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合弱视治疗仪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新月

关键词:复合弱视治疗仪, 儿童弱视,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弱视治疗仪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方法:收治弱视儿童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弱视治疗仪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平均起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对弱视患儿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以复合弱视治疗仪辅助治疗,可改善患儿弱视.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消毒供应中心服务与临床需求协调性的探讨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服务与临床需求协调措施及效果.方法:2015年以来,我院加强了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和改革,并在临床一线发放调查表,对消毒供应中心情况进行评价,并与2015年之前的评价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之前,物品发放满意度70.0%,物品回收满意度73.3%,限时服务满意度66.7%;2015年以来,物品发放满意度95.7%,物品回收满意度93.7%,限时服务满意度98.3%.加强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服务可以明显提高临床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

    作者:吴妮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兔面动静脉吻合模型建立及意义

    目的:探索建立稳定、可行的兔面动静脉吻合模型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手术方式及血管供体选择的意义.方法:将32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和吻合组(B组),各16例.A组给予假手术操作,B组行自体面动静脉吻合.结果:B组动物术后1个月突眼或球结膜水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P<0.05);与A组相比,术后第3个月B组面动脉管径显著增大(P<0.05).结论:采用兔面动静脉吻合具有成功率高、稳定、可行的特点,是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管供体研究的较理想模型.

    作者:王飞;李航;余云湖;文远超;杨开华;王正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60例,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CVA和CMT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洪勇;蒋梅;罗娜;顾丹;罗峥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价值.方法:收治食管癌切除术患者125例,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和肠内营养组(EN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EN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PN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PN组(P<0.05).两组术后第3天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EN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高于PN组(P<0.05),总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廉.

    作者:陈灿;鲍传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IVE)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头孢替唑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沉(ESR)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AIVE的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应用声导抗检查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声导抗检查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9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声导抗测试,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A型、As型、Ad型、B型、C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型、As型、Ad型、B型、C型的声反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音听阈测试中,平均PTA为34.1 dBHL,传导性聋76例(84.44%),混合性聋6例(6.67%),听力正常8例(8.89%).结论:声导抗检查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较好,结合鼓压图、声反射、纯音听阈测试等能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作者:刘世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在基层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临床护理教学可以帮助护理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去,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从技术层面上提高,而且可以从对患者的态度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得到很多指导.医院感染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其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带教老师的选择、教学内容与目的的制定及教学环境优劣等,这对教学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作者:谷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收治乳腺疾病患者223例.全部患者都接受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检查,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的特异度、敏感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03%、75.29%、85.65%;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癌在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显著增强、病灶早期增强、皮下脂肪间隙模糊以及周围血管增粗迂曲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疾病采用动态增强乳腺磁共振的临床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与灵敏度.

    作者:王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胆囊切除后患者肠粘连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切除胆囊所致肠粘连发生情况.方法:收治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88例,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优于开腹组(P<0.05);治疗后,开腹组患者肠粘连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时各项指标都比开腹组好,且不容易发生肠粘连.

    作者:柳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T与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患者依次进行MRI检查和CT检查.结果: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高于CT(P<0.05);MRI检查的早期检出率和总检出率以及骨小梁结构模糊、骨髓水肿、线样征等症状的检出率均高于CT(P<0.05).结论:在成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中CT和MRI检查的诊断率均较高,但MRI的灵敏度、准确率比CT检查高.

    作者:汪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杨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传染病病房轮转护士职业防护意识与规范化培训管理探讨

    本文探讨了轮转护士和新入职护士在传染病病房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通过对在传染病病房轮转和新入职护士进行专科规范化的培训及考核,帮助她们提高职业防护能力,减低职业暴露发生率,使其成为能独立担当的合格护士,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作者:张学华;饶龙华;汤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收治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06例.针对所有患者进行3个月的个性化临床护理干预,分别在护理前后对患者的ESS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和晨起空腹血糖浓度进行调查,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后患者的ESS评分有了大幅度提高,且患者的晨起空腹血糖浓度也明显降低,个性化护理非常满意率52.83%,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8.11%.结论:将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护理过程当中,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ESS评分,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晨起空腹血糖浓度,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尤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羟考酮对宫颈癌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及IL-6、IL-10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羟考酮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IL-6、IL-10的影响.方法:收治行腹腔镜宫颈癌手术ASA分级Ⅰ~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羟考酮,对照组采用吗啡.结果:两组在各时间点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 h、4 h、8 h、24 h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毕、术后4 h、8 h、24 h两组IL-6、IL-10的水平均高于诱导前,且对照组升高水平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羟考酮对宫颈癌手术术后镇痛效果佳,其对免疫方面的抑制作用优于吗啡.

    作者:王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儿科病例142份,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儿的实际临床应用情况,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探讨药物合理应用措施.结果:142份病历资料中不合理处方发生率8.45%,剂量过大、给药方式不合理、儿童慎用(禁用)、配伍不合理等不合理原因分别占25.00%、25.00%、16.67%、33.33%;142份病历资料中不良反应率9.86%,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解热镇痛类、营养和电解质平衡等药物类型分别占50.00%、21.43%、21.43%、7.14%.结论:儿科药物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应当加强儿科药物合理应用制度的完善,注重对医师及护理人员的药物培训,以保证药物使用安全.

    作者:刘书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收治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高血压患者23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17例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113例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结果:经过35周持续用药治疗,两组血压水平、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用于H型高血压治疗效果更好,血压水平、Hcy水平等明显优于传统单一的治疗效果.

    作者:聂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社区高血压的预防治疗中中医体质辨识的效果与影响.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两组.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前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且实行中药干预:对照组则实行常规护理、治疗,不采取中药干预.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的血压明显比对照组低,生活质量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对照组则较低,仅76%.结论:在老年高血压病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体质辨识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从而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理念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收治晚期肿瘤患者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5%,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92.5%.结论:优质护理理念在对晚期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忠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治复杂性肾结石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显著.

    作者:罗永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剂量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在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COPD稳定期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茶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COPD稳定期的效果显著.

    作者:雷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