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军玲;张静;阚飙;闫梅英;常昭瑞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青年学生在艾滋病流行危险特征上的异同点,提高今后在该群体中开展艾滋病防治干预的针对性.方法 收集2010-2013年连续开展监测的国家级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的监测数据.北京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是在每年监测期内,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开展监测,每个哨点每年监测样本为800名.结果 2010-2013年男、女两性青年学生有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5.1%和12.0%,男性高于女性(x2=12.9,P<0.01),男女两性有性经历的比例均呈逐年增高趋势(男性趋势x2 =7.6,P<0.01;女性趋势x2=10.0,P<0.01);在有性行为的青年学生中,女性有固定性伴(配偶或同居的异性朋友)的比例为76.2%,高于男性的53.4% (x2=48.6,P<0.01),女生有固定性伴的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趋势x2=10.0,P<0.01);男性有临时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女性(x2=19.3,P<0.01),分别为19.0%和10.5%;女生临时性行为比例有逐年下降趋势(趋势x2 =6.6,P<0.01);男性有商业性性行为的比例高于女性(x2=11.3,P<0.01),分别为3.2%和0.4%;男女两性青年学生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均有逐年下降趋势(男性趋势x2=10.8,P<0.01;女性趋势x2 =6.2,P<0.01).结论 不同性别青年学生在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上存在着差异,建议将健康教育进行分级,分为公共课和针对不同性别特点的特色课.将生活技能培训、增强青年在性行为中的协商能力和同性性行为的安全性讨论放到特色课中进行,以提高校园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作者:李桂英;孙燕鸣;贺淑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优化巴尔通体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检测多种抗生素对巴尔通体的低抑菌浓度(MICs),并分析耐药性.方法 优化Etest法试验条件;将该方法与琼脂稀释法进行比较,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采用Etest法,检测了7株ATCC参考株对22种抗生素的MICs,数据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结果 确定含5%羊血的胰酶大豆琼脂培养基为佳培养基、2.0 MCF(麦氏浊度)度为佳细菌接种浓度,7天为佳孵育时间.测试的7株巴尔通体在体外对强力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MIC <0.016),对克林霉素等4种抗生素MIC偏高.结论 Etest法简便易行、定值准确、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以用于巴尔通体体外药敏试验,并获得了巴尔通体的一些体外药敏数据,为将来制订巴尔通体药敏标准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宋秀平;刘起勇;栗冬梅;孙继民;吴凡;黄儒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014年发生在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中国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疫情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13日几内亚(Guinea)、利比里亚(Liberia)、塞拉利昂(Sierra Leone)、尼日利亚(Nigeria)和塞内加尔(Senegal)5国共报告EVD病例4985例,死亡2461例,病死率为49%.截至目前疫情整体呈现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疫情主要集中在几内亚;第二阶段为2014年5-9月,疫情主要影响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除尼日利亚外,其余4国彼此相邻,大面积陆路接壤.尼日利亚疫情是由1名利比里亚患者输入导致的继发感染,而塞内加尔报告的是1例几内亚病例.截至2014年9月13日,5个国家中医务人员感染人数近300人(约占总病例数的6%),死亡超过140例.基因分析显示,引发此次疫情的病毒是埃博拉病毒中扎伊尔型(Zaire ebolavims)的一个独立分支.结论 2014年发生在西非地区的EVD暴发疫情是自1976年发现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以来大的一次暴发,同时也是西非地区首次报告EVD疫情,目前形势分析认为疫情可能仍将持续6~9个月.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埃博拉应急响应监测与信息组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余姚市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研究Cox A16基因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手足口病患者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并分型,每年选择几个样品进行CoxA16 VP1基因的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利用DNAstar和Blast软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010-2012年从1651份标本检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25.86%,肠道病毒71型(EV71) 39.85%,其他肠道病毒19.38%;Cox A16 VP1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3%~100%,7株Cox A16基因分型属于B1基因亚型.结论 2010-2012年余姚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为Cox A16和EV71,流行的Cox A16属于B1基因亚型,并具有高度相似性.
