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清;周秀荣
目的:探讨三维适彤加量放射治疗在纵隅转移肿瘤中的应用.方法:66例纵隔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放组和普放+三维适形组,每组33例.结果:近期疗效两组分别为:完全缓解(CR)率11%、23%,部分缓解(PR)率60%、71%,无进展(NR)率29%、6%.两组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7%、19%、1+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52%、35%.两组间1+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适形加量放射治疗在纵隔转移肿瘤中有良好的应用,近期疗效好于普放治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涛;于长华;彭进;朱卫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总结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方法:老年人胃癌有其特殊性,手术风险较高,故尽可能在术前纠正,术后继续处理,且应在重症监护病房监护.结果:450例老年胃癌患者,358例忠有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人常见病.术后并发症共64例,死亡2例.手术前有共存病者,术后并发症57例,发生率为12.67%,而无共存病者,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7.6%.结论:老年胃癌只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金来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53岁,教师.因确诊左肺鳞癌2年4个月,化疗、放疗后,咳嗽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2001年7月因咳嗽、痰中带血入我院,经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取组织病检确诊:左肺上叶中分化鳞癌.于2001年8月-10月给NP方案化疗4周期(药物总量NVB 320mg、DDP480mg)疗效PR.2002年3月复查左肺病灶增大,行左肺、纵隔放疗DT6 520 cGy,疗效PR.2003年4月病灶进展,行IFO、EPI、DDP化疗2周期(IFO16 g、EPE 200mg、DDP240mg),后行左肺病灶适型放疗DT65 Gy,效评价PR.近1个月咳嗽加重,再次就诊,入院查体:
作者:毕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开胸术后乳糜胸患者的治疗经验,以预防和减少乳糜胸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2002年18例术后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手段、治疗方法.结果:全组18例患者,4例经内科治疗,14例行开胸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熟悉解剖、规范手术操作及围术期处理严格管理,是预防和减少乳糜胸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螺旋CT(SCT)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58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SCT检查,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观察SCT对直肠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判断的准确性.结果:SCT术前分期总的准确率为65.5%(38/58),T分期的准确率为81.0%(47/58),N分期的准确率为67.2%(39/58),评价肿瘤侵犯外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9%(46/47)和63.6%(7/11),评价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71.1%(27/38),特异性为60.0%(16/20).结论:SCT对直肠癌术前判断外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有重要价值.
作者:鞠海星;田培林;李德川;丁国军;陈贵平;冯海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胃非上皮肿瘤,全部经CD117、CD34检测.其中18例行近侧胃切除,4例行全胃切除,9例行胃远侧切除,切除范围在5 cm以上.并对其中27例随访.结果:31例100%胃非上皮肿瘤CD+117、25例81%CD+34,其中良性12例、恶性19例.随访27例(良性11例、恶性16例),良性中6例随访6 a~10 a未复发,5例2 a~5 a无复发,恶性16例,5 a生存率47%.结论:胃的非上皮肿瘤应统称为胃肠道间质瘸,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文庆;李建胜;陈家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46岁.因下腹痛8 d,加重2 d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后穹隆饱满,宫颈光滑,举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子宫直肠陷凹内可触及一约15 cm×13 cm包块,固定.彩超示:盆腔一12 cm×11 cm大小肿物,与周围脏器关系不密切.
作者:宗艳丽;王全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息肉样病变的病理类型.方法:对3 690例宫颈息肉样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3 618病例为宫颈息肉,其中单纯型1 140例、腺样型息肉1 109例、腺囊肿型239例、腺肌瘤型11例、纤维血管型879例、血管瘤样157例、淋巴组织增生型72例、微管型11例:另一类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恶性肿瘤,还有一类为非宫颈的病变.结论:宫颈息肉要与息肉样病变的真性肿瘤鉴别.
作者:薛洪燕;杜月光;王瑞权;陈志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红蛋白浓度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后的生存率及局部肿瘤控制率之间的关系.方法:1993年3月-1999年1月,选择收治非小细胞肺癌(Ⅰ期~Ⅲ期,T1~4N0~3M0)218例,于放射治疗前根据血红蛋白(Hb)浓度分3组(贫血组、正常组和高血红蛋白组).根据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分为2组(Hb升高组及Hb降低组).全部病例均予以根治性放射治疗,常规分割.对其生存率及局部肿瘤控制率予以观察、对比分析.结果:放射治疗前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局部肿瘤控制率及生存率;放射治疗中血红蛋白量的升高及降低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结论:升高血红蛋白量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局部肿瘤控制率.
作者:王卫东;孙苏平;王向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介入增敏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时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采用介入增敏适形放疗(A组)和常规介入治疗(B组),对近期有效率、血清甲胎蛋白(AFP)下降率及1a、2a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近期有效率(CR+PR)A组85.7%,B组41.6%;血AFP降低率A组82.3%,B组31.5%;生存率(Kaplan-Meier法)比较,A组1a、2a生存率分别为74.3%、46.8%;B组分别为35.2%、18.3%.两组在近期有效率、AFP下降率及1a、2a生存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介入增敏立体适形放疗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蒋晓东;宋大安;金同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判断直肠癌发生肝转移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42例直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按照是否发生肝转移分为3个研究组:肝转移组12例,无肝转移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3组血清VEGF中位数分别为587.9pg/mL、257.3pg/mL和168.0pg/mL.肝转移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和对照组(P<0.05),而无转移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VEGF与直肠癌的远住转移生长有关.
