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芬;张小波;安小静;程何荷;张家鹏;马艳玲;张勇;黎明;李徽;张光彩;杨朝军;潘颂锋;王文新
1 15年的回顾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性病再次流行.为了掌握性病流行趋势,根据卫生部<性病监测工作试行方案>的要求,从1987年起中国开展性病监测工作,这是对性病防治必要的支持对策.
作者:邵长庚;梁国钧;龚向东;陈祥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公路沿线卖淫女性与卡车司机在不同时间、场所的安全套使用率,分析原因及其与艾滋病(AIDS)、性传播疾病(STDs)患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5国道公路沿线相关场所的卖淫女性和长途卡车司机,调查其安全套获得的难易程度、干预前后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析其与近1年来AIDS/STDs患病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城郊地区安全套获得较易,综合评分司机和高危女性分别为6.7分和7.4分,偏远地区获得安全套较难,综合评分分别为6.5分和3.6分.高危女性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39.4%和52.596;司机为38.2%和57.3%,干预前后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2.68,P<0.01);干预后6个月高危女性和司机的安全套使用率分别降低到43.9%和46.9%,与干预前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2.08,P>0.05).卖淫女性和司机近1年STDs患病率分别为34.38%和28.75%,以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及淋病占多数,两组STDs患病率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992,P<0.01).结论①公路沿线的偏远地区安全套获得困难,高危女性的安全套使用率低,STDs患病率相对高;长途卡车司机的安全套获得机会多于高危女性.②健康教育干预可促进安全套的使用,但长期效果不显著.③公路沿线高危人群中STDs患病率高,与安全套的使用率低有关.
作者:汪武新;刘学宁;刘宗干;李晴;何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使贫穷国家更易得到治疗服务,世界卫生组织(WHO)已评价了几种与艾滋病病毒(HIV)有关的药物,并公布了符合WHO推荐的药品清单.此项目的初始阶段是确定8个商品和通用药物制药公司生产的40个产品.由WHO管理的这一倡议行动是依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秘书处的技术力量,并得到联合国人口基金(UNFDA)和世界银行(WB)的支持.
作者:李甡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止到2001年9月30日,全世界已有6000多万艾滋病(AIDS)病毒(HIV)感染者,仅在2000年内,就新增加了500万HIV感染者[1].目前,亚洲许多国家尚未把AIDS的预防和控制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所以UNAIDS认为,到2010年左右,亚洲AIDS的流行形势将比非洲严重[2].
作者:武英;张福杰;闪雷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艾滋病病毒1型(HIV-1)Gp120膜蛋白免疫小鼠后的IFN-γ的表达.方法构建表达HIV-1gp120基因的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与DNA疫苗联合免疫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IFN-γ的表达.结果获得表达中国HIV-1流行株gp120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rVVgp120、rWM304,能正确表达Gp120蛋白,与DNA疫苗p120-VRC、pM304-VRC联合免疫小鼠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小鼠脾淋巴细胞能特异性的表达IFN-γ.结论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成功检测到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特异性的表达IFN-γ,用此方法可方便快捷地检测小鼠的细胞免疫效果.
