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耀;王健;位振清;陈卫东;卢军;董斌;张波;吴春明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引起的开放性头皮损伤伤口感染的原因、病原菌分布、药敏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12汶川地震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各科收治的82例头皮伤口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资料.结果 全组82例患者中,43例(52.4%)被检出伤口感染.感染的伤口多数伴有严重污染及异物存留,并且首次清创时间明显延迟.感染的病原菌菌株59株,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44.06%),表皮葡萄球菌12株(20.33%),革兰阴性的阴沟肠杆菌13株(22.06%),肺炎克雷伯杆菌3株(5.08%),深红沙雷氏菌5株(8.47%).经彻底清创,换药,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地震引起的颅脑外伤头皮伤口感染率明显增高,以革兰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早期彻底清创,营养支持,应用敏感抗生素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家刚;杨朝华;李国平;游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地球上,地震以每年超过一百万次的频率发生着,但是真正造成巨大人员和物资损失的大地震全球平均三年一次.自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36次,共伤亡78万余人.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0人的地震16次,死伤781 521人[1].著名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约25万人[2].
作者:金毅;周良辅;毛颖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脊神经后根入髓区(DREZ)毁损术治疗截瘫后顽固性疼痛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截瘫后伴有残肢痛和幻肢痛的8例患者实施相应节段DREZ毁损术,并进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随访,平均6.6个月.结果 8例患者疼痛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完全缓解6例.结论 脊神经后根DREZ毁损术治疗伴有脊髓损伤和脊神经根撕脱伤的截瘫患者疼痛疗效确切,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十分重要.
作者:刘建杰;孙明礼;苏兰海;孟庆恒;路平;高伟;刘赢;魏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破坏性地震对于人类来说是可怕的灾难.1976年我国唐山大地震使24万余人死亡,16万人受伤;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导致8万人失去了生命,数十万人受伤.在地震伤员中颅脑创伤患者比例高达17.3%~30%[1-2],而外伤性癫痫(Post traumatic epilepsy,PTE)则是地震颅脑创伤幸存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罗晟;何永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女,19岁.因发作性肢体抽搐伴小便失禁2个月余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肢体抽搐并小便失禁,抽搐短时即缓解,此后抽搐反复发作,每日5~6次,持续时间不超过1 min,发作时伴胸闷、恶心、左下肢麻木不适,无意识障碍、大便失禁.患者否认外伤史及神经系统感染史.院外CT诊断:考虑右颞叶血管母细胞瘤.体检:头颅无畸形,各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
作者:翟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病毒蛋白VP_(22)在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CD)基因工程化神经干细胞治疗大鼠C6胶质瘤中的作用.方法 质粒pAdTrack-CMV-CD中PCR获取CD片段,克隆到慢病毒(lentivirus)质粒pHIV-EGFP和pHIV-VP_(22)-EGFP载体上,获得重组质粒pHIV-CD-EGFP和pHIV-VP_(22)-CD-EGFP,采用酶切和PCR技术进行鉴定.病毒包装采用三质粒系统共同转染293T细胞.CD基因的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鉴定.Lentivirus-EGFP、lentivirus-CD-EGFP、lentivirus-VP_(22)-EGFP和lentivirus-VP_(22)-CD-EGFP四种慢病毒感染经体外原代培养、扩增的SD大鼠胎脑神经干细胞(Nerual stem cells,NSCs),体外与C6细胞按1:1比例共培养,并加入终浓度100 mg/L的5-氟胞嘧啶(5-FC)培养3 d后,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酶切和PCR证实,重组的慢病毒中含有CD基因.慢病毒lentivirus-EGFP、lentivirus-CD-EGFP、lentivirus-VP_(22)-EGFP和lentivirus-VP_(22)-CD-EGFP分别感染NSCs后与C6细胞共培养,在5-FC作用下,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57±4.83)%,(49.96±7.19)%,(94.25±4.32)%和(28.06±6.26)%.统计学处理,转染lentivirus-CD-EGFP和lentivirus-VP_(22)-CD-EGFP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其相应对照组lentivirus-EGFP和lentivirus-VP_(22)-EGFP(P<0.01);其中转染lentivirus-VP_(22)-EGFP组的细胞存活率又明显低于lentivirus-EGFP组(P<0.01).结论 VP_(22)能够在体外增强CD基因修饰的NSCs抗C6胶质瘤疗效.
