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蕙;李秀楠;唐欣;郑兴征;王钢乐
自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术被提出至今,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治疗已经以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作为标准治疗方式,然而ALND有可能出现术后并发症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几年的研究提示,并非所有的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都需要接受ALND.对于部分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低危乳腺癌患者,免除ALND并不影响其预后.另外,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治疗获得缓解后,能否接受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还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主要就此2个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舟;罗懿忠;李文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回顾2016年乳腺肿瘤学科的发展,精准医学热度依旧,基因测序、液体活组织检查等方面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但同时,精准医学的发展并不顺利,大数据的建立与共享、基因检测标准化等问题依然制约着乳腺癌诊疗技术的发展,未来需要加强合作与共享,建立行业标准,加快新药研发,以及利用精准医学技术不断完善临床实践.
作者:江泽飞;许凤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血管生成拟态(VM)是指不依赖内皮细胞的,由侵袭性肿瘤细胞构成的功能性血管样结构.乳腺癌中,VM参与了肿瘤的血液供应、转移和耐药等过程,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笔者主要论述了血管性信号通路、上皮-间质转化(EMT)及HER-2、钠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HERF1)、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等关键蛋白在乳腺癌VM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临床诊疗策略的优化及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
作者:陈宇潇;倪成铭;张金梦;孙瑞凤;陈婷;张治宣;宫海凤;杨薇;赵涵;蔡维维;邱丽颖;冯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乳腺组织起源于外胚层脊,又称为乳线,在身体的腹侧,从腋窝下向下延伸,经过腹股沟区,止于大腿内侧[1].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这些乳腺组织逐渐退化,后仅剩胸前区一对乳房.
作者:郗洪庆;高云鹤;黄晓辉;王春喜;陈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CT)前后凝血相关指标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行NCT的14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NCT前后分别取患者静脉血5 ml,检测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性(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例(PTIN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比值 (APTT ratio)、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D-二聚体(D-D)].并按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评价化疗疗效.患者NCT前后凝血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患者NCT前或NCT后凝血相关指标与疗效关系的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患者NCT后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与疗效关系的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NCT后,Fib和PLT水平均较NCT前显著升高[(3.4±0.8) g/L比(2.8±0.6) g/L, t=9.012,P<0.001;(245.2±77.7)×109/L比(193.1±55.2)×109/L, t=8.624,P<0.001],而D-D水平较NCT前显著降低[M(P25~P75): 104.0(74.5~162.3) ng/ml比112.5(79.8~197.5) ng/ml, Z=-3.790,P<0.001],并且,NCT前后PT、PT%、PTINR、APTT、APTT ratio和TT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3、0.524、0.347、0.134、0.348、-1.605, P均>0.050).(2)NCT前,化疗有效组(80例)D-D水平较无效组(66例)高[M(P25~P75): 140.0(90.3~215.8) ng/ml比94.5(72.0~168.8) ng/ml,Z=-3.201,P=0.001],但2组间PT、PT%、PTINR、APTT、APTT ratio、Fib、TT和P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453、2.891、1.782、1.542、0.736、0.104、1.635、0.054,P均>0.050).(3)NCT后,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间PT、PT%、PTINR、APTT、APTT ratio、Fib、TT、PLT及D-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2、0.202、0.134、1.784、1.125、0.643、0.435、2.892及Z=-0.701,P均>0.050).(4)NCT后,D-D降低组92例,其中化疗有效者 61例,有效率为66.3%,而D-D升高组54例,其中化疗有效者19例,有效率为35.2%;NCT后D-D降低组患者化疗有效率更高(Z=-3.642, P<0.001).而NCT后,PT、PT%、PTINR、APTT、APTT ratio、Fib、TT及PLT的变化值在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311、-0.550、-0.214、-0.543、-0.672、-1.583、-0.286、-1.798,P均>0.050).结论 乳腺癌患者容易出现凝血相关指标异常;化疗可能导致Fib升高,D-D降低,PLT变化,化疗期间有必要监测Fib、D-D和PLT水平.NCT后 D-D水平降低者化疗疗效更好.
