有乳腺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的5例患者中,ER均阴性表达,其中4例为三阴性乳腺癌.9例患者均进行了乳腺癌根治术,并全部接受了化疗,有3例患者术后进行了放射治疗,1例患者术后接受了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无患者接受抗HER-2治疗.9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拒绝卵巢手术外,其余8例患者均进行了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 9例患者均接受了静脉化疗,3例患者接受了腹腔灌注化疗,无患者接受放射治疗.9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6岁(36~51岁),中位发病间隔时间为93个月(0~300个月),确诊第二癌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9个月(7~22个月).7例患者发生卵巢癌复发转移,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6例无家族史者发生两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22个月,3例有家族史者发生两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1个月;3例患者发生首发癌时年龄<45岁,其发生第二原发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58个月,6例患者发生首发癌时年龄≥45岁,其发生第二原发癌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6个月.结论 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首发起病年龄较小,诊断卵巢癌时多已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有家族史的患者两癌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
作者:胡铭阳;张小波;林子晶;王宁;周鸿;明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将循证医学引入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教学中,探讨其应用方法.方法 纳入2016—2017学年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实习的155名临床医学本科生,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对比学生接受循证医学教育前后的科研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差异.授课前后有无发表学术论文的意愿及论文思路的学生例数比较采用配对x2检验,授课前后学生测试分数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通过循证医学教学,155名本科生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其中,授课前后均有意愿发表学术论文的学生73例,授课前有意愿而授课后无意愿1例,授课前无意愿而授课后有意愿发表27例,授课前后均无意愿5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授课前后均有发表学术论文思路的学生32例,授课前有思路而授课后无思路0例,授课前无思路而授课后有思路22例,授课前后均无思路10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授课前仅有29.03%(45/155)学生接触过 Pubmed等学术数据库;授课后,未接触过学术数据库的110名学生中63.64%(70/110)意愿并能够运用学术数据库解决问题.专业知识水平明显提升,授课后分数为71.37± 9.63,明显高于授课前分数52.63±11.00(t=-16.96,P<0.001).91.61%(142/155)的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为良好或优秀,87.74%(136/155)的学生对授课幻灯评价为良好或优秀.结论 将循证医学运用于临床教学中可以有效强化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齐晓伟;王潇雨;李燕伶;胡滢;阎文婷;苑龙;谭璇妮;潘沁汶;任林;钟玲;陈庆秋;张婷;张孔涌;姜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是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E(z)]的人类同源物组蛋白甲基化的重要工具酶,也是多梳基因家族PcG(polycomb group)的核心成员.EZH2参与多梳蛋白复合体2的形成,促使相应组蛋白甲基化,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介导相应靶基因沉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极差的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EZH2的致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乳腺癌转移的检测、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笔者就EZH2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以便临床医师更好地认识这一新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孙典典;李靖若;张临风;孙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术前新辅助化疗能降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增加手术适应证,并提高保留乳房率,为治疗乳腺癌提供新的可能.pCR被认为是评价新辅助化疗预后的主要终点,但该评价方式过于简单,且缺乏对术后治疗的指导意义.目前,连续性残余肿瘤负荷(RCB)评分已逐步推广.研究表明该评分能用于评估新辅助化疗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笔者就RCB评分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陈锴;刘超乾;盛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MRI引导下的乳腺病灶定位与活组织检查技术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并应用至今,现已发展成为继X线导向和超声引导下乳腺病灶定位与活组织检查技术的又一重要补充.定位设备由体表标志物定向发展到计算机辅助的立体定向,活组织检查技术由空芯针活组织检查发展到真空抽吸活组织检查,定位的精确性和样本的质量在技术的更迭过程中不断提高.尤其是真空抽吸活组织检查技术,众多研究均表明其准确性可媲美外科手术活组织检查.目前,在国外,MRI引导下乳腺病灶定位与活组织检查已发展成为具有乳腺MRI检查能力的医疗机构所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而该技术在国内的开展仍处于试验阶段,缺乏基本的操作共识.另外,由于受磁环境和检查方式的限制以及较高成本的费用问题,该技术并不作为图像引导乳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的首选.目前的适应证主要是X线和超声不能定位的可疑病灶,且强调是在对照MRI图像复查超声时仍然不能定位的可疑病灶.笔者从MRI引导定向装置、活组织检查技术等方面综述MRI引导下乳腺病灶活组织检查与定位技术的发展.
作者:鲁伦博;孔德兴;谢叻;李康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临床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均与乳腺癌相似,极易混淆.MRI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辐射特点,临床上主要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而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诊疗中的应用较少.笔者通过分析MRI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分类、治疗与疗效监测等方面的价值,以期重视MRI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诊疗中的应用,提高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术前诊断率,减少误诊.
作者:陈蓉;徐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肿瘤位于靠近乳头乳晕区是保留乳房手术的相对禁忌证.西南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为1例肿瘤位于乳头乳晕区域的黏液癌患者进行了保留乳晕及利用乳晕再造乳头的保留乳房手术,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因体检发现右乳包块3周于2017年8月17日入院.术前查体:肿瘤位于右侧乳头正下方稍偏内侧,约30 mm×2 mm,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乳头无凹陷,无溢液,肿瘤表面皮肤无橘皮样改变,与腺体无粘连,双侧腋窝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彩色超声:右乳腺1点方向,乳头旁腺体层内探及范围约22 mm×16 m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其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考虑为纤维腺瘤,BI-RADS 4A.双侧腋窝可见正常形态的淋巴结.
作者:刘皓希;杜俊泽;范林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对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由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小、疗效好,是激素受体阳性没有内脏危象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优先选择.内分泌治疗可能终会导致耐药,如何延缓耐药,推迟化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总结了绝经前、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相关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其与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希望为广大乳腺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作者:高德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其DF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NAC的283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将约登指数大值对应的NLR值和PLR值作为截断值,按≥截断值和<截断值分为高、低比值组.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LR和PLR水平与其DFS的关系.结果 约登指数大值对应的NLR值和PLR值分别为1.8和130.0,以之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NLR(≥1.8)组180例和低NLR(<1.8)组103例,以及高PLR(≥130.0)组130例和低PLR(<130.0)组153例.中位随访30个月(5~46个月),高NLR组患者中位DFS较低NLR组短(27.0个月比34.0个月,Log-rank检验:x2=26.25,P<0.001);高PLR组患者中位DFS较低PLR组短(27.5个月比32.0个月,Log-rank检验:x2=28.32,P<0.001).在NAC后未达到pCR的239例患者中,高NLR组患者(n=161)DFS较低NLR组(n=78)差(HR=2.84,95%CI=1.43~4.45,P=0.002),高PLR组患者(n=118)DFS也较低PLR组(n=121)差(HR=2.62,95%CI=1.51~4.61,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有生育史(HR=3.90,95%CI=1.28~11.87,P=0.016)和高PLR(HR=1.01,95%CI=1.00~1.02,P=0.004)是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DFS的不良预后因素,而高NLR不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乳腺癌患者NAC前外周血高水平NLR和PLR预示其预后较差,PLR为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茂山;张艳利;侯令密;杨光伦;黄云辉;邓萍;杨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