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

熊国华;于莉;杨海龙;曾远银;曹际娟

关键词:利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生,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评价研究, 食品
摘要:目的 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 方法 针对单增李斯特菌溶素A基因(hlyA)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并用该引物和探针运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单增李斯特菌的DNA、细胞、质粒和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 结果 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了DNA校正曲线、细胞校正曲线和质粒校正曲线,DNA校正曲线在1~32 CFU/ml、细胞校正曲线在32~320 CFU/ml、质粒校正曲线在1~37 Copies/ml.线形关系良好,且三种校正曲线检测样品得出的结果基本吻合. 结论 本试验建立起来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准确,可应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惠城区工厂食堂卫生现状分析

    目的 通过研究有许可有监督(甲类)、有许可无监督(乙类)、无许可无监督(丙类)3种类型的工厂集体食堂的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切合工厂食堂实际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和《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内容,以普查方式对工厂食堂进行现况调查. 结果 在3类食堂的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中,甲类食堂得分为61.76±11.54,乙类食堂得分为52.19±10.45,丙类食堂的得分为33.99±12.89(F:294.56,P值<0.01);3种不同卫生监督管理类型工厂食堂在评价食堂卫生状况的25项卫生指标的单因素分析比较中,除炉灶设置和配餐间设置两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23项卫生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 结论 3种类型工厂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存在着显著差异,加强日常卫生监督管理对保证食堂食品卫生整体水平至关重要,严把卫生许可审查关对改善食堂卫生设施有重要作用.

    作者:肖剑;瞿鸿鹰;刘劲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及化学污染物检测关键技术与试剂盒产业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挑战和全球重要的公共工生问题.其中动物性食品安全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药物残留和化学物污染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动物性产品进出口贸易.

    作者:沈建忠;吴永宁;何方洋;丁双阳;李敬光;江海洋;苗虹;肖希龙;张素霞;万宇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国人群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评估

    目的 评估中国人群黄曲霉毒素的膳食暴露量,分析主要贡献食品及患肝癌的危险. 方法 通过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和人群食物摄入量计算人群黄曲霉毒素的膳食暴露量. 结果 我国成人、2~6岁儿童、城市人群、农村人群的平均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分别为665.43、415.39、487.64、749.14 ng/(人·d),这些人群高消费者(97.5百分住)的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分别为24 787.20、16 544.40、17 358.59、29 370.42 ns/(人·d).玉米和大米是我国人群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的主要贡献食品.农村人群由于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患肝癌的危险高于城市人群. 结论 农村人群和2-6岁儿童、玉米和大米在控制我国人群黄曲霉毒素膳食暴露量、降低肝癌患病率中是不可忽视的重点人群和重点食品.

    作者:王君;刘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日本列表制度和许可制度在健康领域的使用对我国的启示

    综述列表制度和许可制度的概念和作用,以日本食品、化妆品在列表制度和许可制度的应用情况为背景材料,分析两类制度的关系,为我国的健康相关产品的管理提供借鉴,提出融合使用许可制和列表制的建议.

    作者:吕姝焱;应晨江;孟依;衣维杰;刘烈刚;孙秀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食品中叶黄素的研究与应用

    为给叶黄素的利用提供借鉴,综述了叶黄素的定义、生理功能、安全性评价、安全摄入量、在国内外的批准和使用情况.

    作者:李雅慧;董诗源;余超;姜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

    目的 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 方法 针对单增李斯特菌溶素A基因(hlyA)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并用该引物和探针运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单增李斯特菌的DNA、细胞、质粒和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 结果 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了DNA校正曲线、细胞校正曲线和质粒校正曲线,DNA校正曲线在1~32 CFU/ml、细胞校正曲线在32~320 CFU/ml、质粒校正曲线在1~37 Copies/ml.线形关系良好,且三种校正曲线检测样品得出的结果基本吻合. 结论 本试验建立起来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准确,可应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作者:熊国华;于莉;杨海龙;曾远银;曹际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北京市儿童肥胖与抑郁症关系

