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苹;杨景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社区干预治疗.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糖耐量异常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干预,干预组落实社区干预治疗.经过干预治疗1年后,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了解其血糖的控制情况,并分析所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糖尿病产生的例数分别是3例和15例,发病率分别是6%和30%;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是3例和10例,发生率分别是6%和20%.餐后2 h血糖水平干预组明显较低,且干预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也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干预治疗在糖耐量异常干预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发病率.
作者:姚博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中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方法: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高血压患者47例,即观察组.另选取本院体检者47例,即对照组.两组对象均展开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针对检测结果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内该指标同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中展开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帮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得到有效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雷善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对母婴传播率的影响.方法:收治孕产妇9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9例,对比两组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结果:观察组孕产妇49例中,艾滋病感染者21例,自愿终止妊娠者10例,不确定者1例,再次进行HIV检测于18月龄,检查显示为阴性.给予孕产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结论:对孕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并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促使产妇早日康复,婴儿健康成长发育.
作者:左飞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功能区(主要为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血肿引流术与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观察选择性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治疗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要求行非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例(对照组)比较.比较两组在发病后第3天血肿清除吸收、残余血肿量、术后3周时的神经功能评分及住院期间并发症.结果:基底节区少量血肿(15~30 mL)行立体定向穿刺血肿清除后患者功能恢复较药物治疗者明显.结论:功能区少量血肿立体定向穿刺清除与药物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瑞春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84例,按手术先后顺序将8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应用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对照组(芬太尼组)和观察组(瑞芬太尼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与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应用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都具有一定的麻醉效果,但是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更加显著,其可以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同时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奚可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卒中发病风险及转归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年龄≥80岁的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仍非常低,仅有2.4%,其中使用rt-PA(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仅1.6%.高龄患者溶栓率更低.本文主要探讨≥80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静脉应用rt-PA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林冠;王翔宇;周丽;孙世玉;刘园捷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思考亚临床甲减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60例,纳入试验组;同期收治健康孕产妇60例,纳入对照组.以回顾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予以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孕期和分娩期总并发症率6.66%,对照组患者孕期和分娩期总并发症率20.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妊娠结局25.00%,试验组患者总不良妊娠结局8.33%,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较优于试验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如对照组患者TSH指标(2.35±1.08)mU/L,试验组患者TSH指标(8.25±1.58)mU/L.结论:针对妊娠期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而言,孕前或孕早期甲状腺功能的检查,能够在及时拟定救治方案的同时,对患者妊娠不良结局予以把控,值得推广.
作者:童颖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对尿毒症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准确率.方法: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大小、结构测量值及心室舒张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脏各腔室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扩大较明显,心室舒张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异常较明显(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尿毒症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断,能准确、直观、动态地对心脏大小、结构等进行观察,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估,有利于及早发现疾病,为临床治疗尿毒症性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雷小庆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伴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心脏康复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要想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就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合理降低合并症发病率.本文对评定方式和康复机制等予以分析,仅供参考.
作者:荣胜;周雪清;苏亚洲;孙江滨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颅内肿瘤患者72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本次研究所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颅内肿瘤手术的过程中,超声引导下病灶位置显示率达到100%.其中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术后影像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9例,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利用超声扫描实施重新定位.术前MRI和CT检查之后,患者未发现颅内肿瘤周围伴有大血管13例,经过手术证实之后,该检测结果准确.72例患者中,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后,患者肿瘤全部切除70例,切除率97.22%;患者近全切除2例,切除率2.78%,术后无肿瘤残留患者;72例患者中,胶质瘤患者38例,脑膜瘤患者18例以及转移瘤患者16例.经过6个月的随访之后,均无复发症状,并且无术后并发症和颅内感染.结论:在治疗颅内肿瘤的过程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不仅能够将病灶位置清楚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促进安全系数和成功率的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作者:廖国祥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2017年4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比较两组好转率,症状改善时间、胃酸分泌正常时间、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阴性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胃部症状积分、炎症指标,0.5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胃酸分泌正常时间、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阴性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胃部症状积分、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部症状积分、炎症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0.5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改善胃酸分泌和促进炎症控制,缩短疗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敬;鲁惠;张卫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与观察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即SNRB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2017-2018年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经患者同意后,将性别、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9例,给予椎旁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9例,经由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人员在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对比试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以及在治疗1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并进行对照参考.结果:给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比给予椎旁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在进行手术期间的麻醉剂用量也少于对照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剂量也相对较少.结论:通过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中麻醉用量以及术后镇痛药物剂量,缓解疼痛,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乾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性与肾脏保护性.方法:收治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4例,随机均分两组,均给予饮食、运动、降糖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药缬沙坦,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对比观察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肌酐(Scr)和24 hUAE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短期疗效良好,对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具有积极意义,且用药安全可靠.
作者:张洪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对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患者治疗方案和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恶心、呕吐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实际临床症状,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在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后,对患者的呕吐原因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导致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包括胃肠疾病、肝脏、胆道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并且不按照医嘱用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疗效98.0%(49/50),对照组患者疗效86.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较为常见,而发生原因也多种多样,并且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区别,要求给予针对性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少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2018年4月收治ICU机械通气患者1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分析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患者在呼吸机通气期间未发生肺炎,经治疗后,安全脱离重症监护室.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影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率(HR)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均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HR及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旭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应用中药对过敏性疾病进行治疗有着明确的临床疗效,但有关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当前还未得到有效的明确.文章主要对近年来中药复方、单味中药的提取物以及中药活性成分对于过敏性疾病治疗起到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目的是能够将中药抗过敏作用的多成分、多靶点以及多途径的特点充分的表现出来,更好地了解与掌握中药具有的抗过敏作用.
作者:杨珊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中医治疗冠心病中应用益气活血类中药配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9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血脂水平,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LDL-C、TC、TG指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宾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