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泽刚;杨国富;李伯祥;叶青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较高.用重组人白介素-2局部封闭、肌肉注射联合CO2激光(三联)治疗CA,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尚爱民;徐文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哈尔滨市某医院收治1例患梅毒、艾滋病的病人,半月后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雅芬;朱鹏;刘宏杰;乔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某地静脉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的行为特征.方法以社区为基础调查静脉吸毒人群人口学和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行为情况.结果在静脉吸毒的379人中,曾经共用注射器具的247人(65.2%);近3个月使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166人(43.8%).本人静脉注射转变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平均时间为363.73天,其中87人(35.2%)首次静脉注射吸毒即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彝族吸毒人群从本人静脉吸毒转变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时间短,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次数,以及近3个月使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次数,高于其他吸毒人群.低文化水平吸毒人群从本人静脉吸毒转变到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时间短,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吸毒的次数,以及近3个月使用别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次数,高于其他吸毒人群.结论针对彝族和低文化水平吸毒人群开展干预,以改变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的高危行为.
作者:陈康林;姜正清;阮玉华;陈显煌;宋本莉;秦光明;孙乔;刘刚;李崇行;张建华;龚煜汉;刘石柱;何益新;邵一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AIDS高危行为的态度及个人防范意识,掌握人群对AIDS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在流动人口中开展AIDS健康教育工作打下基础.方法对南宁市的建筑工人、宾馆和酒楼服务员、理发美容人员、小商贩、学生等进行AIDS知识与态度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建筑工人;流动人口对婚外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比例达90.4%,但是各类人群中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群体高达94.9%,建筑工人仅占75.4%;在高危行为中,这次调查已婚者仅占29.6%,而有性交行为者占65.4%,建筑工人高达83.1%;流动人口对AIDS知识的需求较高,认为非常必要者达到94.6%;对于有关性教育,想知道的内容为性病与AIDS的预防、安全性行为、性生理知识等.结论流动人口AIDS知识的知晓率低,普遍存在危险性行为,对流动人口AIDS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对流动性大的建筑工人的健康教育更是不能忽视.
作者:陆焯平;朱作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到2002年底,全世界有约6千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大多数人处在性活跃年龄段[1].同样,中国报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中,大多数也处在性活跃年龄段,而且男女比例悬殊[2].为此,了解HIV阳性人群的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设计干预措施、控制HIV的性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已知感染状态的HIV阳性人群的危险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计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之一.作为一种还没有治愈方法和预防疫苗的疾病,对AIDS潜伏期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该病自然史、评价治疗的效果、预测未来的发病情况、发现相关因素、延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生存时间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顾菁;柳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某女,27岁,因2次胎死宫内,要求体检就诊.3年前,患者因停经5个月,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阵发性腹痛伴阴道流血,后淋漓不尽而住院.体检:T37.8℃,BP15/10kPa,神志清,精神好,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
作者:袁中霞;李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城市居民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3个级别的5个城市中,采取连续抽样的方法,对979名居民进行拦截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特征、艾滋病病毒(HIV)/AIDS知识、对待HIV感染者的态度和接触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情况.结果 9.6%的人基本知识得分为满分,11.0%的调查对象无错误认识,有22.9%的人对待HIV/AIDS持积极态度.流动人群、文化程度低、女性、未婚和≤18岁者AIDS知识薄弱;报纸和电视是有效的健康教育途径.结论充分发挥报纸和电视在居民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居民AIDS知识水平.
作者:张洪波;许娟;朱鹏;柔克明;吴尊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高校开展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湖南省7所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AIDS知识比较贫乏,对AIDS的相关态度认识不足,对待婚前性行为认同或无所谓者高达49.7%.结论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全面系统的AIDS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作者:张劲松;谢仁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1998~2002年淋球菌对环丙沙星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对每年分离的淋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对1998~2002年在广州市性病监测中心就诊的性病患者中分离到的603株淋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环丙沙星的敏感率由1998年的12%降至2002年的零敏感,而耐药率由1998年的56.5%上升至2002年的98%.结论广州地区流行的淋球菌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喹诺酮类药物的高耐药率表明已不再适宜被推荐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有必要持续监测淋球菌的耐药性,并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以保证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徐晓;罗权;曹文苓;张锡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尖锐湿疣(CA)的发生及发展,以便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终止妊娠组(A组)与继续妊娠组(B组),分析两组的病程,疣体分布及治疗复发情况.结果 A组疗程较B组短(P<0.05).结论 CO2激光治疗妊娠期CA简单,安全有效,妊娠期CA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作者:杨永军;马杰云;宋妍;王兴顶;李本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阳泉市矿区一线职工有关艾滋病(AIDS)的知识、态度及行为(KAP),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和指导依据.方法选择阳煤集团矿区的734名一线男性职工,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相结合,了解其AIDS知识知晓率、相关态度、意识的正确率,安全套的使用情况及非婚性行为的发生率等.结果 AIDS知识总知晓率为42.4%,其高低与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来自城镇或农村、多长时间回家1次密切相关.对AIDS病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抱正确态度的占22.9%,对非婚性行为持较宽容态度的占15.3%,调查对象初次性交的平均年龄为23.7岁,80.7%的人初次性交中未使用安全套.在过去3个月中,有过性交经历的占61.8%,其中使用过安全套的11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5.9%.7.5%的人自报曾有过非婚性行为,2.9%的人有多性伴侣行为.其婚姻状况、对非婚性行为的态度、对多性伴侣行为的态度,是影响非婚性行为/多性伴侣行为的主要因素.定性调查的结果显示,工人平时上班的时间非常紧张、劳累,业余生活单调,住单身宿舍的以未婚和离开家的居多;工资平均1 000元左右;对婚前性行为持较开放的态度;对AIDS认识不清,安全套使用率很低.结论①调查地区煤矿一线工人AIDS知识水平低,尤其缺乏AIDS预防知识;②人群的性观念发生了改变,对非婚性行为持越来越宽容的态度,发生非婚性行为的可能性趋于增大;③安全套的推广力度应加大.
