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飞虎
目的:探讨青少年型颈椎间盘突出的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并讨论其与中老年性颈椎间盘突出的区别.方法:收治25岁以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异常表现及临床特点,并与中老年性颈椎间盘突出影像学征象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MRI能发现早期椎间盘变性引起的异常信号改变,青少年型颈椎间盘突出的MRI影像学特征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脊髓受压、椎间盘信号改变、神经根受压等非骨软骨性改变为主要特征.结论:青少年型颈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脊髓及神经根受压为重要特征的非骨软骨性病变,与中老年性颈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椎间隙狭窄为主的骨软骨性改变有明显区别.
作者:李川;刘卫金;邓以川;李海玲;伯颖;梁开运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肝硬化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服务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肝硬化患者82例,在参考抛硬币分组原则背景下,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患者46例,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46例,采用循证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参照组护理满意度(76.09%)与研究组(93.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34%)与参照组(23.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配合循证护理服务,护理效果十分优异,临床推广意义较高.
作者:郭成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繁多且均有一定疗效,但怎样使效果优化,是否可大规模用于临床尚待进一步探讨.随着人们对周围神经解剖和再生微环境的进一步认识,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方面均有长足发展,为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思路.本文就周围神经缺损后周围神经修复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安璐;潘贵超;庞喜山;赵长伟;赵文海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卒中发病风险及转归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年龄≥80岁的患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目前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仍非常低,仅有2.4%,其中使用rt-PA(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仅1.6%.高龄患者溶栓率更低.本文主要探讨≥80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静脉应用rt-PA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林冠;王翔宇;周丽;孙世玉;刘园捷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心肺复苏治疗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心脏骤停患者72例,实施抽签法将72例患者平均分成实施球囊人工辅助通气的试验组与实施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的参照组,每组36例,将两组复苏成功率及成功建立通气所用时间指标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与参照组在复苏成功率指标数据对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成功建立通气所用时间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采用球囊人工辅助通气开展心肺复苏治疗,可有效缩短建立通气用时,进而提高患者复苏成功概率.
作者:庄学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滋阴助阳抗衰方用于慢性心衰患者的实际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慢性心衰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给予滋阴助阳抗衰方,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BNP、TNT、MD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例数分别为35例、24例和1例,总有效率98.3%(59/60);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5例、26例、9例,总有效率85.0%(51/6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BNP、TNT、MDA均明显降低,但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助阳抗衰方用于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显著提升了疗效,降低了并发症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边文贵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对甲状腺瘤患者应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甲状腺瘤患者85例,依据患者应用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所选对象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患者所用治疗方式为常规甲状腺瘤切除术,研究组患者所用治疗方式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结果:相比于对比组患者,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对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各观察项目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研究组为9.30%,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瘤患者应用低位小切口切除术能够缩小手术创伤,提升临床疗效,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作者:徐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维生素A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哮喘患儿80例(哮喘组)和同时期健康儿童8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1,25(OH)2D3和维生素A水平,检测哮喘组肺功能,并用生活质量调查表(PAQLQ)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哮喘组血清1,25(OH)2D3、维生素A、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I/FVC)及PAQL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1,25(OH)2D3和维生素A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PAQLQ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1,25(OH)2D3、维生素A水平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关.
作者:王安丽;李丽;王媛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和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BPPV患者11例以及特发性BPPV患者14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相较于特发性BPPV患者,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BPPV患者所具有的特征主要有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较差、眩晕程度较为严重、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较常见以及平均年龄较小.结论:继发于前庭神经元炎的BPPV在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等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仅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差,而且眩晕的持续时间较长.
作者:李明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结肠镜下无创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不良心理、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结肠镜下无创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72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在结束护理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心理、治疗依从性的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配合度80.56%,观察组患者97.22%较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抑郁(43.9±8.8)分、焦虑情绪评分(12.3±2.5)分,观察组患者分别为(35.2±8.7)分、(8.4±2.2)分均较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4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7.78%,观察组较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结肠镜下无创治疗,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康复速度加快,治疗依从性提高,减轻不良反应情绪,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于老年患者胃肠肿瘤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胃肠肿瘤患者8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研究组以0.6μg/kg的速度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 min,在手术结束前0.5 h以0.2μg/(kg·h)维持.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物总用量及谵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物总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胃肠肿瘤手术中,可有效降低麻醉用量,缩短拔管、术后苏醒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孟令瑞;孙宏凯;林勇;秦海鹏;苑玺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中吸入七氟醚对于手术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手术老年患者76例,依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进行分组.组1患者38例,静脉注入丙泊酚;组2患者38例,吸入七氟醚.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清醒时间、简易智能量表(MMSE)总分.结果:组2患者的清醒时间、MMSE总分都好于组1患者(P<0.05).结论:全身麻醉中吸入七氟醚运用到老年手术患者麻醉中,患者能够较快清醒,且认知功能也获得了较快的康复,适宜老年患者.
作者:姬银明;张向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及护理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纳入干眼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门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经1、3、6个月的治疗后,进行自觉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BUT及Schirmer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与79%,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及护理干预的协同促进作用,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姚琼晶;贾媛媛;叶红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和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2018年4月收治ICU机械通气患者1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分析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结果:患者在呼吸机通气期间未发生肺炎,经治疗后,安全脱离重症监护室.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影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重症肺炎患者78例,将接受常规治疗以及振动排痰治疗的患者纳入参考组(n=37),将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41).参考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液体复苏治疗、解痉平喘治疗、祛痰、雾化、吸氧以及振动排痰仪等治疗,在参考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研究组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SpO2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低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两组病情总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治疗无效1例,病情缓解患者40例;参考组治疗无效6例,病情缓解31例.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周达勇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膳食,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营养指标(TP、TC、AIb、Hb、T-lymph)进行观察与评估(注:TP为总蛋白,TC为总胆固醇,AIb为白蛋白,Hb为血红蛋白,T-lymph为总淋巴细胞数).结果:观察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54例的总有效率98.15%(53/5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54例的TP、TC、AIb、Hb高于对照组,而T-lymph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营养状况的基础上修复肝细胞,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孟国燕;胡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2015年3月-2017年8月收治到呼吸内科治疗的患者67例,将其分成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患者产生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呼吸系统感染是老年呼吸内科感染中常见的感染(76.32%),其同时也包括消化系统感染、泌尿感染等.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采用不同方式预防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与环境因素是导致老年患者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其需要采用专门性的预防措施进行管理,终降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并分析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2例.试验组选择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选择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临床症状的快速消失,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卓素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黛力新在炎症性肠病患者治疗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收治炎症性肠病患者10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治疗)和观察组(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黛力新治疗),观察实用价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观察组均略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在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黛力新治疗,对于患者不良情绪和血液中炎性指标的改善,均可发挥显著性价值.
作者:顾清;张莉;张新星;代小松;陈和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特点.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选取在检测的不同临床标本5000份,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5000份标本共检出阳性标本1307份,阳性检出率26.14%.其中3000份呼吸道标本检出阳性1080份,阳性检出率36.0%;1000份血培养标本检出阳性77份,阳性检出率7.7%;500份大便标本检出阳性5份,阳性检出率1.0%;其他标本500份检出阳性145份,阳性检出率29.0%.结论:采集标本的来源不同,微生物阳性检出率也存在一定不同,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和运送要求、规范检验操作是提高阳性检出率的关键.
作者:李小梅;赵远芳;何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