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梅毒125例临床分析

余红;程颖;凌波;杨丽萍;姚志荣

关键词:梅毒, 多样性,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梅毒多变的临床特点,进一步认识该疾病.方法 对125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梅毒硬下疳可多发,少数可以留疤,除生殖器外还可以发生在乳房.病例中一患者因乳房赘生物并逐渐破溃而就诊,临床拟诊寻常疣、湿疹、帕哲特病待排,病理诊断为亚急性炎症,然患者血清学检查显示RPR1:64(+)及TPPA阳性.二期梅毒疹可表现为银屑病样疹、环形红斑、脓疱、扁平湿疣等,其发疹部位可在躯干、掌跖部,也可在头面部.皮疹可与硬下疳重叠出现(13.2%).结论 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化,因此须多加注意.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抑制血管生成与银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近年来血管生成已成为银屑病治疗研究的一个靶点.文章考察了对血管生成研究的基本情况和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关系,综述了抑制血管生成药物研究的进展和银屑病治疗的关系,特别介绍了中草药抗血管生成的研究概况.希望能为银屑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作者:林熙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特异性HSV抗体检测在生殖器疱疹诊断中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 探讨生殖器疱疹(GH)患者HSV-Ⅰ、Ⅱ型IgG、IgM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评价其对GH诊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生殖器部位有皮损者检测HSV的抗原及IgG、IgM抗体.结果 男性患者有生殖器皮损者215例,HSV抗原阳性率45.58%(98/215),抗体阳性率98.14%(211/215).女性患者有生殖器皮损者193例,HSV抗原阳性率为38.86%(75/193),抗体阳性率99.48%(192/193).生殖器有皮损者HSV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原阳性率.男女IgMⅠ型阳性率42.37%(100/236),提示HSV-Ⅰ所致GH明显增加.结论 对生殖器皮损时间短的进行HSV抗原检测,及对生殖器皮损时间长或反复者进行抗体检测是判断HSV感染的检测方法.IgM抗体检测对有生殖器皮损但抗原检测阴性,及对无皮损排毒期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作者:梁金珠;杨琳;金宁;韩莹;刘文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雷公藤多甙片对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片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多甙,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羟脯氨酸含量测量、乳酸脱氢酶检测等方法观测雷公藤多甙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雷公藤多甙5 μg/mL后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A值降低,大抑制率为59.60%;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0.05);细胞处于G2-M期比例增加(P<0.05);当药物浓度低于500 μg/mL时乳酸脱氢酶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有效浓度下,雷公藤多甙能抑制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及胶原合成.

    作者:黄茂芳;陈明春;曾凡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切口皮下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62例

    我科自2005年4月-2005年12月采用小切口皮下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阮仁杰;颜文辉;陈玉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痤疮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考评

    目的 探讨中文版皮肤病生活质量表(DQOLS)和Cardiff痤疮伤残指数(CADI)在国内的适用性.方法 对120例成年女性痤疮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信度、效度、反应度.结果 两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较好,反应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进行部分修改后能作为我国痤疮患者生存质量的测评工具,但是量表的反应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智珍;池凤好;范瑞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穴位埋线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

    笔者于2003年5月-2006年5月期间采用口服抗组胺药加穴位埋线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海斌;孟江;魏旭;杨义成;石家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表性脂肪瘤样痣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臀部赘生物5年,无自觉症状.患者5年前臀部有一黄豆大丘疹,不痛不痒,皮色.未予以治疗.近几年来,皮疹缓慢增大,融合成结节状,遂来医院就诊.既往体健,无外伤史,家族中无相同病史者.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臀部见鹅蛋大小赘生物,表面结节状,肤色,质地较韧,无触痛及压痛,身体其他部位未见相同皮损,见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未见异常.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稍变薄,真皮灶性发育不良.真皮胶原束间见成群或成索状分布的成熟脂肪细胞,脂肪细胞聚集成团,呈灶性分布,接近表皮,见图2.诊断:浅表性脂肪瘤样痣.

