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孕妇的产后感染发生率对比

刘焕英;孙建立;谢灵彦

关键词:自然分娩, 剖宫产, 产后感染, 分娩方式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孕妇的产后感染发生率,为临床感染预防提供相关指导.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足月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产妇实施剖宫产,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然分娩,两组产妇产后均采用康复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的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4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褥感染、尿道感染及伤口感染,但是观察组产妇的感染率(7.27%)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8.18%)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分娩产妇产后的感染风险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产妇,自然分娩对产妇的身体伤害相对较小,产后护理及康复均较快,符合自然分娩指征的产妇应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31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常规组(n=158)常规方法治疗,和联合组(联合孟鲁斯特纳治疗,n=158),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哮喘持续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哮喘持续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缓解及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重点关注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输血患者100例作观察组,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输血患者100例作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检验流程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对比两组出现的医患纠纷率、疾病感染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医患纠纷率、疾病感染率、总体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这一流程之中,血型的鉴定、标本的采集以及交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应该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够使患者出现的感染率降低,并提升患者满意度,从而减少医患纠纷,值得推广.

    作者:陈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临床病理技术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病理技术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胸腔积液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细胞块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方式与常规细胞涂片方式检查.统计并对比上述两种方式的阳性率.结果:细胞块与免疫组化染色联合检查的阳性率98.00%,常规细胞涂片检查的阳性率60.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患者采取细胞块与免疫组化染色联合病理检查技术具备显著临床价值,有较为突出的诊断和鉴别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普及.

    作者:胡国梅;敬昱宸;张瑜;田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社区干预治疗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社区干预治疗.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糖耐量异常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干预,干预组落实社区干预治疗.经过干预治疗1年后,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了解其血糖的控制情况,并分析所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糖尿病产生的例数分别是3例和15例,发病率分别是6%和30%;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是3例和10例,发生率分别是6%和20%.餐后2 h血糖水平干预组明显较低,且干预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也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治疗在糖耐量异常干预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病率.

    作者:姚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并分析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试验组选择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选择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临床症状的快速消失,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卓素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卵巢囊肿患者实施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手术,实施不同的止血方法,探讨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8月-2018年3月收治卵巢囊肿患者109例,两组均实施腹腔镜卵巢剥除术,随机分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电凝止血,观察组采用缝合止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在FSH、LH、E2等性激素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FSH、LH、E2等性激素指标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实施缝合止血的效果更佳,对卵巢功能造成的影响相较于电凝止血更小.

    作者:李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黛力新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黛力新在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治炎症性肠病患者10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治疗)和观察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黛力新治疗),观察实用价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观察组均略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在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黛力新治疗,对于患者不良情绪和血液中炎性指标的改善,均可发挥显著性价值.

    作者:顾清;张莉;张新星;代小松;陈和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滋阴助阳抗衰方对慢性心衰患者BNP、TNT、MDA的影响

    目的:观察滋阴助阳抗衰方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实际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慢性心衰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滋阴助阳抗衰方,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BNP、TNT、MD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例数分别为35例、24例和1例,总有效率98.3%(59/60);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5例、26例、9例,总有效率85.0%(51/6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BNP、TNT、MDA均明显降低,但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助阳抗衰方用于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显著提升了疗效,降低了并发症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边文贵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铸就心的长城——2018年中西医结合经典病例演讲比赛(县域级)总决赛圆满收官

    嘉宾致辞大会主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吴宗贵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西医结合特别是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与西医不同的独特之处,如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功效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在上海和黄药业的支持下,中西医结合经典病例演讲比赛已经举办了 3 届,通过该平台,更多心血管领域基层医生走上讲台,促进临床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展示了自我风采,这对于推动心血管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发展及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2018年4月收治ICU机械通气患者1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分析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患者在呼吸机通气期间未发生肺炎,经治疗后,安全脱离重症监护室.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影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学术信息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84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将8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特发性甲状旁腺减退症伴颅内钙化1例并文献复习

    总结特发性甲状旁腺减退症的临床特点,探讨中医辅助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可行性.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书籍,对1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减退伴颅内钙化病历进行分析及总结,并对其中医治疗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IHP脑钙化发生率高,中医药或可辅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刘元炜;王萍;燕树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延迟结扎脐带对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延迟结扎脐带对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早产儿112例,随机自由组合两组.对照组56例早产儿出生后采取临床常规快速结扎脐带的方法.观察组56例早产儿出生后采用延迟结扎脐带的方法.在结扎脐带后抽取早产儿血液1 mL,测量早产儿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蛋白浓度(HGB),综合评价其贫血率,并在新生儿出生后2个月及8月龄时再次抽取早产儿血液1 mL,临床测量两组早产儿的RBC、HCT、MCV、HGB并综合数据评价其贫血率,将这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临床比较发现,两组在结扎脐带后抽取血液检查获得的RBC、HCT、MCV、HGB各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贫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结扎脐带后抽取血液检查获得的RBC、HCT、MCV、HGB评分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数据评价的贫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迟结扎脐带可以升高早产儿的RBC、HCT、MCV及HGB,综合测评延迟结扎脐带可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

    作者:高建国;宋燕玲;胡美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疗效及影响.方法: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80例,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和心功能NYHA分级,记录并分析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患者的LVEDD、LVESD、LAD和LVEF随着治疗的推进逐渐降低,患者的NYHA分级Ⅰ或Ⅱ级的比例持续升高,Ⅲ级或Ⅳ级的患者比例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并发症率达81.25%,死亡率6.2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能有效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降低早期死亡率.

    作者:陈岳威;郑悦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到呼吸内科治疗的患者67例,将其分成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患者产生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呼吸系统感染是老年呼吸内科感染中常见的感染(76.32%),其同时也包括消化系统感染、泌尿感染等.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采用不同方式预防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与环境因素是导致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其需要采用专门性的预防措施进行管理,终降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在社区康复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在社区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出院后在社区康复的脑瘫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社区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46例则根据ADL分级提供针对性康复训练,比较分析不同康复训练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智力评分以及综合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儿童根据ADL分级,提供社区康复管理,可全面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作者:程丽苹;杨景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按层次解剖肌肉保留骨瓣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按层次解剖肌肉保留骨瓣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81例,分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去除骨瓣且进行不同层次解剖肌肉的开颅手术,试验组的患者采用按层次解剖肌肉保留骨瓣的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按层次解剖肌肉保留骨瓣乙状窦后入路的开颅手术在微血管减压术中有更好的作用效果,并且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这种手术方法更有利于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程登贵;蒋其俊;文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分娩镇痛产妇50例,将产妇分对照组(硬膜外阻滞)与试验组(腰-硬联合阻滞),每组各25例,观察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VAS评分、下肢肌力、产妇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镇痛后5 min、10 min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后两组VAS评分均达到满意镇痛,两组bromage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阻滞均能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但腰-硬联合阻滞起效时间更快,并能迅速达到满意镇痛,故值得深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冬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