作者:任林;齐晓伟;张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乳房下皱襞脂肪筋膜真皮瓣即刻修复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局部缺损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手术效果.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27例肿瘤位于乳房下半象限的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手术的患者,术后即刻采用改良乳房下皱襞脂肪筋膜真皮瓣修补局部缺损,所有患者术后半年内予以放射治疗.术后1个月,按放射治疗联合中心(JCRT)的标准评定美容效果.放射治疗后1个月,按Harris标准评定术后美容效果.结果 2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访1~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无一例复发及转移.术后 1个月,乳房外形优良率100.0%(27/27),患者满意率为92.6%(25/27);放射治疗后1个月,乳房外形优良率77.8%(21/27),满意率为85.2%(23/27).放射治疗后,6例出现明显的皮肤色素沉着,4例乳头乳晕歪斜,1例乳房质地变韧和3例乳房体积的缩小.结论 采用改良乳房下皱襞脂肪筋膜真皮瓣即刻修补肿瘤位于下半象限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术后局部缺损,手术效果确切,乳房美学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姚成才;黄传蔷;蒋丽;严国标;陈庞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多发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当前,随着各种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摄影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基本筛查手段,另有MRI、CT以及乳腺热层析扫描,均有效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目前,这些手段都已应用于乳腺癌的筛查、诊断、治疗和随访.因此,综合应用以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必将成为乳腺癌早期筛查的主要发展趋势.笔者将系统分析以上各种筛查方法的应用现状与进展,为早期乳腺癌的甄辨提供合理的个体化筛查方案.
作者:沈艳;郭筱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反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教师授课为主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把学习的主导权和领导权交给学生,教师起到引领和辅导作用.在乳腺外科的反转教学中,教师课前布置教学任务,提供教学框架,学生多元化采集题材,除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外,更亲身经历门诊、病房、手术室收集资料和积累经验,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多种形式完成课程设计,终登上讲台作为授课者进行知识传授.笔者在回顾反转课堂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记录了一堂学生角色转变的乳腺外科课程,并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完善提出思考.
作者:高紫云;冯雨舟;胡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相关症状,为淋巴水肿的早期诊断和症状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就诊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3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上肢淋巴水肿症状评估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上肢周径测量法作为淋巴水肿的诊断标准.根据是否发生淋巴水肿把研究对象分为淋巴水肿组和非淋巴水肿组,采用x2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上肢淋巴水肿相关症状的发生率有无差异;采用x2检验比较上肢淋巴水肿及其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在术后不同时间段(≤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2~24个月、>24~36个月、>36个月)之间的差异.结果 343例乳腺癌患者中,84例(24.5%)发生上肢淋巴水肿,非淋巴水肿患者 259例(75.5%).淋巴水肿组和非淋巴水肿组一般资料的比较中,患者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8,P=0.027;Z=-4.477,P=0.001).术后不同时间段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05,P<0.001),其中>12~24个月(39.0%,23/59)和>24~36个月(38.9%,14/36)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显著高于≤3个月(12.33%,9/73)(x2=12.622, P<0.001;x2=10.216, P=0.001).在上肢淋巴水肿相关症状的比较中,上肢的沉重感[59.5%(50/84)比19.3%(50/259)]和肿胀感[56.0%(47/84)比19.3%(50/259)],在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74、42.000,P均<0.001).上肢沉重感和肿胀感的发生率在术后不同时间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975,P=0.223;x2=5.202,P=0.392).结论 上肢的沉重感和肿胀感作为上肢淋巴水肿相关症状,可为淋巴水肿早期诊断和筛查提供参考.
作者:王玲;汪苗;周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保存的104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乳腺癌组织中GnRH-R的表达,研究GnRH-R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GnRH-R的阳性表达率为66.3%(69/104).GnRH-R的阳性表达率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分别为5/11、61.4%(27/44)、8/16、87.9%(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07,P<0.050).两两比较显示,GnRH-R在三阴性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高于 luminal A型(x2=8.455,P<0.008)和HER-2过表达型(x2=8.361,P<0.008).乳腺癌组织中GnRH-R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临床分期的患者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506,P=0.477;x2=0.007,P=0.936;x2=2.158,P=0.340;x2=0.007,P=0.936).结论 GnRH-R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玲;何菁;孟东;孙春雷;时伟锋;齐晓薇;金琳芳;徐闻欢;周士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发生导管异位的情况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使用IVAP化疗的 3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左右颈内静脉置管发生IVAP导管异位的差异,以及IVAP导管异位患者发生IVAP相关性血栓形成的情况.IVAP导管异位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360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置管,其中左侧颈内静脉置管139例,右侧颈内静脉置管221例.术后X线摄影发现IVAP导管异位患者5例,导管位于上腔静脉者355例.导管异位部位为同侧颈内静脉 2例,同侧锁骨下静脉2例,对侧无名静脉1例.IVAP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4%(5/360),其中,左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后导管异位发生率分别为2.2%(3/139)和0.9%(2/22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7,P=0.598).5例IVAP导管异位患者均出现无症状的IVAP相关性血栓形成,经IVAP回抽见血,输液通畅,无一例患者出现因导管异位所致的不适症状,对其进行严密随访,未予特殊治疗,并于化疗结束后顺利取出IVAP,中位置管时间为156 d(135~182 d).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使用IVAP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IVAP导管异位发生率低,在密切随访的情况下继续使用IVAP也是安全的.