作者:张建群;李永东;罗学辉;袁士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云南省曲靖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性病流行趋势、干预服务及相关行为变化情况.方法 2010-2013年,采用滚雪球的方法招募样本,对招募到的MSM开展行为学问卷调查,并进行艾滋病病毒(HIV)、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C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共监测400人,艾滋病知晓率为72.0%~76.0%;HCV阳性率为0~1.0%;HIV阳性率为1.0%~10.0%,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47,P=0.039);梅毒阳性率为0 ~6.0%,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00,P<0.01);近一次同性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50.0%~ 80.0%;近一次同性肛交安全套使用率(86.0% ~ 100.0%)和近一次异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31.9%~95.2%)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999,P<0.01;x2=23.451,P<0.01).干预服务接受率(89.0%~100.0%)和同伴教育接受率(77.0%~99.6%)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681,P<0.01;x2=36.779,P<0.01).结论 曲靖市MSM艾滋病知晓率较低,HIV和梅毒阳性率较高,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和干预服务.
作者:徐洪吕;保武生;何俊;晋云;邓凌艳;史小颜;刘春蓓;覃玲;贾曼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2012年5-12月上海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随机抽取6所不同级别医院,对在其肠道门诊就诊的感染性腹泻病例按一定的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结果 从1001例病例粪便标本中检出阳性465例,检出率为46.45%.检出细菌7种、病毒5种.细菌检出率为12.09%,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61例)、沙门菌(35例).病毒检出率为32.07%,主要为诺如病毒(262例)、轮状病毒(40例).阳性例数呈较明显的夏季高峰和秋冬季高峰.465例阳性病例的平均年龄为(44.20±17.56)岁,病原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阳性组中有腹痛和发热症状的构成比均高于病毒阳性组,有呕吐和恶心症状的构成比均低于病毒阳性组;细菌阳性组发病前5天有聚餐史和外出史的构成比均高于病毒阳性组,二组有宠物接触史的比例均高于阴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地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季节高峰较为明显,应针对各病原检出率的差异在不同季节开展相应的防控措施.
作者:黎健;肖文佳;胡家瑜;吴寰宇;薛莹;潘浩;何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东洞庭湖地区的家鸭养殖户的环境标本中禽流感病毒(AIV)的分布情况.方法 2011-2012年度冬春季在东洞庭湖周边的家鸭养殖户连续6个月采集环境标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病毒分离方法进行标本检测.结果 每月采集家鸭养殖户环境标本200份左右.环境标本fluA核酸总阳性率为5.32%,其中粪便标本、水标本(禽类饮水、池塘水、污水等)的fluA核酸阳性率分别为5.01%、5.8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重点采集的水标本中,禽类饮水、池塘水fluA核酸阳性率分别为6.32%、4.1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分离到5株病毒,亚型分别为H5N1、H4N2、H3N6.结论 在洞庭湖地区常年开展AIV监测,以及时发现野禽-家禽之间的AIV传播机制,为AIV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
作者:黄岳四;史景红;李芳彩;李晓丹;陈东;袁丹;朱琳;向星宇;郭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查明一起学校食物中毒的可疑食物、致病因子及感染源,并采取控制措施.方法 主动搜索所有符合病例定义的患者并逐一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事件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每例病例的同班选择4~5名对照,分析导致本次事件的可疑食物;采集病例、可疑食物、饮用水、食物制作环节、食堂从业人员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本次食物中毒的罹患率为5.01%,85.45%的班级有病例发生.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是否食用过凉卤菜(OR =2.64,95%CI:1.81 ~3.85,P<0.001)和主要饮用瓶装水(OR =0.37,95%CI:0.25~0.56,P<0.001)两个因素的O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8名患者的肛拭中检出4株鼠伤寒沙门菌,4株均归入RiboGroup PVUⅡ 515-6-S-1,且相互间相似率>90%,属同一来源菌株.结论 本次疫情的可疑食物为由校外无证作坊制作后在学校食堂售卖的凉卤菜,致病因子确认为鼠伤寒沙门菌,移除可疑食物后,未出现新发病例.
作者:刘晓强;古文鹏;黄达峰;范建华;杨祖顺;韦蝶心;刘宏;李园园;赵世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细菌中armA耐药基因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方法.方法 根据armA基因设计特异的引物及探针,在多种常见致病菌中检测其特异性;使用阳性质粒标准品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使用粪便模拟标本验证该方法的应用性.结果 本方法特异性好,建立的armA耐药基因real-time PCR方法标准曲线,确定其对质粒标准品的灵敏度为4.07×101拷贝/ml.应用该方法对粪便模拟标本进行检测,其检测下限为1.3×104cfu/ml.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armA耐药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有望在耐药基因监测中推广使用.
