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毅勇
目的:探讨早期进食和活动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方法: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8例,分析早期进食和活动干预价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且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进食和活动干预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手段,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萍;谭艳琼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收治根管治疗患者366例,总结导致根管失败的原因和对策.结果:因疼痛不适就诊26例(38.24%),根管欠填22例,超填12例.结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根管预备不彻底、填充不完善.
作者:魏克新;汤文革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培训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后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治行PICC置管患儿180例,观察实施PICC专科小组前后患儿的感染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业务技能评分等.结果:实施后,无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6名护士培训3个月后的业务技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培训教学有利于护士深刻把握循证护理的内涵,提高护理技能,更好地为新生儿PICC置管和维护护理,预防院内感染.
作者:杨英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调查江油市0~2岁营养性贫血发病率、贫血程度及其各年龄组引起营养性贫血相关因素,以便做好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工作.方法: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对随机选取的江油市306例0~2岁儿童进行检测及血红蛋白鉴定.结果:经调查研究营养性贫血患病率、患病程度与年龄大小成正比,儿童贫血与生长发育有关.结论:加强妇幼保健指导,儿童营养均衡摄入,加强对体弱儿的关注及管理是降低贫血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刘海霞;刘春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行综合干预管理模式的疗效.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试验组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干预管理.结果:试验组糖尿病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药物知识了解、遵医嘱、自我规范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对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孙静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中对于储存式自体输血的运用和临床意义.方法:收治外科手术患者50例,给予储存式自体输血,观察输血前后血液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采集前后PLT、HB、HCT和红血细胞(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血前后PLT、HB、HCT和红血细胞(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结论:外科手术中大出血患者通过储存式自体输血方式较为安全有效,能明显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晓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青年脑卒中患者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青年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素芬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重建技术对护理满意率、抑郁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抑郁症患者116例,分为干预组和参考组.分别采取认知重建技术的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率和护理后的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重建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程度,改善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
作者:冷明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讨论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糖尿病的临床控制效果.方法:对688例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调查,对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记录其转变为糖尿病患者的例数,对于糖尿病患者记录其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中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为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以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防止出现相关并发症,有辅助药物治疗的作用.
作者:朱小伶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妊娠恶阻的疗效.方法:收治妊娠恶阻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给予补液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0 d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酮体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在治疗第5天和第10天尿酮体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妊娠恶阻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玲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腹腔脏器损伤的治疗.方法:收治颅脑损伤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患者54例,确保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死亡率12.96%,残疾发生率24.07%.结论:颅脑损伤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患者临床治疗难度大,为了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必须进行早期诊断,使患者颅脑损伤以及腹腔脏器损伤得到治疗,同时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有效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
作者:阳春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作者:马俊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对运动神经元病诊断的要点探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收治被误诊为糖尿病性肌萎缩的1例运动神经元病病例,分析运动神经元病和糖尿病性肌萎缩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肌电图特征及磁共振影像学诊断要点.结果:运动神经元病可分为散发性和遗传性两种类型,散发性形式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主要为不可逆转的进行性肌肉无力、萎缩和锥体束征.而糖尿病性肌萎缩通常以神经根病变为主.区别要点是患有糖尿病史,伴根痛,上肢受累少,下肢受累多,无锥体束征,肌电图(EMG)多仅限L2、L3及附近节段的脊旁肌电生理呈现失神经支配改变.MND确诊患者在延髓区、颈区、胸区和腰骶区可出现神经源性异常肌电改变.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在MND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病情动态观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避免误诊的重要鉴别要点.目前认为其对确诊运动神经元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齐英斌;李丽;马爽;胡轶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助阳补肺除痹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疗效显著.文章报告1例助阳补肺除痹汤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总结临床治疗经验.
作者:刘继民;王檀;李萌;徐雁南;包晗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用宫腔镜对异常子宫出血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00例,给予常规阴道彩超检查和宫腔镜检查.结果:宫腔镜诊断一致率高于常规阴道彩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能发现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
作者:阮书香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产妇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所需平均时长、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理想,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缩短预后周期.
作者:臧殿敏;张荣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CT和X线诊断胸部闭合性损伤的效果.方法:收治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观察组采用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确诊率和漏诊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胸部闭合性损伤患者,X线和CT检查确诊率均较高,相比较而言,CT诊断价值更大,可作为首选检查方式.
作者:邓文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B超引导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女性绝经后取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取出节育环的绝经期女性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取环术治疗,研究组给予B超引导下联合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取环成功率、宫口软化扩张效果.结果:研究组宫口扩张软化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取环成功率为97.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联合米非司酮于女性绝经后取环中有显著应用效果.
作者:罗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2型糖尿病与炎性反应相关,中医在2型糖尿病的抗炎治疗方面独具优势.文章从2型糖尿病的炎症机制、中医病因病机与炎症机制的关系、中医在2型糖尿病炎症机制方面的实践3方面总结抗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作者:马凌云;李文东;孙凌玉;韩中千;迟秀娥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收治应激性胃溃疡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止血时间、pH值、胃动素和胃泌素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胃溃疡患者的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陈小龙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