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义;张恩东;刘艳;薛令军;王丽;纪建丽;孙瑜宁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行为类型及发病机理.方法调查了152例突发性耳聋病人和170例正常人的行为类型,并测定了其血浆SOD,LPO,TXA2,PGI2水平.结果突发性耳聋病人A型性格为68.42%,而健康对照则为47.65%(p<0.01).突发性耳聋患者不论是A型性格还是B型性格血清SOD、6-keto-PGF1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LPO、TXB2含量则高于对照组(p<0.01);突发性耳聋患者及对照组组内A型性格血浆TXB2均显著高于B型性格,A型性格6-keto-PGF1α则低于B型性格(p<0.05).LP0、SOD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与行为类型密切相关.A行为易患突发性耳聋,可能与血浆高水平的TXB2、LPO和低水平的SOD、PGI2有关.
作者:钱欣梅;张向阳;江继贤;魏哓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卡铂选择性破坏灰鼠的内毛细胞和Ⅰ型传入神经末梢已被人们所证实,但是,卡铂是否损害耳蜗核、下丘和听觉皮层还不清楚,本文旨在观察卡铂对灰鼠听觉中枢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恒低温冷冻连续脑组织切片,以中枢听觉系统神经元的密度来评价卡铂对灰鼠中枢听觉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注射卡铂3和4周后,耳蜗背侧核和腹侧核神经元明显的减少,与正常动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下丘和听觉皮层神经元的变化与正常灰鼠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说明注射卡铂3和4周后对耳蜗核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引起耳蜗核神经元明显的减少,但是,对灰鼠下丘和听皮层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
作者:孙建和;杨伟炎;丁大连;孙伟;Sandra McFadden;Richard Salvi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液氮低温冷冻对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年间液氮低温冷冻治疗的830例(842耳)耳廓假性囊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42耳全部治愈,其中一次治愈512耳(60.8%),两次288耳(34.2%),无感染及耳廓畸形.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尹兆富;邹毅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引流术治疗梅尼埃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例梅尼埃病的病人行显微镜下内淋巴囊引流术,并进行了术后随访.结果随访结果表明,按疗效评定标准,A级3例;B级5例;C级3例;D级1例.有效率91.67%.结论内淋巴囊引流术是治疗梅尼埃病的有效的保留听力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庆泉;张杰;栾建刚;邢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Mutations in the mitochondrial DNA(mtDNA) have been shown t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deafness.In particular, mutations in mitochondrial DNA(mtDNA)have been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both syndromic and non-syndromic forms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The deafness-linked mutations often occur in th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gene and the tRNA genes.The mutations in the 12S rRNA gene account for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cases of aminoglycoside ototoxicity.The other hot spot for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is the tRNA Ser(UCN)gene,as five deafness-linked mut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Non-syndromic deafness-linked mtDNA mutations are often homoplasmic or at high levels of heteroplasm,indicating a high threshold for pathogenicity.Phenotypic expression of these mtDNA mutations require the contribution of other factors,such as nuclear modifier gene(s),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mitochondrial haplotype(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以往的实验中采用近场电极记录方法发现了听皮层电位的掩蔽级差(Maskinglevel difference,MLD)样改变,本实验采用同样技术观察下丘的MLD是否存在.方法6只健康成年灰鼠,手术植入右侧下丘电极,术后恢复期7-10天,然后在无麻醉状态下进行下丘电位的测试.短纯音条件的测试(500Hz短纯音)共设:双耳同相纯音(b0),双耳反相纯音(bπ),左耳纯音(le)和右耳纯音(re)四个条件,用以观察纯音本身参数对实验的影响.MLD条件的测试(500Hz短纯音+白噪声)共设:双耳同相噪声反相纯音(n0sπ),双耳同相噪声同相纯音(n0s0),双耳同相噪声左耳纯音(n0sl),左耳噪声左耳纯音(nlsl),双耳同相噪声右耳纯音(n0sr)和右耳噪声右耳纯音(nrsr)六个条件.结果纯音条件组的右侧声刺激(re)得到较弱的诱发电位.MLD条件组中下丘电位的噪声掩蔽阈,潜伏期和振幅的分析未发现各组数据间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近电场电极记录方法不能发现下丘的MLD样活动,但能发现皮层的MLD样活动.研究结果支持MLD完成于脑干以上水平的观点.
