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庚
目的:探讨阿托品及解磷定院前急救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SAOPP的患者20例,均口服有机磷农药自杀而中毒,随机分成Atro组和n-Atro组,各1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即彻底洗胃、导泻、预防感染等,同时对于呼吸衰竭者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n-Atro组治疗使用解磷定,首次静脉注射剂量1.2~1.6 g,而后静脉滴注保持0.4 g/h,病情好转后延长用药时间,1 h内用量≤2 g,24 h内用量≤10 g;Atro组在n-Atro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用肌内注射及阿托品静脉注射,阿托品院前用量1.5~20.0 mg.结果:Atro组进入抢救室有2例(20.0%),双肺啰音较多1例(10.0%),较少3例(30.0%),消失6例(60.0%);n-Atro组进入抢救室6例(60.0%),双肺啰音较多5例(50.0%),较少3例(30.0%),消失2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ro组治愈9例,死亡1例;n-Atro组治愈7例,死亡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应用阿托品及解磷定是院前急救SAOPP的重要措施.
作者:贾海英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探究对其进行脉冲振荡治疗后肺部功能的改进情况.方法:2018年1-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同时选择本院的健康者30例,均对其展开常规肺功能诊断和脉冲振荡测定的结果.结果:常规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FVC、FEV1、FEV1/FVC、FEV1/pre上观察组均比健康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振荡法进行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在呼吸总阻抗(Zrs)、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周边弹性阻力(X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检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Zrs、R5、R20和FVC、FEV1、FEV1/FVC、FEV1/pre均呈负相关,X5呈负相关.结论:脉冲振荡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时与常规肺功能检查联合使用,能够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
作者:李云飞;吾曼莉;黄天银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根据汶川县2017年居民伤害死亡监测结果,为汶川县制定伤害预防与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全县3个县级医疗单位及12个乡镇卫生院上报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按照 《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 编码进行死因归类.结果:2017年伤害死亡61例,死亡率64.51/10万,男性多于女性.伤害死亡原因居前3位的是意外跌落导致的死亡高(40.98%),其次是机动车交通事故(32.79%)和溺水(6.56%),三者占伤害死亡构成比的80.33%.结论:伤害死亡在我县居民死亡原因中列第5位,是我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已严重危及我县居民健康.应加大伤害预防的宣传力度,针对不同伤害原因,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以降低伤害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作者:姚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采取丁苯酞与奥拉西坦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患者215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其中采取丁苯酞与奥拉西坦108例为研究组,另107例采取奥拉西坦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认知功能、NIHSS、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认知功能、NIHSS、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5%,与研究组的6.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患者采取丁苯酞与奥拉西坦治疗效果明显,可快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提高认知能力,避免不良反应产生,安全性高.
作者:林波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给予静脉动脉化游离皮瓣修复疗效.方法:2013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进行手术治疗,详细记录临床效果,并在患者出院后持续随访,研究静脉动脉化游离皮瓣修复的疗效.结果:60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出现严重感染,60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其中出现静脉回流的血管危象1例,经医生再次修复顺利成活,皮瓣出现轻度肿胀,间断拆线后好转12例;随访1年后,52例患者皮瓣血运良好,外形美观;患者皮瓣出现静脉回流现象1例,再次进行动脉皮瓣修复后痊愈;患者皮瓣外形不美观7例,接受了进一步的外科整形.结论:静脉动脉化游离皮瓣修复,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的良好方式,给予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静脉动脉化游离皮瓣修复疗效良好,推荐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胡志立;胡杨志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炎老年患者85例,将其按照自主意愿进行分组,选择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对照组中(n=41),选择人性化护理患者纳入观察组中(n=44),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更低.结论: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优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徐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消化不良患者78例,随机分组法纳入调查组(n=39)与参照组(n=39).参照组应用复方消化酶治疗,调查组应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05%低于调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与调查组患者治疗后分别出现不良反应2例与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消化不良可取得良好疗效,且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药物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作者:张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对甲状腺瘤患者应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甲状腺瘤患者85例,依据患者应用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所选对象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患者所用治疗方式为常规甲状腺瘤切除术,研究组患者所用治疗方式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结果:相比于对比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对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各观察项目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研究组为9.30%,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瘤患者应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能够缩小手术创伤,提升临床疗效,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作者:徐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嘉宾致辞大会主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吴宗贵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西医结合特别是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与西医不同的独特之处,如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功效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在上海和黄药业的支持下,中西医结合经典病例演讲比赛已经举办了 3 届,通过该平台,更多心血管领域基层医生走上讲台,促进临床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展示了自我风采,这对于推动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发展及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膳食,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营养指标(TP、TC、AIb、Hb、T-lymph)进行观察与评估(注:TP为总蛋白,TC为总胆固醇,AIb为白蛋白,Hb为血红蛋白,T-lymph为总淋巴细胞数).结果:观察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54例的总有效率98.15%(53/5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54例的TP、TC、AIb、Hb高于对照组,而T-lymph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营养状况的基础上修复肝细胞,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孟国燕;胡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对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予以研究分析.方法: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纳洛酮予以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使用无创呼吸机行正压通气治疗,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以及氧代谢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氧代谢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氧代谢,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并大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席云祝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到呼吸内科治疗的患者67例,将其分成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患者产生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呼吸系统感染是老年呼吸内科感染中常见的感染(76.32%),其同时也包括消化系统感染、泌尿感染等.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采用不同方式预防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与环境因素是导致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其需要采用专门性的预防措施进行管理,终降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冠心病高危患者介入治疗术中、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接受治疗的冠心病高危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替罗非班静脉推注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对冠心病高危患者进行替罗非班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邓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血清钙离子、D-二聚体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3月-2018年4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00例(疾病组)、正常妊娠女性100例(正常组),比较两组血清钙离子浓度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和疾病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钙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组,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组更高(P<0.05).结论:血清钙离子浓度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D-二聚体为正相关关系.
作者:鲍如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诸多危害因素的暴露,COOD的发病率逐年递增,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COPD已成为导致死亡原因的第4大疾病,文章将围绕当前社区COPD管理的现状和对策思路两个方面展开.
作者:邱忠强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心脏康复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要想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就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合理降低合并症发病率.本文对评定方式和康复机制等予以分析,仅供参考.
作者:荣胜;周雪清;苏亚洲;孙江滨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心脏骤停患者72例,实施抽签法将72例患者平均分成实施球囊人工辅助通气的试验组与实施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的参照组,每组36例,将两组复苏成功率及成功建立通气所用时间指标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参照组在复苏成功率指标数据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成功建立通气所用时间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采用球囊人工辅助通气开展心肺复苏治疗,可有效缩短建立通气用时,进而提高患者复苏成功概率.
作者:庄学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和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BPPV患者11例以及特发性BPPV患者14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相较于特发性BPPV患者,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BPPV患者所具有的特征主要有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较差、眩晕程度较为严重、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较常见以及平均年龄较小.结论: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BPPV在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等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仅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差,而且眩晕的持续时间较长.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并观察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酒精性肝病(ALD)患者100例(CHB合并ALD组)、CHB患者98例(CHB组)、ALD患者95例(ALD组).经常规治疗后,观察并比较3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CHB合并ALD组肝硬化及并发消化道出血、肝癌、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均高于CHB组与ALD组,治疗后CHB合并ALD组各肝功能指标高于CHB组和ALD组.结论:相比于CHB患者和ALD患者,CHB合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差.
作者:周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及护理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纳入干眼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门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经1、3、6个月的治疗后,进行自觉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BUT及Schirmer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与79%,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及护理干预的协同促进作用,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姚琼晶;贾媛媛;叶红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