作者:龚林;袁敏;陈霞;禹蕙兰;卢金星;李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掌握西藏自治区2009-2013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特征以及流行趋势,为制定西藏自治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2013年西藏自治区传染病网络报告的所有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采集到的病例咽拭子、疱疹液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病原体.结果 2009-2013年西藏自治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471例,年均发病率24.95/10万,其中重症17例,无死亡病例.2010年和2012年发病率较高,分别为66.30/10万和42.12/10万.地区分布中,拉萨市年均发病率高,达90.79/10万,昌都地区年平均发病率低(1.40/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9-10月为秋季发病高峰,强度高于4-7月春夏季高峰.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占77.88%;男性多于女性.病原以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占65.18%.结论 2009-2013年西藏手足口病呈“当年高发、次年低发”的流行特征;发病呈双峰流行,秋季高峰尤为明显,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主要危及≤5岁婴幼儿,病原以EV71为主.西藏要重点防范秋季高发,突出针对低龄、城市婴幼儿人群的防控.
作者:达珍;次仁顿珠;彭措次仁;孙晓冬;潘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2012年中国(未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伤寒和副伤寒国家监测点的优势菌型、菌株耐药变化情况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优势带型变化特征.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伤寒、副伤寒国家监测点2012年伤寒和副伤寒重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并与法定报告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13个监测点伤寒和副伤寒总报告发病率为7.86/10万,其中实验室诊断病例(510例)中副伤寒占56.08%.重点监测显示:13个监测点共分离出147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2.55%;分离的病原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占73.47%),显著高于法定报告数据中副伤寒的比例.不同监测点病原阳性检出率差异很大,病原构成比差异也很大.2012年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对萘啶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有所上升.PFGE分析表明,2012年伤寒沙门菌监测菌株出现了3种新的优势带型,而JKPX01.CN0001仍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监测菌株的优势流行带型.结论 伤寒和副伤寒重点监测系统是法定报告的补充,监测点病原以甲型副伤寒为主,需阶段性地对该系统进行评估以保证监测质量.
作者:孙军玲;张静;阚飙;闫梅英;常昭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云南省2008-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为云南省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云南省2008-2013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手足口病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云南省2008-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34 383例,报告发病率逐年波动上升,2008年25.26/10万,2009年32.84/10万,2010年105.68/10万,2011年85.54/10万,2012年133.28/10万,2013年128.06/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每年4~7月;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6.62%,1~3岁组发病率达到1506.18/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旅游风景区;6年间,不同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分型的优势毒株存在交替变化现象.结论 云南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是中心城市和旅游风景区,同时要加强农村和边远山区疫情监测和预警,防控关键期在4-7月,重点人群是5岁以下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作者:王荣华;李琼芬;林燕;戚艳波;邬志薇;郝林会;黄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川崎病(KD)患儿血浆白细胞介素(IL)12亚基p40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IL-12p40水平与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Is)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WIG)治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62例KD患儿根据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分为CAIs组与非CAIs组,根据IVIG治疗效果分为IVIG敏感组与IVIG不敏感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KD患儿IVIG治疗前后及33例健康儿童血浆IL-12p40水平,同时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分别测定KD患儿急性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KD患儿急性期IL-12p40水平(pg/ml) (M=689.5,P5=263.5,P95 =2261.4)高于正常对照组(M=632.2,P5=226.7,P95=1829.3),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1,P<0.01),CAIs组血浆IL-12p40水平(pg/ml)(M=716.2,P5=282.4,P95=2464.1)高于非CAIs组(M=664.1,P5=246.4,P95=19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5,P<0.01).KD患儿急性期血浆IL-12p40水平与CRP水平(mg/L)呈显著正相关(r=0.472,P<0.01),与白蛋白水平(g/L)呈显著负相关(r=-0.421,P<0.01).IVIG治疗前WIG敏感组与不敏感组之间血浆IL-12p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3,P>0.05),但WIG治疗后敏感组血浆IL-12p40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637,P<0.01),而IVIG不敏感组治疗前后血浆IL-12p4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5,P>0.05).结论 IL-12可能参与了KD的免疫损伤过程,血浆IL-12p40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对预测是否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及IVIG治疗效果评价有一定价值.
