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罗强勇

关键词: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再出血,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治采用消化内镜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在内镜直视下局部用冷生理盐水冲洗,用圈套器将血痂取出,暴露出血点,确定出血点后,推进止血夹确切止血,对溃疡患者于溃疡周围注射肾上腺素(1:10000)1~2 mL,总量≤12 mL,并于血管残端处注射1%的硬化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男女比例以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出血量、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目、血尿素氮和休克例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量、血红蛋白量、血小板数目、血尿素氮和是否发生休克是导致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对脑血栓患者选择氯吡格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收治脑血栓患者50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25例选择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25例选择氯吡格雷+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终就两组脑血栓患者用药效果、血流变指标以及用药安全性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脑血栓患者用药效果(72.00%)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提升程度显著(P<0.05);同对照组脑血栓患者血流变指标对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P<0.05);两组脑血栓患者均未呈现出明显用药反应.结论:医疗人员对于脑血栓患者选择氯吡格雷+疏血通注射液加以治疗,其用药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指数均有保障,并且可以将血流变指标显著改善,从而促进脑血栓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付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70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后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RP、TC、TG、IL-18以及hs-CRP改善情况同参照组对比明显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组间数据经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效果理想,不仅可以使患者的各项指标得以改善,同时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琼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盆底肌按摩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盆底肌按摩治疗对既往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行冷冻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在本中心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拟行FET患者3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52例)和观察组(152例),两组均采用人工周期进行内膜准备,观察组在人工周期准备内膜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按摩干预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内膜增长值及转化日内膜厚度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转化日内膜(A+B)型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于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患者的FET周期中的盆底肌按摩干预治疗能够加深子宫内膜厚度,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宋玉霞;李艳;项云改;万利静;禹果;谭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酚妥拉明泵入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酚妥拉明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泵入酚妥拉明治疗,比较疗效.患者静脉泵入酚妥拉明;疗程10~14 d.结果:治疗组93例患者中,显效72例,有效20例,无效1例.对照组93例患者中,显效56例,有效34例,无效3例.结论:泵入酚妥拉明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症状,疗效稳固,价格合适.

    作者:王少红;刘杰;张艳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2018年1月收治肺癌化疗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化疗中行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两组经EORTC QLQ-C30各项生存质量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满意度调查对护理治疗效果评价.结果:研究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SAS、SDS均明显地降低(P<0.05),而护理后研究组SAS、SD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效果显著.

    作者:陈文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家庭病床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目的:对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家庭病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探讨.方法:收治家庭病床患者77例,对患者病历资料收集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2月选择中医治疗的为29.87%.2016年1月-2016年12月选择中医治疗70.13%.经比较,2016年度选择中医治疗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2014-2015年度.2016年前患者满意度73.91%,2016年度为94.44%.经比较,2016年度患者满意度高于2016年之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家庭病床使用,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江向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探析

    目的:探析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2例,应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明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医药健康管理在6~12个月儿童中的保健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药健康管理在6~12个月儿童保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进行保健的6~12个月儿童80例,随机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所有儿童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保健方案,观察组儿童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中医保健,对比观察两组儿童健康状况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身体健康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保健对于6~12个月儿童社区保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故而社区医护人员应当在对6~12个月儿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保健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其系统的中医保健,对促进儿童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海洪;杨肃;李兴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6S管理在骨科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为加强骨科病房仪器设备的管理,保障各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将6S管理法运用到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中,对仪器设备进行规范化的管理.6S管理加强了仪器设备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张玉兰;刘春;张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探讨超声刀和电凝钩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的不同效果及术后对患者肛门排气功能的不同影响

    目的:探讨超声刀和电凝钩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中的不同效果及对术后患者肛门排气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电凝钩对阑尾系膜分离,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超声刀对阑尾系膜分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远远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远远低于观察组;对于术后病检结果为单纯性阑尾炎或者化脓性阑尾炎的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使用超声刀治疗方法比使用电凝钩的效果更好,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同时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快.患者能够早期进食,迅速康复.

    作者:杜祥会;何元;何柳;罗文武;李峻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儿创伤骨科术后创面的护理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小儿创伤骨科术后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小儿创伤骨科患儿60例,均分为两组,都给予分子暖疗氦氖激光治疗机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小儿创伤骨科术后创面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心理状况,减轻了疼痛感,提高了康复速度,值得应用.

    作者:周红芳;聂稀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类型、发病率以及脑卒中各项相关性指标.结果:早发型癫痫81.67%(49/60),迟发型癫痫18.33%(11/60).继发性癫痫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出血性卒中和脑梗死(P<0.01).结论: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与脑卒中类型、发病机制和病灶部位相关.

    作者:朱海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方法的效果,探究院前急诊急救合适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方法: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120例,根据处理方式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处理和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性急救和急诊处理,比较效果.结果:经过综合性急救和急诊处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采用综合性急救及急诊处理能够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张先宅;廖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盆腔炎患者86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具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

    作者:钟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GDM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加对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BMI)增加对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妊娠糖尿病孕妇120例,并根据BMI分级标准将入选产妇分成肥胖组(13例)、超体重组(22例)、体重正常组(68例)及低体重组(17例),观察入组产妇的体重变化情况,同时比较四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体重正常组及低体重组产妇的顺产率分别为61.7%及58.8%,显著高于肥胖组及超体重组的23.0%、31.8%,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76.9%,显著高于超体重组的68.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正常组及低体重组产妇的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7.3%及5.8%,显著低于肥胖组及超体重组的38.4%、36.3%,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加与产妇的妊娠结局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妊娠期间有效的控制体重的增长并主动配合孕前检查,将产前体重指数控制在25以内,可显著减低巨大儿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血栓患者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患者分对照组(27例)和试验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CSS评分、MBI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试验组的CSS评分、MBI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行优质护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目的:比较CT三维重建在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应用及其可靠性.方法:收治既往影像学资料清晰且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8例,收集其影像学资料,由3名骨科医师分别进行阅片,并根据AO及Evans标准进行分型,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108例,AO分型及Evans分型中,基于CT三维组中的Kappa值均>X线组;基于CT三维及X线分型中,AO分型组的Kappa值均>AO亚型组与Evans分型组.结论:采用CT三维重建能够提高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AO分型的准确性较Evans分型更高.

    作者:龙飞攀;黄有荣;章晓云;覃小玲;陈跃平;冯洋;董盼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银质针密集布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银质针密集布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采用银质针密集布针法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经随访后治愈31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0例.结论:银质针密集布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莫勇山;安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和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分析术后2个月,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发生并发症39例,并发症发生率26.71%;其中胆道感染12例,引流管脱出、堵塞8例,胆道出血2例,胆瘘3例,急性胰腺炎5例,胆心反射5例,支架再狭窄1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肝脓肿1例,死亡1例.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情,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田茂伦;蒋君;肖红;汤小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高位早产儿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符合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研究组采用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回顾性研究方式,即优化前呼吸窘迫综合征高位早产儿早期呼吸支持治疗策略.详细记录研究数据,对比两组高危早产儿治疗前后呼吸窘迫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经过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干预,明显降低了预防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总PS使用率、RDS发生率、出生后5 d内气管插管率和机械通气(MV)使用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致死率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研究组以上数据皆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呼吸窘迫综合征高位早产儿早期进行早期呼吸支持优化策略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呼吸窘迫综合征高位早产儿的预防性PS使用率以及总PS使用率,操作更为简便、经济,效果更优于以往治疗方式.

    作者:米思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