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7年1-10月收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次序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2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结果:常规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积极因素相对于试验组来说也表现的比较少(P<0.05),具有参考价值.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提高患者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值得被大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作者:石敬 刊期: 2019年第03期
总结特发性甲状旁腺减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中医辅助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可行性.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书籍,对1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减退伴颅内钙化病历进行分析及总结,并对其中医治疗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IHP脑钙化发生率高,中医药或可辅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刘元炜;王萍;燕树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到呼吸内科治疗的患者67例,将其分成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患者产生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呼吸系统感染是老年呼吸内科感染中常见的感染(76.32%),其同时也包括消化系统感染、泌尿感染等.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采用不同方式预防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与环境因素是导致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其需要采用专门性的预防措施进行管理,终降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对进展期胃癌采用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进展期胃癌患者127例,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两组,对照组62例,观察组65例.观察组采用调强放疗+同步化疗,对照组给予同步化疗,对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近期疗效、远期结果等.结果: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运用同步化疗+调强放疗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近期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低、具备良好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梁良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滋阴助阳抗衰方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实际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慢性心衰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滋阴助阳抗衰方,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BNP、TNT、MD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例数分别为35例、24例和1例,总有效率98.3%(59/60);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5例、26例、9例,总有效率85.0%(51/6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BNP、TNT、MDA均明显降低,但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助阳抗衰方用于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显著提升了疗效,降低了并发症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边文贵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全面术后护理干预应用于接受椎间孔镜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接受椎间孔镜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两组,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采用全面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术后护理干预应用于接受椎间孔镜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优越,提高了治疗效果,调节了患者的情绪,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尽快出院,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值得推广.
作者:李颖盈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8年2月收治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58例,58例患者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情况、心电图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9.31%,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室EP、静息心率、Q-T期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DBP、SBP的指标,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率,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
作者:王远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黛力新在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治炎症性肠病患者10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治疗)和观察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黛力新治疗),观察实用价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观察组均略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在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黛力新治疗,对于患者不良情绪和血液中炎性指标的改善,均可发挥显著性价值.
作者:顾清;张莉;张新星;代小松;陈和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则予以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血压达到正常的时间、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6.52%),和对照组的4例(9.0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房彩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颅内肿瘤患者72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本次研究所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颅内肿瘤手术的过程中,超声引导下病灶位置显示率达到100%.其中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术后影像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9例,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利用超声扫描实施重新定位.术前MRI和CT检查之后,患者未发现颅内肿瘤周围伴有大血管13例,经过手术证实之后,该检测结果准确.72例患者中,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后,患者肿瘤全部切除70例,切除率97.22%;患者近全切除2例,切除率2.78%,术后无肿瘤残留患者;72例患者中,胶质瘤患者38例,脑膜瘤患者18例以及转移瘤患者16例.经过6个月的随访之后,均无复发症状,并且无术后并发症和颅内感染.结论:在治疗颅内肿瘤的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不仅能够将病灶位置清楚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促进安全系数和成功率的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作者:廖国祥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01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开腹手术的治疗方法;研究组51例,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8.04%,明显优于对照组78%(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11.89±0.77)mL、住院时间(4.57±0.36)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5.34±3.13)h,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89±3.03)mL、(7.21±1.58)d、(43.26±4.76)h,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运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地缩减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2018年4月收治ICU机械通气患者1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分析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患者在呼吸机通气期间未发生肺炎,经治疗后,安全脱离重症监护室.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影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冠心病高危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接受治疗的冠心病高危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替罗非班静脉推注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对冠心病高危患者进行替罗非班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邓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消化不良患者78例,随机分组法纳入调查组(n=39)与参照组(n=39).参照组应用复方消化酶治疗,调查组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05%低于调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与调查组患者治疗后分别出现不良反应2例与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可取得良好疗效,且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药物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张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流程在提高急诊手术患者手术效率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优化组和常规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诊手术室护理措施.优化组对急诊手术室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后实施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急诊等待手术时间、术前用物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护理缺陷率、术后死亡率和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结果:优化组的急诊等待手术时间、术前用物准备时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缺陷率、术后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董艳华;龙萍;曲红秀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与HER-2过表达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乳腺癌,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并将患者病情分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对患者乳腺组织中的HER-2因子表达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的样本进行比较.结果:86例患者乳腺组织中的HER-2因子的受体要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HER-2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患者乳腺组织中的HER-2因子的受体与其TNM分期以及组织学的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2因子在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均提供了参考性的依据.
作者:赖清;杨德兴;李晓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外固定技术在小儿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小儿骨折患儿72例,通过奇偶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切开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儿予以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节活动度(108.42°±5.77°、关节功能评分(88.94±3.73)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68.45°±5.79°和(87.98±5.69)分,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5.89±1.78)分,优于对照组患儿(3.33±1.0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1.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技术在小儿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以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患儿痛苦.
作者:严辉;岳敏;付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AECOPD从定义来说缺乏可操作性,故许多研究者提出若干可以反应慢阻肺急性加重时气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期望通过检测这些项目为AECOPD提供更好的诊断价值,包括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等,但由于COPD患者炎症反应的复杂性,导致COPD患者临床特征的多样性,至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能够反映疾病进展和临床预后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因此,采用任何单一的生物标志物作为AECOPD的标志是不可能的,建议联合应用多种生物标志物才能反映引起AECOPD的各种复杂病因.
作者:王凯丽;何权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与观察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即SNRB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2017-2018年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经患者同意后,将性别、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9例,给予椎旁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9例,经由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人员在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对比试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以及在治疗1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并进行对照参考.结果:给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比给予椎旁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在进行手术期间的麻醉剂用量也少于对照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剂量也相对较少.结论:通过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中麻醉用量以及术后镇痛药物剂量,缓解疼痛,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乾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