作者:金贵善;刘福生;柴奇;苏伟;朱贵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报告2例伴有颅内病变的Maffucci综合征病例并文献回顾.方法 通过全身体检进行诊断,进行手术治疗切除颅内病变.结果 结合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和软骨瘤等全身表现,符合Maffucci综合征临床诊断.结论 我们首次报告了中国人群中伴有颅内病变的Maffucci综合征病例,对Maffucci综合征相关基因及临床表现仍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郝淑煜;张俊廷;耿素民;于兰冰;辛宇;王亮;吴震;张力伟;王忠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发作间期癫痫灶定性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病人空腹4-6 h以上,空腹血糖3.9~6.1 mmol/L,肘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0.12 mCi/kg体质量,平静休息40 min后行脑部PET3D及CT断层显像,层厚3.75 mm,PET图像行衰减校正及迭代法重建多层面,多幅显示,连续两个层面以上肉眼可辨的放射性改变(低代谢、高代谢区)为癫痫灶.同时根据癫痫灶对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进行半定量测定.对于多发癫痫灶采用痫灶部位及对侧同一部位SUVmax与小脑SUVmax相比.每个病人开颅后根据术前脑电、PET/CT结果行颅内电极(条状脑皮质电极、脑深部电极)监测癫痫灶的脑电情况,证实~(18)F-FDG PET/CT结果.结果 38例患者中37例检出癫痫灶,术中脑电证实癫痫灶部位较准确,1例颞叶癫痫未检出.单痫灶较多痫灶准确.结论 ~(18)F-FDG PET/CT是一种无创伤性、高度灵敏、较有效的癫痫灶定位方法.
作者:李津生;杨小丰;陈浩;阿里木;阿不都克优木;董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症状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分析收治的16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症状、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眼部充血表现(或合并突眼)13例,单纯突眼1例,颞部杂音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6例单纯南动脉途径应用NBCA进行栓塞,术后瘘口即刻闭塞3例;1例有瘘口残留,随访2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另外2例瘘口残留,但症状明显好转.8例进行了单纯静脉入路栓塞,其中2例应用ONYX和弹簧圈进行栓塞,完全闭塞瘘口;2例分别合并有术后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前者术后1个月好转;5例单纯进行了ONYX栓塞:1例由动静脉联合入路进行栓塞,瘘口完全闭塞,1例因瘘口细小进行了颈动脉压迫并观察随访,术后2个月瘘口更加细小,术后3例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1例为动眼神经麻痹,1个月后好转,1例为复视并外展神经麻痹,1例为结膜充血,眼球疼痛不适,后好转.结论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动脉入路栓塞,瘘口闭塞率低于静脉入路,但术后眼部并发症发生率亦低,静脉入路瘘口闭塞率高,但应注意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
作者:舒航;陈光忠;曾少建;詹升全;李昭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o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由于安全、疗效高、能保留神经、血管功能等优点,成为目前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常用的治疗方法.1990年2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多种治疗无效的128例GPN施行MVD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种衍军;陈剑;程启龙;段德义;朱广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Leo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以评价该支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 41例患者45个复杂动脉瘤应用了44个Leo支架进行治疗,其中宽颈动脉瘤39个,梭形动脉瘤4个,夹层动脉瘤2个.结果 45个动脉瘤完全栓塞31例(69%),瘤体残留8例(18%),瘤颈残留6例(13%).44个支架全部(100%)放置满意.全部41例患者均经临床随访,29例患者31个动脉瘤行影像学随访.4例患者发生缺血性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相邻部位脑内血肿.结论 Leo支架辅助栓塞复杂颅内动脉瘤是可行的,短期随访结果较佳,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动脉瘤栓塞后弹簧圈的长期稳定性和支架的耐受性.
作者:桑猛;喻博;王成林;刘云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椎动脉梭形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血管内支架治疗的23例椎动脉瘤患者(12例破裂,11例未破裂).临床结果进行GOS评分.结果 23例发现24个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共放置了25个支架.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19例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例只放置了支架,1例放置了2枚Neuroform支架来覆盖瘤颈.没有发生与操作技术相关的并发症.临床随访22例(96%)恢复良好(GOS=5),1例(4%)由于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而死亡(GOS=1).结论 血管内应用支架是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上、对侧椎动脉发育不好或未破裂的椎动脉梭形动脉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孟凡国;于建军;费昶 刊期: 2009年第11期
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南于灾区地形复杂、山体滑坡、交通中断,救援非常困难,很多伤员在伤后几天才被救出,或者因当地条件有限,未能及时获得专科救治,因此地震所致的颅脑创伤治疗与一般的处理不尽相同,特别是伤口的处理.