作者:叶少东;张孔来;卫焕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艾滋病(AIDS)被称为21世纪的瘟疫,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强有力的能够杀死艾滋病病毒(HIV)的药物.非洲被认为是AIDS发源地,目前世界上80%的HIV阳性人群分布在非洲,尤以撒哈拉沙漠以南为重.笔者之一曾参加援外医疗队,回国后对临床观察的妊娠合并AIDS死亡病例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莉英;王嘉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艾滋病(AIDS)的流行已经对儿童生存、保护、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本身感染AIDS病毒(HIV)而患病或死亡;(2)因AIDS丧失父母而沦为孤儿,生长发育、健康、教育和人身安全方面受到很大的威胁;(3)来自AIDS家庭或AIDS高流行地区而受到歧视和排斥.同时,由于AIDS的流行影响了整个社区、地区甚至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稳定,从而破坏了儿童的整个生存条件[1]。
作者:许文青;何景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尖锐混庞(CA)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临床表现多样,易复发.
作者:曹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艾滋病(AIDS)疑病症,俗称AIDS恐惧症,是近年来AIDS咨询常见的问题之一,属继发性疑病症,是在有明显诱因或躯体疾病的基础上伴发的疑病状态.往往在发生高危行为后,虽未感染艾滋病病毒(HIV),但伴有或不伴有某些相关症状,而深信自己患有AIDS,主要是对AIDS知识的缺乏及宣传的误导,造成认知障碍.患者多同时伴有疑病人格,精神、心理障碍.病人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由于人们的误解而加重精神负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对本院2002年收治的224例艾滋病疑病症患者进行分析,并对其心理特征、诊断分级标准及治疗原则进行讨论,以指导诊治工作.
作者:屈文妍;王建平;杨民;闫会文;王克荣;郭丽珠;徐克沂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北海市区1985~2002年性传播感染(STI)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对北海市市区1985~2002年STI疫情年报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北海市市区在1985~2002年期间,STI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9.26/10万,1987年和1994年出现发病高峰,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4.34/10万和538.14/10万;②1985~2002年共报告STI 12 880例,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55.50%)和梅毒(12.49%)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而淋病(24.26%)呈逐年下降趋势;③女性STI发病率高于男性,20~和30~年龄段是STI高发年龄人群.结论北海市区STI流行仍未得到根本控制,STI的防治和控制工作仍需加大力度.
作者:吴明尚;林志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现行艾滋病(AIDS)相关法律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完善AIDS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利用NUD*IST 4.0定性软件,对现行的AIDS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整理、编码、主题归类和分析.结果现行的法律、法规在对艾滋病病毒(HIV)/AIDS患者的报告、检查、诊断治疗、随访、消毒、隔离和婚姻,对感染HIV的境外人员、羁押人员及流动人群的管理方面,以及AIDS的预防措施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现行AIDS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母法的部分条款已经不适应AIDS管理和防治的需要,亟待修改完善.
作者:杨放;林鹏;何群;吕莉;王晔;刘勇鹰;付笑冰;赵茜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淋病流行株的耐药性,并对其耐药基因进行定位分析.方法 2000~2001年从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到98株淋病流行株,采用K-B法测定淋球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应用碱裂解法提取相应菌株的质粒,选择NG4、NG31、NG43、NG70菌株作质粒的接合及消除试验,对耐药基因进行定位.结果 98株淋病流行株对环丙沙星、四环素、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2.65%、69.39%、50.00%;质粒总检出率为91.84%,42.5kb、39.5kb、7.4kb、4.2kb质粒分别占11.22%、41.82%、59.16%、67.32%.NG31、NG43能通过接合将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而通过质粒消除又可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环丙沙星的耐药性通过接合及消除未见改变.结论湛江地区淋病流行株耐药形势严峻,耐药基因定位显示,淋球菌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由质粒介导,对环丙沙星的耐药则由染色体介导.
作者:马泽;李常兴;孙澍彬;樊翌明;李国明;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