作者:郭毓卿;Robert Burkard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人手术的相关问题.方法2000.12~2002.12人工耳蜗植入手术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4~20岁,其中语前聋24例,语后聋6例;先天性聋16例,有耳毒性药物史12例,腮腺炎病史2例.先天性聋中,经CT和MRI证实Mondini综合症2例,前庭导水管扩大2例.术前听力学检查60耳中59耳短声ABR阈值>100dBnHL,1耳>90dB,1例病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正常.所有患者均经后鼓室进路行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中面神经监测.其中植入澳大利亚24型K、M人工耳蜗23例,24Contour4例,奥地利MedEL40+2例,美国Clarion人工耳蜗1例.术后1~1.5月开机调试及跟踪随访.结果耳蜗植入成功29例,1例因耳蜗纤维化电极未能全部植入.10例病人术后3d有轻度眩晕,1例病人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病人出院后因感冒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出院前行x线电极定位,开机调试后所有患者均能听到声音.行为测听,平均听阈40dBHL,术后随访,已有8例入正常学校上学.结论保证人工耳蜗植入的安全、有效,除术前对病人的检查进行综合评价外,术中要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作者:邱建华;乔莉;卢连军;陈阳;查定军;王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PAA)对庆大霉素(gentamicin,GM)抑制耳蜗肌醇脂质信使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AA对庆大霉素耳毒性拮抗作用机制.方法采用[3H]-肌醇参入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给药组、不同给药时间豚鼠耳蜗组织肌醇磷酸酯(inositolphosphates,IPs)、多磷酸肌醇磷脂(polyphosphatidylinositol,PPI)及磷脂酶C(PPI phospholipase C,PLC).结果①给药1天后不同给药组间耳蜗组织IPs、PPI及PLC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给药5天后单用GM组耳蜗组织PPI增加、Ips和PLC减低,与PAA+GM组及其他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给药10天后单用GM组耳蜗组织PPI、IPs及PLC与PAA+GM组及其他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单用GM5天相比,PPI变化不明显,IPs和PLC升高.结论PAA对GM抑制耳蜗肌醇磷酸酯信使系统有拮抗作用,从而起到对GM耳毒性连锁反应早期阶段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玉芬;姜泗长;杨伟炎;韩东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鼓膜修补术中的实用性;方法在耳内镜下利用自体耳屏软骨膜或同种异体筋膜对63例患者行鼓膜修补术;结果经3~8个月随访,一次手术治愈率88.9%,总治愈率达95.2%;结论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及要求较为简单、费用低、微创的鼓膜修补方法.
作者:虞幼军;王跃建;姚清华;梁海荣;林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培养小鼠耳蜗上皮细胞,寻找听觉毛细胞的前体细胞,从而研究听觉毛细胞的再生.方法改良细胞培养基和培养技术,建立小鼠耳蜗听觉上皮细胞的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BrdU标记法检测培养细胞的性质和分裂状态.结果培养的听觉上皮细胞表现为大而扁平的上皮细胞形态,并且表达上皮细胞的标志F-actin和cytokeratin,部分新生的细胞可被早期毛细胞的特异标志calretinin着染,表明有听毛细胞样的细胞产生.这种现象经3次传代培养后仍然存在.结论自然细胞培养方法可能诱导小鼠听觉毛细胞的产生,在小鼠的耳蜗内可能存在听觉毛细胞的前体细胞,而这些前体细胞是否是组织特异性干细胞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刘晖;李胜利;朱宏亮;姚小宝;王晓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镫骨插柱听骨链重建Ⅲ型鼓室成形术在乳突术中对听力改善的情况.方法对1997年~1999年35例乳突根治术中采用镫骨插柱,行听骨链重建手术病人中的29例病人进行了术前、术后20-30天及术后1-2年的听力随访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平均听阈气导平均提高17dBHL.69%病人术后气骨导闭合到20dB,术后1-2年听力保持良好,下降2.8dB,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镫骨插柱在乳突根治听骨链重建术中,听力提高满意,远期疗效稳定.