作者:吴岚;冯毅;张旭东;刘颖;唐海丽;李红梅;姚均;冯鑫;邵一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吸毒是引起艾滋病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流行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将预防知识有效地传播给吸毒人群,使他们能自觉地改变高危行为是决定干预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为了探索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和干预手段,在澳大利亚援赠款项目经费的支持下,选择米泉市社区开展了干预项目试点活动,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英群;罗开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云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死亡报告的临床表现和死因,为HIV感染者的关怀提供参考.方法用EPI软件进行资料的输入和数据处理.结果①报告死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②在616例HIV感染死亡者中,354例具有死亡报告中所列的主要症状,进行性体重下降占95.29%(337/354),持续发热占72.3%(256/354),持续腹泻占51.1%(181/354).③在290例具有次要临床表现的HIV感染死亡者中,持续性咳嗽占79.3%(230/290),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占25.29%(73/290),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占19.3%(56/290),全身多形性皮疹占12.1%(35/290).④在106例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HIV感染死亡者中,结核病占54.7%(58/106),神经系统病变占44.3%(47/106).此外,报告的HIV感染死亡者,一般情况较差,具有乏力、纳差、极度消瘦乃至恶病质,占死亡者报告的占87.4%(188/215).⑤艾滋病(AIDS)和疑似AIDS是HIV感染者的主要死因,占57.8%(356/616);吸毒过量占20.6%(127/616),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和非疾病因素(自杀、意外伤害和打架)分别占了6.0%(37/616)和6.3%(39/616)%;1.5%(9/616)死于疟疾、注射假毒品和引产.有63.3%(390/616)的HIV感染者在诊断为HIV感染或AIDS时已经死亡.81.1%(353/435)的HIV感染者死于家中,4.69%(20/435)死于医院,14.3%(62/435)死于其它地方.还有181例死亡地点不详.结论云南省HIV感染者的死亡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者急需得到医疗和关怀服务.开展抗病毒治疗和控制HIV感染者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加强健康教育和减少毒品危害,加强对HIV感染者的社会和家庭关怀,加强基层对HIV/AIDS的识别诊断能力,早发现和早治疗是降低HIV/AIDS病死率、提高感染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余惠芬;张小波;安小静;程何荷;张家鹏;马艳玲;张勇;黎明;李徽;张光彩;杨朝军;潘颂锋;王文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舟山市吸毒人群的行为特征,为实施艾滋病(AIDS)/性传播疾病(STDs)的综合监测和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999年10月对舟山市劳教所、戒毒所中吸毒人群进行行为特征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董宏伟;陈胜林;吕斌军;戴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Douek博士等人近日在<自然>杂志上撰文首次明确证实,艾滋病病毒(HIV)通常优先感染HIV特异性CD4+T细胞,该发现可能会对治疗中断战略和设计用于增加此类细胞增殖的疫苗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孔朝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和促进艾滋病关怀支持工作在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方法艾滋病关怀工作现场跟踪及定性分析.结果目前世界范围内艾滋病传播的3种途径中国都存在,人群传播的5大浪潮中国都有了相同的历程,疾病发展速度的4个阶段中国也已进入了后的快速增长期.而中英项目促进的艾滋病关怀工作按照目前的计划运行,在项目结束后由于经费和技术支持难以持续必然面临重重困难,其可持续性发展受到质疑.结论艾滋病关怀工作的持续发展策略是,从现在就着手建立相应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并把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治疗纳入疾病报销范围,培训地方化的技术队伍,建立艾滋病专项基金,把艾滋病纳入传染病的常规管理工作.否则,项目结束后这项工作很难有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性.
作者:阎正民;翟朝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对重庆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相结合,对重庆市HIV/AIDS的疫情特征进行分析,对重庆市HIV毒株作基因序列分析,总结其传播途径与亚型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亚型在重庆市流行的时间及变异程度,并提出预防控制工作重点.结果目前重庆市HIV感染率达11.7/10万,女性感染者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流行毒株有B'、C、E、G 4种亚型,C亚型占优势,G亚型为全国首次发现.结论重庆市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迫切需要深入开展研究,并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行为干预措施.
作者:韩梅;陈钊;凌华;王俊;魏民;钱天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问题的提出男男性接触者(MSM)是艾滋病病毒/艾滋病与性传播感染(HIV/AIDS/STI)主要高危行为人群之一,其主体是男同/双性爱者(gay/Bi).了解gay/Bi人口数量和HIV感染率,对指导干预、制定策略、确定投入等有重大意义.由于我国尚未见相关数字的报告,因此有必要对此探讨.