    作者:宋秀祖;王平;许爱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96例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6月采用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寻常性银屑病5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宝尔础鲁;斯钦特古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以头面部红斑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已婚.主因头面部散在甲大紫红斑片数周余,于2006年4月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数周前无明显诱因右面部出现椭圆形紫红斑疹,不痒,皮损逐渐增多,头部及面部数处散在紫红斑,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发亮,略萎缩,未见鳞屑,毛囊口扩大,头部红斑处无毛发.患者既往体健,有冶游史,无输血、献血史,龟头处数周前曾有破溃史.

    作者:樊仪;陈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光疗法治疗寻常痤疮新进展

    光疗法是治疗寻常痤疮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疗法.文章分别介绍了蓝光、红光、激光以及光疗联合5-氨基酮戊酸治疗寻常痤疮的作用机制、治疗方法、技术发展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作者:姚彦;闵仲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隐翅虫皮炎致外阴糜烂20例误诊分析

    隐翅虫皮炎好发于夏秋季节,且侵害部位广泛、损害严重,特别是外阴部位被侵犯后,引起肿胀、疼痛、渗出、糜烂,常被误诊为接触性皮炎,或药疹、梅毒、生殖器疱疹,延误了治疗的佳时机,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我们对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误诊原因进行了总结及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注意.

    作者:王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均不理想,2003年9月-2004年2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60例黄褐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海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刺络拔罐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慢生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对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刺络拔罐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克己;郑鹭;刘忠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Q开关倍频Nd:YGA激光治疗炎症后色素沉着2例报告

    扁平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而导致的一种扁平丘疹损害,好发于面部等外露部位.口服及外用维甲酸类药物治疗顽固性的扁平疣,愈后色素沉着的发生率可达41%(14/34)[1].一般经过数周或数月色素沉着可渐消退,但如果黑素落入真皮上部,聚集在嗜黑素细胞外,则引起的色素沉着非常持久.我们应用Q开关倍频Nd:YGA激光治疗扁平疣愈后色素沉着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俊帆;沈静;郑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昆明山海棠霜抗炎止痒作用及皮肤毒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为了探讨昆明山海棠外用的药效及安全性,对昆明山海棠霜进行了止痒、抗炎作用及皮肤毒性的实验研究.方法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磷酸组织胺致痒法,皮肤急毒、刺激及过敏等实验方法.结果 昆明山海棠霜外用能明显提高豚鼠致痒阈,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无明显抑制作用,昆明山海棠霜外用未发现急性毒性及皮肤过敏反应.浓度较高时对家兔破损皮肤及完整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停药后皮肤刺激性反应可完全消退.结论 昆明山海棠霜外用具有止痒作用且比较安全.

    作者:李顺英;赵永娜;何黎;张晓冬;杨洪;张肇玖;唐应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是在张仲景的蜜煎导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中药外治法之一.近年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许多学者运用此法在临床各科对各种急、慢性疾病和疑难杂症进行治疗,都取得一定的疗效.近年来我院皮肤科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治疗各种皮肤病已取得明显疗效,现将有关资料作如下报道.

    作者:李领娥;赵建群;白艳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B7h分子与相关疾病

    协同刺激分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拟就B7家族新成员B7h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史雪彬;王金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肤康合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痤疮是青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表现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可反复发作多年.我科从2002年4月-2005年11月采用肤康合剂治疗寻常痤疮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小珍;王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04年2月-2005年10月,笔者采用免疫调节剂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抗组胺药H1、H2受体拮抗剂左西替利嗪、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180例,疗效显著.并与单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及单用盐酸左西替利嗪、雷尼替丁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建华;乔少华;耿文军;付吉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体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研究进展

    自体黑素细胞移植分为培养的黑素细胞移植和非培养的黑素细胞移植,前者包括纯黑素细胞培养移植和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移植,后者是指表皮细胞悬液移植.和自体表皮片移植相比,自体黑素细胞移植可以用小面积正常皮肤治疗较大面积的白斑,尤其是培养的黑素细胞移植.近年来广大学者在黑素细胞的培养技术、改进移植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阮高波;尉晓东;许爱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