作者:栾建刚;张庆泉;张杰;邢建平;任忠;李树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探讨骨或软骨片修复上鼓室外壁,治疗粘连性耳聋耳鸣的效果.方法8例耳鸣和轻度传导耳聋的女性,平均年龄47.4岁(范围30-70岁).术前听力(取500Hz,1000Hz及2000Hz语言频率均数,下同)有耳鸣耳聋病史平均5年(范围3~10年).4例术前耳鸣匹配,2例耳鸣频率为500Hz-1 000Hz,声强20dB-30dB;另2例为杂声,不能与纯音匹配.术前声导抗:平均为负110毫米水柱(范围负25-负230毫米水柱).术前听力情况(取500Hz,1000Hz及2000Hz语言频率均数,下同):术前气骨导差15dBHL(范围7-28dBHL),平均气导水平是32dBHL(范围22~47dBHL).耳内切口,分离外耳道皮瓣.分开鼓环上方的切迹并从切迹中分离出内陷粘连的松弛部鼓膜.分离锤骨颈部与鼓环之间的纤维或骨性粘连,使锤骨颈部前后都出现通气的通道,取小块凿下的耳道碎骨或同种软骨片,填在已凿除鼓环的外侧缘的外耳道壁上,松弛部鼓膜如有穿孔存在,取小块软骨膜内置修补,皮瓣复位在软骨膜外.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6.5个月(范围6~72月).8例耳鸣全部消失.听力全部好转,术后气骨导差平均为4dBHL,与术前相比,缩小19dB.平均气导水平达到10dB以内.声阻抗术前鼓室负压,术后全部变为0或正压10毫米水柱.结论骨或软骨片修复上鼓室外壁,治疗粘连性耳聋耳鸣在选择恰当的病例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文文;邓亚新;童军;乔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第Ⅷ颅神经包括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两部分,与面神经紧邻,在内听道内与内听动脉一起走行.对第Ⅷ颅神经的认识及其外科手术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过程.
作者:王洪田;王荣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方法通过复习文献并对3例儿童中耳胆脂瘤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病例属先天性胆脂瘤;当儿童出现耳痛、听力减退及其并发症时,虽然检查鼓膜完整,亦应做全面而仔细的耳部检查,颞骨CT扫描可对本病做到早期确诊.结论一经确诊,应早期行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型术治疗,其原则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保护面神经,保存或提高现有听力.
作者:刘新义;张恩东;刘艳;薛令军;王丽;纪建丽;孙瑜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三年来,Prestin,一种新型的耳蜗外毛细胞的转膜蛋白的发现,引起了分子细胞学家及听觉生理学家的极大关注,这个蛋白的发现在解释哺乳动物耳蜗的高度敏感性及频率选择特性以及外毛细胞的电动特性机制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维;杨伟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听觉脑干电极植入(ABI)为一些因失去完整的蜗神经功能而不适于电子耳蜗植入的深度耳聋患者,如二型神经纤维瘤病继发听神经瘤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听力康复手段.目前世界上已有约150例患者接受了多导ABI植入.ABI可为这些耳聋患者提供有用的听觉信息,多数患者植入ABI后可感知环境声音,其交流能力和言语识别力得到改善,一些患者对开放性言语亦可获得一定的理解能力.ABI在其病例选择、植入方式、装置的启动及随访等方面均与电子耳蜗植入有所不同,本文将就此进行概述.
作者:王恩彤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