    目的 研究儿童肥胖与抑郁症的关系,为儿童肥胖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3 886名北京市城区9~10岁小学生.抑郁症采用Kavaes等研制的国际抑郁症问卷,用自填方式调查;超重肥胖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标准. 结果 男孩和女孩中抑郁症检出率分别为16.7%和9.5%.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中抑郁症检出率分别为12.2%、12.2%、14.8%和16.7%,4组儿童抑郁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体重男孩抑郁症检出率也比较高.无论男孩还是女孩,超重和肥胖儿童不自信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童. 结论 肥胖儿童,尤其是女孩,发生抑郁症的危险性增加.无论肥胖男孩还是肥胖女孩,自信心明显降低.应该针对儿童肥胖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王筱桂;刘铮;曹若湘;潘勇平;焦欣然;潘慧;刘爱玲;张倩;李艳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燕窝真假鉴定技术研究

    目的 探索燕窝真假鉴定技术. 方法 分别利用紫外光谱法和氨基酸分析法鉴定燕窝真假,再用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抽样确证所得结果. 结果 真燕窝在280nm有大紫外吸收.真燕窝氨基酸含量高,而掺杂银耳、猪皮等的假燕窝氨基酸含量低.真燕窝的Asp、Leu、Tyr、Glu、Val、Ser、Phe 比例偏高,而假燕窝的Ile、Giy、Ala比例偏高. 结论 紫外光谱法和氨基酸分析法鉴定燕窝真假具有可行性.

    作者:朱春红;雍炜;徐厉;杨敏莉;李俊;陈正行;储晓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蛋白质生理需要量研究使用的食谱中营养素的含量分析

    目的 分析蛋白质生理需要量研究使用的食谱中5种主要营养素的含量和分布,并根据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系数计算食物所能提供的能量. 方法 以白求恩军医学院学员的日常膳食制成3日食谱,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生理需要量,采集食谱中的各种食物34种,采用国标方法对每种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灰分和水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结果 粮谷类食物的糖类的平均含量为46.9%,明显高于肉类的3.2%及蔬菜的4.5%,其所能提供的能量也较高,平均为1 331 kJ/100 g,肉类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平均为21.4%,其他营养素含量相对较低.不同蛋白质剂量组的受试者实际摄入的蛋白质与预设的蛋白质给予量一致,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合理. 结论 结合学员日常膳食制定的此3日食谱,能够为受试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满足机体生理需要.

    作者:姬一兵;朴建华;张宇辉;田园;李卫东;孙锐;杨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鳖蛋携带肠杆菌科细菌的调查

    目的 了解鳖蛋携带肠杆菌科细菌的情况. 方法 对鳖蛋内容物采用LB肉汤及SC增菌培养,麦康凯和SS琼脂分离,挑取不同类型的代表性菌落接种至克氏双糖铁及赖氨酸-动力琼脂,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氧化酶试验,结合系统生化和相应的诊断血清进行鉴定. 结果 从87个鳖蛋中检出86个带菌,带菌率98.85%;有75个蛋携带肠杆菌科细菌,带菌率86.21%.总共分离出121株肠杆菌科细菌,归类8个属13个种,以弗劳地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阳性检出率高(57.38%),有一个蛋检出布伦登卢普血清型沙门菌(Salmonella braenderup).鳖蛋可携带1~4种细菌,其中以带1~2种菌多(90.66%). 结论 该批鳖蛋的检验结果显示,鳖蛋不仅带菌,而且菌种类别广、多重带菌及可携带致病菌,因此必须做好鳖蛋的卫生检疫.

    作者:陈建辉;谢一俊;郭维植;黄晓蓉;徐海滨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快速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性强、方法简便和经济实用的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免疫学方法. 方法 微波炉法制备胶体金,自制的大肠埃希菌O157:H7多克隆抗体包被胶体金制备探针,通过免疫渗滤法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 结果 制备的胶体金颗粒均一、稳定性好,此法检测的灵敏度为3.1×106CFU/ml,特异性强,假阳性率为2.5%,检测时间只需3~5 min. 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适合现场检测之用.

    作者:谌志强;王新为;金敏;李君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玛咖(Maca)干品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目的 与传统作物相比,观察秘鲁安第斯山区特有作物玛咖(Maca)的营养价值. 方法 采用国标方法或AOAC方法测定Maca干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糖类、11种矿物质、12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并和马铃薯、甘薯、胡萝卜、小麦、稻米等营养素含量进行比较. 结果 在矫正水分含量后,Maea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含量丰富,在许多方面高于马铃薯、甘薯等根茎类作物. 结论 Maca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可以进一步引种和开发的薯类资源.