作者:叶松道;苏士海;丁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2010-2013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趋势及其病原学变化特点,为本地区防控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3年台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U)监测资料和流感网络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结果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台州市流感流行大致呈1-3月、6-8月和11-12月三峰型,平均ILI就诊百分比(ILI%)为3.42%;ILI以15岁以下少年和儿童为主,占76.86%,构成比逐年上升.优势流感病毒2010年为B型;2011年为新型H1和B型流感病毒;2012年为H3型和B型流感病毒,2013年为新型H1.结论 台州市流感流行呈现春、夏、冬三峰型,ILI的高峰与流感病毒检测阳性情况基本一致;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H3型、新型H1型、B型流感病毒交替成为年检测、分离优势病毒.
作者:常玥;翁坚;张宗祥;胡雅飞;李未;靳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乘积季节模型在手足口病预测中的应用,对手足口病的月发病数进行趋势预测.方法 收集南昌市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足口病的月发病数资料建立ARIMA乘积季节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手足口病预测中建立ARIMA乘积季节模型的优模型为ARIMA(0,1,1)×(1,1,0)12模型,正态化的BIC为(贝叶斯信息准测)12.31.结论 建立的ARIMA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和预测南昌市手足口病的月发病数,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涂志斌;李辉;刘明斌;胡茂红;戚京城;杨树;涂正波;王斌;吴景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2014年11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11月仍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高的月份之一,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与10月相当.我国(未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下同)存在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输入的风险,但综合考虑疫情形势及我国的防控策略,发生境内疫情扩散的可能性低;但该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出现输入性病例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近期新疆、江苏相继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且南方部分省份活禽市场活禽交易重现,病例有逐渐增加的可能.目前我国登革热疫情已呈下降趋势,11月疫情出现大规模反弹的可能性小.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可能会陆续出现暴发疫情.近期,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沙特连续数日均有病例报告,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聚集性病例,我国存在输入风险,但进一步播散的风险仍为低.我国北方地区已逐步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4年11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处于全年较高水平;需重点关注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同时关注登革热、流行性感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
作者:曹洋;涂文校;牟笛;汪立杰;向妮娟;洪志恒;孟玲;金连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网络直报10年来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网络直报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结果 2004-2013年湖北省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Ⅳ级以上事件910起,无I级事件.其中Ⅱ级事件2起(2.2%),Ⅲ级事件78起(8.57%),Ⅳ级事件830起(91.21%);突发中毒事件占较大事件的79.49%;事件类别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共791起(86.92%),其中丙类(54.27%)和其他类传染病事件(34.65%)比重较大;高温中暑类事件病死率高(100%);其次是突发中毒类事件(4.29%);每年3-6月和9-11月是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共发生717起(78.79%);各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存在差异.结论 加强学校各类传染病疫情的预防与控制,是减少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是减少中毒类事件危害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淑琼;张鹏;蔡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麻疹山西省:2014年10月全省报告217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吕梁市,2014年截至10月累计报告448例.湖南省:2014年10月全省报告34例,无死亡.报告病例数较上月下降58%,报告病例数较2013年同期上升240%(2013年同期10例),报告病例数居前4位的地市为邵阳、长沙、岳阳、张家界.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0.79∶1.2014年截至9月底,全省累计报告1242例,较2013年同期下降70.05%.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灰霾天气期间人群呼吸系统危重症状的急性健康风险.方法 选择济南市作为研究城市,定义2013年1月为研究期、2012年1月为对照期,敏感性分析选择2011年12月和2012年12月.环境数据搜集研究期间内逐日气象指标(气温、湿度)和空气质量指标(PM10).健康数据搜集研究期间内全市应急救治中心逐日呼叫记录中呼叫者主诉症状为呼吸困难、憋喘、呼吸停止、胸闷的记录数.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环境数据和健康数据进行分析,环境数据比较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方法.计算不同时期内各症状的人群应急呼叫率(PECR)及其健康风险(RR值及95% CI).采用Excel和Epi Info 3.5.1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研究期日均PM10中位数为316μg/m3(范围值:80~ 602 μg/m3),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4 h标准限值150 μg/m3.4项症状中,呼吸困难症状比例高占73.8%(301/408),人群应急呼叫率(PECR)为4.42/10万,其次为憋喘症状PECR为1.19/10万.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呼吸困难症状(RR=1.09,95%CI:1.00~ 1.19)在研究期出现显著增加;憋喘和呼吸停止症状在对照期也出现显著性增加,但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现一致性显著性增加.结论 灰霾天气污染与呼吸困难症状的急性健康效应增加有关.
作者:崔亮亮;李新伟;张扬;周敬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