作者:王文渊;梁小波;李耀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MCF方案对中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45例患者给予MMC 10mg/m2,静脉推注,第1天,CF 80mg~120mg/m2,静脉滴注2 h,5-Fu 400 mg~600 mg/m2静脉滴注持续12 h,第1天~第5天,每3周重复.结果:CR4例(8.9%),PR13例(28.9%),总缓解17例(37.8%);毒副反应主要为口腔黏膜溃疡、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7例(15.6%),肾功能异常3例(6.7%),静脉炎20例(44.4%),但经对症处理后,能按计划完成治疗.结论:MCF方案用于中晚期大肠癌化疗,能提高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李高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顺铂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腹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期或Ⅳ期患者110例(男63例,女47例).顺铂50 mg/m2加N S1500mL/m2加热至43℃快速注入腹膜腔,CF 0.2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5天,5-Fu 500mg/m2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可控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24 h,第1天~第5天.4周期后评价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97例可评价患者中部分缓解(pR)31例,SD 20例,总有效率31.9%(31/97).结论:顺铂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腹盆腔恶性肿瘤有效且安全.
作者:马群;雷涛;吴利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长期疗效及放射反应和并发症.方法:124例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60例,1次/d,2 Gy/次,5次/周,总剂量70 GY,35次,7周;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组64例,先常规照射40 Gy,20次,4周,然后改为每日照射2次,(1.3~1.5)Gy/次,间隔4 h~6 h,10次/周,超分割照射(26~30)Gy/20次,总量(DT)(66~70)Gy/6周,全部病例均采用10 MV-X线照射.结果:两组急性和晚期放射反应无显著差异.1 a,2 a,3 a局控率后超组优于常规组(P<0.01),1 a,2 a,3 a生存率后超组高于常规组.结论:食管癌超分割放射治疗的局控率优于常规放射治疗;长期生存率有显著提高;患者能很好耐受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长期生存者晚期并发症未见增加.
作者:宋大安;蒋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灶(solitary nodule,SPN)CT增强扫描增强程度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良恶性鉴别中的意义.方法:利用CT增强扫描,对比测定CT值的增幅变化,对SPN进行定性诊断.结果:SPN的病灶性质不同,增强扫描的增强程度有着一定差异,恶性SPN的增强幅度高于良性SPN.结论:孤立性肺结节灶的CT征象是鉴别良、恶性的分析指标之一,但必须综合多种征象,进行全面分析,以免产生偏差和误诊.
作者:陈明荣;张燕丽;徐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的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副作用和并发症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时100例原发或继发肝脏恶性肿瘤进行180次肝动脉化学栓塞.结果:术后出现发热(87%),肝区疼痛或原肝区疼痛加重(70%),恶心呕吐(88%),术后肝功能child C级15例(7.4%),术后并发症包括肝脓肿1例,肝肾综合征1例.结论:对晚期不能切除肝癌患者行TACE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柴枫;楼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后加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2例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前先在X线监视下置入国产镍钛合金记忆支架,5 d~7 d后给予放疗.21例采取常规分割放疗,DT1.8 Gy~2.0 Gy/次,1次/d,5 d/周,总量DT40 Gy~60 Gy/4周~6周.1例采取前程常规分割,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前程每次DT2Gy,总量DT32 Gy,后程加速超分割DT1.5 Gy/次,2次/d,2次照射间隔时间≥6 h,总DT11.5Gy.结果:22例患者支架全部顺利置放,患者吞咽困难均得到缓解,放疗后22例疗效稳定期平均8个月;带架放疗放射性食管炎较单纯放疗发生早,症状重,经对症治疗均能耐受.结论:晚期食管癌金属支架置入能快速而持久地缓解吞咽困难,改善经口肠内营养,提高生存质量,放射治疗提高了局部控制率,二者结合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综合治疗措施.建议支架置入后行CT扫描并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做支架空腔修正制定治疗计划,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翠微;刘庆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因左大腿肿块术后1 a、复发9个月,于2001年6月15日入我院.该患者于1a前无诱因下发现左大腿有一 3cm×4cm大小肿块,质硬,活动,无压痛.在当地人民医院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小细胞恶性肿瘤,建议行术后放化疗.但患者未行放化疗,于术后3个月局部肿块复发.
作者:王方正;付真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对118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评价疗效并随访2 a以上,观察其生存率.结果: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9例,轻微缓解44例,无变化17例,有效率达85.6%.1 a生存率为66.9%,2 a生存率为31.4%.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少,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时建华;李公义;张广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32岁.发现阴道壁肿块伴阵发性疼痛20 d余入院.查:外阴产式,发育正常.阴道左侧壁见约3 cm×2.5 cm肿物,肿物位于皮下,活动尚可,质中等、压痛.术后送检标本约2 cm×2 cm灰红结节状肿物一个,无包膜,切面灰红间灰白、质软.镜下:肿瘤由增生平滑肌、血管及成片状围绕血管排列的瘤细胞构成.瘤细胞多边形,胞质透亮,胞界清楚,大小较一致,核卵圆形.免疫组化标志:Vimentin(+)、actin(+)、myosin(+)、desmin(-)、F8(-).病理诊断:阴道壁血管球瘤.
作者:杨洁清;周秀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