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梅
目的:探究分析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孕妇的产后感染发生率,为临床感染预防提供相关指导.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足月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45).其中对照组产妇实施剖宫产,观察组产妇采用自然分娩,两组产妇产后均采用康复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后的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后的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4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褥感染、尿道感染及伤口感染,但是观察组产妇的感染率(7.27%)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8.18%)明显优于对照组(80.00%),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分娩产妇产后的感染风险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产妇,自然分娩对产妇的身体伤害相对较小,产后护理及康复均较快,符合自然分娩指征的产妇应尽量选择自然分娩.
作者:刘焕英;孙建立;谢灵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高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鼻饲饮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高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需鼻饲饮食,由掷骰子大小点数分组,对照组18例行常规护理,试验组18例行预防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55.5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鼻饲饮食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护理,有助于减少便秘、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可以给予针对性护理,有助于预后和促进身体功能恢复.
作者:胡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联合应用钙剂、骨化三醇及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96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8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钙剂、骨化三醇及降钙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及疼痛评分.结果:根据腰椎、大粗隆、Ward三角、股骨颈及全髋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骨密度指标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实行钙剂、骨化三醇及降钙素联合治疗的效果良好,能大大提高骨密度,减轻疼痛感,客观上加快机体康复速度,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武红军;杨兴义;马芬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101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开腹手术的治疗方法;研究组51例,使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8.04%,明显优于对照组78%(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11.89±0.77)mL、住院时间(4.57±0.36)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5.34±3.13)h,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5.89±3.03)mL、(7.21±1.58)d、(43.26±4.76)h,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运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能够有效地缩减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对卵巢囊肿患者实施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手术,实施不同的止血方法,探讨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8月-2018年3月收治卵巢囊肿患者109例,两组均实施腹腔镜卵巢剥除术,随机分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电凝止血,观察组采用缝合止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在FSH、LH、E2等性激素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FSH、LH、E2等性激素指标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实施缝合止血的效果更佳,对卵巢功能造成的影响相较于电凝止血更小.
作者:李娟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患者80例,依照就诊顺序,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的CT扫描,观察组采取低剂量的CT扫描技术.分析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辐射剂量评分及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头颈部的CTA放射性扫描检查患者,采取低剂量的CT扫描技术,辐射剂量评分及图像的质量相对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具精准度地诊断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宋鹏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提高基层医院急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急诊患者6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推行人性化管理,具体包括努力提供温馨的就医环境、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大限度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评分、护理技能评分、护理宣教评分、就医环境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护理差错,对照组发生护理差错6例,护理差错发生率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基层医院急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尹亚平;郑伟;李大荣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癫痫患者65例,将纳入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n=31)和探究组(n=34).参照组患者接受丙戊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探究组患者联合应用丙戊酸、拉莫三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探究组病情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04,P=0.0283);探究组患者治疗无效1例,患者病情缓解33例;参照组患者治疗无效6例,患者病情缓解25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43,P=0.0722);探究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计6例,总发生率17.65%;参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总发生率16.13%.结论:癫痫患者应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疗效确切,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作者:马金殿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餐对大学生认知行为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在校大学生76名分成不吃早餐组、吃早餐组,每组38名.采取Corsi积木点击测验的变式设计测试空间工作记忆,采用E-Prime 2.0反应时对软件测定反应时进行检测,采用剂量作业试验对脑力工作能力进行测试.在上午8:30、11:00两个时间段对学生展开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吃早餐组学生组视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测试结果均不及吃早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测试前后视空间工作记忆的测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0测试结果优于8:30测试结果(P<0.05);两组学生测试前后反应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脑力工作能力两次测试结果比较,在阅字速度、脑力工作能力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吃早餐组两次测试结果存在明显差异,11:00测试结果优于8:30(P<0.05);不吃早餐组脑力工作能力测试错误率较吃早餐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饥饿状态下,学生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反应时、脑力工作能力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早餐对大学生认知行为指标的影响程度尚未确定,值得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雷彦;吴潮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颈椎间盘突出的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并讨论其与中老年性颈椎间盘突出的区别.方法:收治25岁以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异常表现及临床特点,并与中老年性颈椎间盘突出影像学征象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MRI能发现早期椎间盘变性引起的异常信号改变,青少年型颈椎间盘突出的MRI影像学特征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脊髓受压、椎间盘信号改变、神经根受压等非骨软骨性改变为主要特征.结论:青少年型颈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脊髓及神经根受压为重要特征的非骨软骨性病变,与中老年性颈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椎间隙狭窄为主的骨软骨性改变有明显区别.
作者:李川;刘卫金;邓以川;李海玲;伯颖;梁开运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蓝芩口服液在表麻声带息肉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声带息肉术后出现咽喉不适症状患者66例,随机分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蓝芩口服液口服,持续治疗3 d,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喉镜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69.7%)及总有效率(97.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5%及84.8%(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喉镜检查所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蓝芩口服液在表麻声带息肉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出现的咽痛、咽喉干痒、咽部异物感等症状,能有效减轻术后声带充血肿胀,且安全、方便.
作者:刘小会;顾建森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疗效分析.方法:2013年5月-2016年7月收治心律失常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罗晓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选取在检测的不同临床标本5000份,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5000份标本共检出阳性标本1307份,阳性检出率26.14%.其中3000份呼吸道标本检出阳性1080份,阳性检出率36.0%;1000份血培养标本检出阳性77份,阳性检出率7.7%;500份大便标本检出阳性5份,阳性检出率1.0%;其他标本500份检出阳性145份,阳性检出率29.0%.结论:采集标本的来源不同,微生物阳性检出率也存在一定不同,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要求、规范检验操作是提高阳性检出率的关键.
作者:李小梅;赵远芳;何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和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BPPV患者11例以及特发性BPPV患者14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相较于特发性BPPV患者,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BPPV患者所具有的特征主要有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较差、眩晕程度较为严重、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较常见以及平均年龄较小.结论: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BPPV在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等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仅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差,而且眩晕的持续时间较长.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季德胜蛇药治疗蜂蛰伤的临床疗效,旨在研究治疗蜂蛰伤有效且快速的治疗方法.方法: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蜂蛰伤患者120例.将其按照急诊科收治时间的先后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季德胜蛇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蜂蛰伤患者,临床可给予季德胜蛇药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郑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并分析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试验组选择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选择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临床症状的快速消失,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卓素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降气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永芳;杨景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黛力新在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治炎症性肠病患者10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治疗)和观察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黛力新治疗),观察实用价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观察组均略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在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黛力新治疗,对于患者不良情绪和血液中炎性指标的改善,均可发挥显著性价值.
作者:顾清;张莉;张新星;代小松;陈和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中医治疗冠心病中应用益气活血类中药配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9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血脂水平,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LDL-C、TC、TG指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类中药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宾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