作者:邢雷;刘洪;石果;罗凤;任国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中国遗传高风险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情况.方法 本研究为探索性研究,按照纳入标准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就诊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的遗传高风险乳腺癌患者140例,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35例)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105例),运用二代测序对入组患者BRCA1和BRCA2的49个外显子及其邻近部分内含子序列进行检测,对检测到的致病突变与乳腺癌信息中心(BIC)、ClinVar数据库中进行对照确定是否为新发现致病突变.采用x2检验分析致病突变在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BRCA1/2致病突变率为21.4%(30/140),其中BRCA1致病突变率为7.9%(11/140), BRCA2致病突变率为13.6%(19/140).20个突变位点(BRCA1基因上的17_18delAA,1535_1536insATGA,2013_2014insGT,3266delT,3458delT.BRCA2基因上的1527delA,2059_2063delGATTA,2440delC,3919G>T,5461dupA,6304delG,6368dupA,6446_6447insTA,6552delG,8016dupA,8800C>T,8942_8943delAA,8899delA,9070_9073delAACA9274_9277delTATT)在BIC、ClinVar数据库均未见报道,并发现1例患者携带BRCA1 c.5470_5477delTGCCCAAT.三阴性遗传高风险性乳腺癌患者携带BRCA1/2致病突变率为34.3%(12/35),高于非三阴性者的17.1%(18/105)(x2=4.582,P=0.032).三阴性乳腺癌组中BRCA1致病突变率31.4%(11/35),非三阴性组为0(0/1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04,P<0.001);三阴性乳腺癌组中BRCA2致病突变为2.9%(1/35),非三阴性组为17.1%(18/105),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3.430,P=0.064).结论 新发现的20 个突变位点可能为中国人特有,丰富了中国人群BRCA1和BRCA2突变谱.BRCA1 c.5470_5477delTGCCCAAT有可能成为中国人的始祖突变,但仍需后续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遗传高风险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情况值得关注,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三阴性遗传高风险乳腺癌患者BRCA1致病突变率较高.
作者:杨柳春;刘晓静;靳彦文;进淑娟;韩小伟;庞汉民;李建鹏;孟迪;左思;公彦栋;曹诚;黄焰;姜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脂肪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但不是脂肪组织,多发生在深部软组织内,可发生于肌筋膜或深部血管丰富的部位,后腹膜和下肢是2个极其好发的部位.而发生于乳腺及腋下的脂肪肉瘤较为罕见[1].现报道1例腋下巨大脂肪肉瘤病例.
作者:刘爱蕙;李秀楠;唐欣;郑兴征;王钢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被发现,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已迅速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成为早期乳腺癌腋窝处理的标准方式.笔者复习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前哨淋巴结的概念及意义、SLNB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前哨淋巴结的定位方法、SLNB的假阳性与假阴性、内乳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等方面进行讨论.SLNB能够提供准确的腋窝分级,同时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SLNB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相对禁忌证转变为适应证.目前,SLNB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操作方式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变化也很大.SLNB已在临床上大规模开展,可能已经超越了循证医学提供的证据,乳腺科医师必须在指南的指导下加强操作的规范和病例的选择.
作者:曹欣华;张亚男;胡浩霖;瞿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分为周围型和中枢型2种亚型,周围型占神经纤维瘤病的绝大多数,患病率约为1/3 500,而中枢型相对少见,其患病率约为 1/50 000[1-2].目前,对神经纤维瘤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尚无一致结论.
作者:武振;姚玉民;王永坤;韩琳;李文磊;李蕊;章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外形美观,近年来国内各大医院开始将其运用于临床,但目前国内医院对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尚缺乏系统的相关知识,笔者对输液港植入时及临床使用中发生的主要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为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合理预防、及时发现及处理其相关并发症提供参考.
作者:陈莉;罗凤;蔡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