    作者:杨晶明;王竹;杨月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抗T-2毒素单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目的 研制T-2毒素标准品的替代品并应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 在研制了抗T-2毒素单抗的基础上,将抗体用无花果蛋白酶进行酶切,制备抗T-2毒素单抗F(ab')2片段,并以F(ab')2片段作为免疫原免疫日本大耳白兔,研制出抗T-2毒素单抗独特型抗体. 结果 所研制的抗独特型抗体经过鉴定,是Ab2β型,与T-2毒素存在内影像关系. 结论 该抗体可以替代T-2毒素标准品应用于ELISA检测.

    作者:江涛;郑佳;李楠;吴岩;计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污染田螺引致食物中毒的调查

    目的 调查和确定食物中毒的原因. 方法 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采集食物中毒病人和田螺加工销售人员的肛拭予、田螺加工销售环境拭子及吃剩田螺等样品35份,参照《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GB/T 5009--2003)[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2003)[2]、《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3]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1994)[4]进行检测. 结果 因田螺清洗不干净、加热烹炒不彻底而造成细菌的污染.其中2份肛拭子、1份吃剩田螺、1份田螺加工环境拭子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结论 这是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污染了田螺而引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作者:廖国东;龙彩云;许铭清;黄士炎;邓绍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国食源性鼠伤寒沙门菌株耐药谱及PFGE分型研究

    目的 了解掌握中国食品中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状况,并对2002-2005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分离的23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耐药性监测及PFGE分型研究. 方法 利用血清学方法对2002-200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分离的沙门菌进行分型,并运用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推荐的纸片法对鼠伤寒沙门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进行PFGE分型. 结果 发现15株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其中耐4~5种抗生素的6株(40%),耐6-9种抗生素的5株(33.3%),耐10种抗生素的4株(26.7%);可分为16个PFGE型,其中5个PFGE型的菌株数超过1株. 结论 我国食源性鼠伤寒沙门菌分离株的多重耐药性严重,PFGE分型方法对鼠伤寒沙门菌的分型能力较好,同-PFGE型菌株的耐药谱非常接近.

    作者:周正;刘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北京口岸进口鲜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分析

    目的 调查从北京口岸进口的鲜活海产品中是否存在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 方法 对2005年从北京口岸进口的鲜活海产品中分离的267株副溶血性孤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尿素酶活性、神奈川现象和毒性基因(tdh和trh)进行了检测. 结果 267株副溶血性弧菌中27株尿素酶呈阳性,其中14株菌tdh基因和trh基因呈阳性.tdh基因和trh基因呈阳性的14株菌中有10株菌神奈川现象为阳性,并且全部分离自从加拿大进口的象拔蚌. 结论 北京口岸进口的鲜活海产品中存在致病性副溶血性孤菌,主要集中在象拔蚌中.应对从加拿大进口的象拔蚌加强监管,防止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发生.

    作者:陈广全;汪琦;曾静;张惠媛;张昕;张西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93份食品中防腐剂的检测分析

    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了解市售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添加情况,2004-2005年对193份饮料、蜜饯中的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进行了检测分析.

    作者:卢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铁强化食品研究进展

    针对铁缺乏有多种干预措施,其中推广铁强化食品是具有成本效益性的干预措施.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铁强化剂和强化技术研究的深入,NaFeEDTA强化食品和氨基酸螯合铁强化食品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铁盐微囊包裹、添加维生素C和植酸酶以提高铁吸收率的技术也有较大的发展,为全面了解铁强化食品的研究情况,就铁强化剂和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静;朴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唐山市肉制品中人工合成食用色素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唐山市肉类制品中使用合成食用色素的种类和含量. 方法 采用GB/T 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中的示波极谱法测定. 结果 60份样品中有53份检出合成食用色素,检出率为88.33%,检出的色素种类有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被检样品中使用单一种合成食用色素的有26份,占检出试样数的49.06%.使用混合色素的27份,占检出试样数的51.94%.其中23份样品含2种色素,4份样品含3种色素. 结论 肉制品中超范围使用合成色素情况比较严重.

    作者:徐国卉;吕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滴定法测定油脂中酸价的不确定度评估

    目的 通过油脂中酸价不确定度分析,得出样品中酸价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 方法 应用滴定法测定油脂中酸价的不确定度,对不确定度进行量化分析. 结果 该方法测定油脂中酸价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μc(x)=0.023 mg/kg,扩展不确定度μc=0.05 mg/kg. 结论 样品扣除试剂空白后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影响较大.

    作者:李春一;辛晓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