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脊柱微创手术的疗效

朱晓镝;王洪亮;陈进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脊柱微创手术,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和椎体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Cobb角9.5° ±3.7°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7.8° ±6.5°,骨块侵占椎管的比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ICU患者92例,对照组(46例)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46例)给予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合理选择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ICU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护患纠纷的改善以及护理舒适度的提升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ICU患者的病情好转以及恢复.

    作者:陈蓓蕾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94例,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清宫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血β-HCG水平恢复至正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付赣娇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输血工作中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交叉配血关系和阳性原因

    目的:探讨输血工作中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交叉配血的关系和阳性原因.方法:收治输血患者1371例,对其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结果:5例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呈阳性,以RH系统阳性居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均呈阳性36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输血患者及时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如均呈阳性,则需及时更换血样,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性.

    作者:魏俊杰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快速血糖仪在意识障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意识障碍患者抢救中应用快速血糖仪的效果.方法:收治意识障碍患者100例,给予快速血糖仪检测.结果:轻度意识障碍患者、中度意识障碍患者和重度意识障碍患者血糖恢复至3.6~8.8 mmol/L的比例分别为60.0%、60.0%、70.0%.结论:意识障碍患者在抢救中应用快速血糖仪可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张永智;胡晓亮;刘鹏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IL-1β、PGE2水平与其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IL-1β、PGE2水平与其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作为糖尿病肾病(DN)组,选取单纯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2型糖尿病(T2DM)组,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NC组.比较3组IL-1β、PGE2及IgA、IgG、IgM的检测结果.结果:DN组BMI、SBP、DBP、FPG、PBG、TC、TG、LDL、Hcy、Fins、Cr、BUN、UAER、ACR、HOMA-IR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及NC组,HDL水平显著低于T2DM组、NC组,IL-1β、PGE2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及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IL-1β、PGE2与体液免疫指标IgA、IgM细胞的高度表达可能与肾脏病变密切相关.

    作者:尹颖;梁海峰;谭立冉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延续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延续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收治脑卒中后遗症患者132例,分为两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心理护理,比较两组负面情绪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出院14 d、出院2个月、出院6个月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心理护理可缓解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红伟;邵艳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下段的超声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子宫下段的超声特征.方法:收治超声检查孕产妇284例,将74例初产妇作为对照A组,70例顺产后再次妊娠的孕产妇作为对照B组,14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3组孕产妇子宫下段的超声特征.结果:3组妊娠35周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小于孕20~25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孕20~25周和孕35周后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小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超声检查显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肌层较薄、肌层边界不清.

    作者:张少贵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3种方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3种方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E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治疗14 d、30 d,A组、B组NIHSS、ESS、ADL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NIHSS、ESS、ADL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C组血清NO、CRP含量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NO、CRP含量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可减轻梗死部位脑组织水肿,利于脑细胞及神经的功能恢复.

    作者:张德绸;葛建华;姜伟;叶丽莎;谭华;白雪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黄芪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风心病心衰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黄芪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风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风心病心衰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及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黄芪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率改善程度、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与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治疗风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何丽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二陈汤治疗感冒后顽咳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二陈汤治疗感冒后顽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感冒后顽咳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咳嗽、痰量、气短、胸闷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二陈汤治疗感冒后顽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刘水明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31例.参照组行开放手术,试验组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果:试验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压缩度、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应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陶文武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减少麻醉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减少麻醉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胆结石患者60例,均行麻醉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进行麻醉操作,对照组在手术前由患者家属自行照料,没有特别的饮食及护理要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结束后苏醒时间、手术中追加麻醉剂量、麻醉满意度、麻醉后心率(HR)水平、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麻醉中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减少麻醉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成小蓉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呼吸阶梯性疗法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危急重症治疗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法,观察组给予呼吸阶梯性疗法,比较两组施救方式、呼吸复苏率以及治疗达到预期效果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呼吸复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达到预期效果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阶梯性疗法治疗急危重症可大幅度提高呼吸复苏率,降低呼吸稳定时间.

    作者:袁治康;向美洁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收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2例,采取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针眼无感染,22例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肘关节功能好.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微创损伤小,针眼感染风险极低,骨折愈合快,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无肘内翻畸形,无尺桡神经损伤.

    作者:杨先甲;汪亚玲;胡建斌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药学教学与药学实践实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提高药学教学方法实践及实习操作.方法:药学教学实践中贯彻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丰富教学手段等研究型实习教学方法.结果:采取形态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的自我决策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结论:教学方法实践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作者:李广胜;覃芳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重症监护室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20例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出现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收治患有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12例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明显好转,其余8例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患者临床疼痛明显减轻(P<0.05),无肺栓塞患者,无一例因为导管相关性血栓疾病出现死亡.随访6个月,没有发现与滤器有关的重症并发症.结论:对患者行彩色超声多普勒临床检查,可以帮助临床及时发现深静脉导管的相关性血栓,治疗该疾病过程中,要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鄢忠平;曾丹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患者62例,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1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宫腔填纱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控制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子宫切除率、产褥病概率、术后住院时间、预后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宫缩乏力性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加快患者恢复,降低子宫切除、产褥病的发生率.

    作者:马爱华;李安心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慢性乙型肝炎30年治疗与回顾

    回顾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30年的治疗情况.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加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积极沟通、定期健康宣教,提高公民对乙型肝炎的正确认知,有效消除对HBV感染者的歧视.

    作者:蒋立会;刘岩红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月经初期内膜搔刮对冷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搔刮术对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进行冷冻胚胎移植患者376例,分为研究组(153例)和对照组(223例).结果:内膜搔刮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内膜血流状况得到改善,与分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月经初期进行1次内膜搔刮,可以改善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血流状况,进而改善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

    作者:宋玉霞;赵冬梅;项云改;李艳;禹果;谭丽 刊期: 2018年第28期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下肢骨折、骨外露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下肢骨折、骨外露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收治下肢骨折、骨外露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和普通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并加强创面的观察及护理、引流管的护理、患肢功能锻炼和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在Ⅱ期植皮时间、植皮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康复时间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创面缩小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创面的观察及护理、引流管的护理、患肢功能锻炼和饮食护理是提高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下肢骨折、骨外露伴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患者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龙宗慧;马骏;马莉 刊期: 2018年第28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