作者:杨朝华;刘进平;刘家刚;陈茂君;李国平;游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临床无功能垂体腺瘤(clinically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s,CNFPA)占垂体腺瘤的20%~35%.根据新的WHO肿瘤分类和诊断标准,CNFPA包括如下情况[1]:不知道产生或释放的激素;所产生的激素或激素片段不能引起临床症状--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或)α-亚单位;产生正常情况下引起临床症状的激素但没有临床或生物学表现--静止性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或生长激素(GH)腺瘤;无生物活性的激素片段或激素产物.
作者:吴哲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一种温度敏感型干细胞株,为脑外伤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期间实施干细胞原位移植打下基础.方法 用含温度敏感性猿猴病毒40大T抗原(tsSV40LT)的表达质粒转染人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PCR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其致瘤潜能;脑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实验动物予以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 基因片段被成功整合,该细胞株在33℃时增殖旺盛,可耐受极低的营养条件,并可在软琼脂中形成小的细胞克隆;37℃时停止生长,低营养耐受力下降,无细胞克隆形成;亚低温治疗期间脑组织高表达PCNA,凋亡少见.结论 温度敏感型干细胞株的建立使脑外伤患者在接受亚低温治疗期间实施干细胞原位移植提供了条件.
作者:刘振林;刘晓智;王骏飞;姜忠敏;陈镭;李罡;苏志国;杨树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汶川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伤员,如颅脑创伤、胸腹损伤、脊柱和四肢损伤等,造成伤亡的原因多为坠物砸伤或挤压伤,其中颅脑创伤是地震伤亡中死亡率高的损伤类型之一,因此,早期的正确救治对挽救伤员的生命至关重要,及早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和恰当的康复手段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大限度恢复伤员的功能,减少残疾.
作者:李新军;徐宏;韩扬云;周增俊;孙中书;曾义;刘之一;彭涛;龙小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IAC)由Brighte和Howship先报告[1],约为颅内占位病变的0.4%~1.0%[2].本文回顾我科2000年10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97例蛛网膜囊肿,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龚会军;杨智勇;丁鹏;王进昆;李玉保;任仲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收集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5月31日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救治的215例因汶川特大地震致颅脑创伤患者资料并做回顾性研究,分析大地震中颅脑创伤患者致伤特点,并讨论大规模急性颅脑创伤的早期救治经验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谭学书;李宗平;刘平;黄海林;马大鹏;陈旭;成刚;游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为脑干胶质瘤的研究提供动物实验平台.方法 将1×10~6个大鼠C6胶质瘤细胞通过立体定向头架注射到大鼠脑桥,种植后2周对大鼠行磁共振扫描观察,然后行灌流固定取脑,HE染色.结果 磁共振检查均发现肿瘤生长,肿瘤为长T1和T2信号,经大鼠舌静脉注射Gd-DTPA信号明显增强.HE染色显示肿瘤为胶质母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瘤内新生血管丰富,假栅栏样坏死明显.结论 大鼠C6胶质瘤细胞株可以建立脑干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重复性好.
作者:王宇;田永吉;李德志;万虹;历俊华;王军梅;张月清;万伟庆;李大鹏;武文浩;阴鲁鑫;张力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脑池段后组脑神经3D-CISS序列与3D-TSE序列成像质量的比较,评估3D-CISS序列对脑池段后组脑神经及其病变显示的作用.方法 对45例正常体检者和12例患有各种后组脑神经异常症状的病人进行3D-CISS序列、3D-TSE序列扫描,对后组腑神经成像进行评分.结果 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在3D-CISS、3D-TSE序列的显示率依次为:100%、57.1%;100%、52.3%;100%、41.1%;91.0%、59.3%.应用3D-CISS序列:对8例血管性神经痛病人显示了责任血管压迫点,对3例后组脑神经微小肿瘤进行了显示,对1例蛛网膜囊肿病人显示了压迫点.结论 对于被脑脊液围绕的后组脑神经显示成像,3D-CISS序列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梁长虎;柳澄;李坤成;武乐斌;庞琦;乌大尉;王海燕;于富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