作者:张北川;李秀芳;史同新;杨鲁光;张敬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国艾滋病病毒1型(HIV-1)毒株V3环序列的变异性.方法对中国1996~2000年491例HIV-1感染者env基因C2-V3区经聚合酶链反应(PGR)扩增并测序,测得的序列经DNA软件编辑后,用Wisconsin公司GCG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从核酸序列可以看出,V3环的核苷酸存在着点突变和基因的漂移.各亚型流行株V3顶端的四肽特征主要为:GPGQ 72.6%,GPGR 13%,GPGK 7.6%,其它形式6.7%.在V3环氨基酸序列11、25位点未同时出现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基因离散率的分析表明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结论中国V3环顶端四肽序列主要为GPGQ,从1990的10%、1993年的29%上升到2000年的72.6%.而GPGR则从1990年的80%、1993年的57%下降到2000年的13%.更加证明了在中国存在着HIV-1毒株V3区顶端四肽由GPGR向GPGQ漂移的现象.从V3环序列的高度变异性分析表明中国正处于HIV快速流行期.
作者:赵全壁;潘品良;温宁;邢辉;陈钊;魏民;邵一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利用吸毒人群尿液和血液标本比较不同方法检测艾滋病病毒1型(HIV-1)抗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平行采集强制戒毒所234名吸毒者的尿液和血液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不同标本中HIV-1抗体.结果234人中5人血液标本HIV-1抗体为阳性,其平行尿液标本中4人阳性,另1人蛋白印迹试验确认为阴性.结果显示:两种标本检测HIV-1抗体的符合率为99.6%.结论尿液标本ELISA试剂的检测结果是可靠的.
作者:孙颂文;姚亚萍;陈恩富;张宗祥;郑官增;邓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第14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于2002年7月7~12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194个国家的政府代表、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15 000多人.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代表团中还有我国艾滋病宣传员、著名演员濮存昕先生.
作者:孙江平;沈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对农村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进行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河南省2个平原县13所高中及中专,给学生分发宣传单、小册子,在学校张贴宣传画,在寒假期间收看电视台播放(每周3~4次)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短片,对各学校派专人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结果在普遍的社会集中宣传后,对974名学生进行问卷回答,其中<60分、60~80分、>80分者分别占0.41%、25.56%和74.03%.而通过强化专项讲解后,相同学生相应分数的得分率分别占0.11%、0.63%和99.26%(P<0.0000),提高十分显著.另外对1 665名学生用稍复杂的问题问卷,结果男女生均无不及格者,>90分者分别占96.36%和97.69%.结论仅仅通过假期集中的社会性艾滋病知识教育,尤其是声像宣传,已足以使大多数高中学生获得较好的防治知识;如再加上强化宣传,则认识程度更有长足的提高.
作者:庄弢;荆庆;孙洁;梁秀芳;李炳山;杨跃进;韦志;韩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做好妇幼保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近两年对4 546名婚检者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试剂进行了艾滋病病毒(HIV)检测,阳性标本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进一步确认.
作者:热孜艳·康京;古力·若孜;阿衣古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有偿献血员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特点.方法61份HIV阳性献血员及89份HIV阴性献血员的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抗-HCV)及HBV血清学标志物,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HCV/HBV感染情况.结果HIV阳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70.49%,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8.20%、29.51%、3.28%、44.26%、11.48%、47.54%;而HIV阴性献血员的抗-HCV阳性率为19.1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的阳性率分别为2.25%、38.20%、1.12%、47.19%、6.74%、47.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人群的HCV、HCV/HBV感染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HIV阴性献血员相比,HIV阳性献血员的HCV感染率很高,而HBV血清学标志物则无显著性差异.对献血员进行HBV检测而未检测HIV、HCV造成的选择偏倚,可能是中国中部一些省份HIV感染者HCV感染率高而HBV感染并不相应增高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险峰;汤恒;罗晓光;陈慧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掌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2001年8月对州劳教所、看守所、监狱在押犯人、戒毒所内强制戒毒人员进行了HIV监测,并对这些吸毒者一般情况、首次吸毒时间、吸毒方式及年限、对艾滋病(AIDS)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淑;卢春爱;崔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长途汽车驾驶员性病感染状况,2001年3月和9月两次对菏泽市长途汽车驾驶员进行了性病带菌调查,现简报如下.
作者:察志鲁;陈仲全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